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47|回复: 65

烟雨楼20期律诗班F组律诗第四讲作业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218

帖子

1671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7
贡献
179
金钱
660
发表于 2020-8-24 22: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熠熠生辉 于 2020-8-24 22:30 编辑


第四讲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4、选做题:为《声律启蒙》六鱼加字,并在群里相互点评,每个人至少点评两位同学的练习。

1

主题

52

帖子

6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155
金钱
266
发表于 2020-8-25 10: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西老董 于 2020-8-25 10:32 编辑

第四讲作业:F02山西老董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诗句中的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对基本律句变化时,要注意避免四种情况;1.三仄尾,2.三平屋,3.孤平,4.特拗句。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①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字。
例:城中十万户,平平仄仄仄(杜甫《水槛遣心》)
  ②三平尾,是指诗句未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字。
例:《南游》唐.于武陵
    穷秋几日雨,处处生苍苔。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③孤平:韵句中除韵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即孤平。写律诗注意避免。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例:《寄赠王十将军承俊》杜甫
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二分句



4、选做题:为《声律启蒙》六鱼加字,并在群里相互点评,每个人至少点评两位同学的练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0

帖子

627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88
贡献
1428
金钱
2434
发表于 2020-8-25 16: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影子-深圳 于 2020-8-25 17:14 编辑

第四讲作业:
F15-影子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是指在格律诗中,原则上2、4、6位置的平仄必须正确,而1、3、5位置平仄可不拘。
       五言格律诗
       则相应位置平仄为2、4正确,1、3不拘。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
三平尾:
加韵字末尾共3个平声字如:
石路 无尘埃。(王勃散关
仄仄平平平
                                      晨度)
三仄尾:诗句末尾三字三连仄。
例如:
相看两不厌(李白独敬亭
平平仄仄仄
                            山)
孤平:
通常格律诗句中两仄夹一平 称孤平。但也有人把诗句开头两仄夹一平不算孤平。
举例:“人 ”孤平
南极老人自有星
平平仄平仄仄平
(杜甫诗)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

五律句式:平平仄平仄;
七律句式:仄仄平平仄平仄。等句式
如:
传语风光共流转
仄仄平平仄平仄(杜甫诗句)
 
4、选做题:为《声律启蒙》六鱼加字,并在群里相互点评,每个人至少点评两位同学的练习。

点评

律 绝的基础知识,能让人梦圈的就是拗救了,多看讲义,多看诗词,对应一下,写的多了,就能避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5 14:09
学友好,关于律 绝中的拗救 只要记得有句内自救 包括孤平拗救,还有就是 对句救出句,常见的几种,实在蒙圈的友友,最暴力的解决办法就是你不去拗句,也就无须救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5 13: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351

帖子

2702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36
贡献
275
金钱
1204
发表于 2020-8-25 16: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讲作业:F06-无语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除去一些特定的情况,律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该平的时候可以用仄,该仄的时候也可以用平;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该平不能用仄,该仄不能用平。
但我们在依照口诀对基本律句进行变化时,要注意避免四种情况,就是:(1)三仄尾,(2)三平尾,(3)孤平,(四)特拗句。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三仄尾也称“三仄脚”、"三仄调"。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例如: 城中十万户  平平仄仄仄 (杜甫《水槛遣心》)
“三平尾”也称“三平脚”。三平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例如: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 平仄平平平
孤平就是韵句中除韵字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例如: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
仄仄仄平仄仄平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如五律出句为“平平仄平仄”、七律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平仄”。但五律不可为“仄平仄平仄”、七律不可为“仄仄仄平仄平仄”。例如:李白的诗《渡荆门送别》中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第一句平平仄平仄。

点评

语的作业,答的全面。基础的东西,记住就好,立意上下功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5 14: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9

帖子

2485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81
贡献
570
金钱
964
发表于 2020-8-25 17: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星梦淑华 于 2020-8-30 07:40 编辑

烟雨楼20期律诗班 F21-星梦 律诗第四讲作业

1.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
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其实“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
  除去一些特定的情况,律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该平的时候可以用仄,该仄的时候也可以用平;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该平不能用仄,该仄不能用平。

2.
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三平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
这种病句出现在五言的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上。
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绝不可将仄声通融为平声,
变成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例如:晚唐诗人于武陵的诗,二分句就是三平尾。
南游(唐·于武陵)
穷秋几日雨,处处生苍苔
  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
这种句子出现在五言的平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上。
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尽可能不要把平声通融为仄声,
变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如:
相看两不厌  平平仄仄仄 (李白《独坐敬亭山》)
朝罢须裁五色诏  平仄平平仄仄仄(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孤平是指韵句中除韵字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
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如:
醉多适不愁 (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仄平仄仄平
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
仄仄仄平仄仄平

