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新诗体探讨之五】
新律句及其应用(新律句之二)⑴
四、新律句 新律句是用声调律写作的律句,要求诗句中相邻音步的声调不同,即相邻偶数字的声调不同。 新律句在声律上要遵守“二四六分明”的基本规则(可以进行拗救),句子的长度由诗者自己自由掌握。新律句除了要求相邻偶数字的声调不同之外,只要求诗句避免出现“四同调”、 “三同尾”和慎用“三同调”,所以现代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词汇可以轻松地写入句中。 另外,新律句应该尽量少用助词。除了助词多读轻声、音节不够响亮之外,还因为助词往往与被修饰的对象组成奇数音节,使得诗句的语义歇顿点与声调节奏点不重合,从而减弱了诗句的节奏感。 新律句的写作要求: 1、标准句 传统律句的“二四六分明” 也适用于新律句。新律句“二四六分明”的意思是诗句相邻的偶数字应该声调(包括准声调)不同,不能任意使用。这是因为偶数字是是诗句的声调节奏点,新律句的相邻偶数字应该用不同的声调,否则就减弱了诗句的节奏。 诗句偶数字声调不同也可能是平仄相间,所以新律句也可能是传统律句。 如,“鸟鸣/高树/长如唱”,按声调律为(32/14/22/4)⑵,按平仄律为(仄平/平仄/平平/仄),既合乎声调律也合平仄律。 但是合律的新律句未必是合格的传统律句。 如,“夜舞/霓裳/也妖娆”声调排列是(43/22/31/2),偶数字声调相间,是标准的新律句。平仄排列是(仄仄/平平/仄平/平),第六字应仄而平,不是传统律句。 2、拗救句 标准的新律句应保证相邻偶数字声调不同。参照传统律句的拗救原理,在不可避免地出现相邻偶数字声调相同,即两个相邻音步同调时,应保证后音步的首字不同调。这种相邻音步声调相同,但后音步的奇数字不同调的新律句称为拗救句,可视为新律句的一种变体。 如:“日如/长戟/剌紫霄”(42/23/43/1),句中第四和第六字同为上声,第五字是去声,这就是新律句的拗救句。 2、三同调、三同尾和四同调 三同调,指三个同声调的字在诗句中连续出现;四同调,指四个同声调的字连续出现;三同尾,指连续三个同声调的字在句尾出现。 三同调可以用在不跨越诗句相邻偶数字的情况,反之则不可以使用。因为三同调在调跨越诗句相邻偶数字时,诗句就是没有进行拗救的失律句。 三同调也应该避免在句末形成三同尾,句末连续三字同一声调显得单调无味,从而破坏了汉语的音乐美。 如:河因近夜阔,波借残阳红。儿童喜浅水,笑我贪江风。 上述每一句都符合偶数字声调不同的原则,但每一句读起来都很别扭。究其原因就是每句都是三同尾,这种情况在口语中也很少出现。 应该避免四同调,四同调会使诗句读起来单调拗口。 如“坐听/秋风/吹落叶”,声调排列是(41/11/14/4)。句中连续四个阴平声,不符合新律句的节奏要求,五同调、六同调更不可取。 五、新律句的应用 新律句是与传统律句不同的概念,不能用于传统诗词的写作。写作传统诗词应该使用平仄律的律句,传统的律句应该承传下去。 新律句可以用于以现代口语为基础的、继承诗词传统的新诗体,如韵律诗等。韵律诗是格式自定、押韵、使用精约口语和使用新律句的诗体。韵律诗还追求音义语顿点与声调节奏点相吻合,以期引起共鸣,增强诗句的节奏感。 如韵律诗《打渔船》 : 【诗句】 珠水/琶湾/雾似烟,依稀/望见/打渔船,锦鳞/挂网/应不少,上游/放生/太可观。 【声调】 1 3/ 2 1/ 4 4/ 1,1 1/ 4 4/ 3 2/ 2,3 2/ 4 3/ 1 4/ 3, 4 2/ 4 1/ 4 3/ 1。 此诗是四句七字句的齐言诗,押新韵[寒]部,诗句都是新律句,后两句不符合传统律句的平仄要求。 韵律诗还有杂言的形式。 新律句还可以用于现代的、大众化的、不讲究平仄的仿古诗、顺口溜,甚至用于语言精练的新诗创作。一般诗者在创作时都会注意诗句的朗读效果,多数会不自觉地运用声调律的原理调整用字声调,使诗句在朗读时能够顺畅上口。所以很多用现代语音创作的仿古诗词和不讲平仄的网络诗词,甚至不少新诗的诗句也符合新律句的节奏。 如陈毅的《红梅》现代古体诗: 【诗句】 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声调】 2 1 / 4 2/ 2, 3 1/ 4 3 / 2。 22/ 4 1/ 2, 4 4 / 4 1/ 3。 此诗第1句和第3句相邻偶数字平仄相同,不符合传统律句的要求,是古体诗。但全诗四句都是标准的新律句,并且偶数句押皆韵(平仄通押),暗合韵律诗的韵律要求。 又如徐志摩的新诗《再别康桥》首段: 【诗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声调】 1 1/ 0 3/ 3 0, 4 2/ 31/ 1 0/ 2; 3 1/ 1 0/ 1 3/,4 2/1 1/ 0 2/ 3 。 这段新诗竟然都是标准的新律句,且偶数句押[开]韵! 可见,新律句可以广泛用于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诗歌创作,包括用于新诗的写作。自觉运用音调律和新律句指导现代诗歌写作,对增强作品的韵律美有现实意义。 以上是水龙先生探讨声调律和新律句的一点心得,欢迎读者提出不同意见 【注】 ⑴ 这是笔者《新律句》一文的第二部分。 ⑵ 本文以“/”标注诗句声调节奏点(不是语顿点),以数字标注声调:1为阴平声,2为阳平声,3为上声,4为去声,0为轻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