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5
注册时间2017-12-4
威望104
金钱539
贡献410
高级会员

威望- 104 点
贡献- 410 次
金钱- 539 枚
|
本帖最后由 张打油家丫头 于 2018-1-6 10:24 编辑
今天外边下了好大的雪,是今年的第一场雪,偶在听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 》。
忽然发现一个问题,感觉用的韵,很象古韵中的入声韵部。标记如下:
**————————————————————————**
2002年的第一场雪
词:刀郎 曲:刀郎
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
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
2002年的第一场雪,是留在乌鲁木齐难舍的情结。
你像一只飞来飞去的蝴蝶,在白雪飘飞的季节里摇曳。
忘不了把你搂在怀里的感觉,比藏在心中那份火热更暖一些。
忘记了窗外的北风凛冽,再一次把温柔和缠绵重叠。
是你的红唇粘住我的一切,是你的体贴让我再次热烈,
是你的万种柔情融化冰雪,是你的甜言蜜语改变季节。
**—————————————————————————**
除“些”字在古韵中属于平声,押韵基本类同于古韵入声词韵。(“些”字在我家乡,方言发音与同"屑"完全一样。自己平常说话时的发音,我在感觉上一直把它当成入声的。很奇怪古韵书中的入声韵部,怎么就没它。)
这首现代歌词,是用现代普通话演唱的,可押韵为什么出现那么多古入声字呢?
入声在现代普通话中,真的消失了吗?还是只是在现代普通话的拼音注音方式上消失了?
如:读书dúshū、图书túshū ,声调标记是一样的。听人家念这两个词,我可听来音调上也是有明显差异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