3.
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
如:
五律出句为“平平仄平仄”、
七律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
李白的诗《渡荆门送别》 第七句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中寡妇    [唐]杜荀鹤  第七句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4
、选做题:为《声律启蒙》六鱼加字,并在群里相互点评,每个人至少点评两位同学的练习。
《声律启蒙》六鱼

其一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
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伯乐马,浩然驴,弋雁对求鱼。
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
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锦字窦滔书。
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
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加字游戏

三无对万有,情实对气虚。
上林能作赋,芸阁已观书。
绿窗明月在,朱户列星初。
隔树银鞍喧宝马,分衢宝轴动香车。
驰骋沙场伯乐马,构思风雪浩然驴。
弯弓非弋雁,直钓不求鱼。
管仲知交,重义分金齐鲍叔;
秦王失信,忠谋奉璧蔺相如。
博学多闻,掷地金声孙绰赋;
新诗凄婉,回文锦字窦滔书。
未遇殷宗服役卑,胥靡困傅岩之筑;
既逢周后交谈喜,太公舍渭水之渔。


其二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
六朝对三国,天禄对石渠。
千字策,八行书,有若对相如。
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
落叶舞风高复下,小荷浮水卷还舒。
爱见人长, 共服宣尼休假盖;
恐彰己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加字游戏

年终对岁始,鸟疾对牛徐。
野花迎短褐,枫叶灿华裾。
六朝人已去,三国事应誉。
典籍藏天禄,图书收石渠。
古代考场千字策,华笺临贴八行书。
方晓孔门含有若,岂知词赋称相如。
柳絮飘飞,花残无戏蝶;
芙蓉摇曳,藻密有潜鱼。
明月清霜,落叶舞风高复下;
绿杯玉酒,小荷浮水卷还舒。
爱见人长至圣师,共服宣尼休假盖;
恐彰已吝高德士,谁知阮裕竟焚车。



其三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
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
犀角带,象牙梳,驷马对安车。
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
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
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
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加字游戏

玉麟对金凤,紫鳖对红鱼。
作词王内史,吟赋魏中书。
赫赫战功朝内史,堂堂名将省中书。
原始农夫亲耒耜,而今机器带犁锄。
却讶峰头多畎浍,宛然天半一郊墟。
帝赏贤臣犀角带,娘欣淑女象牙梳。
七子临门乘驷马,三公出使用安车。
苻坚起草,出没青衣能报赦;
官者驰函,来回黄耳解传书。
假献地图,庭畔有人持短剑;
阴谋刘濞,门前无客曳长裾。
波浪拍船泛紫霞,骇舟人之水宿;
峰峦绕舍听疏竹,乐隐者之山居。



点评

自选作业都如此的棒,必须向你学习。赞赞。只是加句,有分句的长联,要注意一下前后分句的关联,上下联的关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5 14: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9

帖子

17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25
贡献
414
金钱
680
发表于 2020-8-25 18: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点春 于 2020-8-26 10:55 编辑

