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67|回复: 29

唐宋均非凭借查阅《平水韵》表和《词林正韵》为诗填词的

[复制链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6-11-4 18: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6-11-4 18:53 编辑

唐宋均非凭借查阅《平水韵》表和《词林正韵》为诗填词的

      大家知道,金亡于1234年,宋亡于1279年,王文郁和刘渊的《平水韵》表均成书于南宋末年。一般认为,金人王文郁的《平水韵》表成书于1223年,距金亡只有11年,距宋亡也不过55年;也曾是金人的刘渊《平水韵》表成书于1252年,其时金国已亡,距宋亡则只剩27年。《词林正韵》问世更晚,直到清嘉庆年间,才由江苏吴县人戈载编纂完成,与唐宋之士为诗填词隔着好几百年呢。
      王文郁和刘渊的《平水音》表问世后,有几个诗人抢购,又有几个诗人正眼瞧一下,恐怕都是未知数呢。至于《词林正韵》,这种关联度差得就更远了,唐宋所有词人恐怕连做梦都梦不到日后会有一部《词林正韵》吧?及至词林问世,有清一代唯一的大词家纳兰性德也也辞世多时。
      由此可见,所有唐人以及绝大多数宋人为诗填词时根本就没有《平水韵》表和《词林正韵》可翻,他们作诗都不是靠着翻看《平水韵》表和《词林正韵》来组织押韵的。如果《平水韵》和《词林正韵》被视为诗词正韵的话,那么唐人宋人则是用其各自所本的诗词歪韵,造就了唐诗宋词的辉煌。
      耐人寻味的是押韵本就是大体须有定法则无的事,却被业内人为神化,无限度地拔高,动辄视某某韵为金科玉律,甚至死死抱住早已冰冷、僵硬的某某韵的粗腿不放,说穿了不过是借以装神弄鬼、投机取巧、攀唐附宋、附庸风雅而已。怎奈时人就是时人,时音就是时音,再怎么装神秘,也掩盖不了以现今某地方言冒称古韵的事实,再怎么生拉硬扯,也无法以古人之思维写出真正的古诗,而只能是假古董罢了。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11-4 19: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合词林的宋词好多啊,包括周邦彦姜夔李清照东坡等等等等等等。

点评

不合平水的唐诗也不少啊,一些大家也未能幸免。不合现代诗词格律的就更多了,崔颢的《黄鹤楼》不就是典型例子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4: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11-5 06:5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韵和词林正韵都是后来编的,这个大家大概都知道,但他们分别是从唐诗,宋词的用韵情况总结的,这是不能否认的,这就好比不能拿唐诗不合平仄的例子来否认平仄律一样。

点评

唐宋人为诗填词的当时,唐诗宋词的辉煌与现行的纸质《平水韵》表和《词林正韵》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二者没有因果。唐诗不合后人之平仄律,可唐诗是诗,时人的纸面平仄倒是合乎中古平水韵了,可诗却成了文字游戏。这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4: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1-5 08: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唐人以及绝大多数宋人为诗填词时根本就没有《平水韵》表和《词林正韵》可翻, 这是事实,但他们作诗填词用韵皆是有规则的。这个规则就是类似于后来总结的平水韵和词林正韵的韵书。吟者以此说法无定则,来否定古代诗韵词韵的存在毫无道理。
现代人作诗填词用古韵就如元明清写诗仍用唐韵广韵一样,怎么叫攀唐附宋、附庸风雅呢?双轨并行吧,诅咒谩骂无济于事。

点评

你一直没能弄懂而又至关重要的一点是:除晚清外,《切韵系》韵书乃历朝读书音的正音规范,切韵音乃当时的读书音,故此理所当然地成为诗人用韵主流;而现代读书音的正音系统乃是汉语拼音方案及其配套审音表和新华字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6: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4: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1-4 19:57
不合词林的宋词好多啊,包括周邦彦姜夔李清照东坡等等等等等等。

不合平水的唐诗也不少啊,一些大家也未能幸免。不合现代诗词格律的就更多了,崔颢的《黄鹤楼》不就是典型例子吗?

