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3|回复: 15

诗与歌

[复制链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发表于 2017-10-27 16: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醉能同其乐,醒能咏以歌者,民歌也。“诗言志,歌咏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等古训,使人再次审视诗与歌的相依相伴。


民歌的源头,使人想到刘三姐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调:云南、新疆、内蒙、广西等地域,民间歌谣,处处传唱。还有,陕北的信天游山丹丹花开、湖北土家族的山路十八弯,原生态的西北风,“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等等,影响深远。

若回到最悠久的传统中去寻找,从上古文献的记载,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诗经》中的《国风》,便是当时北方的民歌。《关雎》、《伐檀》、等生鲜淋漓地展现了当时的劳作与情爱;公元前四世纪出现的《楚辞》,收存的民歌极具楚地特色与浪漫。汉代乐府丰富了句式和体例,后来的《敕勒歌》、《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至今人们依然耳熟能详。诸如竹枝词、杨柳歌等,五言七言,以及唐代乐舞、长短句宋词、元曲、明清牌子曲,更加广为人知。乐器伴奏,开创了说唱、戏曲的先河;民间歌谣与诗本是同源之水。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22: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技艺,不能仅抽象为技法。大国工匠,无一不是毕生心血。唯形式论,偏就偏在把“心血”弄丢了。栩栩如生的生,是生命,是鲜活,是神在其中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21: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理解,诗歌是高雅的文学。即如砚台,如今不磨墨了,仍是高档次艺术品(当然有人复古愿意自己磨墨、也把收藏的墨锭在名贵砚台里磨一番,也未尝不可;从而,画出张泽端写出王羲之也许未知其可)。
说诗歌雅俗共赏,缘由有二:一诗自歌来,歌来自劳动来自生活;二提炼了民间用语,语通俗而意境高妙。
诗歌与散文有别,不仅在形式(格式体裁等)。人们常把体裁比做瓶子。瓶子形态是固定的,可以千万个一律,瓶子里盛什么是可变的。最终决定这一瓶是否贵重,是瓶里所盛的东西。
再,诗歌的质量不在多寡。即如“拈断数茎须”制作的,也不一定是佳作上品。
不赞成低俗、粗俗、卑劣,这与通俗不可同日语。

点评

非常赞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11:04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2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60
贡献
3234
金钱
4002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0-29 11: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寸草晨露 发表于 2017-10-28 21:08
我理解,诗歌是高雅的文学。即如砚台,如今不磨墨了,仍是高档次艺术品(当然有人复古愿意自己磨墨、也把收 ...

非常赞同!

点评

灵犀相通。问好一缄版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17: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17: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犀相通。问好一缄版主。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8 10: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开放的世界,不应是封闭的社会。一首诗作,不像散文小说等文体;诗是诗者思维的高度结晶,反映出对世界(事物人景等)缜密的认知与思索,其集中度,是其它体裁无可替代的;说“诗如酒”,是诗已无生活原粮的形态与味道,创作者九蒸十滤,阅读者品之则陶醉,产生共鸣,甚至读者会由此形成理解的再创作。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3 05: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陇上行发了个新歌带曲谱,我先不说他有几分高,是认可诗回归歌。诗躺在案头久了,有些气横秋沉,鲜活的路子开了,倒令人一震。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3 05: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流行歌曲只注重曲而不在意词,诗谱成歌曲恐怕没多大奔头吧。”的存疑,


寸草曰:我倒以为,诗走出案头,走上口头,是必然趋势。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3 0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与歌成为两个分版,从其主流(主要倾向)看:诗走向高雅,而歌注重通俗;诗由文人创作,歌由民间创作;诗在案头,歌在口头;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3 05: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诗是小众,那是过去了。陇上行为自己的新诗谱曲,他还不算诗人也不是作曲家,只是一个新的苗头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3 05: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民歌,也就是民风,最有活力的表现形式——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3 05: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诗与歌本初一家,会又分道到趋同。几千年文化人居于少数,而今逐步没了文盲,不要太久,高中及其上的文化程度会普及。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3 05: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本来是极具包容的。比如舞蹈,有芭蕾也有秧歌,如今流行广场舞(街舞);再如体育,有竞技体育,有健身体育......各有其受众面。站在此面针砭彼面,有时是有失偏颇的。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1

帖子

5540

积分

常务管理

中华新韵吟坛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80
贡献
1259
金钱
2170
发表于 2017-11-24 22: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陇上行 于 2017-11-25 09:08 编辑

寸首所论,我基本赞同。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言说对也不对,说对,是因的确是文人搜集,圣贤编撰。说不对,三百多篇,有几篇能确定是圣贤的大作)风雅颂共计三百零六,而收国风一百六十篇,已占大头。至今被国人所爱并吟诵的,却多为十五国风。为甚?想必是它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反映了劳动者喜怒哀乐的心声,所以才代代流传,生生不息。而文人的雅,庙堂的颂,又有几人看得重?由此可见,诗歌的生命与活力,是根植于广阔天地,成长于民众之中的。为此,诗人,或自认爱诗写诗的人,必须要和黎民百姓同呼吸,共命运,跳出小我,唱出新时代的新诗情。我虽如此想,也晓得知易行难,“工夫在诗外”,自己又做得还很不够,但还是愿意把个人浅见附到寸首文下,有谬误处,欢迎斧正。

点评

有见地。 十年前,在新诗研究所,与新西兰游子、李长空兄台、以及周拥军会长等就诗与音乐结合,就达成共识:诗也应回归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05: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05: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陇上行 发表于 2017-11-24 22:27
寸首论点,我基本赞同。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言说对也不对,说对,是因的确是文人搜集,圣 ...

有见地。

十年前,在新诗研究所,与新西兰游子、李长空兄台、以及周拥军会长等就诗与音乐结合,就达成共识:诗也应回归歌。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05: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面的几个楼层,是发在某版的,都为即兴,但却是积久之思。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7 17: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