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北山钓者

明清两代拗救实践例收集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8:06: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2 14:55
有唐宋的,不去考证,偏偏考证明清!
有唐朝的,不考证,偏偏考证宋朝!
有科举试律诗的例子,不去考证宫廷 ...

试律诗与日常律诗体式是两种,这个已有定论。

点评

区别何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2 18: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22 18: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22 18:16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22 18:06
试律诗与日常律诗体式是两种,这个已有定论。

区别何在?总的说个道理吧!

点评

唐代试律诗有齐梁体(格诗),仄韵诗,可能讲蜂腰鹤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2 18: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8:38: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2 18:07
区别何在?总的说个道理吧!

唐代试律诗有齐梁体(格诗),仄韵诗,可能讲蜂腰鹤膝。

点评

近体诗也有平上去入的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2 18: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8:44: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司马光奏折就说过:“及其末流,专用律赋、格诗取舍过落,摘其落韵、 失平侧、偏枯不对、蜂腰鹤膝,以进退天下之士”。

……
司马光说北宋考的是格诗,格诗,既非古体也非近体,而是齐梁体。五代日本省试诗仍然是讲蜂腰的齐梁体。

点评

北宋司马光奏折就说过:“及其末流,专用律赋、格诗取舍过落,摘其落韵、 失平侧、偏枯不对、蜂腰鹤膝,以进退天下之士”。 …… 司马光说北宋考的是格诗,格诗,既非古体也非近体,而是齐梁体。五代日本省试诗仍然是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2 19: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22 18: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22 18:38
唐代试律诗有齐梁体(格诗),仄韵诗,可能讲蜂腰鹤膝。

近体诗也有平上去入的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22 19: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22 19:22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22 18:44北宋司马光奏折就说过:“及其末流,专用律赋、格诗取舍过落,摘其落韵、 失平侧、偏枯不对、蜂腰鹤膝,以进退天下之士”。……
司马光说北宋考的是格诗,格诗,既非古体也非近体,而是齐梁体。五代日本省试诗仍然是讲蜂腰的齐梁体。

这也只是一种叫法的问题,试律,就是测试声律。齐梁体的声律内容是什么?与永明体有什么区别?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
元兢的声律体系,就摆在我们面前。为什么不拿元兢的声律理论去验证科举试律诗呢?
通过验证必有结果,假如与元兢高度吻合,则说明近体诗的声律,就是元兢声律体系。反之,则不是。不是就要另辟途径!为什么使用王力的理论去验证,处处受阻呢?或者说王力的理论,根本不能解读试律诗。为什么元兢的理论,可以轻松解释王力秋谷的【大拗必救】呢?究其原因不在救,而是在于【拗】。王力秋谷的所谓大拗必救的38范例,个个都是25仄声交替。也就是个个都是符合元兢声律理论的律句。
简单问题复杂化,是玄学;复杂问题简单化,是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22 21: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平仄二元化已千年之后的当代,还在谈什么“仄声交替”,纯粹是螺蛳眼里做道场,能折腾出什么戏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1 16: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