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三羊

格律诗的声律,六朝、唐朝、明朝,三朝的继承与发展

 关闭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2: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7 11:15
六朝时期,沈约声律理论体系的体格律诗:
【鹤膝】、【平头】、【蜂腰】、【上尾】,是四声律。(三羊)

魏定州刺史甄思伯,一代伟人,以为沈氏《四声谱》不依古典,妄自穿凿,乃取沈君少时文咏犯声处以诘难之。————————《文镜秘府论》摘抄

当代【定州刺史甄思伯】大有人在!
针叶林算一个,并且还是大头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20: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07: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你怎么不来回答三羊的质疑?
依据你的一贯作风,绝不是缩头乌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8 20: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9-8 20:34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7 12:46
你说的不对,恰恰相反是,科举的诗赋,声律是第一关卡!声律有毛病的,没有复审或复评的可能机会!因此, ...

你这是钻进了牛角尖。你举的很多试律诗例若按近体格律已经证明出律了。为什么仍然能得中?说明正因不是考的律诗。早就告诉过你:到中唐皇帝还让考齐梁体诗。

点评

【近体格律已经证明出律】,唐朝的近体诗,你有声律理论的依据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8 22: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22: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8 22:26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8 20:31
你这是钻进了牛角尖。你举的很多试律诗例若按近体格律已经证明出律了。为什么仍然能得中?说明正因不是考的律诗。早就告诉过你:到中唐皇帝还让考齐梁体诗。

【近体格律已经证明出律】,唐朝的近体诗,你有声律理论的依据吗?你这不是闹笑吗??
三羊也早就告诉过你,晚唐的所谓【齐梁体诗】,只是风格而言,永明体才是格律而言。

点评

---这些言论充分说明三羊思维之混乱,根本不适宜作一个理论研究者!理论研究者所研究的主体是什么?是客观实际还是前人已有的理论?如果只是根据前人已有的理论,天文学还有今天的“日心说”吗?还有牛顿的万有引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9 06: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9 06: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8 22:22
【近体格律已经证明出律】,唐朝的近体诗,你有声律理论的依据吗?你这不是闹笑吗??
三羊也早就告诉过你 ...

---这些言论充分说明三羊思维之混乱,根本不适宜作一个理论研究者!理论研究者所研究的主体是什么?是客观实际还是前人已有的理论?如果只是根据前人已有的理论,天文学还有今天的“日心说”吗?还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吗?唐朝近体诗律也然,没有文镜秘府论,就没有诗词格律了吗?研究诗词格律,一定要有唐人的论文吗?
       这就明白了,为什么三羊多年来谬论百出。先是根据明释真空一本“篇韵贯珠集”附有的一句口诀,就说明朝诞生了近体诗和“大明律”。后来见到文镜秘府论,又根据元兢诗髓脑的片言只语说什么是“大唐二五律”。见到“文苑英华”记载的试帖诗,又说试帖诗是朝廷格律标准的代表,但对一些非律的试帖诗百思不得其解,只好用根本不管用的“二五律”枉加解释。看来三羊恪守的研究方法只是寻找船上刻的印记,剑在什么地方是不管的。
      三羊还有“为我所用”的主观主义文风:为了证明“二五交替律”为一些“二五字同声”注音时随意改变注音。比如入声字“日”,一会儿注【入】,一会儿注【去】,完全随心所欲,毫无严谨之心,一本康熙字典成为他随意注音的借口,哪里有半点科学作风?

点评

这些话,三羊不是已经回复了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9 06: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9-9 06: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9 06:58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9 06:36
---这些言论充分说明三羊思维之混乱,根本不适宜作一个理论研究者!理论研究者所研究的主体是什么?是客 ...

这些话,三羊不是已经回复了吗?
经查原来这里也有!你这属于一稿多投的多挣稿费啊!!
http://www.hksc888.com/thread-740227-2-1.html

点评

这是针对你说的:“唐朝的近体诗,你有声律理论的依据吗?你这不是闹笑吗?? 三羊也早就告诉过你,晚唐的所谓【齐梁体诗】,只是风格而言,永明体才是格律而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9 0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9 06: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9 06:51
这些话,三羊不是已经回复了吗?

这是针对你说的:“唐朝的近体诗,你有声律理论的依据吗?你这不是闹笑吗??
三羊也早就告诉过你,晚唐的所谓【齐梁体诗】,只是风格而言,永明体才是格律而言。”

点评

狡辩专家针叶林,你为何不来狡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06:10
三羊这里的说法,量你也挑不出毛病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9 07: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9-9 07: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9 06:53
这是针对你说的:“唐朝的近体诗,你有声律理论的依据吗?你这不是闹笑吗??
三羊也早就告诉过你,晚唐 ...

