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92|回复: 40

烟雨楼18期律绝E组第四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765

主题

962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曲二兼赋二词三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28
贡献
1060
金钱
6210
发表于 2018-12-26 18: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娴雅幽静 于 2018-12-26 22:43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 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  请注意贴作业格式 谢谢合作!

烟雨楼18期律绝E组第四讲作业如下

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3.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4、熟读讲义例诗。

要求最晚12月31日晚上12点交完,评阅老师1月2日晚8点评阅结束。

E组第四讲出勤统计
E01梦回田园√
E02烟雨濛濛√
E03安然√
E05学习√
E06白云漫卷√
E07凝香菡萏(缺勤)
E08云舒云卷√
E09凝芸冰澜√
E11月色倾城√
E12醉旅乾坤√
E13简单√
E15闻弦知雅√
E16依依目光√
E17水中月亮√
E18云影√
E19百花州√
E20雨过天晴√
E22魂兮梦兮√
E23雅韵姝娟√
E25心田√
E27花田错√
合计21人,缺勤1人,出勤20人。
IMG_4832.PNG
IMG_4833.PNG
IMG_4834.JPG
IMG_4835.PNG

362

主题

302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19
贡献
3924
金钱
61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27 10: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E01梦回田园 第四讲作业

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但是,”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 我们在依照这个口诀对基本律句进行变化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三平尾,(2)三仄尾,(3)孤平。
二、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1)三平尾:
    “三平尾”也称“三平脚”。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病句出现在五言的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绝不可将仄声通融为平声,变成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1)三仄尾:
     三仄尾也称“三仄脚”、"三仄调"。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这种句子出现在五言的平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尽可能不要把平声通融为仄声,变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这样诗的出句就会出现三仄脚。如:“相看两不厌”,“坐地日行八万里”等名句。
(3)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三、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拗句就是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确切的说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特拗句就是在“二、四、六”不分明的情况下出现的句子。
    五言句特拗句句式(四拗三救),平平平仄仄写成平平仄平仄
    例如杜甫的诗《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平仄中平仄,平平仄仄中。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中。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遥怜小儿女”和“何时倚虚愰”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七言句特拗句式(六拗五救),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杜甫《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中中仄仄平。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仄仄仄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中平仄仄平。
闻到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中仄平平仄平,中平仄中仄平平。
第七句本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而“闻到河阳近乘胜”是用了这种特殊格式“平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其实是拗救的一种,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

四、熟读讲义例诗。
答:已熟读。

点评

第二题,三平尾,孤平没举例说明,其他正确  发表于 2019-1-4 21: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3

帖子

12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7
贡献
320
金钱
490
发表于 2018-12-28 11: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E011月色倾城 第四讲作业

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但是,”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 我们在依照这个口诀对基本律句进行变化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三平尾,(2)三仄尾,(3)孤平。
二、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1)三平尾:
    “三平尾”也称“三平脚”。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病句出现在五言的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绝不可将仄声通融为平声,变成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1)三仄尾:
     三仄尾也称“三仄脚”、"三仄调"。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这种句子出现在五言的平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尽可能不要把平声通融为仄声,变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这样诗的出句就会出现三仄脚。如:“相看两不厌”,“坐地日行八万里”等名句。
(3)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三、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拗句就是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确切的说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特拗句就是在“二、四、六”不分明的情况下出现的句子。
    五言句特拗句句式(四拗三救),平平平仄仄写成平平仄平仄
    例如杜甫的诗《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平仄中平仄,平平仄仄中。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中。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遥怜小儿女”和“何时倚虚愰”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七言句特拗句式(六拗五救),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例诗在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中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size=18.6667px]平平仄[size=18.6667px]仄[size=18.6667px]平平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衰时且未还。
仄平仄仄平平仄,[size=18.6667px]平仄平平仄仄[size=18.6667px]平。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size=18.6667px]      仄仄平平仄[size=18.6667px]平[size=18.6667px]仄,[size=18.6667px]平平[size=18.6667px]仄[size=18.6667px]仄[size=18.6667px]平平。

