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18|回复: 44

王力《汉语诗律学》声律理论的错误根源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9-14 17: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5 07:11 编辑

王力《汉语诗律学》声律理论的错误根源

    王力的长篇巨著《汉语诗律学》,出自于王力教授的课堂讲义。《汉语诗律学》,其主要内容是诗词曲的韵律、句式与语法。真正牵涉近体诗声律理论的总计62页,不足911总页数的7%。单从近体诗声律理论来说,不及王力晚年224页的《诗词格律概要》,近体诗声律理论57页,为总页数的25%。

    《汉语诗律学》,基本没有王力知己的东西。所谓王力近体诗声律理论,无非是大清王朝赵执信、仇兆鳌、董文焕的三位冷拼盘。王力的最大功绩,是【大拗句、小拗句、特拗句】酿名,以及【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理论。

    大清王朝的声律理论,无非就是所谓的拗救理论。在拗救理论中,以赵执信的《声调谱》最为闻名。

    善谈拗救的好事者,美名其曰:【拗】,是【病】;【救】,是【药】。意思就是,有病吃药病自除。依据五言律句平平——仄平仄来说,赵秋谷的原始版是【四拗三救】,王了一的修正版【三拗四救】。这个说法不一,暂且不论。关键的问题在于,李四生病张三吃药,张三生病李四吃药,是严重违反逻辑情理的。也即,有病的纵然吃不上药,无病的反倒吃上了药。

    纵观唐朝的科举试律诗和宫廷应制诗,四类24同声句:〇平〇平仄、〇仄〇仄仄、〇平〇平平、〇仄〇仄平。拗救理论,对于【〇平〇平仄】和【〇仄〇仄仄】两句式,是既有病名,也有救法。对于【〇平〇平平】和【〇仄〇仄平】两句式,是既无病名,也无救法。

    通过以上分析,拗救理论原本就是颠三倒四、不三不四的理论。退一步讲,拗救理论即便成立,其体系也是不明不白的半拉子。因为,拗救理论只能凑合【〇平〇平〇】和【〇仄〇仄仄】,而不能正面无名无姓的【〇平〇平平】和【〇仄〇仄平】!

    王力大师没有错,王力大师《汉语诗律学》的近体诗声律错了。错就错在:引经据典,典为非典;错就错在:引经据典,经是歪经。

    赵执信的《声调谱》,探索唐诗声律的错误因缘,当是【四个不照面】:
一是,不照面唐朝声律论病说;
二是,不照面皇家科举试律诗;
三是,不照面宫廷文化应制诗。
四是,不照面声律继承发展史。

    从永明沈约的四声二五法,到大明真空的平仄二四法,删繁就简、循序渐进,是声律的继承发展史。所谓【平仄二四法】,也即,明代真空《贯珠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声律理论。

    从永明到大明,纵观千年声律史。单从律句来说,无非就是两大演变:一是调声材料的分类,四声;二是调声用字的定位。调声材料的分类,由繁琐的四声平上去入,简便为二元平仄;调声用字的定位,由低级的二五法,演变成高级的二四法。所谓四声二五法高级,是基于行之有效的封杀四连声。如果说,永明是初级阶段,大明是高级阶段。那么,唐朝就是过渡阶段。

     过渡阶段的唐朝,可以说四声与平仄是分别使用的。调声材料的分类,出句与对句的第二字,是平仄对立,前联与后联的第二字,是平仄对立。单句的调声材料分类,和调声用字的定位没变,依旧是四声二五法。虽说没变也有变。永明的律句理论,二五同平同上同去同入都是病。变之所在唐朝的律句理论,就是元兢《诗髓脑》的【二五同平不为病】。

    在声律的过渡阶段中,唐朝元兢《诗髓脑》的换头术,二五同平不为病,首句连韵不为病。是沈约声律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赵执信《声调谱》声律理论的错误,就是【错把真空当元兢】。秋谷错了,王力也错了!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6-9-14 18: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及细看,但王力的确是有局限的。时下一些诗词理论工作者唯书唯上,是无法搞出名堂的。

点评

王力的声律思维,就是太看重大清王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4 20: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14 18: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狂吠!有民族恨的人才会如此仇视中国学者~

点评

你的理论,并不值得论理! 因为,你老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骂人。删帖、禁言除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5 10:11
你是神马也不知! 蛤蟆跳井——不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4 21:32
针断的【狂吠】,是【狗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4 18: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18: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14 18:22
狂吠!有民族恨的人才会如此仇视中国学者~

针断的【狂吠】,是【狗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14 18:51: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少点吵骂,多点文明探讨用语。上下联是一体,齐梁时就形成了,你到现在还当成张三李四互无关系,你一天说元兢二五法是大唐理论,那元兢调声术就是拗救理论,三羊看不到?

