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金筑子

对大拗下句救理论的再质疑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1 16: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11 23:24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1 15:28
我说书呆子先生,你怕要自己思考一下:自唐至清近1000年中,为什么无人研究出下句第三字平可救上句任何一 ...

金筑子说别人不读书真是笑话!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5-11 16: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1 13:01
拗救与永明体八病一样,是讲究,不是必须,三羊与老金以钢筋一样的思维,研究变体,注定终生不得入门,建议 ...

打着红旗反红旗!
扛着王力反王力!
王力大师说【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
针叶林篡改王力【大拗是讲究,不是必须】!

点评

针叶林篡改王力【大拗是讲究,不是必须】! ----这世道。怎么羊也学会乱咬人了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6: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1 16: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1 16:53
打着红旗反红旗!
扛着王力反王力!
王力大师说【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

针叶林篡改王力【大拗是讲究,不是必须】!
----这世道。怎么羊也学会乱咬人了呢?

点评

还真是!张冠李戴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8: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5-11 18: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1 16:57
针叶林篡改王力【大拗是讲究,不是必须】!
----这世道。怎么羊也学会乱咬人了呢? ...

还真是!张冠李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5-11 18:42: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的《诗法易简录》里说:六韵八韵(即试律诗)切不可讲借还补救,以应试应制贵从律也,五律用于试作只可用小借还法,如少陵“何时一樽酒”(此本句单拗法),刘睿虚“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此本联双拗法),皆无碍于应试体,唯大拗不可轻用,若用于酬赠闲咏则工于补救乃见法度之妙。

点评

试律诗,唐朝与清朝的规则是不同的! 清代的《诗法易简录》,大概说的是唐朝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07: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5-12 07: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1 18:42
清代的《诗法易简录》里说:六韵八韵(即试律诗)切不可讲借还补救,以应试应制贵从律也,五律用于试作只可 ...

试律诗,唐朝与清朝的规则是不同的!
清代的《诗法易简录》,大概说的是唐朝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2 07:53: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贴诗就是考试题,每期都会不同。

点评

试题、时间、考生等都不同,这个俺懂! 但是,俺不懂【试贴诗就是考试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2 08: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5-12 08: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2 07:53
试贴诗就是考试题,每期都会不同。

试题、时间、考生等都不同,这个俺懂!
但是,俺不懂【试贴诗就是考试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5-13 07:17: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让老金看看砖家怎么反拗救:

汉语诗歌“拗救”说辨伪
龚祖培

  清人阐述的汉语诗歌 拗救 理论,是没有依据的伪科学。今天的全部相关著述,包括学术性很强的权威性著述,仍然沿用清人旧说,甚至犯常识性的低级错误。唐代有完整的诗歌声律理论及规则,却没有 拗救 条文。宋人说 拗 ,是说语言风格、用字艺术等,有 拗 的概念而无 救 的内容。所谓 救孤平 、 特定的平仄格式 等句型,是因 仿古修辞 得来;沈约所举曹植、王粲等人诗句的论说,对此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终使古体句式融入律体之中。赵执信出于特殊的治学原因,最终确立了完备的 拗救 知识体系。《声调谱》中新说很多,但 大拗双救 是典型的欺人之说。综合分析,现在可以得出结论: 拗救 这一知识体系,因新说之多而建立,也因伪说之多而瓦解。……   

点评

龚祖培(1927~)男,浙江嘉兴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百度} ------可见他只善书法,不懂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3 07:51
其实,我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一类,我更不看别人如何不信拗救之说。我是从王力“下句第三字平可救上句任何一处拗字”之解释去研究大拗救从而得出不科学的结论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3 07:38
一三五不论,不能都不论;二四六分明,不能都分明。 如此说法,就是违反逻辑同一律的自相矛盾! 拗救谬论,也即:两套马车非驴非马的骡子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3 07: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5-13 07: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3 07:17
让老金看看砖家怎么反拗救:

汉语诗歌“拗救”说辨伪

一三五不论,不能都不论;二四六分明,不能都分明。

如此说法,就是违反逻辑同一律的自相矛盾!
拗救谬论,也即:两套马车非驴非马的骡子理论!

点评

骡子理论! ----三羊先生:你研究诗词理论这么多年,是为了学写诗呢还是为了教学?是否只为了骂王力发泄心头之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3 07: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07: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5-13 07:47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3 07:17
让老金看看砖家怎么反拗救:

汉语诗歌“拗救”说辨伪

其实,我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一类,我更不看别人如何不信拗救之说。我是从王力“下句第三字平可救上句任何一处拗字”之解释去研究大拗救从而得出不科学的结论的。我认为下句第三字平是作者为了表达内容自身的选字须要,非此平声字不足以表现其意境,并不是为了去救上句何处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难道还有其他字比“吹”更好,白居易用“吹”是为了拗救不得已而为之吗?

点评

按遣词造句解析诗律,没见过这么干的,拿一首合格五律来说,作者创作时当然要安排平仄并使之文通句顺,如果金先生因此认为这是文意的需要,并不是平仄格律需要,则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3 08:17
一人犯罪一人当,谁也不关谁!谁也管不了谁! 替罪,也是犯法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3 08: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3 07: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3 07:37
一三五不论,不能都不论;二四六分明,不能都分明。

如此说法,就是违反逻辑同一律的自相矛盾!

骡子理论!

----三羊先生:你研究诗词理论这么多年,是为了学写诗呢还是为了教学?是否只为了骂王力发泄心头之恨?