第1,2分句句本应是“[size=18.6667px]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是一三五不论的句式,因为不失对不失替不失粘,所以可救可不救,这是拗句。还有七分句;本该是,[size=18.6667px]仄仄平平平[size=18.6667px]平仄仄,却是这样了,造成四六位置失替,[size=18.6667px]仄[size=18.6667px]仄仄平平仄[size=18.6667px]平[size=18.6667px]仄,一拗三救,还存在着五拗六救的特殊句式。就是特拗句。

四、熟读讲义例诗。
答:读了。


点评

第二题,三平尾,孤平没举例说明,其他正确  发表于 2019-1-4 2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5

帖子

2845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楹联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38
贡献
723
金钱
1061
发表于 2018-12-28 11: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E组第四讲作业如下
18期E组02-烟雨濛濛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有特定条件的,在诗句不是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三平尾,是平收的句子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
比如,五言律诗
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第三字平,五字平,就会是三平尾,所以这时候,三字五字是要论平仄的。
三仄尾,比如五言律诗
平平平仄仄,
七言律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如果三字,五字是仄,则会尾字三个仄声字,三仄尾。
孤平,是指除了尾字是平声,只有一个平生字。
比如,七言律诗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第三字按一三五不论为仄时,此句即是孤平。
3.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拗句就是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确切的说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特拗句就是在“二、四、六”不分明的情况下出现的句子。
    五言句特拗句句式(四拗三救),平平平仄仄写成平平仄平仄
  七言句特拗句式(六拗五救),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4、熟读讲义例诗。
答:已读

点评

第二题没举例说明,其他正确  发表于 2019-1-4 21: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30
贡献
45
金钱
75
发表于 2018-12-28 16: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18期E组09凝芸冰澜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有特定条件的,在诗句不是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的情况下,放宽平仄。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三平尾,是平收的句子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
比如,五言律诗
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第三字平,五字平,就会是三平尾,所以这时候,三字五字是要论平仄的。
三仄尾,比如五言律诗
平平平仄仄,
七言律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如果三字,五字是仄,则会尾字三个仄声字,三仄尾。
孤平,是指除了尾字是平声,只有一个平生字。
比如,七言律诗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第三字按一三五不论为仄时,此句即是孤平。
3.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拗句就是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确切的说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特拗句就是在“二、四、六”不分明的情况下出现的句子。
    五言句特拗句句式(四拗三救),平平平仄仄写成平平仄平仄
  七言句特拗句式(六拗五救),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4、熟读讲义例诗。
答:已读

点评

第二、三题没举例说明,其他正确  发表于 2019-1-4 2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21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78
贡献
477
金钱
861
发表于 2018-12-28 19: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如果就五言律诗(包括五绝)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但是,”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 我们在依照这个口诀对基本律句进行变化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三平尾,(2)三仄尾,(3)孤平。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1)三平尾: “三平尾”也称“三平脚”。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病句出现在五言的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绝不可将仄声通融为平声,变成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2)三仄尾: 三仄尾也称“三仄脚”、"三仄调"。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这种句子出现在五言的平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尽可能不要把平声通融为仄声,变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这样诗的出句就会出现三仄脚。如杜甫的《春宿左省》中的:“星临万户动”,《咏怀古迹五首》其二中的“怅望千秋一洒泪”等名句。
(3)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3、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拗句就是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确切的说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特拗句就是在“二、四、六”不分明的情况下出现的句子。
五言句特拗句句式(四拗三救),平平平仄仄写成平平仄平仄
    例如杜甫的诗《日暮》
牛羊下来久,各自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尽繁。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牛羊下来久”本来应该是“平平平仄仄”变成了“平平仄平仄”就是四拗三救。
    七言句特拗句式(六拗五救),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第七句“本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而“此别应须各努力”是用了这种特殊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就是六拗五救。
4、熟读讲义例诗。
答:已读。

点评

第二题,三平尾,孤平没举例说明,其他正确  发表于 2019-1-4 2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