点评

北山【上下联是一体,齐梁时就形成了】,是什么意思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4 19:27
少点吵骂,多点文明探讨用语。上下联是一体,齐梁时就形成了,你到现在还当成张三李四互无关系,你一天说元兢二五法是大唐理论,那元兢调声术就是拗救理论,三羊看不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4 18: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18: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4 18:56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4 18:51
少点吵骂,多点文明探讨用语。上下联是一体,齐梁时就形成了,你到现在还当成张三李四互无关系,你一天说元兢二五法是大唐理论,那元兢调声术就是拗救理论,三羊看不到?

元兢的调声术,怎么成了拗救理论呢?!

点评

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 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4 19: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14 19:16: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4 18:55
元兢的调声术,怎么成了拗救理论呢?!

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
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
这不是最早的拗救理论?

点评

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 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4 20: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19: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4 19:31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4 18:51
少点吵骂,多点文明探讨用语。上下联是一体,齐梁时就形成了,你到现在还当成张三李四互无关系,你一天说元 ...

北山:【上下联是一体,齐梁时就形成了】,是什么意思意思?

点评

齐梁时先有律句形成,接着形成联句,到初唐再构成联间粘,律诗才完全成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4 19: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14 19:33: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4 19:27
北山【上下联是一体,齐梁时就形成了】,是什么意思意思?

齐梁时先有律句形成,接着形成联句,到初唐再构成联间粘,律诗才完全成形。

点评

初唐,赵执信、王力,两人都不照面初唐声律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4 21:33
这个与赵执信或王力的声律理论何干? 再者,有律句,不一定就是有律联! 再说,永明体的律句,与近体诗的律句,虽有交集,也不尽完全相同。 永明体的律联,也不和近体诗的律联完全相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4 19: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19: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4 19:33
齐梁时先有律句形成,接着形成联句,到初唐再构成联间粘,律诗才完全成形。 ...

这个与赵执信或王力的声律理论何干?
再者,有律句,不一定就是有律联!
再说,永明体的律句,与近体诗的律句,虽有交集,也不尽完全相同。
永明体的律联,也不和近体诗的律联完全相同!

点评

永明体那有什么律句,律联?永明体只讲声病,还没象近体诗一样形成格律。元兢声律理论是赵执信声律理论源头,怎么没有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4 19: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14 19:45: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4 19:41
这个与赵执信或王力的声律理论何干?
再者,有律句,不一定就是有律联!
再说,永明体的律句,与近体诗的 ...

永明体那有什么律句,律联?永明体只讲声病,还没象近体诗一样形成格律。元兢声律理论是赵执信声律理论源头,怎么没有关系?

点评

永明体那有什么律句,律联?永明体只讲声病,还没象近体诗一样形成格律。 三羊回复: 凡是声律进入的文体,都是格律体。进入诗体,则是格律诗;进入骈体,则是格律骈。所谓声律,也就是声调不同的替换。 元兢声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4 19: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19: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4 19:45
永明体那有什么律句,律联?永明体只讲声病,还没象近体诗一样形成格律。元兢声律理论是赵执信声律理论源 ...

永明体那有什么律句,律联?永明体只讲声病,还没象近体诗一样形成格律。
三羊回复:
凡是声律进入的文体,都是格律体。进入诗体,则是格律诗;进入骈体,则是格律骈。所谓声律,也就是声调不同的替换。



元兢声律理论是赵执信声律理论源头,怎么没有关系?
三羊回复:
声律的源头是沈约,而不是元兢。元兢的理论,是近体诗声律的源头。但是,恰恰的巧合,赵执信并没有从元兢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20: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9-14 18:00
未及细看,但王力的确是有局限的。时下一些诗词理论工作者唯书唯上,是无法搞出名堂的。 ...

