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针叶林

《文镜秘府论》引用王昌龄《诗格》部分辨析

[复制链接]

51

主题

1410

帖子

4974

积分

高级会员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4

威望
171
贡献
1495
金钱
1717
发表于 2020-7-20 14: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莹莹 于 2020-7-20 14:56 编辑

因为我说这本书研究的是声律,有某版主的马甲帖子考我,要我回答尖尖律。似乎尖尖律的律就代表了格律。老天呀,若律就代表格律,那声律的律又代表什么,瞎子摸象又在此表演啦。尖尖律是什么?是研究声律中某种用韵现象,与格律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20 16: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7-20 16:54 编辑

○调声
  或曰:凡四十字诗,十字一管,即生其意。头边二十字,一管亦得。六十、七十、百字诗,二十字一管,即生其意。--以上论的是章法,一联生一意或两联明一意,即以十字或二十字为章之节也;

语不用合帖,须直道天真,宛媚为上。--以上论诗语,语贵曲也;

且须识一切题目义最要。立文多用其意,须令左穿右穴,不可拘检。--以上论明题旨;

作语不得辛苦,须整理其道,格(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以上论格调

律调其言,言无相妨,以字轻重清浊间之须稳。至如有轻重者,有轻中重,重中轻,当韵即见。且庄字全轻,霜字轻中重,疮字重中轻,床字全重,如清字全轻,青字全浊。
-----以上论轻重、清浊;

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
----以上论句间相对;

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以上论相粘

以上所论之对粘止为前二字即二、六相对和相粘,以下尖头律云云论用韵

点评

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 ----以上论句间相对; 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0 1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0 18: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20 12:06
这个怕是牵强了吧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楼与齐非韵,故上尾了,“荡子别倡楼,秋庭夜月华,桂 ...

王昌龄的69首,首首首句入韵,王昌龄的划分为何不依据【创作习惯、风气使然】呢?

点评

王昌龄 五律11首,首句皆不入韵 五绝11首,首句9首不入韵, 七绝67首,首句66首入韵,只有1首不入韵 七律 2首,首句皆入韵。 ------这就是五言和七言的“正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0 2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0 19: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莹莹 发表于 2020-7-20 13:21
自打耳光的说法。我说此书观点以上官为主,你说我错了,现在又说“思想仍然留在初唐甚至永明体时代”,这 ...

近体诗的声律定型,与上官仪无关!

点评

不赞同  发表于 2020-7-20 1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0 19: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20 13:39
你要是以为调声的声律是近体声律你就错了,调声和换头一样都只注重五言的前二,且调声的前二不仅要讲究四 ...

调声,不就是近体诗的声律吗?

点评

不赞同  发表于 2020-7-20 1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410

帖子

4974

积分

高级会员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首版

Rank: 4

威望
171
贡献
1495
金钱
1717
发表于 2020-7-20 19: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20 16:46
○调声
  或曰:凡四十字诗,十字一管,即生其意。头边二十字,一管亦得。六十、七十、百字诗,二十字一 ...

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
----以上论句间相对;
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以上论相粘

-------------------------只有这两句讲平仄,且没直说,也许那时还没有平侧(仄)的术语。第一句在南北朝梁后已出现。第二句据说才是格律出现后才有。而且这些仍然与声律相关,不足以就肯定是专论格律,当然从中可比较出南北朝与唐的发展。仅凭这两条不能说“专论”格律。我还是这个看法:此书专论声律,涉及格律而已(因为毕竟是唐朝)。

点评

所谓《诗格》者肯定不是声律之专论,还涉及了章节、用语、题目、格调等话题,这里的内容缺了近体最重要的一环即句中的平仄相替,文内仅以轻重、清浊及调匀轻重、清浊涉及到了句中声律,此篇论述的声律主要是联律和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0 2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20-7-20 19: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头即平起
侧头即仄起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五言律诗  /平起/正律/尖头(不入韵)
五言律诗正格(正律)应是仄起仄收(不入韵),平头并非正律
。。。
七言尖头律
七言首句不入韵诗。
这句未加正律二字!证明首句不入韵非正律也,则七言入韵为正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20-7-20 19: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言尖头律
所举两诗,一平起,一仄起,皆不入韵。非正律也。若是正律,其标识应同五言,只是将五言改为七言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20-7-20 20: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齐梁调诗
张谓《题故人别业》诗曰(五言):
平子归田处,园林接汝坟。落花开户入,啼鸟隔窗闻。
池净流春水,山明敛霁云。昼游仍不厌,乘月夜寻君。
何逊《伤徐主簿诗》曰(五言):
世上逸群士,人间彻总贤。毕池论赏托,蒋径笃周旋。
又曰:
一旦辞东序,千秋送北邙。客箫虽有乐,邻笛遂还伤。
又曰:
提琴就阮籍,载酒觅扬雄。直荷行罩水,斜柳细牵风。
。。。。
这些诗例有些莫名其妙。
白居易【金针诗格】言“诗有齐梁格 四平头,谓四句皆用平字入是也;两平头,谓第一句第三句用平字入是也。”
所引律绝皆为正体,只有最后一首:
提琴就阮籍,载酒觅扬雄。
直荷行罩水,斜柳细牵风。
为两平头诗(折腰体),属齐梁格。故齐梁调非从格律论,而是讲诗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20-7-20 20: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20-7-20 20:27 编辑