帖子

4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70
贡献
92
金钱
163
发表于 2018-12-28 20: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E组第四讲作业:
一用自已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的平仄必须分明。第七个字,自然也要求分明的,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未必分明。除去一些特定的情况一,三,五字平仄不拘,该平的时侯可以用仄,该仄的时侯也可以用平,而第二,四,六字必须依照格式,该平就平,该仄就仄。但注意避免三平尾,三仄尾,孤平。
二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三仄尾也叫三仄脚,三仄调。是指诗句未尾三个字都是仄声,这种句子出现在五言的平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上。当用这种句式写诗时,五言的三字,七言的五字,尽可能不要把平声通融为仄声,以五言居多如:
城中十万户
平平仄仄仄
相看两不厌
平平仄仄仄
三平尾也叫三平调,三平脚,是指末尾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病句出现在五言的仄仄仄平平,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上。当用这种句式写诗时,五言三字,七言五字绝不可将仄声通融为平声,变成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孤平:仄平角的句子当中只有一个平的叫孤平,也就是除了韵字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
如:五言
中平中仄平     须避孤平
七言
中仄中平中仄平     须避孤平
三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拗句是指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确切的说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子。
特拗句就是在二,四,六不分明的情况下出现的句子。五言特拗句句式(四拗三救)平平平仄仄写成平平仄平仄。七言特拗句式(六拗五救)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四熟读讲义例诗
已读!

点评

第二题举例说明三平尾和孤平没有举例说明,只举例说明了三仄尾。拗救没有举例说明。其他正确。  发表于 2019-1-2 2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7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174
金钱
276
发表于 2018-12-28 21: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云漫卷 于 2018-12-28 21:47 编辑

烟雨楼18期律绝E06白云漫卷第四讲作业如下: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在每个分句中,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但我们在依照这个口诀对基本律句进行变化时,要注意避免三种情况,就是:(1)三平尾,(2)三仄尾,(3)孤平。

2.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三平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病句出现在五言的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绝不可将仄声通融为平声,变成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这种句子出现在五言的平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尽可能不要把平声通融为仄声,变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3.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
答:拗句:是指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确切的说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特拗句:格律诗的“135不论,246分明”的时候,‘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这就出现了特拗句。
特拗句在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四拗三救),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六拗五救)。

举例如下:
1、五言句特拗句句式(四拗三救),平平平仄仄写成平平仄平仄
《归赴行在过上竺寺偶题》南宋岳飞
强胡犯金阙,驻跸大江南。
一帝双魂杳,孤臣百战酣。
兵威空朔漠,法力仗瞿昙。
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
首联第一分句:强胡犯金阙,应为平平平仄仄,写成平平仄平仄。
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四拗三救)。

2、七言句特拗句式(六拗五救),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杜甫的《早雁》“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台。”中的“莫厌潇湘少人处”,把仄仄
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六拗五救)。

4.熟读讲义例诗。
已读。

点评

第二题是举例说明三平尾、三仄尾、孤平,没有举例说明。其他正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 20: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10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9
贡献
258
金钱
417
发表于 2018-12-28 22: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8-12-28 22:42 编辑

E03安然第四讲作业

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但是,”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 我们在依照这个口诀对基本律句进行变化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三平尾,(2)三仄尾,(3)孤平。
二、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1)三平尾:
    “三平尾”也称“三平脚”。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病句出现在五言的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绝不可将仄声通融为平声,变成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1)三仄尾:
     三仄尾也称“三仄脚”、"三仄调"。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这种句子出现在五言的平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尽可能不要把平声通融为仄声,变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这样诗的出句就会出现三仄脚。如:“相看两不厌”,“坐地日行八万里”等名句。
(3)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三、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拗句就是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确切的说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特拗句就是在“二、四、六”不分明的情况下出现的句子。
    五言句特拗句句式(四拗三救),平平平仄仄写成平平仄平仄
    例如杜甫的诗《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平仄中平仄,平平仄仄中。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中。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遥怜小儿女”和“何时倚虚愰”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2、七言句特拗句式(六拗五救),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杜甫的《早雁》
莫厌潇湘少人处,
水多菰米岸莓台。
中的“莫厌潇湘少人处”,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六拗五救)。