烟雨楼诗词大学20期律诗班f组f10一点春第4讲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说除去一些特定的情况,律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该平不能用仄,该仄不能用平。
.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对基本律句变化时,要注意避免四种情况;1.三仄尾,2.三平屋,3.孤平,4.特拗句。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①三平尾,是指诗句未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字。也称三平脚
例:《南游》唐.于武陵
穷秋几日雨,处处生苍苔。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②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字。
例:元日述怀(唐 卢照邻)押真韵中的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③孤平:韵句中除韵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即孤平。写律诗应注意避免。
杜甫的《寄赠王十将军承俊
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如五律出句为“平平仄平仄”、七律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列如:例如:杜甫的诗《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4、声律启蒙  加字游戏
《声律启蒙》六鱼 其一(原文)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
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伯乐马,浩然驴,弋雁对求鱼。
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
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锦字窦滔书。
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
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声律启蒙》六鱼 其一
(加字)
忘忧时少有,快活日常无。
喜有三田实,惊看一梦虚。
闲居常作赋,高枕且观书。
斜日窥朱户,微风拂绿窗。
将军驰宝马,美女斗香车。
郜国神仙伯乐马,灞陵风雪浩然驴。
壮士看星常弋雁,痴人缘木更求鱼。
仗义分金齐鲍叔,归朝奉璧蔺相如。
博学多闻,闲游山水,掷地金声孙绰赋;
孤灯独织,细数烟云,回文锦字窦滔书。
梦里贤臣,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
岸边高士,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声律启蒙》六鱼  其二(原文)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
六朝对三国,天禄对石渠。
千字策,八行书,有若对相如。
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
落叶舞风高复下,小荷浮水卷还舒。
爱见人长, 共服宣尼休假盖;
恐彰己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声律启蒙》六鱼  其二
(加字)
赖酒应无始,思乡岂有终。
快马迎风疾,轻舆踏雪徐。
草堂栖短褐,金屋曳华裾。
铁骑分三国,歌魂忆六朝。
图籍藏天禄,秘书隐石渠。
文章千字策,词赋八行书。
先贤推有若,处士属相如。
花残满地,庭前零落无戏蝶;
藻密连天,池面绸缪有潜鱼。
落叶舞风,漫野翻飞高复下,
小荷浮水,半湖繁映卷还舒。
爱见人长,仁心有怀,共服宣尼休假盖;
恐彰己吝,圣德无暇,谁知阮裕竟焚车。
《声律启蒙》六鱼  其三(原文)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
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
犀角带,象牙梳,驷马对安车。
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
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
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
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声律启蒙》六鱼  其三
(加字)
风采浑如凤,词章宛若麟。
无心随跛鳖,有意做凡鱼。
经纶归内史,辅弼赖中书。
民生依耒耜,家计靠犁锄。
轻风临畎浍,小雨入郊墟。
青腰犀角带,玉女象牙梳。
回桥乘驷马,归故赐安车。
好事青衣,对众危言能报赦,
忠心黄耳,寻乡万里解传书。
秦兵压境,庭畔有人持短剑,
邹阳上书,门前无客曳长裾。
波浪拍船,惊鸥北海,骇舟人之水宿;
峰峦绕舍,采菊东篱,乐隐者之山居。

点评

加字的句子,都很漂亮 ,联学的不错 ,不象初学者 ,学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5 15:46
目前 只看到你们两个人,做的自选作业,认真的态度,我要向你学习,赞,加句练习也很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5 14: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

帖子

2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4
贡献
60
金钱
94
发表于 2020-8-26 11: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讲作业:

        C26-青桐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 1、3、5不论是说七言律句中七个字:1、3、5,三个字,可以不论平仄,246则需要分明论平仄。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指诗句末尾三个字都是平声,
如:处处生苍苔
        仄仄平平平
诗句未尾三个字都是仄声字,
如:城中十万户
        平平仄仄仄
除了韵脚之外律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称为孤平。
如:百岁老翁不种田
        仄仄仄平仄仄平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指律诗中特定的拗句,
如:任是深山更深处
       仄仄平平仄平仄

点评

律 诗的基础知识,多看讲义,为以后的成诗打好基础。作业基本没问题的 ,期待你们后面的精彩。  发表于 2020-9-5 15: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3

帖子

9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2
贡献
215
金钱
349
发表于 2020-8-26 16: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讲作业:
F16-雨荷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先说二四六分明,基于在律诗中,按照马蹄韵的规则,两字为一个音节,律诗节奏点在后边字,平仄交替,所以七言律诗的二四六位置的字是平仄交替的,必须遵循这个原则,叫作分明,但古诗里有特拗句,节奏是仄仄平平仄平仄,即第六个字应该仄但平了,所以说二四六分明也有特例。
        再说一三五不论,是指七言律诗第一三五字不在节奏点上,不遵循平仄交替原则,叫作不论,但也是有条件的,比如第三个字,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中必须是平,否则就是孤平了,犯大忌了;第五个字要避免三平尾,例如: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时第五个字一定是仄,否则也犯大忌。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例一
南游 
唐 · 于武陵
穷秋几日雨,处处生苍苔。  
旧国寄书后,凉天方雁来。
露繁山草湿,洲暖水花开。
去尽同行客,一帆犹未回。
第二分句末尾三个字“生苍苔”都是平声,即三平尾。

例二
送瘟神
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第五分句末尾三个字“八万里”都是仄声,即三仄尾。

例三
寄赠王十将军承俊
唐 杜甫
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
缠结青骢马,出入锦城中。
时危未授钺,势屈难为功。
宾客满堂上,何人高义同。
第二分句除弓是韵字外,只有“悬”一个平声,称为孤平。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如五律出句为“平平仄平仄”、七律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例如:杜甫的诗《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第三分句遥怜小儿女,第七分句何时倚虚幌,即平平仄平仄。

点评

作业只要认真看讲义的话 ,都没问题的,基础学好 了,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发表于 2020-9-5 15: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8

