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29|回复: 6

对平仄格律弊端的解析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8-2 19:0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发现网上有篇文章,题目是论诗之特点,由于文章太长,读者望而生畏,其中有一段对平仄格律弊端的解析十分透彻,摘来欣赏:

其实“平仄格律”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了人们一个“傻瓜”式的“规则”,就如同“拐棍”给予“路人”一定的安全保障一样,“平仄格律”也给“诗人”们提供了一条方便的“捷径”,可是虽然是近路,但终究不过只是一条“羊肠小道”而已,却不能称之为“诗之大道”,“平仄格律”使“诗人”们不必培养出真正的诗意与情感,更不必真正掌握和善于运用“古体诗”的本质规律,只要按照固定的格式去填好词语就行了,如此则不论其作品是否具有真实的“诗意”,起码在“语感”上都会得到普通大众的认可而“呼悠”人们一阵,这也许就是某些人之所以喜欢甚至迷恋“平仄格律”的原因吧。这其实就如同行路一样,原本路是可以让人们“随意”(非“肆无忌惮”)地去选择和行走的,但由于人们判断和控制能力的不足,在无规则的情况下行路,彼此间很容易发生某种冲突,所以人们迫不得已才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一种行路的规则,来约束彼此的“行”为,这就形成了交通“规则”,在这种“规则”的限制下,人们走路时安全多了,同样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发明创造着各种各样的生活“法则”,并毫无警觉地以之为“文明高尚”的智慧之举,殊不知诸多“法则”已经且正在一点点地剥夺着人的“根本性的”自由,使人渐渐地迷失着那种天真的“自然的本性”……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5 09: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遣情怀。不要认为平仄合律,就是诗了。对于打神者的诗心说,我还是赞同的。只是他对旧韵的一概否定,则大可不必与之争论。——就让他折腾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5 12: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把1300年来的平仄格律即汉语四声的铿锵使用,在吟者看来都是傻瓜杵拐棍,对1300年来的古今人极尽挖苦之能事!但你问他倒底想主张什么?他说只有他自己会用的风雨韵-东南韵-打神韵-XYZ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5 14: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5 12:59
把1300年来的平仄格律即汉语四声的铿锵使用,在吟者看来都是傻瓜杵拐棍,对1300年来的古今人极尽挖苦之能事 ...

呵呵。老金可别生气。看打打写的哪首不是讲究平仄的?!他只是讽刺那些只知平仄却无诗心的诗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89
贡献
13493
金钱
1599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5 16: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张风雨韵的是楚天寒,吟者马甲多如牛毛,这个却不是。吟者是主张新韵的,只不过最近又弄出个东南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16-8-5 17:09: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老叟虽植仗,比老金明白点,我转载这篇文章,作者思考很深刻,如穿花蛱蝶深深见,但读者却是点水蜻蜓款款飞,且看评论:

大有同人:这个应属于诗词知识。学习。下午好。
耕云斋主:此章对爱好诗词的初学者应是可读之文,
福之州州:学习了!

这三人显然因版主之故,客套话显得有口无心,没读完全文。

再看罗烈烈:这么长呀!拿去公开的文学刊物发,可以评高级职称了,印刷厂最欢迎长篇文章,呵呵!问好。

最后来了个青灯客,说的有些粗鲁:
本文的构思,建立在汉语诗词理论的“零点”及用现代汉语解义诗词的基础上。实际上,汉语诗词理论,从唐代一直延续到 民国时期。从专业的角度,本文十分幼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发表于 2016-8-5 17: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对仗、平仄、字数的规定,属于格律诗的形式,除了格律诗,其他诗和别的文学艺术都有自己的特殊形式,这应该是共识。形式和内容是可以达到完美统一的,这已经被很多优秀作品所证实,用内容否定形式,不仅是错误的,而且也是无能的表现,这,也已经被很多反面教员所证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1 05: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