4.熟读讲义例诗。
已读。

点评

举例说明三平尾和孤平没有举例,只举例了三仄尾,其他正确加油!  发表于 2019-1-2 2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9

帖子

23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97
贡献
502
金钱
963
发表于 2018-12-29 17: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18期律绝第四讲作业
E18雲影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针对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每句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论,可平可仄,而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依照格式要分明,该平就平,该仄就仄。至于第七字呢,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是五言律诗,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但我们在依照这个口诀对基本律句进行变化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三平尾,也称“三平调”、“三平脚”。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病句出现在五言的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绝不可将仄声通融为平声,变成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比如李商隐的“一弦一柱思华年”中“思华年”都是平声

三仄尾,也称“三仄脚”、"三仄调"。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这种句子出现在五言的平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尽可能不要把平声通融为仄声,变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比如杜甫的“别离已昨日”中“已昨日”都是仄声。

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戴叔伦《送友人东归》中“出关送故人”,除了韵脚“人”,只有“关”一个平声,犯孤平

3.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拗句: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确切的说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特拗句:是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四拗三救),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六拗五救)。

例如:杨万里 明发新淦晴快风顺约泊樟镇
雨到中宵歇,心知逗晓晴。
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
风借轻帆便,天催嬾客行。
不应樟镇酒,无意待人倾。
第二联第一句: “峰”拗“数”救

又如:林逋 《梅花》
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辄入诗。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
堪笑胡雏亦风味,解将声调角中吹。
第四联第一句 “风”拗“亦”救

4、熟读讲义例诗。
已读

点评

正确  发表于 2019-1-2 2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7

帖子

22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00
贡献
497
金钱
903
发表于 2018-12-29 21: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习 于 2018-12-29 21:10 编辑

18期第四讲E05学习的作业

(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135不论,246分明是指七律和七绝。五律和五绝就不能这样说,因为五律五绝只有五个字,只能说13不论24分明。但这也不是完全的,在有些情况下135也不能不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246也未必分明。就是说除去一些特定的情况,律诗每句的135字的平仄可以不拘,该平时也可以用仄,该仄时也可用平,而246字必须按格式,该平的不能仄,该仄的不能平。我们在依照这个口诀对基本律句进行变化时,要注意避免三种情况,就是:(1)三平尾,(2)三仄尾,(3)孤平。

(二).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1)三平尾:三平尾也称三平脚,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病句出现在五言的仄仄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绝不可将仄声通融为平声,变成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例如:杜甫《卜居》: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2)三仄尾:三仄尾也称“三仄脚”、"三仄调"。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这种句子出现在五言的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尽可能不要把平声通融为仄声,变成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例如: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3)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平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除了韵脚以外,感觉两仄间夹平就是孤平。
例如:唐 杜甫《蜀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拗句就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
特拗句就是在246不分明的情况下出现的句子。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四拗三救),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六拗五救)。
例如:唐 李白《赠孟浩然》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例如:唐 黄莆冉《思春》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熟读讲义例诗。
答:已读。

点评

正确  发表于 2019-1-2 2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91

帖子

42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78
贡献
965
金钱
1651
发表于 2018-12-29 21: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是指七律或七绝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必须分明。第七个字也要分明。
如果五言律诗那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一三五就要论了,碰到三平尾,三仄尾,孤平。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三平调也称三平脚,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例如五言的仄仄仄平平和七言的仄仄仄平平,五言的第三个字和七言的第五个字绝不能通融为平,否则就成三平尾。
三仄尾也称“三仄脚”“三仄调”,指诗句的末尾三个字都是仄声。例如五言平平平仄仄和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五言的第三个字和七言的第五个字不能通融为仄声,否则三仄尾。
孤平指一句诗里除了韵字就一个平字。
例如五言的仄平仄仄平和七言的仄仄仄平仄仄平

3.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
例如五言的(四拗三救)
常格平平平仄仄
变格平平仄平仄
七言的(六拗五救)
常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特拗句)
变格仄仄平平仄平仄

4、熟读讲义例诗。
已读

点评

第二题和第三题需要举例说明,你没有举例。其他正确。  发表于 2019-1-2 2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2