上尾一查便得,有人就爱开黄腔!
二,上尾。(或名土崩病。)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名为上尾。诗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如此之类,是其病也。)又曰:“可怜双飞凫,俱来下建章,一个今依是,拂翮独先翔。”又曰:“荡子别倡楼,秋庭夜月华,桂叶侵云长,轻光逐汉斜。”(若以“家”代“楼”,此则无嫌。)

释曰:此即犯上尾病。上句第五字是平声,则下句第十字不得复用平声,如此病,比来无有免者。此是诗之疣,急避。

或云:如陆机诗曰:“衰草蔓长河,寒木入云烟。”(“河”与“烟”平声。)此上尾,齐、梁已前,时有犯者。齐、梁已来,无有犯者。此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为未涉文途者也。唯连韵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是也。(下句有云“郁郁园中柳”也。)

或曰:其赋颂,以第一句末不得与第二句末同声。如张然明《芙蓉赋》云:“潜灵根于玄泉,擢英耀于清波”是也。蔡伯喈《琴颂》云:“青雀西飞,《别鹤》东翔,《饮马长城》,楚曲《明光》”是也。其铭诔等病,亦不异此耳。斯乃辞人痼疾,特须避之。若不解此病,未可与言文也。沈氏亦云:“上尾者,文章之尤疾。自开辟迄今,多惧不免,悲夫。”若第五与第十故为同韵者,不拘此限。即古诗云:“四座且莫喧,愿听歌一言。”此其常也,不为病累。其手笔,第一句末犯第二句末,最须避之。如孔文举《与族弟书》云:“同源派流,人易世疏,越在异域,情爱分隔。”是也。凡诗赋之体,悉以第二句末与第四句末以为韵端。若诸杂笔不束以韵者,其第二句末即不得与第四句同声,俗呼为隔句上尾,必不得犯之。如魏文帝《与吴质书》曰:“同乘共载,北游后园。舆轮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是也。刘滔云:“下句之末,文章之韵,手笔之枢要。在文不可夺韵,在笔不可夺声。且笔之两句,比文之一句,文事三句之内,笔事六句之中,第二、第四、第六,此六句之末,不宜相犯。”此即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20-7-20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句可押邻韵是王力说的。
唐律非用平水,且爱邻韵同用(非只首句),白居易云,“格诗”也。而非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20 20: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莹莹 发表于 2020-7-20 19:29
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
----以上论句间 ...

所谓《诗格》者肯定不是声律之专论,还涉及了章节、用语、题目、格调等话题,这里的内容缺了近体最重要的一环即句中的平仄相替,文内仅以轻重、清浊及调匀轻重、清浊涉及到了句中声律,此篇论述的声律主要是联律和篇律,它跟近体声律还远着呢

后来的所谓二四不同,二六对避之,又下避三连云云才涉及到了近体的句律,那时才基本完成了近体的声律理论

点评

是的,所谓“声律之专论”是指“律”部分  发表于 2020-7-22 07: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0 20: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7-20 20:38 编辑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20 13:44
1,5五言律诗首句,和七言律诗首句恰恰相反:前者以不入韵为常,后者以入韵为常.但是,这两种相反的情形 ...

1、
王力的【古诗十九首的首句就都不入韵】这句话不对:
古诗十九首·第三首《青青陵上柏》首句入韵
青青陵上柏,平平平仄仄,◆柏【十一陌入声】
磊磊涧中石。仄仄仄通仄。◆石【十一陌入声】
2、
王力的【依我们的大致的观察,五言的变例要比七言的变例多些,(五律首句入韵者比七律首句不入韵者多些。)】这句话,是没有可比性、自找麻烦的废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0 20: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20 12:34
“调声”明显有永明遗痕,并不完全是近体之规

元兢和王昌龄的调声,的确就是近体诗的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0 20: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莹莹 发表于 2020-7-20 13:48
1.杜甫本无名,这时才露尖尖角。韩愈柳宗元那时都不以诗出名。李白元稹诗名较大,但李白的文艺思想是不修 ...

