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三羊

关于【平头、上尾、鹤膝、蜂腰】名称由来的哥德巴赫猜想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7: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1 17:02
日字去声?在那韵部?
先别说日字,也不用这首诗。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

不合声律,如何肯定就是近体诗呢?这是什么逻辑啊?

点评

我敢说一句,就目前而言,就只有你一个说张籍这首诗不是近体诗!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 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1 17:1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1 17:07
【寻常诗与试律诗肯定不一样】
这个,三羊知道。如同【唐诗】与【近体诗】 ...

那你82楼想表达什么?

点评

符合近体诗声律的,才是近体诗; 不合近体诗声律的,不是近体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1 17:15: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1 17:11
不合声律,如何肯定就是近体诗呢?这是什么逻辑啊?

我敢说一句,就目前而言,就只有你一个说张籍这首诗不是近体诗!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
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

点评

你要明白三羊的说法。 张籍的这首诗,不合唐朝元兢声律理论,但是符合明朝真空声律理论!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 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7: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1 17:09
你怎么不知道试帖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呢?

声律,没有区别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7: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1 17:11
问题是寻常诗里谁避了?张籍就是例子。
清都只是代指今时今日的教育部。也就是说,当时教育部是这样要求 ...

不合近体诗的声律,就不是近体诗!这个还有什么好研究的?

点评

那就是没有二五同声的诗就是近体诗了? 我明白了。我想我们再讨论下去也没用,达不到共识,因为我们对近体诗的定义不一样。 撤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7: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1 17:11
问题是寻常诗里谁避了?张籍就是例子。
清都只是代指今时今日的教育部。也就是说,当时教育部是这样要求 ...

清都
基本解释:
1.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
2.帝王居住的都城。

点评

无语。当时的清都是长安,今日的清都是北京。当时的考声律诗与今日的推普一样,但我们在日常交流,我与你或许是用普通话,但我与我家乡人,乃至与我同一市里省里的人,都用普通话吗? 清都为什么我说是代指今天的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7: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1 17:11
问题是寻常诗里谁避了?张籍就是例子。
清都只是代指今时今日的教育部。也就是说,当时教育部是这样要求 ...

声律,还要分【平常】与【非常】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7: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1 17:07
老师告诉你:这是沈约的四声八病论之“上尾”啊~

另一说法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1 17:24: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1 17:19
不合近体诗的声律,就不是近体诗!这个还有什么好研究的?

那就是没有二五同声的诗就是近体诗了?
我明白了。我想我们再讨论下去也没用,达不到共识,因为我们对近体诗的定义不一样。
撤了。

点评

【撤了】,估计还会回来的!三羊静候。 永明体律句有三: 1、〇平〇〇仄, 2、〇仄〇〇平, 3、〇仄〇〇仄。【25俩字,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永明体律联有二: 1、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2、 〇仄〇〇仄, 〇仄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40
声律理论的东西,你大概还不太明白! 唐朝近体诗的声律理论,不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大唐的五言律句:不是讲平仄24交替,而是将四声25 交替(25同平除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7: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1 17:12
那你82楼想表达什么?

符合近体诗声律的,才是近体诗;
不合近体诗声律的,不是近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7: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11 17:33 编辑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1 17:15
我敢说一句,就目前而言,就只有你一个说张籍这首诗不是近体诗!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渡口过新雨, ...

你要明白三羊的说法。
张籍的这首诗,不合唐朝元兢声律理论,但是符合明朝真空声律理论!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
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
顺便提及:
这个道理,如同崔颢的黄鹤楼:
不合明朝真空声律理论,但是符合唐朝元兢声律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7: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1 17:24
那就是没有二五同声的诗就是近体诗了?
我明白了。我想我们再讨论下去也没用,达不到共识,因为我们对近 ...