帖子

13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0
贡献
302
金钱
513
发表于 2018-12-30 17: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E19-百花洲第四讲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除去一些特定的情况,律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该平的时候可以用仄,该仄的时候也可以用平;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该平不能用仄,该仄不能用平。但我们在依照这个口诀对基本律句进行变化时,要注意避免三种情况,就是:(1)三平尾,(2)三仄尾,(3)孤平。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1)三平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病句出现在五言的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绝不可将仄声通融为平声,变成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2)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这种句子出现在五言的平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尽可能不要把平声通融为仄声,变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这样诗的出句就会出现三仄脚,古人并不像对三平调那样视为大忌,不时可以见到,以五言为多:
城中十万户  平平仄仄仄 (杜甫《水槛遣心》)
相看两不厌  平平仄仄仄 (李白《独坐敬亭山》)
七言诗三仄脚较少,但是也有,比如“朝罢须裁五色诏  平仄平平仄仄仄”(王维《和贾舍人早朝》)
(3)孤平:王力先生说:“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3.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拗句: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
特拗句:是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四拗三救),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六拗五救)。
4、熟读讲义例诗。
已读

点评

问好同学,回答基本正确,唯独不见您作业中关于格律诗的三平尾、孤平例子何在?  发表于 2019-1-4 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1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32
贡献
44
金钱
76
发表于 2018-12-31 07: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E组第四讲作业如下
18期E组13简单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有特定条件的,在诗句不是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三平尾,是平收的句子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
比如,五言律诗
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第三字平,五字平,就会是三平尾,所以这时候,三字五字是要论平仄的。
三仄尾,比如五言律诗
平平平仄仄,
七言律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如果三字,五字是仄,则会尾字三个仄声字,三仄尾。
孤平,是指除了尾字是平声,只有一个平生字。
比如,七言律诗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第三字按一三五不论为仄时,此句即是孤平。

3.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拗句就是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确切的说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特拗句就是在“二、四、六”不分明的情况下出现的句子。
    五言句特拗句句式(四拗三救):
平平平仄仄
写成
平平仄平仄
  七言句特拗句式(六拗五救),就是把:
仄仄平平平仄仄
写成
仄仄平平仄平仄。
4、已读

点评

问好同学,回答基本正确,唯独不见您作业中关于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例子何在?  发表于 2019-1-4 19: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6
贡献
41
金钱
67
发表于 2018-12-31 19:46: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个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个字的平仄必须分明。第七个字也要求分明。但在特殊情况下,一三五必须伦,二四六未必分明。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三平尾。王维的“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三仄尾。刘禹锡的“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孤平。李颀的“百岁老翁不种田” 3.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拗句。平仄规律。拗句有小拗和大拗之分,出现拗句就要“救”,救有三种,本句自救、对句补救和本句自救。 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如五律出句为“平平仄平仄”、七律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拗句案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特拗句案例:闻到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4、熟读讲义例诗。

点评

问好同学,回答问题的意思基本正确,但答的文句语法似乎有问题,建议下次注意。想学好诗,得会精准表达你想说的话,得罪了。  发表于 2019-1-4 19: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9

帖子

17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42
贡献
409
金钱
653
发表于 2019-1-1 19: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E组12醉旅乾坤第四讲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在七言律诗中,在不出现三平尾,三仄尾,孤平等情况下,通常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灵活运用,但第二四六字平仄必须按规定使用。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当一句诗中最后三字都是平声称为三平尾。如:衡阳雁去无秋声浓。
当一句诗中最后三字为仄声时,称为三仄尾。如:此去家山梦里看。
当一句诗中除韵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称为孤平。通常认为孤平的固定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第三字平声时,仄仄仄平仄仄平,为孤平。如:老去未世事艰。
3.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拗句,凡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确切的说,应该是完成当句救或应该完成对句救的句子,叫拗句。
五言特拗句: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可以使用平平仄平仄句式。同样,七言句式中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也可以用: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式。这两个句式,五言句式中,三四两字平仄互换。七言句式中,五六两字平仄互换。形成两个不同于正常格式的特拗句。
如:
五言:真情不常有,
          平平仄平仄
七言:莫道真情不常有
         仄仄平平仄平仄
4、熟读讲义例诗。

