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86|回复: 11

赋、比、兴之辨

[复制链接]

110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68
贡献
28977
金钱
3581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4 22: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九门提督 于 2017-11-25 11:56 编辑

赋、比、兴之辨

摘要:赋、比、兴之本意,千年以降扑朔迷离,或因文献不足。

一、引言
究竟何谓“赋、比、兴”,一个分歧远远大于“风、雅、颂”之命题。产生歧义根源还是在《毛诗·关雎序》,也就是常说起的“毛诗大序”。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六义”,就是“六类”,因此“赋、比、兴”与“风、雅、颂”是相提并论的。毛诗大序提到的“六义”,就是《周礼》之“六诗”。《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由于文献不足,“六诗”之原始意义,早已不可考。毛诗大序语焉不详,仅仅解释了“风、雅、颂”,而不及“赋、比、兴”。而到了篇小序,又仅仅标注“兴”,不提“赋、比”。故而,一篇毛诗大序不仅没有解释清楚这些基本的概念,却给后世留下了更多谜团。

二、赋、比、兴之说

(一)、三体三用说
风、雅、颂为文体,赋、比、兴为修辞手法——后世主此说者,多矣。主此说者,持论有同有异。唐孔颖达认为“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也。”(孔颖达《毛诗正义》)

之于“风、雅、颂”也有很多著名学者认同是从音乐风格上分类。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通志序》)。

(二)、六体说
前清学者庄有可、晚清章太炎等主此说。认为在《诗三百》之外,尚有“《新宫》、《祈招》、《河水》、《辔柔》诸名,时时杂见于《春秋传》,今皆悉亡,则赋比兴被删不疑也”。赋这类诗在形式上虽为谐语但不入乐,仅铺陈事实,不关性情,如荀卿之《赋篇》、屈原之辞赋以及《汉书·艺文志》录之赋类。比,乃“辨”之声转,如伏羲之《驾辨》、夏启之《九辨》等。兴,即《周礼·春官·大师》记丧礼所谓“帅瞽而厥”之“厥”——厥,兴也——一种近似后世碑诔文体。

(三)、六用说
将“风、雅、颂、赋、比、兴”全部解释为对《诗》运用方式。如饶宗颐认为“风,讽也,近于反面之抑;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侧重于扬;雅,正也,用以言政事,抑扬之手法皆有焉。”

认同“赋、比、兴”为修辞手法者,在具体解释上也不尽相同。
郑玄《周礼注》:“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者。凡言赋者,直陈君之善恶,更借外物为喻,故云铺陈者也。云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刘熙《释名·释典艺》:“……兴物而作谓之兴,敷布其义谓之赋,事类相似谓之比。”

挚虞《文章流别论》:“赋者,敷陈之称也;比者,喻类之言也;兴者,有感之辞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比’则蓄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托讽。”

皎然《诗式·用事》:“取象曰比取义曰兴义即象下之意凡禽鱼草木人物名数万象之中义类同者尽入比兴。”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三、总结
南宋大学者郑樵有言“秦焚经而经存,汉解经而经亡。”刘克庄云“汉儒之罪甚秦灰”,真可谓其语良有以也。赋、比、兴之本意,恐怕永远也说不清了——其实,说不清也无妨。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25 11: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大家各抒己见是乐事。个人比较喜欢皎然的说法。

另外,"用比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也。”一一比,好像不通彼呢。键误吧。

点评

像你眼神这么好的年轻人,时下不多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2:00
确实为笔误。“用彼三事,成此三事。”小丫头眼睛还挺尖,嘿嘿。多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68
贡献
28977
金钱
3581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1: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素无名 发表于 2017-11-25 11:30
看大家各抒己见是乐事。个人比较喜欢皎然的说法。

另外,"用比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 ...

确实为笔误。“用三事,成此三事。”小丫头眼睛还挺尖,嘿嘿。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68
贡献
28977
金钱
3581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1: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7-11-25 11:44
欣赏!郑樵、刘克庄皆是吾郡前贤。

郑樵,了不起大学者,没错儿,他是林兄家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68
贡献
28977
金钱
3581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素无名 发表于 2017-11-25 11:30
看大家各抒己见是乐事。个人比较喜欢皎然的说法。

另外,"用比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 ...

像你眼神这么好的年轻人,时下不多了。

点评

那当然。人家用心写的,用心读是应该的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25 12: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17-11-25 12:00
像你眼神这么好的年轻人,时下不多了。

那当然。人家用心写的,用心读是应该的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6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420
贡献
17102
金钱
19003
发表于 2017-11-25 18:56: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也用心读了,比直接读书查资料方便多了。幸苦!点赞。

点评

就是札记,以后自己用也方便了,不用重复查阅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68
贡献
28977
金钱
3581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9: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无人 发表于 2017-11-25 18:56
俺也用心读了,比直接读书查资料方便多了。幸苦!点赞。

就是札记,以后自己用也方便了,不用重复查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7-11-25 23: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督不愧为提督,下了功夫的。要读是多少书才凝聚这一篇作品。受教了!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29 00: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比,必履反。兴,虚应反,沈许甑反。颂音讼。

