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23|回复: 45

烟雨楼18期律绝E组第一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715

主题

912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曲二兼赋二词三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2
贡献
1024
金钱
6034
发表于 2018-12-5 20: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娴雅幽静 于 2018-12-5 22:37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 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  请注意贴作业格式 谢谢合作!

烟雨楼18期律绝E组一讲作业贴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要求最晚12月10日晚上12点交完,评阅老师12日晚8点评阅结束。

E组第一讲出勤统计E组第一讲出勤统计
E01梦回田园√
E02烟雨濛濛√
E03安然√
E05学习√
E06白云漫卷√
E07清影√
E08云舒云卷√
E09凝芸冰澜√
E10太阳雨√
E11月色倾城√
E12醉旅乾坤√
E13简单√
E15闻弦知雅√
E16依依目光√
E17水中月亮√
E18云影√
E19百花州√
E20淡香映雪√
E21清扬√
E22魂兮梦兮√
E23雅韵姝娟√
E25心田√
E26无风√
E27花田错√
合计24人,出勤24人。








IMG_4709.PNG

2

主题

109

帖子

23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97
贡献
502
金钱
963
发表于 2018-12-6 21: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E组一讲作业
E18雲影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例如:陶渊明《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虽然也是八句,每句都是五字,但是“海、在、悔、待”在上声十贿韵,押仄声韵,不符合近体诗押平声韵的用韵规则。另外,也不符合近体诗平仄相对相粘的规律,所以这是一首古体诗。

再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这首诗共四句,每句七字,第二四两句韵脚“开、来”,押十灰韵,每句246位置平仄交替,第一和二句、第三和四句的246位置平仄相对,第二和三句246位置平仄相粘,是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即近体诗,它的特点是: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上去阳阳阴去阴(阳 去上)
仄入平平平仄平(平 仄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上平,去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入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仄入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入,入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子: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你好云影,一二题回答正确,第三题今音四声正确,韵字,正确,对仗句正确,古音应该用四声标注。  发表于 2018-12-11 2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30
贡献
45
金钱
75
发表于 2018-12-6 22: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期诗班第一期作业
E09凝芸冰澜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
例如五言古诗汉乐府中的《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它的特点就是格律性。
如《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斜,家,花的押韵构成声音的回环美。平仄相间朗朗上口。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的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格律诗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上平,去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入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仄入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入,入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缘人类 你好,一二题回答正确,第三题今音四声正确,韵字,正确,对仗句正确,古音应该用四声标注。  发表于 2018-12-11 2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3

帖子

12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7
贡献
320
金钱
490
发表于 2018-12-7 08: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期诗班第一期作业
E11月色倾城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一、 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  
二、 以字数分类: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三、 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四、 以用韵分类:  
(一) 古体诗:  
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二) 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5. 都用平声韵。  
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的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格律诗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上去阳阳阴去阴(阳 去上)
仄入平平平仄平(平 仄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上平,去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入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仄入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入,入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仗句子: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韵: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你好,第一题没有举例。第二题正确。第三题,古音应该用四声标注。加油!  发表于 2018-12-11 20: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5

帖子

2845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楹联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38
贡献
723
金钱
1061
发表于 2018-12-7 09: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E组一讲作业
E02-烟雨濛濛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例如:野望

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虽然也是八句,每句都是五字,也押平声韵,但不符合近体诗平仄相对相粘的规律,所以这是一首古体诗。

再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这首诗共四句,每句七字,第二四两句韵脚“开、来”,押十灰韵,每句246位置平仄交替,第一和二句、第三和四句的246位置平仄相对,第二和三句246位置平仄相粘,是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即近体诗,它的特点是: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
仄仄平平请仄平
兴来今日尽君欢。
仄平清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
平平仄仄平平仄
笑倩旁人为正冠。
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
平仄仄平平仄仄
玉山高并两峰寒。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
平平仄仄平平仄
醉把茱萸子细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1)羞将短发还吹帽
           笑倩旁人为正冠。
(2)蓝水远从千涧落
           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第三题,没有按今古音四声标注,其余都正确。加油!  发表于 2018-12-11 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10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9
贡献
258
金钱
417
发表于 2018-12-7 14: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8-12-7 14:40 编辑