声律理论的东西,你大概还不太明白!
唐朝近体诗的声律理论,不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大唐的五言律句:不是讲平仄24交替,而是将四声25 交替(25同平除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7: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1 17:24
那就是没有二五同声的诗就是近体诗了?
我明白了。我想我们再讨论下去也没用,达不到共识,因为我们对近 ...

【撤了】,估计还会回来的!三羊静候。
永明体律句有三:
1、〇平〇〇仄,
2、〇仄〇〇平,
3、〇仄〇〇仄。【25俩字,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永明体律联有二:
1、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2、
〇仄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近体诗律句有四:
1、〇平〇〇仄,
2、〇仄〇〇平,
3、〇仄〇〇仄。【25俩字,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4、〇平〇〇平。


近体诗律句有二:
1、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2、
〇仄〇〇仄。【25俩字,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平〇〇平。


依据平韵律诗来说,永明体与近体诗的对比:
1、永明体只有一个对句,即【〇仄〇〇平】;
2、近体诗却有两个对句,即【〇仄〇〇平】和【〇平〇〇平】;
3、永明体和近体诗,虽然都有两个律联,区别在于永明体律联的对句是相同,近体诗律联的对句是不同的。针对两种律诗的对句,打个粗俗的比喻就是:永明体是【一夫两妻制】,永明体是【一夫一妻制】。
4、在首句不押的八句换头平韵律诗里,近体诗与永明体交集着6个律句;
5、在首句不押的八句换头平韵律诗里,近体诗与永明体交集着2个律联。
6、在仄韵律诗里,永明体与近体诗,可以交集换头律诗,也可交集折腰律诗。
7、在平韵律诗里,永明体与近体诗,不可交集换头律诗,只可交集折腰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1 17:4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1 17:20
清都
基本解释:
1.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

无语。当时的清都是长安,今日的清都是北京。当时的考声律诗与今日的推普一样,但我们在日常交流,我与你或许是用普通话,但我与我家乡人,乃至与我同一市里省里的人,都用普通话吗?
清都为什么我说是代指今天的教育部,而不是外交部,民政部,公安部,因为文化方面是它负责。如果你把这里的清都理解为长安人,那我们更没有共识了。

点评

无语。当时的清都是长安,今日的清都是北京。当时的考声律诗与今日的推普一样,但我们在日常交流,我与你或许是用普通话,但我与我家乡人,乃至与我同一市里省里的人,都用普通话吗? 不是普通话,就不是普通话,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7: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11 17:49 编辑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1 17:42
无语。当时的清都是长安,今日的清都是北京。当时的考声律诗与今日的推普一样,但我们在日常交流,我与你或许是用普通话,但我与我家乡人,乃至与我同一市里省里的人,都用普通话吗?

不是普通话,就不是普通话,没有必要将家乡话或地方话,生硬的说成是普通话吧!
同理,近体诗必有近体诗的声律,我们不能把不讲近体诗声律的,非得说成是近体诗的声律吧!

点评

同理,昔日的教育部要求考试中用你所谓25不得同声,不等于民间日常吟写的诗也不得25同声。 这一点与今日的教育部要求一样,用普通话考试,比如普通话中“是”,不能用我们这里的方言写成“系”,但在我们民间却可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2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1 21: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我告犹 于 2017-5-11 21:01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1 17:46
不是普通话,就不是普通话,没有必要将家乡话或地方话,生硬的说成是普通话吧!
同理,近体诗必有近体诗的 ...

同理,昔日的教育部要求考试中用你所谓25不得同声,不等于民间日常吟写的诗也不得25同声。
这一点与今日的教育部要求一样,用普通话考试,当我们回答问题时,比如普通话中“是”,不能用我们这里的方言写成“系”,但在我们民间却可以。所以,考试自有考试的规则,然而日常也有日常的习惯。这里也说明寻常诗与试律诗的区别,试律诗在某方面肯定比我们们日常所吟写的诗严格多了。
另外最让我想不明白是为什么平声就可以同声,难道平声就不造成两头粗,中间细了吗?难道读“向晚青山下”就读到两头粗中间细了吗?这句话的节奏:向晚----青山下,我读其节奏或音阶都感受不到所谓的两头粗中间细。你不如明确告诉我,怎么样读才有两头粗中间细的体会???