三羊这里的说法,量你也挑不出毛病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9-10 06: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9 06:53
这是针对你说的:“唐朝的近体诗,你有声律理论的依据吗?你这不是闹笑吗??
三羊也早就告诉过你,晚唐 ...

狡辩专家针叶林,你为何不来狡辩!

点评

梦幻建议小三羊换个新的话题,你不要只拘泥于声律唐律' 2514这一单调事项.请设法换个别的.你难道只会争辩此一件事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07: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6

帖子

12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0
贡献
32
金钱
50
发表于 2017-9-10 07: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10 06:10
狡辩专家针叶林,你为何不来狡辩!

梦幻建议小三羊换个新的话题,你不要只拘泥于声律唐律' 2514这一单调事项.请设法换个别的.你难道只会争辩此一件事项????

点评

真是别的三羊不会也不懂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08: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9-10 08: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幻西游 发表于 2017-9-10 07:36
梦幻建议小三羊换个新的话题,你不要只拘泥于声律唐律' 2514这一单调事项.请设法换个别的.你难道只会争辩 ...

真是别的三羊不会也不懂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1 22: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7 10:24
单句的律化,唯一最早的说法,就是明朝真空《贯珠集》的记载。

你这说法错在完全脱离了实际,就像说“只有到了牛顿时代宇宙才有了万有引力”一样荒谬!

点评

针叶林,你还不如干脆说,近体诗是六朝人创造的! 春夜山庭(江总) 春夜芳时晚,幽庭野气深。山疑刻削裔,树接纵横阴。 户对忘忧草,池惊旅浴禽。樽中良得性,物外知余心。 上之回(萧悫) 发轫域西畤,回舆事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1 22: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1 22: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1 22:01
你这说法错在完全脱离了实际,就像说“只有到了牛顿时代宇宙才有了万有引力”一样荒谬! ...

针叶林,你还不如干脆说,近体诗是六朝人创造的!

春夜山庭(江总)
春夜芳时晚,幽庭野气深。山疑刻削裔,树接纵横阴。
户对忘忧草,池惊旅浴禽。樽中良得性,物外知余心。

上之回(萧悫)
发轫域西畤,回舆事北游。山寒石道冻,叶下故宫秋。
朔路传清警,边风卷画旒。岁余巡省毕,拥仗返皇州。

昭君怨(阴铿)
跨鞍今永诀,垂涕别亲宾。汉地行将尽,胡关逐望新。
交河拥汉雾,陇首暗沙尘。帏有孤明月,犹能送远人。

关山月(张正见)
岩间度月华,流彩映山斜。晕逐连城璧,轮随出塞车。
唐蓂遥合影,秦桂远分花。欲验盈虚理,方知道路赊。

舟中望月(庾信)
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
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灰飞重晕阙,蓂落独轮斜。

点评

三羊语录:“近体诗就是近似永明体”。荒谬的说法! 六朝永明体是唐代近体的先声,因为有了声律的概念,但未形成格律。只有到唐沈宋时才确定了近体诗格律,沿用至今基本未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1 22: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11 22: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旧帖重发)