第十八期诗班第一期作业
E03-安然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一、 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  
二、 以字数分类: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三、 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四、 以用韵分类:  
(一) 古体诗:  
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二) 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5. 都用平声韵。  
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的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格律诗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偶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上去阳阳阴去阴(阳 去上)
仄入平平平仄平(平 仄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上平,去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入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仄入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入,入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仗句子: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韵: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第一题没有举例说明,回答问题要看好说明。第三题古音没有按四音标注。其余都正确。祝你学习愉快。  发表于 2018-12-11 2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7

帖子

22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00
贡献
497
金钱
903
发表于 2018-12-7 15: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习 于 2018-12-9 16:49 编辑

第一讲作业:E组05学习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例如:古体诗《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古体诗还有四言《关雎》、有六言《田园乐》、有七言《燕歌行》、也有杂言。

近体诗:七律. 《寓意》    宋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区别:有例不难看出:
(1) 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
(2)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而近体诗只有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
(3)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
(4)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
(5)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 特点:格律诗有押韵、平仄、(平仄又包括粘对、避孤平、避三平三仄等。)对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形成: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永明体”是格律诗的开端,诗歌也因此由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变,但是,随着自身不断发展,许多弊端不断被人们发现,为消除弊端,永明体逐渐加以整理修改,“粘对律”逐渐出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仄律”。唐高宗及武后时期,著名诗人宋之问、沈佺期成为诗歌格律化的进一步推动者,他们不仅提倡诗歌要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经过诗人不断努力和摸索,平仄相粘的规律逐步运用于七言歌体,七言歌体最终成型。而王维、杜甫是唐代格律创作的杰出代表。到宋代格律诗在创作技巧方面趋于成熟,达到最高境界。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去阴,去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入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仄入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入,入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欢、冠、寒、看。

对仗句: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第三题,韵字有五个,还有“宽”。古音标注应该用四声标注。其余都正确,赞!  发表于 2018-12-11 2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2

帖子

13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0
贡献
302
金钱
513
发表于 2018-12-7 16: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第一讲作业
E19百花洲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1、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
例如:《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
例如:《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着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的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格律诗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去阴,阴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阳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韵字:
宽 欢 冠 寒 看
对仗句: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第一题,所举的近体诗不对。第三题,古音没有标明四声。其余正确。  发表于 2018-12-11 23: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9

帖子

17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42
贡献
409
金钱
653
发表于 2018-12-7 20: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期诗班第一期作业
E12醉旅乾坤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
例如《锄禾》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中押仄声韵,不讲究替对粘。所以是一首古诗。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它的特点就是格律性。
如: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的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格律诗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去平,去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入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仄入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入,入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第三题,古音四声没标全,其它正确。  发表于 2018-12-11 23: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21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78
贡献
477
金钱
861
发表于 2018-12-8 18:46: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E16依依目光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也叫“古风”,它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古体诗的诗体按字数可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 近体诗是隋唐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格律就是有平仄、声韵、律句、粘对替,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近体诗一种称为绝句,一种称为律诗,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都是八句,六句的称为短律,多于八句的称为排律。 例如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解到“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首诗虽然是八句,每句七字,但是没有一韵到底,越和月是仄声韵,不符合近体诗一韵到底押平声韵的规则,另外也不符合近体诗平仄相对相粘的规律,所以这首诗是古体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答: 格律诗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2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3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要使第三句要给第二句相粘,第五句与第四句相粘,第七句与第六句相粘。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 形成过程: 格律诗萌芽于南朝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初唐时期,在律诗形成的链条上具有重要位置的首先是初唐四杰,而之后的沈佺期、宋之问等,总结了南朝以来新体诗的成就,把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在创作中使五律正式定型,至于七律的兴起,又晚于五律。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这一时期的七律虽有高华秀朗的名篇,但内容上绝大部分属于奉和应制、登临酬赠,比之五律更见狭窄。同时,盛唐时期李白、王维、高适等诗人的七律,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到了杜甫,七言律诗才展示其诗体潜力而打开艺术天地。初盛唐间仅建立了格律形式,内容尚不充实,诗体的美学功能也远未展开。到晚唐温庭筠、李商隐诸家,苞综正变,会通源流,诗格更趋于精纯。晚唐律诗最为发达,从姚合、许浑以至司空图、韩偓,几乎所有的诗歌名家都以工律体著称,有的甚且只工律体。特别是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几位七律圣手,他们不单修整了律诗的形体,而且改造了律诗的气质,把律诗艺术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今音: 上去阴阴阳去阴,阴阳阳去去阴阴。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阴。 古音: 上去平平平去平,平平平入上平平。 平平上入平平去,去去平平去去平。 平上上平平去入,入平平上上平平。 平平上去平平去,去上平平上去平。  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十四寒。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对仗。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对仗。