点评

同理,昔日的教育部要求考试中用你所谓25不得同声,不等于民间日常吟写的诗也不得25同声。 三羊回复:你的意思,近体诗是否分为【科举考场】近体诗和【民间日常】近体诗两类呢??假如,【科举考场】近体诗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2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1 21: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据平韵律诗来说,永明体与近体诗的对比:
1、永明体只有一个对句,即【〇仄〇〇平】;
2、近体诗却有两个对句,即【〇仄〇〇平】和【〇平〇〇平】;
3、永明体和近体诗,虽然都有两个律联,区别在于永明体律联的对句是相同,近体诗律联的对句是不同的。针对两种律诗的对句,打个粗俗的比喻就是:永明体是【一夫两妻制】,永明体是【一夫一妻制】。
4、在首句不押的八句换头平韵律诗里,近体诗与永明体交集着6个律句;
5、在首句不押的八句换头平韵律诗里,近体诗与永明体交集着2个律联。
6、在仄韵律诗里,永明体与近体诗,可以交集换头律诗,也可交集折腰律诗。
7、在平韵律诗里,永明体与近体诗,不可交集换头律诗,只可交集折腰律诗。

-------三羊论古诗。一笔糊涂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1 21: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明体与近体诗的区别:
1,永明体论四声,近体诗论平仄。
2,永明体皆五言,近体诗有七言。
3,永明体押四声,近体诗押平韵。
4,永明体实际脱离理论,近体诗实际遵守格律。

点评

这个说到点子上了。难道七言律诗或七排就不是近体诗吗?还是七言讲究47不同声,或依旧25不同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2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1 21: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1 21:30
永明体与近体诗的区别:
1,永明体论四声,近体诗论平仄。
2,永明体皆五言,近体诗有七言。

这个说到点子上了。难道七言律诗或七排就不是近体诗吗?还是七言讲究47不同声,或依旧25不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23: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1 21:00
同理,昔日的教育部要求考试中用你所谓25不得同声,不等于民间日常吟写的诗也不得25同声。
这一点与今日的 ...

    同理,昔日的教育部要求考试中用你所谓25不得同声,不等于民间日常吟写的诗也不得25同声。

三羊回复:你的意思,近体诗是否分为【科举考场】近体诗和【民间日常】近体诗两类呢??假如,【科举考场】近体诗和【民间日常】两类近体诗成立的话,那么,是否还要分为【课堂作业】近体诗和【家庭作业】近体诗呢???

    这一点与今日的教育部要求一样,用普通话考试,当我们回答问题时,比如普通话中“是”,不能用我们这里的方言写成“系”,但在我们民间却可以。所以,考试自有考试的规则,然而日常也有日常的习惯。这里也说明寻常诗与试律诗的区别,试律诗在某方面肯定比我们们日常所吟写的诗严格多了。

三羊回复:【是】,普通话读【shi】;家乡话读【xi】。你能说【xi】就是普通话?依据12句的近体诗来说,【科举考场】近体诗,一句出律也不行;【民间日常】近体诗允许出律,出律几句还可以是近体诗呢?假如,张三说应该3句,李四认为应该4句,你认为应该7句还是8句呢?

    另外最让我想不明白是为什么平声就可以同声,难道平声就不造成两头粗,中间细了吗?难道读“向晚青山下”就读到两头粗中间细了吗?这句话的节奏:向晚----青山下,我读其节奏或音阶都感受不到所谓的两头粗中间细。你不如明确告诉我,怎么样读才有两头粗中间细的体会???

三羊回复:可见主贴!顺便提及,三羊好像有点被审讯的感觉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2 21: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回复:你的意思,近体诗是否分为【科举考场】近体诗和【民间日常】近体诗两类呢??假如,【科举考场】近体诗和【民间日常】两类近体诗成立的话,那么,是否还要分为【课堂作业】近体诗和【家庭作业】近体诗呢???