  子虚乌有的“二五大唐律”
   三羊根据元兢对沈约“蜂腰”的解释,发明了一种所谓“二五大唐律”----说唐近体诗律是五言诗句中二五两字不能同上同去同入----是荒谬可笑的。理由如下:
   在确定格律诗格律的进程中,南朝的沈约老先生居功至伟。他最先说:“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尤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使可言文。”(沈约《宋书•谢灵运传》)
沈约这段话的要义有:
一、首次提出写文章(言文)也要遵守“律吕”(即声律标准)的概念;
二、律吕最重要的是“宫羽相变”“低昂互节”“前有浮声后须切响”---首次提出对立的两面,即后来的平仄二元化的概念;
三、其次是要讲究“五色相宣,八音协畅”,对四声的运用要尽善尽美。
    根据这一原则,产生了“回忌八病之说”,最重要的是前四病。
1, 平头:两句五言诗句第一第二两字不同声;
2, 上尾:两句五言诗句句尾字不同声;
3, 蜂腰:一句五言诗句内第二第五两字不同声;
4, 鹤膝:一首五言诗中单数句的尾字不同声。
    其中“蜂腰” 比较复杂。它不仅限制了对句内特殊位置的字音之间的关系,而且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揭示了律句的对语法结构的要求:上二下三。即每句诗句由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两个词组组成:前面词组2个字,后面词组3个字。例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而不是“富贵者/称贤”这种结构。这成为后来的唐近体诗格律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由此却推导出“蜂腰”的规定。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刘(善经)氏说:“此一句中之上尾”。沈(约)氏曰:“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到了初唐,元兢又说:“(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于是有人说五言诗句中二五两字“不可同上同去同入”----并谓之唐近体诗诗律“二五交替大唐律”。其荒唐是很明显的:
1,如果说“平头”“上尾”“鹤膝”是关乎全篇的诗病,那么“蜂腰”只是关乎一句内的声病,显然其重要性是不对等的,即句内声律重要性应居于次席。
2,句内声律变化应该照沈约“前有浮声后有切响”总则来处理,这就是刘滔的:“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可见二四字的声调变化是要比二五两字更重要的。
3,永明体中诞生的大量律句中有两种律句后来成为律诗标准律句:
轻香幸自通。披衿待蕙风。衔光似烛龙。---平平仄仄平
缓步遵莓渚,鸟去能传响,置酒高堂上。---仄仄平平仄
  ----等于说这两种句型很大可能是病句,若仅依靠三个仄声之区别,有些字词就不能用,未免舍本求末。事实上永明诗人并没有刻意避忌“蜂腰”。因为三个仄声中有2个同声的几率只有三分之一,所以顺其自然就有三分之二的几率不同声,刻意避忌蜂腰是没有必要的。
4,句尾字是韵脚,其平仄主要由全诗韵律决定,再限制该句中第二字的声调是没有意义的。比如: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其二十三 》 庾信            
     今朝好风日。园苑足芳菲。竹动蝉争散。莲摇鱼暂飞。
     面红新着酒。风晚细吹衣。跂石多时望。莲船始复归。
      ---八句中二五同声句四句(同平二,同仄二),占二分之一。若按二五不能同平同仄,会有这样大的比例的病句吗?
5,即使按照元兢之说,仅规定二五不同上去入为律,那么只能限制五律中2句(1/4)句型,且只有三分之一的几率会二五同仄声(1/3),所以该律法只对五律1/4 ×1/3=1/12的句子起限制作用,而11/12的绝大多数情况不起作用。这样无用的律法有何用?
   
    可见,所谓“二五大唐律”,是荒谬无用的,也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有“句中平仄两两交替”才可以算律诗的声律,才是符合近体诗格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11 22: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1-11 22:11
针叶林,你还不如干脆说,近体诗是六朝人创造的!

春夜山庭(江总)

三羊语录:“近体诗就是近似永明体”。荒谬的说法!

六朝永明体是唐代近体的先声,因为有了声律的概念,但未形成格律。只有到唐沈宋时才确定了近体诗格律,沿用至今基本未变。

点评

针叶林,你的删帖老毛病怎么又反弹了呢?! 您在 格律诗的声律,六朝、唐朝、明朝,三朝的继承与发展 的帖子被 针叶林 删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1 22:40
两个问题? 1、近体诗就是近似永明体,怎么荒谬呢? 2、永明体,难道不是格律诗,胡哦哦格律文体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1 22: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1 22: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11-11 22:23
三羊语录:“近体诗就是近似永明体”。荒谬的说法!

六朝永明体是唐代近体的先声,因为有了声律的概念, ...

两个问题?
1、近体诗就是近似永明体,怎么荒谬呢?
2、永明体,难道不是格律诗,胡哦哦格律文体吗?

点评

不是。荒谬的说法已经多次驳斥,莫来纠缠。  发表于 2017-11-11 22: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11 22: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有理讲理。灌水斗气的废话帖将一律删除。

点评

你说哪里灌水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1 22: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1 22: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11-11 22:23
三羊语录:“近体诗就是近似永明体”。荒谬的说法!

六朝永明体是唐代近体的先声,因为有了声律的概念, ...

针叶林,你的删帖老毛病怎么又反弹了呢?!

您在 格律诗的声律,六朝、唐朝、明朝,三朝的继承与发展 的帖子被 针叶林 删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1 22: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11-11 22:39
小三羊:有理讲理。灌水斗气的废话帖将一律删除。

你说哪里灌水啊!

点评

此贴炒冷饭,纠缠,不再讨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1 2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11 22: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11-11 22:40
你说哪里灌水啊!

此贴炒冷饭,纠缠,不再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8 01: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