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学习 于 2018-12-9 16:49 编辑
第一讲作业:E组05学习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答:例如:古体诗《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古体诗还有四言《关雎》、有六言《田园乐》、有七言《燕歌行》、也有杂言。
近体诗:七律. 《寓意》 宋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区别:有例不难看出:
(1) 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 (2)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而近体诗只有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 (3)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
(4)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
(5)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 特点:格律诗有押韵、平仄、(平仄又包括粘对、避孤平、避三平三仄等。)对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形成: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永明体”是格律诗的开端,诗歌也因此由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变,但是,随着自身不断发展,许多弊端不断被人们发现,为消除弊端,永明体逐渐加以整理修改,“粘对律”逐渐出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仄律”。唐高宗及武后时期,著名诗人宋之问、沈佺期成为诗歌格律化的进一步推动者,他们不仅提倡诗歌要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经过诗人不断努力和摸索,平仄相粘的规律逐步运用于七言歌体,七言歌体最终成型。而王维、杜甫是唐代格律创作的杰出代表。到宋代格律诗在创作技巧方面趋于成熟,达到最高境界。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去阴,去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入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仄入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入,入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欢、冠、寒、看。
对仗句: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