点评

注意下排版。  发表于 2018-12-11 23:28
第一题,没举近体诗的例子,其他正确。  发表于 2018-12-11 23: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6
贡献
8
金钱
15
发表于 2018-12-8 19: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t心田 于 2018-12-8 19:18 编辑


E25心田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楚辞、
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律诗,顾名思义就是符合格律的诗。律诗因格律严谨而得名。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律诗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唐末,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的句子: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第二题,答的不全。  发表于 2018-12-11 23:32
第一题,没举诗例。第三题,今古音四声没标全。  发表于 2018-12-11 23: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7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174
金钱
276
发表于 2018-12-8 21: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云漫卷 于 2018-12-9 18:23 编辑

烟雨楼18期律绝E06白云漫卷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一、 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  
二、 以字数分类: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
三、 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四、 以用韵分类:  
(一) 古体诗:  
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二) 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5. 都用平声韵。  
6.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古体诗举例:
汉乐府中的《江南》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
鱼戏莲叶北。
平仄平仄仄。
此诗每句都是五言,但没有韵字,没有平仄交替,句与句之间没有对仗,是古体诗。

近体诗举例:
《下江陵》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首句入韵:间,第二句和每四句末是山,还。押水平韵十五删。
2.第句2、4、6位置上的字平仄交替。
3.第句字数相等,都是七个字,为七绝。
4.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的2、4、6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对。
从以上几点来看,附合律诗的要素,是近体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
特点:
格律诗有押韵、平仄、(平仄又包括粘对、避孤平、避三平三仄等。)对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形成: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永明体”是格律诗的开端,诗歌也因此由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变,但是,随着自身不断发展,许多弊端不断被人们发现,为消除弊端,永明体逐渐加以整理修改,“粘对律”逐渐出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仄律”。唐高宗及武后时期,著名诗人宋之问、沈佺期成为诗歌格律化的进一步推动者,他们不仅提倡诗歌要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经过诗人不断努力和摸索,平仄相粘的规律逐步运用于七言歌体,七言歌体最终成型。而王维、杜甫是唐代格律创作的杰出代表。到宋代格律诗在创作技巧方面趋于成熟,达到最高境界。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答:这首诗的今音古音四声标注如下: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今音:上去阴阴上去阴,去阳阴去去阴阴。
古音:上上平平上去平,去平平入上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今音: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古音:平平上入平平去,去去平平去去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今音: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古音:平上上平平去入,入平平去上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今音: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阴。
古音:平平上去平平去,去上平平上去平。

这首诗的韵字:宽、欢、冠、寒、看,所押的韵部是平水韵十四寒。

这首诗的对仗句:
承句: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相同位置上的字:羞对笑,发对人,帽对冠。
转句: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相同位置上的字:水对山,千对两,涧对峰。

点评

作业认真完成,赞一个。  发表于 2018-12-11 23: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主题