王力的声律思维,就是太看重大清王朝!

点评

依我看,王力先生最大的问题是重格轻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4 2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20: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4 20:21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4 19:16
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
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
这不是最早的拗救理论?
【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
将【不是】说成【是】,这就是你的不是!

元兢说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但是,元兢没有说上句不合声律(犯病)。更没有说。下句的第三字必平。当然,三平向上承者,下句第三字也是平声。但是拗救理论,却是下句第一字可平可仄、下句第三字只平不仄。这是三平向上承,三平向下承,则是俗称三平调,又是拗救理论所绝对不允许的!又再说,元兢的这个理论,并未通过皇家认可,由科举试律诗可以作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6-9-14 20: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4 20:04
王力的声律思维,就是太看重大清王朝!

依我看,王力先生最大的问题是重格轻律。,

点评

实话实说,王力并没有认真研究声律,只是清朝声律的照本宣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4 21:35
你所说的【格】,是否是格律的部分,假如是,在下三羊认为,格律的【格】,就是节奏格式的【格】。因为,节奏格式是调声的基础,也即没有节奏,就没有声律。或者说,节奏凌乱,就难以调声。例如,〇〇〇——〇,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4 20: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20: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9-14 20:29
依我看,王力先生最大的问题是重格轻律。,

你所说的【格】,是否是格律的部分,假如是,在下三羊认为,格律的【格】,就是节奏格式的【格】。因为,节奏格式是调声的基础,也即没有节奏,就没有声律。或者说,节奏凌乱,就难以调声。例如,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等。古人并没有告诉我们声点是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21: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14 18:22
狂吠!有民族恨的人才会如此仇视中国学者~

你是神马也不知!
蛤蟆跳井——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21: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4 19:33
齐梁时先有律句形成,接着形成联句,到初唐再构成联间粘,律诗才完全成形。 ...

初唐,赵执信、王力,两人都不照面初唐声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21: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9-14 20:29
依我看,王力先生最大的问题是重格轻律。,

实话实说,王力并没有认真研究声律,只是清朝声律的照本宣科!

点评

呵呵,王力固然有局限,也不宜这样全盘否定吧?一万个针叶林也抵不上一个王力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5 1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23: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根本不懂,节奏就是读音节奏。
王力的【声律节奏】和【意义节奏】的两种说法,根本就是一本糊涂账!

【平平平仄仄】的节奏,是32
【平平仄仄平】的句子,是221

【豆在釜中泣】,读音节奏是23,,意义节奏是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23: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爱王力,我更爱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07: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贴作了适当增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0: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14 18:22
狂吠!有民族恨的人才会如此仇视中国学者~

你的理论,并不值得论理!
因为,你老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骂人。删帖、禁言除外)

点评

似你这种仇视中国学者之无知之人,不值一理。  发表于 2016-9-15 10: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0: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你这种仇视中国学者之无知之人,不值一理。  发表于 15 秒前

你可以赤膊上阵舌战三羊,不要钻在阴暗角落摇唇鼓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15 10:36: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你学会说人话再理你。

点评

怎么样?! 不敢正面应敌了吧! 骂人,你厉害! 删帖,你厉害! 禁言,你厉害! 论理,你不厉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5 10: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0: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15 10:36
等你学会说人话再理你。

怎么样?!
不敢正面应敌了吧!
骂人,你厉害!
删帖,你厉害!
禁言,你厉害!
论理,你不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6-9-15 10: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4 21:35
实话实说,王力并没有认真研究声律,只是清朝声律的照本宣科!

呵呵,王力固然有局限,也不宜这样全盘否定吧?一万个针叶林也抵不上一个王力呢。

点评

王力自己说,《汉语诗律学》声律成果,是古人的不是自己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5 10: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0: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5 11:00 编辑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9-15 10:48
呵呵,王力固然有局限,也不宜这样全盘否定吧?一万个针叶林也抵不上一个王力呢。 ...

王力自己说,《汉语诗律学》声律成果,是古人的不是自己的!
针断,只是王力的于事无补的堵漏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1 07: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