元兢的近体诗声律理论,是上官仪去世之后的事情!

点评

胡说。上官仪(608-665)是唐高宗的宰相。元兢自述在龙朔元年(唐高宗第二个年号)为周王府参军,所以上官仪与元兢是同时代人,只是从官职上看元兢可能比上官年龄小些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2 09: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0 20: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莹莹 发表于 2020-7-20 13:52
“你要是以为调声的声律是近体声律你就错了”--------------我和刚刚一伙一直这样认为,可是我们的观点无 ...

兢和王昌龄的调声,的确就是近体诗的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20 20: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羊语不足以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0 20: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莹莹 发表于 2020-7-20 14:55
因为我说这本书研究的是声律,有某版主的马甲帖子考我,要我回答尖尖律。似乎尖尖律的律就代表了格律。老天 ...

尖头律,就是属于近体诗的声律问题,就是属于近体诗牵涉到押韵的声律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0 21: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20 18:47
王昌龄的69首,首首首句入韵,王昌龄的划分为何不依据【创作习惯、风气使然】呢? ...

王昌龄
五律11首,首句皆不入韵
五绝11首,首句9首不入韵,
七绝67首,首句66首入韵,只有1首不入韵
七律 2首,首句皆入韵。
------这就是五言和七言的“正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0 21: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你具体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0 21: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三羊【调声,不就是近体诗的声律吗?】
马莹莹,
不赞同  发表于 2 小时前
三羊说,不赞同,总得说说你的理由吧!

点评

不愿说,表达个人看法足矣  发表于 2020-7-22 0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2 08: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莹莹
不愿说,表达个人看法足矣  发表于 1 小时前

你是否能够说说什么是【格律】?【格】是什么?【律】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2 09: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20 20:41
元兢的近体诗声律理论,是上官仪去世之后的事情!

胡说。上官仪(608-665)是唐高宗的宰相。元兢自述在龙朔元年(唐高宗第二个年号)为周王府参军,所以上官仪与元兢是同时代人,只是从官职上看元兢可能比上官年龄小些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2 12: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22 09:22
胡说。上官仪(608-665)是唐高宗的宰相。元兢自述在龙朔元年(唐高宗第二个年号)为周王府参军,所以上 ...

你怎么知道,元兢和上官仪,是【同时代人】呢?
依照你的逻辑,上官仪与上官婉儿也是【同时代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2 12: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7-22 12:56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20 21:26
王昌龄
五律11首,首句皆不入韵
五绝11首,首句9首不入韵,

七绝67首,首句66首入韵,只有1首不入韵
七律 2首,首句皆入韵。
------这就是五言和七言的“正格”!

王昌龄为何只提不入韵,不提入韵的【正格】呢?!

点评

这些是空海引用的,王昌龄有无引用七律正格不知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2 14: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2 14: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22 12:53
七绝67首,首句66首入韵,只有1首不入韵
七律 2首,首句皆入韵。
------这就是五言和七言的“正格”!


这些是空海引用的,王昌龄有无引用七律正格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2 15: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22 14:41
这些是空海引用的,王昌龄有无引用七律正格不知道。

你的镇海反了!
这是空海转载王昌龄的划定!

点评

你不懂什么叫“转载”。空海哪里注明“转载”了?毫无根据地乱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2 16: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2 16: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0-7-22 15:26
你的镇海反了!
这是空海转载王昌龄的划定!

你不懂什么叫“转载”。空海哪里注明“转载”了?毫无根据地乱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2 16: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22 16:21
你不懂什么叫“转载”。空海哪里注明“转载”了?毫无根据地乱说!

做学问有两种:1、不见棺材不落泪;2、见了棺材不落泪。
空海的《文镜秘府论》,没有【五言侧头正律势尖头】这9个字。

点评

羊打岔呢?还是昏头了?  发表于 2020-7-22 16: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2 16: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羊打岔呢?还是昏头了?  发表于 15 分钟前

【空海的《文镜秘府论》,没有【五言侧头正律势尖头】这9个字。】

点评

没有又如何?你想说什么?  发表于 2020-7-22 17: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4 06: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