帖子

1597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8
贡献
366
金钱
617
发表于 2020-8-27 15: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20期律诗班第四讲作业
F组05东山逸士

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指七律绝每句的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但是,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意思是说除去一些特定的情况,律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该平的时候可以用仄,该仄的时候也可以用平;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该平不能用仄,该仄不能用平。

二.  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l)三平尾:
“三平尾”也称“三平脚”。三平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因三平结尾破坏了诗句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则被视为诗之大忌了,这在今天的我们写作格律诗的时候,是不能违犯的。
例:1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第二句的“春山空”就是三平尾。
例2 
穷秋几日雨,处处生苍苔。
第一句的“生苍苔"就是三平尾:

(2)三仄尾:
也称“三仄脚”、"三仄调"。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平仄为: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但古人对三仄尾要求不太严格,可忌也可以不忌。但是句尾接连三个低沉的去声、高亢的上声、短促的入声,会使诗句失去平仄相间的音乐美,也必须忌。

如:五言诗的
潮平两岸阔 平平仄仄仄
相看两不厌  平仄仄仄仄  
(两岸阔和两不厌  即为三仄尾)
七言诗的“朝罢须裁五色诏  平仄平平仄仄仄”中的"五色诏"也是三仄尾。

(3)孤平:
即:韵句中除韵字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仄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都犯孤平,孤平应该尽量避免。
例:
醉多适不愁 (高适)
仄平仄仄平
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
仄仄仄平仄仄平

三、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特拗句:
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如五律出句为“平平仄平仄”、七律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例: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的诗《月夜》中的 遥怜小儿女  就是特拗句。

点评

看来 ,作业基本都是照抄讲义的 ,举例基本都是一样的 和我 一样懒,不过不可取。还是要多看前人的作品。  发表于 2020-9-5 15: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0

帖子

22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4
贡献
534
金钱
865
发表于 2020-8-28 10: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第二十期诗班第四讲作业:
F18一自我陶醉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说除去一些特定的情况,律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该平不能用仄,该仄不能用平。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对基本律句变化时,要注意避免三种情况;①.三仄尾,②.三平尾,③.孤平。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①三平尾,是指诗句未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字。也称三平脚
例如: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前分句三仄尾,后分句三平尾。

②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字。
例如:
潮平两岸阔,
平平仄仄仄
风正一帆悬。
平仄仄平平    (王湾)

③孤平:韵句中除韵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即孤平。写律诗应注意避免。
例如: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
仄仄仄平仄仄平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又称准律句)。常出现在近体格律诗的出句(仄收句)中,是由句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变化而来。

特拗句格律为:

五言:平平仄平仄
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

天末怀李白
[ 唐 ]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第一句本该是“平平平仄仄”却写成“平平仄平仄”
恨别
[ 唐·杜甫 ]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仄仄平平庂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七句本该“仄仄平平平仄仄”却写成“庂仄平平仄平仄”

点评

仄平仄这种句式,很常见了,诗词界认可的 ,以后你们也会经常用到,避一个律绝中的硬伤,比如三平尾,三仄尾  发表于 2020-9-5 15: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61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0
贡献
139
金钱
241
发表于 2020-8-28 11: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第二十期诗班第四讲作业:
F17一云雾山中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说除去一些特定的情况,律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该平不能用仄,该仄不能用平。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对基本律句变化时,要注意避免三种情况;1.三仄尾,2.三平尾,3.孤平。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①三平尾,是指诗句未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字,也称三平脚。
例如: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李白)
②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字
例如:杜甫《水槛遣心》
             城中十万户
              平平仄仄仄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
            平平仄仄仄
王维的《和贾金人早朝》
朝罢须载五色诏
平仄平平仄仄仄。
③孤平:韵句中除韵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即孤平。写律诗应注意避免。
例如:高适的《淇上送韦司仓》
          醉多适不愁
          仄平仄仄平
李颀的《野老暴背》
百岁老翁不种田
仄仄仄平仄仄平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又称准律句)。常出现在近体格律诗的出句(仄收句)中,是由句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变化而来。

特拗句格律为:

五言:平平仄平仄
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登裴秀才迪小台/作者
王维
       落日鸟边下,
      仄仄仄平庂
       秋原人外闲。
       平平仄仄平
唐代刘禹锡的
身无拘束起长晚,路是交亲行自迟。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唐代王维的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等等这些句子中都出现特拗句