点评

崔颢的《黄鹤楼》,不合王力合唐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5: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4: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5 06:57
平水韵和词林正韵都是后来编的,这个大家大概都知道,但他们分别是从唐诗,宋词的用韵情况总结的,这是不能 ...

唐宋人为诗填词的当时,唐诗宋词的辉煌与现行的纸质《平水韵》表和《词林正韵》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二者没有因果。唐诗不合后人之平仄律,可唐诗是诗,时人的纸面平仄倒是合乎中古平水韵了,可诗却成了文字游戏。这位先生怎么直到现在还不开窍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11-5 15: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1-5 14:21
不合平水的唐诗也不少啊,一些大家也未能幸免。不合现代诗词格律的就更多了,崔颢的《黄鹤楼》不就是典型 ...

崔颢的《黄鹤楼》,不合王力合唐律!

点评

《黄鹤楼》不合王力合唐律,唐诗用韵不合平水合唐规。那时下的诗词理论家都是干什么吃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7: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6-11-5 16: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对,说得好!明清两代,民国,也不是按平水写诗作词,就是当代,也只是个别会道门的一些为祸分子在鼓吹。

点评

简单事情复杂化,复杂事情简单化。如非如此,何以故作高深、装神弄鬼、欺世盗名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7:24
你说他们用何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6: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1-5 16: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5 16:03
说得对,说得好!明清两代,民国,也不是按平水写诗作词,就是当代,也只是个别会道门的一些为祸分子在鼓吹 ...

你说他们用何韵?

点评

明代是否定平水的,用的是《洪武正韵》,清代是《佩文诗韵》,民国用国语,新中国用普通话和《新华字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6: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6-11-5 16: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1-5 16:17
你说他们用何韵?

明代是否定平水的,用的是《洪武正韵》,清代是《佩文诗韵》,民国用国语,新中国用普通话和《新华字典》。

点评

你能举出用洪武正韵和国语的律诗诗例吗? 另外:佩文诗韵即平水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6: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1-5 16: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5 16:24
明代是否定平水的,用的是《洪武正韵》,清代是《佩文诗韵》,民国用国语,新中国用普通话和《新华字典》 ...

你能举出用洪武正韵和国语的律诗诗例吗?
另外:佩文诗韵即平水韵。

点评

你不说平水韵就是普通话,岂不更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6:29
自己搜看去.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6: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6-11-5 16: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1-5 16:26
你能举出用洪武正韵和国语的律诗诗例吗?
另外:佩文诗韵即平水韵。

自己搜看去.哈哈!

点评

从唐至民国有记载的律诗皆是用平水韵,我早就查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6: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6-11-5 16: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1-5 16:26
你能举出用洪武正韵和国语的律诗诗例吗?
另外:佩文诗韵即平水韵。

你不说平水韵就是普通话,岂不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1-5 16: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5 16:27
自己搜看去.哈哈!

从唐至民国有记载的律诗皆是用平水韵,我早就查过。

点评

唐朝?也有记载律诗用萍水的? 你这是萍水相逢黄粱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7:54
这个版块也不少吧,可惜都是旁门左道,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7: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6: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1-5 08:05
所有唐人以及绝大多数宋人为诗填词时根本就没有《平水韵》表和《词林正韵》可翻, 这是事实,但他们作诗填 ...

你一直没能弄懂而又至关重要的一点是:除晚清外,《切韵系》韵书乃历朝读书音的正音规范,切韵音乃当时的读书音,故此理所当然地成为诗人用韵主流;而现代读书音的正音系统乃是汉语拼音方案及其配套审音表和新华字典,现代读书人理当采用现代读书音——普通话语音系统为诗填词。舟已行矣,尔等却只知自刻舟处求剑,不仅误己,而且误人,误尽天下人,故大谬特谬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7: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1-5 15:50
崔颢的《黄鹤楼》,不合王力合唐律!

《黄鹤楼》不合王力合唐律,唐诗用韵不合平水合唐规。那时下的诗词理论家都是干什么吃的?

点评

大概可能,王力的徒子徒孙,当道把持的太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7: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7: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5 16:03
说得对,说得好!明清两代,民国,也不是按平水写诗作词,就是当代,也只是个别会道门的一些为祸分子在鼓吹 ...