302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19
贡献
3924
金钱
61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9 09: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E20--雨过天晴第一讲作业一举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近体诗的特点:押韵,平厂人,对仗。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近体诗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即近体诗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心义须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领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领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永明体是格律诗的开端,但永明体过于注重形式,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永明体逐渐被加以整理和修改,在过程中,粘对律,逐渐出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仄律。唐朝中晚期经过诗人的不断努力和摸索,七言律诗最终成型。格律诗的特点:由押韵,平仄,对仗三大要素。格律诗的五定法则为: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去阴    去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    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阴阴去去    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茶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上去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不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子: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第一题,近体诗的特点:押韵,平仄,对仗。这句出现笔误。其他正确。  发表于 2018-12-11 23: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主题

302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19
贡献
3924
金钱
61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9 10: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回田园 于 2018-12-12 15:40 编辑

E01-梦回田园 烟雨楼18期律绝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一、 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  
二、 以字数分类: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
三、 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四、 以用韵分类:  
(一) 古体诗:  
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二) 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5. 都用平声韵。  
6.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古体诗举例:
长行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近体诗举例: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1、律诗,顾名思义就是符合格律的诗。律诗因格律严谨而得名。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律诗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唐末,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2、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初唐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正确地总结前人创作格律诗的经验,“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扬弃了齐梁体的对式和粘对无序的形式,有规则地使粘和对相交,避免诗句平仄配合上的雷同,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种规律运用于七言诗体中,才产生了合格的七言诗。诗至唐代,经过几千年历代民歌和诗人的创作,特别是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到陶渊明、谢朓、鲍照、庾信等文人诗歌的创作,已经积累了成熟的创作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律,诗歌固有的音乐性、音韵学的发展与诗歌艺术发展的相结合,使得格律诗的产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唐人以后,诗歌创作以格律诗为主,古体诗创作虽然也有,但已经不是主流。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答:这首诗的今音古音四声标注如下: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今音:上去阴阴上去阴,去阳阴去去阴阴。
古音:上上平平上去平,去平平入上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今音: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古音:平平上入平平去,去去平平去去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今音: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古音:平上上平平去入,入平平去上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今音: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阴。
古音:平平上去平平去,去上平平上去平。

对仗句:
羞将短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
蓝水远从千涧山高并两峰
韵字:宽、欢、冠、寒、看。











点评

感谢老师悉心指点,一定努力。  发表于 2018-12-13 10:28
问好同学,从作业看,您是下了一定功夫,但我想提醒的是,我们学习诗词,不能过度依赖百度,毕竟就学术而言,百度上的资料未必精准。  发表于 2018-12-12 1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1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32
贡献
44
金钱
76
发表于 2018-12-9 10: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期诗班第一期作
E13简单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一、 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  
二、 以字数分类: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三、 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四、 以用韵分类:  
(一) 古体诗:  
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二) 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5. 都用平声韵。  
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即近体诗,它的特点是: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上去阳阳阴去阴(阳 去上)
仄入平平平仄平(平 仄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上平,去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入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仄入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入,入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看,冠,寒,欢
对仗句子: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问好简单同学,作业可以借鉴同学们的答案,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千万不能人云我云。另外第三题可再认真检查。  发表于 2018-12-12 19: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6
贡献
8
金钱
14
发表于 2018-12-9 12:38: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 例如《锄禾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中押仄声韵,不讲究替对粘。所以是一首古诗。 近体诗 如:《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是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即近体诗,它的特点是: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上阴,去阳阴入去阴阴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入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入,入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仄,入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子: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问好诗友,作业基本正确,但希望以后的作业,发帖时,注意排版。  发表于 2018-12-12 19: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主题

302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19
贡献
3924
金钱
61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0 11: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E15闻弦知雅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

例如: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泪流。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例如:
《燕行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抢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出飞瀚海,单于烈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一、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格律诗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入入平平平仄平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平平平入平,去平平入去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平平上入平平去,去上平平平去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平上上平平去入,入平平去上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平平上去平平去,去上平平上去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问好诗友,作业基本正确,第三题,(自)是去声字,不是入声字,可再查。  发表于 2018-12-12 19: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2

帖子

11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0
贡献
282
金钱
446
发表于 2018-12-10 12: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E组花田错第一讲作业贴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 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  
2、 以字数分类: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 
3、 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4、 以用韵分类:  

