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7-9-14
威望61
金钱142
贡献81
中级会员
 
威望- 61 点
贡献- 81 次
金钱- 142 枚
|
发表于 2017-11-20 07:01: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楹联十三期初级第六讲夏组作业帖
夏12~掷笔风阑
一、什么是对联的隔?主要表现为哪几种?
答:对联的“隔”就是指上下联之间的联系不紧,或者根本就没有联系。
“隔”主要表现为“景隔、意隔”。景隔:是上下联的景象不在同一画面。上联白天的景象,下联去跑到晚上去了,属于景隔。或者是上联说你在春游,下联却跑去冬泳了,有人把这样的叫时隔,我看时隔也于景隔一类。上联艳阳高照,下联却是倾盆大雨,这也是景隔。
意隔:是指上下联的感情色彩不一致,就好像一个说的是“买菜”,一个却说“看病”。上联说好开心,下联却说好心烦。
二、结合本讲内容,下列联例存在什么问题?
(1)出句:几簇菊黄悲客梦【联友】
对句:千山草绿到江南
答:对句隔了。不但景隔,也意隔。分析:出句菊黄具指时间秋天,而对句草绿,一般我们都默认为春天景象。在没有充分铺垫与衔接过渡的情况下,直接以春天物象对秋天物象是不妥的,这就是景隔了。
另外悲客梦,“悲”字已经很明确的表达了出句是一种凄凉心境。而对句到江南,是很中性的语言。再结合草绿江南,反而表达了一种欣欣向荣,喜悦之意。总观全联,由上句的凄凉心境到下句的欣悦之情。中间缺乏了情感转变的由头,没有必要的铺垫说明与衔接过渡的内容支撑。因此上下句之间的情感显得格格不入。也就是意隔了。
再看对句“千山草绿到江南”,千山与到,这种用词,让这个句子变得十分的生硬不堪。
(2)出句:翠竹常年绿
对句:斑篁四季青
答:对句合掌了。分析:篁,即竹也。二者是一物。然后四季青与常年绿也是一个意思。上下句竟然都在说同一物与同一意思,不分彼此。是以合掌了。
三、试举例说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情况。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下句“寒”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