你理解错了,我只是说考试与日常作诗有区别。另外近体诗以我现在的理解,只有五七律,五七排。当然,四六言律也有,但现在很少人写这种体裁,至于有没有其他体载还归类为近体诗,我就不了解。

三羊回复:【是】,普通话读【shi】;家乡话读【xi】。你能说【xi】就是普通话?依据12句的近体诗来说,【科举考场】近体诗,一句出律也不行;【民间日常】近体诗允许出律,出律几句还可以是近体诗呢?假如,张三说应该3句,李四认为应该4句,你认为应该7句还是8句呢?

排律是允许出律的。律诗则较严,但特殊情况下也可出律。

三羊回复:可见主贴!顺便提及,三羊好像有点被审讯的感觉呢?
请问我有什么资格审讯你?你的主贴我看了几次,恕我浅溥,还是没有找到答案。我还没有找到体会读起来两头粗中间细的感觉。
再者三羊,这几天你只是说五律或五排。难道七律或七排就不是近体诗,或者七律七排就不讲声律?

点评

请问我有什么资格审讯你?你的主贴我看了几次,恕我浅溥,还是没有找到答案。我还没有找到体会读起来两头粗中间细的感觉。 再者三羊,这几天你只是说五律或五排。难道七律或七排就不是近体诗,或者七律七排就不讲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21:29
【排律是允许出律的。律诗则较严,但特殊情况下也可出律】 如此说法,正好与王力相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21:29
七律的声律,来源于五律。知道五律自然知道七律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2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21: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2 21:25
三羊回复:你的意思,近体诗是否分为【科举考场】近体诗和【民间日常】近体诗两类呢??假如,【科举考场】 ...

七律的声律,来源于五律。知道五律自然知道七律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21: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2 21:25
三羊回复:你的意思,近体诗是否分为【科举考场】近体诗和【民间日常】近体诗两类呢??假如,【科举考场】 ...

【排律是允许出律的。律诗则较严,但特殊情况下也可出律】
如此说法,正好与王力相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21: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12 21:36 编辑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2 21:25
请问我有什么资格审讯你?你的主贴我看了几次,恕我浅溥,还是没有找到答案。我还没有找到体会读起来两头粗中间细的感觉。

蜂腰,读不出【两头粗中间细】,鹤膝,读不出【两头细,中央粗】!道理在于,【两头粗中间细】与【两头细,中央粗】,是视觉艺术,而不是听觉艺术!
看看三羊的楼主贴,可能有点用处!

点评

声律还包括视觉艺术?讨论了几天,原来你的25不同声,是为了视觉,而不是说听读。这样也叫声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22: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2 22: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21:29
蜂腰,读不出【两头粗中间细】,鹤膝,读不出【两头细,中央粗】!道理在于,【两头粗中间细】与【两头细 ...

声律还包括视觉艺术?讨论了几天,原来你的25不同声,是为了视觉,而不是说听读。这样也叫声律?

点评

【两头粗中间细】和【两头细,中央粗】 二者是来解读【蜂腰】与【鹤膝】名称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2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22: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2 22:02
声律还包括视觉艺术?讨论了几天,原来你的25不同声,是为了视觉,而不是说听读。这样也叫声律? ...

【两头粗中间细】和【两头细,中央粗】
二者是来解读【蜂腰】与【鹤膝】名称的!

点评

和你讨论了几天,我还至于连蜂腰与鹤膝的定义都不懂。 最令我不解的是,你原来为了视觉效果,去肯定这些是声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2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2 22: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2 22:09
【两头粗中间细】和【两头细,中央粗】
二者是来解读【蜂腰】与【鹤膝】名称的! ...

和你讨论了几天,我还至于连蜂腰与鹤膝的定义都不懂。
最令我不解的是,你原来为了视觉效果,去肯定这些是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14: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