(一) 古体诗:  
1)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二) 近体诗:  
1)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3)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5)都用平声韵。  
6)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古体诗举例:
汉乐府中的《江南》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
鱼戏莲叶北。
平仄平仄仄。
此诗每句都是五言,但没有韵字,没有平仄交替,句与句之间没有对仗,是古体诗。

近体诗举例:
《下江陵》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首句入韵:间,第二句和每四句末是山,还。押水平韵十五删。
2.第句2、4、6位置上的字平仄交替。
3.第句字数相等,都是七个字,为七绝。
4.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的2、4、6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对。
从以上几点来看,符合律诗的要素,是近体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即近体诗,它的特点是: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答: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去阴,去阳阴去去阴阴。
上去平平平去平,去平平入去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上去平平去,去去平平去去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上上平平去入,入平平去上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阴。
平平上去平平去,去上平平上去平。

对仗句: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韵字:宽、欢、冠、寒、看。

点评

问好花田错同学,作业完成的不错,第三题中(发)也是入声字哟。  发表于 2018-12-12 19: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0

帖子

9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
贡献
290
金钱
320
发表于 2018-12-10 18: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影 于 2018-12-10 18:41 编辑

E07-清影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
醉歌   陆游
  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不得为长 虹,万丈扫寥廓;又不为疾风,六月送飞雹。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 约. 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雒。于乎此何心?有酒吾忍酌?平生为衣食,敛版靴两脚. 心虽瞭是非,口不给唯诺. 如今老且病,鬓秃牙齿落。仰天少吐气,饿死实差乐!壮心埋不朽,千载犹可作!

古体诗:(1)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是四、五、七言,也可以是杂言;最少可以是两句,多可以达三百多句.
             (2)押韵不严格,可以换韵,可以通押,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
             (3)不讲平仄。
             (4)不讲对仗。


近体诗: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近体诗:(1)字数固定。
             (2)用韵严格。指的是: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一首诗必须用同一韵的字,不许出韵;一般只用平声韵。
             (3)讲究平仄。
             (4)讲究对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特点: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
形成过程:(词曲不论)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沈约—-格律诗的发轫者。 从原始歌谣到《诗经》到《楚辞》再到《汉乐府》,中国汉语言诗歌完成了句式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外形。“永明体”的主要特征是讲究“四声”“八病”。经过沈约等人的努力,“永明体”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永明体”诗歌逐渐形成以下特点: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很严,押平声韵者居多,很多已接近唐人;第二,讲究骈偶对仗;第三,讲求诗章的首尾完整、语句流畅,意境圆融。总之,永明体为后来唐律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个阶段:庾信——格律诗的实践者。
第三个阶段:初唐诸子——格律诗的定型者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今音: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上去阳阳阴去阴   阳去上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去阴   阴阳阴去去阴阴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   去阳阳阳阳去阴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   去阴阴去上阴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上去阴

古音: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上入平平平去平   平去上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平平平去平    平平平入去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平平上入平平去    去去平平平去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平上上平平去入    入平平去上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平平上去平平去   去上平平上去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问好清影同学,作业完成的非常不错,为你点赞。  发表于 2018-12-12 1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主题

302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19
贡献
3924
金钱
61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0 20: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E08云舒云卷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方法
1、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
2、以字数分类: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3、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4、以用韵分类:
(一) 古体诗:
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二) 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5. 都用平声韵。
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格律诗的特点。
1、诗有定句;
2、句有定字;
3、讲究押韵;
4、讲究对仗;
5、合乎平仄;
6、起承转合;
格律诗的行成过程:
1、沈约___格律诗的发轫者;
2、庾信___格律诗的实践者;
3、初唐诸子___格律诗的定型者;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一:今古四声
老去悲秋强自宽,
仄仄平平仄仄平
兴来今日尽君欢。
平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
平平仄仄平平仄
笑倩旁人为正冠。
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
仄仄仄平平仄仄
玉山高并两峰寒。
也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
平平仄仄平平仄
醉把茱萸仔细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韵字
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点评