简单事情复杂化,复杂事情简单化。如非如此,何以故作高深、装神弄鬼、欺世盗名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6-11-5 17: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1-5 16:33
从唐至民国有记载的律诗皆是用平水韵,我早就查过。

这个版块也不少吧,可惜都是旁门左道,哈哈!

点评

和数十万首格律诗作对的才是旁门左道-----这样说估计只有吟者不会同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7: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1-5 17: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5 17:41
这个版块也不少吧,可惜都是旁门左道,哈哈!

和数十万首格律诗作对的才是旁门左道-----这样说估计只有吟者不会同意~

点评

可惜,没有一百首合律,都是水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7: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11-5 17: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1-5 17:22
《黄鹤楼》不合王力合唐律,唐诗用韵不合平水合唐规。那时下的诗词理论家都是干什么吃的? ...

大概可能,王力的徒子徒孙,当道把持的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6-11-5 17: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1-5 17:45
和数十万首格律诗作对的才是旁门左道-----这样说估计只有吟者不会同意~

可惜,没有一百首合律,都是水货。

点评

你和吟者以及羊们还可以贬得更低些,可惜无损于格律诗词的一根毫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2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11-5 17: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1-5 16:33
从唐至民国有记载的律诗皆是用平水韵,我早就查过。

唐朝?也有记载律诗用萍水的?
你这是萍水相逢黄粱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11-5 18:18: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说:
金代王文郁编写了《平水新刊韵略》一书,又把平水韵的一百零七韵改并为一百零六韵。这就是后来通行的“平水韵”。清代将平水韵改称为“佩文诗韵”,也是一百零六韵。王力先生曾指出,因为平水韵是根据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的,所以,唐人用韵,实际上用的是平水韵。按这个观点,象清代的《佩文韵府》、《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

……
有人要挑战王力和百度,得组织起来,有理有据地挑战,不能乱哄哄耍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1-5 21: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5 17:53
可惜,没有一百首合律,都是水货。

你和吟者以及羊们还可以贬得更低些,可惜无损于格律诗词的一根毫毛~

点评

我去吟者空间查过,吟者从未贬低过格律诗词。建议针叶林先生莫再满嘴跑火车为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6 14: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11-6 06:20: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韵虽然在南宋才出现,因为他与唐人的“同用”,“独用”的规定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它与唐朝人的用韵大体吻合。宋代以后,平水韵更是成了使人写作近体诗的用韵标准,从此,一直沿用数百年之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1-6 07: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法言的《切韵》是不可能自注同用独用的,否则陆法言就是有病!唐人的两次增广切韵是不是加了同用独用?没有史料证明。从唐近体诗的用韵并不十分固定来看(东冬可互押,浮可两平韵),唐人的两次增广切韵加了同用独用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只有宋人增广切韵时根据唐近体诗的用韵加了同用独用,为礼部韵略的合并提供了依据。

点评

你天天许敬宗奏议长了短了又是怎么回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6 0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11-6 08:42: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11-6 07:42
陆法言的《切韵》是不可能自注同用独用的,否则陆法言就是有病!唐人的两次增广切韵是不是加了同用独用?没 ...

你天天许敬宗奏议长了短了又是怎么回事?

点评

音韵学界认为:许敬宗的“奏合而用之”有可能即为同用独用,只是猜测,因为找不出为什么同用独用的根据。好比麻韵,上面是歌,下面是阳,对麻韵标“独用”干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6 08: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1-6 08: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6 08:42
你天天许敬宗奏议长了短了又是怎么回事?

音韵学界认为:许敬宗的“奏合而用之”有可能即为同用独用,只是猜测,因为找不出为什么同用独用的根据。好比麻韵,上面是歌,下面是阳,对麻韵标“独用”干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1-6 09: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韵》叫“同用”为什么不叫“合用”?“合”不是与许敬宗的“奏合”更有椐吗?同为宋人同时编的《集韵》(勘正广韵)则叫“通用”,这就证明“同用”很可能是宋人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4: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1-5 21:06
你和吟者以及羊们还可以贬得更低些,可惜无损于格律诗词的一根毫毛~

我去吟者空间查过,吟者从未贬低过格律诗词。建议针叶林先生莫再满嘴跑火车为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1 03: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