点评

问好同学,首先为您学习态度点赞。但在几个举列中,如【此去家山梦里看】看 字可平可仄,所以这里不为三仄尾。再如【老去未世事艰】这句有出入  发表于 2019-1-4 19: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主题

302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19
贡献
3924
金钱
61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 07: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E15闻弦知雅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那么就需要变通,怎么变通呢?熟悉近体诗的人都听说过“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说法,这说的就是诗律的变通。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有这样一段话:“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但是,”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 我们在依照这个口诀对基本律句进行变化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三平尾,(2)三仄尾,(3)孤平。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1)三平尾:
    “三平尾”也称“三平脚”。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病句出现在五言的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绝不可将仄声通融为平声,变成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2)三仄尾:
     三仄尾也称“三仄脚”、"三仄调"。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这种句子出现在五言的平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尽可能不要把平声通融为仄声,变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这样诗的出句就会出现三仄脚。如:“相看两不厌”,“坐地日行八万里”等名句。
(3)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3.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拗句就是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确切的说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特拗句就是在“二、四、六”不分明的情况下出现的句子。
    五言句特拗句句式(四拗三救),平平平仄仄写成平平仄平仄
    例如杜甫的诗《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平仄中平仄,平平仄仄中。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中。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遥怜小儿女”和“何时倚虚愰”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七言句特拗句式(六拗五救),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杜甫《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中中仄仄平。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仄仄仄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中平仄仄平。
闻到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中仄平平仄平仄,中平仄中仄平平。
第七句本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而“闻到河阳近乘胜”是用了这种特殊格式“平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其实是拗救的一种,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
4、已熟读讲义例诗。



点评

问好同学,回答基本正确,唯独不见您作业中关于格律诗的三平尾、例子何在?  发表于 2019-1-4 1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2

帖子

11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0
贡献
282
金钱
446
发表于 2019-1-2 19: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第四讲作业:
E27花田错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如果就五言律诗(包括五绝)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但是,”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 我们在依照这个口诀对基本律句进行变化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三平尾,(2)三仄尾,(3)孤平。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
(1)三平尾: “三平尾”也称“三平脚”。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病句出现在五言的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绝不可将仄声通融为平声,变成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2)三仄尾: 三仄尾也称“三仄脚”、"三仄调"。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这种句子出现在五言的平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尽可能不要把平声通融为仄声,变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这样诗的出句就会出现三仄脚。如杜甫的《春宿左省》中的:“星临万户动”,《咏怀古迹五首》其二中的“怅望千秋一洒泪”等名句。
(3)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3、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拗句就是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确切的说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特拗句就是在“二、四、六”不分明的情况下出现的句子。
五言句特拗句句式(四拗三救),平平平仄仄写成平平仄平仄
    例如杜甫的诗《日暮》
牛羊下来久,各自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尽繁。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牛羊下来久”本来应该是“平平平仄仄”变成了“平平仄平仄”就是四拗三救。
    七言句特拗句式(六拗五救),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第七句“本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而“此别应须各努力”是用了这种特殊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就是六拗五救。

4、熟读讲义例诗。
答:已读。

点评

问好同学,回答基本正确,唯独不见您作业中关于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例子何在?  发表于 2019-1-4 19: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11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7
贡献
34
金钱
41
发表于 2019-1-2 20: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云漫卷 发表于 2018-12-28 21:45
烟雨楼18期律绝E06白云漫卷第四讲作业如下: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 ...