点评

要不就说王力的不三不四理论。 你看如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3 08: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3 07: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3 07:17
让老金看看砖家怎么反拗救:

汉语诗歌“拗救”说辨伪

龚祖培(1927~)男,浙江嘉兴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百度}
------可见他只善书法,不懂诗。

点评

批驳拗救谬论,只要懂逻辑即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3 08: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5-13 08: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3 07:38
其实,我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一类,我更不看别人如何不信拗救之说。我是从王力“下句第三字平可救上句任何一 ...

一人犯罪一人当,谁也不关谁!谁也管不了谁!
替罪,也是犯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5-13 08: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3 07:43
骡子理论!

----三羊先生:你研究诗词理论这么多年,是为了学写诗呢还是为了教学?是否只为了骂王力发泄 ...

要不就说王力的不三不四理论。
你看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5-13 08: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3 07:51
龚祖培(1927~)男,浙江嘉兴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 ...

批驳拗救谬论,只要懂逻辑即可!

点评

我看你批拗救理论是既不懂诗又不懂逻辑,只图骂的解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3 08: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5-13 08:17: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3 07:38
其实,我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一类,我更不看别人如何不信拗救之说。我是从王力“下句第三字平可救上句任何一 ...

按遣词造句解析诗律,没见过这么干的,拿一首合格五律来说,作者创作时当然要安排平仄并使之文通句顺,如果金先生因此认为这是文意的需要,并不是平仄格律需要,则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

点评

金筑子这种思想方法就是只看表面现象不看其成因的主观主义。如他说“唐代近体诗是沈宋从永明体中优选出来,利用考官身份照着写就是!”-----如此一句话就否定了沈宋的功绩。金筑子也不动脑子想一想这“优选”的标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3 08:36
大概不是和你一样吧,王力说是律诗,你偏偏别出心裁说古诗! 你究竟是什么意思,你究竟是什么逻辑? 王力并非不可以批评,但是批评要注意证据,你批评王力的证据何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3 08:30
白居易是在写近体诗,他当然要顾及平仄。但他顾及的平声字只是律句抅成本身,就如一个人顾及自己的健康是自身的需要,你硬说他的健康是为了救旁边坐着的一个病人,这岂不跟前几年流行的气功骗人说一样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3 08: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3 08: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3 08:10
批驳拗救谬论,只要懂逻辑即可!

我看你批拗救理论是既不懂诗又不懂逻辑,只图骂的解气!

点评

拗救谬论,难道不是严重的违反了逻辑同一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3 08: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08: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3 08:17
按遣词造句解析诗律,没见过这么干的,拿一首合格五律来说,作者创作时当然要安排平仄并使之文通句顺,如 ...

白居易是在写近体诗,他当然要顾及平仄。但他顾及的平声字只是律句抅成本身,就如一个人顾及自己的健康是自身的需要,你硬说他的健康是为了救旁边坐着的一个病人,这岂不跟前几年流行的气功骗人说一样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5-13 08: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3 08:17
按遣词造句解析诗律,没见过这么干的,拿一首合格五律来说,作者创作时当然要安排平仄并使之文通句顺,如 ...

大概不是和你一样吧,王力说是律诗,你偏偏别出心裁说古诗!
你究竟是什么意思,你究竟是什么逻辑?
王力并非不可以批评,但是批评要注意证据,你批评王力的证据何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5-13 08: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3 08:18
我看你批拗救理论是既不懂诗又不懂逻辑,只图骂的解气!

拗救谬论,难道不是严重的违反了逻辑同一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3 08: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13 08:39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5-13 08:17
按遣词造句解析诗律,没见过这么干的,拿一首合格五律来说,作者创作时当然要安排平仄并使之文通句顺,如 ...

金筑子这种思想方法就是只看表面现象不看其成因的主观主义。如他说“唐代近体诗是沈宋从永明体中优选出来,利用考官身份让大家照着写就是!”-----如此一句话就否定了沈宋的功绩。金筑子也不动脑子想一想这“优选”的标准是怎么定出来的?同理,也不想想选定春风吹又生”诗句的作者是否考虑到文意兼诗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15: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5-14 15:39 编辑

《文镜秘府论》引其语云: “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好诗曰:“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云:“九州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
《文镜秘府论》记载: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永明体及唐人对平声的认识说得很明白!下句平声多可以承上句平声少。而不是用下句第三个平声去救上句的大拗!

点评

穿南北教了你三年没教会,这两句的意思一样,不打算再说服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4 15: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5-14 15:46: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4 15:21
《文镜秘府论》引其语云: “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好 ...

穿南北教了你三年没教会,这两句的意思一样,不打算再说服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15: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沈约的四声八病理论,诗句上句可以不用平声,用上去入三声只要满足二四不同声就可以。这就造成了上句平声少,要求下句用三平承之,即可形成诗的上下组合的音韵美。决不是上句可用全仄(连上连去连入都可以),只要下句第三字平声救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17: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还有全部不粘的。不粘、不对,尾三平,唐人都作,只是少一点。沈宋自己也在作。沈宋只是推广提倡大家都认为最完美的那一种!

点评

沈宋体,就是律诗吗? 沈宋的所有诗篇,都是律诗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4 20: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5-14 20: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4 17:39
律诗还有全部不粘的。不粘、不对,尾三平,唐人都作,只是少一点。沈宋自己也在作。沈宋只是推广提倡大家都 ...

沈宋体,就是律诗吗?
沈宋的所有诗篇,都是律诗吗?

点评

从你提的这问题看出你水平太低!  发表于 2017-5-14 2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4 02: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