问好云卷云舒同学,作业基本正确,提醒一下,第三题,古音四声是平上去入,不是平仄这么简单,学习格律诗,必须学会辨别入声字。  发表于 2018-12-12 19: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主题

302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19
贡献
3924
金钱
61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1 0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E组第一讲作业统计
E01梦回田园√
E02烟雨濛濛√
E03安然√
E05学习√
E06白云漫卷√
E07清影√
E08云舒云卷√
E09凝芸冰澜√
E10太阳雨(未交)
E11月色倾城√
E12醉旅乾坤√
E13简单√
E15闻弦知雅√
E16依依目光√
E17水中月亮(未交)
E18云影√
E19百花州√
E20雨过天晴√
E21清扬(退群)
E22魂兮梦兮(未交)
E23雅韵姝娟(未交)
E25心田√
E26无风√
E27花田错√
合计24人,退群1人,未交4人,实交19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主题

302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19
贡献
3924
金钱
61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1 09: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E组第一讲作业统计
E01梦回田园√
E02烟雨濛濛√
E03安然√
E05学习√
E06白云漫卷√
E07清影√
E08云舒云卷√
E09凝芸冰澜√
E10太阳雨(未交)
E11月色倾城√
E12醉旅乾坤√
E13简单√
E15闻弦知雅√
E16依依目光√
E17水中月亮(未交)
E18云影√
E19百花州√
E20雨过天晴√
E21清扬(退群)
E22魂兮梦兮(未交)
E23雅韵姝娟(未交)
E25心田√
E26无风√
E27花田错√
合计24人,退群1人,未交4人,实交19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70

帖子

38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06
贡献
872
金钱
1485
发表于 2018-12-15 18: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即近体诗,它的特点是: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上去阳阳阴去阴(阳 去上)
仄入平平平仄平(平 仄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上平,去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入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仄入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入,入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子: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

帖子

7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1
贡献
169
金钱
287
发表于 2018-12-25 22: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第一讲作业
E23—雅韵姝娟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一、 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  
二、 以字数分类: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
三、 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四、 以用韵分类:  
(一) 古体诗:  
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二) 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5. 都用平声韵。  
6.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古体诗举例:
汉乐府中的《江南》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
鱼戏莲叶北。
平仄平仄仄。
此诗每句都是五言,但没有韵字,没有平仄交替,句与句之间没有对仗,是古体诗。

近体诗举例:
《下江陵》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首句入韵:间,第二句和每四句末是山,还。押水平韵十五删。
2.第句2、4、6位置上的字平仄交替。
3.第句字数相等,都是七个字,为七绝。
4.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的2、4、6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对。
从以上几点来看,附合律诗的要素,是近体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
特点:
格律诗有押韵、平仄、(平仄又包括粘对、避孤平、避三平三仄等。)对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形成: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永明体”是格律诗的开端,诗歌也因此由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变,但是,随着自身不断发展,许多弊端不断被人们发现,为消除弊端,永明体逐渐加以整理修改,“粘对律”逐渐出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仄律”。唐高宗及武后时期,著名诗人宋之问、沈佺期成为诗歌格律化的进一步推动者,他们不仅提倡诗歌要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经过诗人不断努力和摸索,平仄相粘的规律逐步运用于七言歌体,七言歌体最终成型。而王维、杜甫是唐代格律创作的杰出代表。到宋代格律诗在创作技巧方面趋于成熟,达到最高境界。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答:这首诗的今音古音四声标注如下: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今音:上去阴阴上去阴,去阳阴去去阴阴。
古音:上上平平上去平,去平平入上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今音: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古音:平平上入平平去,去去平平去去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今音: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古音:平上上平平去入,入平平去上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今音: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阴。
古音:平平上去平平去,去上平平上去平。

这首诗的韵字:宽、欢、冠、寒、看,所押的韵部是平水韵十四寒。

这首诗的对仗句:
承句: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相同位置上的字:羞对笑,发对人,帽对冠。
转句: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相同位置上的字:水对山,千对两,涧对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1-3 00: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