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楼诗词学院老师
精华0
注册时间2018-12-6
威望121
金钱426
贡献277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老师
  
威望- 121 点
贡献- 277 次
金钱- 426 枚
|
发表于 2019-1-28 22: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A组第七讲作业
A25:一帆风顺
1、请大家自选一首唐诗七律,试分析诗中的起承转合
答:《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分析:
起:即一首诗的起句;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
承: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缝合;为下文铺垫蓄势,提供依托。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它是思路发展的关键所在。往往还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
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1)首联:为本首诗的起句,以写景入手,当诗人登到高处第一感觉就是秋风疾急,眼前豁然开朗,耳边不时传来猿猴的叫声,接下来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诗人诗起秋风,风急天高,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强烈的碰撞表现了诗人内心激荡澎湃的情感。渚清沙白,淡淡静谧中存托了上句的豪壮气魄。
(2)颔联:颔联的“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首联第二句的“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萧萧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旷远,从而是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3)颈联:颈联将眼前所见与心中所愁紧密联系在一起,即由景及情的写法,表达方式由描写转向议论,“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4)尾联:尾联在前句的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
2.学习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的手法,试写一首以冬天所见所闻为题材的七律,平水韵,用韵不限。
答:《醉白池》(平水韵)
偶遇江南醉白池,诗仙揽胜欲迷疵。
幽居闹市闻天籁,漫步园林阅古诗。
枯木生苔谙旧事,寒梅傲雪舞琼姿。
曲栏横槛凝脂色,满目轩堂若有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