  [疏]“故诗”至“六曰颂”。○正义曰:上言诗功既大,明非一义能周,故又言“诗有六义”。《大师》上文未有“诗”字,不得径云“六义”,故言“六诗”。各自为文,其实一也。彼注云:“风,言贤圣治道之遗化。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於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颂之言诵也,容也,诵今之德,广以美之。”是解六义之名也。彼虽各解其名,以诗有正、变,故互见其意。“风”云贤圣之遗化,谓变风也。“雅”云“言今之正,以为后世法”,谓正雅也。其实正风亦言当时之风化,变雅亦是贤圣之遗法也。“颂”训为“容”,止云“诵今之德,广以美之”,不解容之义,谓天子美有形容,下云“美盛德之形容”,是其事也。“赋”云“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其言通正、变,兼美、刺也。“比”云“见今之失,取比类以言之”,谓刺诗之比也。“兴”云“见今之美,取善事以劝之”,谓美诗之兴也。其实美、刺俱有比、兴者也。郑必以“风”言贤圣之遗化,举变风者,以唐有尧之遗风,故於“风”言贤圣之遗化。“赋”者,直陈其事,无所避讳,故得失俱言。“比”者,比讬於物,不敢正言,似有所畏惧,故云“见今之失,取比类以言之”。“兴”者,兴起志意赞扬之辞,故云“见今之美以喻劝之”。“雅”既以齐正为名,故云“以为后世法”。郑之所注,其意如此。诗皆用之於乐,言之者无罪。赋则直陈其事。於比、兴云“不敢斥言”、“嫌於媚谀”者,据其辞不指斥,若有嫌惧之意。其实作文之体,理自当然,非有所嫌惧也。六义次第如此者,以诗之四始,以风为先,故曰“风”。风之所用,以赋、比、兴为之辞,故於风之下即次赋、比、兴,然后次以雅、颂。雅、颂亦以赋、比、兴为之,既见赋、比、兴於风之下,明雅、颂亦同之。郑以赋之言铺也,铺陈善恶,则诗文直陈其事,不譬喻者,皆赋辞也。郑司农云:“比者,比方於物。诸言如者,皆比辞也。”司农又云:“兴者,讬事於物则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已心,诗文诗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赋、比、兴如此次者,言事之道,直陈为正,故《诗经》多赋在比、兴之先。比之与兴,虽同是附讬外物,比显而兴隐。当先显后隐,故比居兴先也。毛传特言兴也,为其理隐故也。风、雅、颂者,皆是施政之名也。上云“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是风为政名也。下云“雅者,正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是雅为政名也。《周颂谱》云:“颂之言容,天子之德,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此之谓容”,是颂为政名也。人君以政化下,臣下感政作诗,故还取政教之名,以为作诗之目。风、雅、颂同为政称,而事有积渐,教化之道,必先讽动之,物情既悟,然后教化,使之齐正。言其风动之初,则名之曰风。指其齐正之后,则名之曰雅。风俗既齐,然后德能容物,故功成乃谓之颂。先风,后雅、颂,为此次故也。一国之事为风,天下之事为雅者,以诸侯列土树疆,风俗各异,故唐有尧之遗风,魏有俭约之化,由随风设教,故名之为风。天子则威加四海,齐正万方,政教所施,皆能齐正,故名之为雅。风、雅之诗,缘政而作,政既不同,诗亦异体,故《七月》之篇备有风、雅、颂。《駉颂序》云:“史克作是颂。”明作者本意,自定为风体,非采得之后始定体也。诗体既异,其声亦殊。《公羊传》曰:“十一而税,颂声作。”《史记》称微子过殷墟而作雅声。《谱》云:“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早失风声矣。”《乐记》云:“人不能无乱,先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是其各自别声也。诗各有体,体各有声,大师听声得情,知其本意。《周南》为王者之风,《召南》为诸侯之风,是听声而知之也。然则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也。《郑志》:“张逸问:‘何诗近於比、赋、兴?’答曰:‘比、赋、兴,吴札观诗已不歌也。孔子录《诗》,已合风、雅、颂中,难复摘别。篇中义多兴。’”逸见风、雅、颂有分段,以为比、赋、兴亦有分段,谓有全篇为比,全篇为兴,欲郑指摘言之。郑以比、赋、兴者直是文之异,非篇卷之别,故远言从本来不别之意。言“吴札观诗已不歌”,明其先无别体,不可歌也。“孔子录《诗》,已合风、雅、颂中”,明其先无别体,不可分也。元来合而不分,今日“难复摘别”也。言“篇中义多兴”者,以毛传於诸篇之中每言兴也。以兴在篇中,明比、赋亦在篇中,故以兴显比、赋也。若然,比、赋、兴元来不分,则唯有风、雅、颂三诗而已。《艺论》云“至周分为六诗”者,据《周礼》“六诗”之文而言之耳,非谓篇卷也。或以为郑云孔子已合於风、雅、颂中,则孔子以前,未合之时,比、赋、兴别为篇卷。若然,则离其章句,析其文辞,乐不可歌,文不可诵。且风、雅、颂以比、赋、兴为体,若比、赋、兴别为篇卷,则无风、雅、颂矣。是比、赋、兴之义,有诗则有之。唐、虞之世,治致升平,周於太平之世,无诸侯之风,则唐、虞之世必无风也。雅虽王者之政,乃是太平前事,以尧、舜之圣,黎民时雍,亦似无雅,於六义之中,唯应有颂耳。夏在制礼之后,不复面称目谏,或当有雅。夏氏之衰,昆吾作霸,诸侯彊盛,或当有风。但篇章泯灭,无以言之。《艺论》云“唐、虞始造其初,至周分为六诗”,据《周礼》成文而言之,诗之六义,非起於周也。

-----------有关诗六义,毛诗正义的这段话还是值得参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64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9793
贡献
30610
金钱
47576
发表于 2018-1-7 11: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慢品,下载收藏!远握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1 06: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