第二题是举例说明三平尾、三仄尾、孤平,没有举例说明。其他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3
贡献
5
金钱
8
发表于 2019-1-2 21: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E25心田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 但是,‘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要注意避免三种情况,就是:(1)三平尾,(2)三仄尾,(3)孤平。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
(1)三平尾:
   五言的平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上 , 三仄尾也称“三仄脚”、"三仄调"。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尽可能不要把平声为仄声,变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这样诗的出句就会出现三仄脚。
(2)三平尾:
五言的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上出现“三平调”也称“三平脚”。三平调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句式变成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3)孤平:
  一般出现仄平仄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3.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
(1)拗句: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确切的说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2)特拗句
    五言句特拗句句式(四拗三救),平平平仄仄写成平平仄平仄
    例如杜甫的诗《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七言句特拗句式(六拗五救),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杜甫《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到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第七句本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而“闻到河阳近乘胜”是用了这种特殊格式“平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其实是拗救的一种,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

4、熟读讲义例诗。
答:已熟读。

点评

问好同学,回答基本正确,唯独不见您作业中关于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例子何在?  发表于 2019-1-4 19: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主题

302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19
贡献
3924
金钱
61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3 10: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E组第四讲作业统计
E01梦回田园√
E02烟雨濛濛√
E03安然√
E05学习√
E06白云漫卷√
E07凝香菡萏(未交)
E08云舒云卷√
E09凝芸冰澜√
E11月色倾城√
E12醉旅乾坤√
E13简单√
E15闻弦知雅√
E16依依目光√
E17水中月亮√
E18云影√
E19百花州√
E20雨过天晴√
E22魂兮梦兮(未交)
E23雅韵姝娟(未交)
E25心田√
E27花田错√
合计21人,未交3人,完成18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主题

302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19
贡献
3924
金钱
61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3 10: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若芙蓉老师评阅
梦回田园
月色倾城
烟雨濛濛
凝芸冰澜
依依目光
嫦娥老师评阅
雨过天晴
白云漫卷
安然
云影
学习
水中月亮
梦回草原老师
百花洲
简单
云舒云卷
醉旅乾坤
闻弦知雅
心田
花田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

帖子

7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1
贡献
169
金钱
287
发表于 2019-1-6 19: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雅韵姝娟 于 2019-1-6 19:44 编辑

烟雨楼18期律绝第四讲作业
E23—雅韵姝娟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针对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每句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论,可平可仄,而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依照格式要分明,该平就平,该仄就仄。至于第七字呢,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是五言律诗,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但我们在依照这个口诀对基本律句进行变化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三平尾,也称“三平调”、“三平脚”。
       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病句出现在五言的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绝不可将仄声通融为平声,变成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比如李商隐的“一弦一柱思华年”中“思华年”都是平声

三仄尾,也称“三仄脚”、"三仄调"。
       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这种句子出现在五言的平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尽可能不要把平声通融为仄声,变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比如杜甫的“别离已昨日”中“已昨日”都是仄声。

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戴叔伦《送友人东归》中“出关送故人”,除了韵脚“人”,只有“关”一个平声,犯孤平

3.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拗句: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确切的说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特拗句:
       是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四拗三救),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六拗五救)。

例如:杨万里 明发新淦晴快风顺约泊樟镇
雨到中宵歇,心知逗晓晴。
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
风借轻帆便,天催嬾客行。
不应樟镇酒,无意待人倾。
第二联第一句: “峰”拗“数”救

又如:林逋 《梅花》
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辄入诗。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
堪笑胡雏亦风味,解将声调角中吹。
第四联第一句 “风”拗“亦”救

4、熟读讲义例诗。
已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主题

302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19
贡献
3924
金钱
61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8 15: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E22魂兮梦兮 补第四讲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
  就是在不犯联律忌讳的情况下,第一,三,五位置的字的平仄可以不论 但二,四,六位置的字必须平仄交替。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
(1)三仄尾:
     就是最后连续三个仄声收尾的字。
(2)三平尾:
就是尾字连续三个平声的字
(3)孤平:
  就是除了首字和尾字只有一个平声的字。

3.什么是拗句和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
(1)拗句: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确切的说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2)特拗句
    五言句特拗句句式(四拗三救),平平平仄仄写成平平仄平仄
    例如杜甫的诗《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七言句特拗句式(六拗五救),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杜甫《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到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第七句本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而“闻到河阳近乘胜”是用了这种特殊格式“平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其实是拗救的一种,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

4、熟读讲义例诗。
答:已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6 05: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