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是舍去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用与它关系密切的事物来代替,也就是换一个说法,换一个名称。借代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常见借代有三种: 1.用有关的事物代人 人的籍贯、郡望、官职、谥号、用物、作品、事业所在地等,都可用来代表此人。如柳宗元,河东人,所以称“柳河东”;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称“杜工部”。如项王庙联: 八千子弟随流水; 百二山河委大风。 △△ 刘邦曾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本联惋惜项羽兵败人亡,险固的山河都归属刘邦了。这里借《大风歌》代刘邦。 又如文庙联: 泗水文章昭日月; △△ 杏坛礼乐冠华夷。 △△ 此联赞颂孔子的文化教育,如日月光华灿烂,在中外堪称第一。泗水、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处。这是借地代人。 2.用具体代抽象 用具体事物代抽象事物,如用干戈代表武器、战争。如旧时一塾师自挽联: 想吾生竭力经营,无非是之乎者也; △△△△ 问此去何等快乐,不管它柴米油盐。 △△△△ “之乎者也”,文言文常用虚词,代表文章,这里引申作文章的句读、讲解,即塾师的日常工作。“柴米油盐”,代称日常生活。 又如李白诗句联: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 衣冠,是人体的服饰,就用以代人,特指有身份地位的人。这里借代晋朝的名门世族。 3.用个别代一般 用个别事物代一般事物,如音乐茶座联: 一杯龙井消烦渴; △△ 几曲焦桐解虑优。 △△ “龙井”,仅是茶叶的一个品种,用来代一般优质茶。“焦桐”,古琴名,这里用此古琴代替乐器,进而代替高雅的乐曲。 借代与借喻不同。借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种事物,二者只是相似;借代的本体和惜体关系密切,借体往往是本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