点评

作业上看 朋友们这个基础知识的掌握都不错了。加油,期待后面的精彩。  发表于 2020-9-5 16: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206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69
贡献
441
金钱
814
发表于 2020-8-28 11: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期律诗班第四讲作业
F4清秋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一三五不论就是在五言或七
言诗句中,这几个位置的平
仄字可以不拘。
二四六分明就是在五言或七
言的诗句中,这几个位置的
平仄必需按格律要求填写。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格律诗的三平尾就是一句律
诗中最后三个字全是平声。

例:杜甫《晨雨》其中一句
风逆旋随云。

三仄尾就是在律诗中,一句
的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

例:王湾《次北固山下》其中一
句, 潮平两岸阔

孤平就是:在格律诗中,诗句中
除了韵脚是平声外,
其余的字就一个平声

例:李颀的《野老曝背》其中一
句:百岁老翁不种田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如五 律出句为“平平仄平仄”、七律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例:杜甫的《月夜》第七句
         何时倚虚幌
         杜甫的《咏怀古迹》第七句
         千载琵琶作胡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05

帖子

3059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牧心诗社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85
贡献
874
金钱
1105
发表于 2020-8-28 14: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F24-意诚格物 第四讲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意思是第一、三、五个字可平可仄,但第二、四六位置的字,其平仄必须按格式要求。这句话本身不是绝对的,要注意避免出现三仄尾、三平尾和孤平的出现。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三平尾:是指诗句未尾三个字都是平声字。
    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三个字都是仄声字。
                 例如:“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的这联诗,出句是三仄尾,
                            而对句是三平尾。
    孤平:韵句中除韵字外,两个仄声仄中间夹了一个平声字,即孤平。写律诗应注意避免。例:高适的”醉多适不愁“诗句中,多被醉和适两个仄声字夹在中间,是孤平。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如五律出句为“平平仄平仄”、七律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平仄”。例: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的诗《月夜》中的 遥怜小儿女  就是特拗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9
贡献
36
金钱
55
发表于 2020-8-28 15: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暖暖 于 2020-8-28 15:41 编辑

烟雨楼20期F16-暖暖律诗第四讲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每句的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
也就是说除去一些特定的情况,律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该平的时候可以用仄,该仄的时候也可以用平;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该平不能用仄,该仄不能用平。在依照这个口诀对基本律句进行变化时,要注意避免四种情况:(1)三仄尾(2)三平尾(3)孤平(四)特拗句。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三平尾,也称“三平脚”,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它破坏了诗句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被视为诗之大忌,写格律诗时应注意避免。如:
处处生苍苔  仄仄平平平 (于武陵《南游》)
石路无尘埃  仄仄平平平 (王勃《散关晨度》)

三仄尾,也称“三仄脚”、“三仄调”,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它不是律诗的大忌,可以接受,但会使诗句失去平仄相间的音乐美。如:
城中十万户  平平仄仄仄 (杜甫《水槛遣心》)
相看两不厌  平平仄仄仄 (李白《独坐敬亭山》)
人歌小岁酒  平平仄仄仄 (卢照邻《元日述怀》)

孤平,是指韵句中除韵字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孤平是律诗的大忌,写格律诗时应注意避免。如:
醉多适不愁         仄平仄仄平       (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臂悬两角弓         仄平仄仄平       (杜甫《寄赠王十将军承俊》)
南极老人自有星   平仄仄仄仄仄平(杜甫《覃山人隐居》)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如五律出句为“平平仄平仄”、七律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遥怜小儿女  平平仄平仄 (杜甫《月夜》)
仍怜故乡水  平平仄平仄 (李白《渡荆门送别》)
烦君最相警  平平仄平仄 (李商隐《蝉》)
寒梅最堪恨  平平仄平仄 (李商隐《忆梅》)
寒山满西日  平平仄平仄 (于武陵《赠王隐者山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

帖子

26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7
贡献
65
金钱
102
发表于 2020-8-28 20: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萌! 于 2020-8-30 20:15 编辑

烟雨楼律诗班第四讲F19-雨萌作业:


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针对七言的律诗、绝句或楹联来说的,也就是说在七字句中,一三五位置上的平仄可平可仄,二四六位置上必须按照格律要求做到平仄准确。但是“一三五不论”也不完全准确,当论还得论,否则就会出现三平尾三仄尾的现象,三平尾为大忌,三仄尾也影响音律美,也应尽量避免。


二、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1)三平尾也称“三平脚”。三平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病句出现在五言的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绝不可将仄声通融为平声,变成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如“穷秋几日雨,处处生苍苔”二分句就是三平尾。

(2)三仄尾也称“三仄脚”、"三仄调"。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这种句子出现在五言的平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尽可能不要把平声通融为仄声,变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这样诗的出句就会出现三仄尾,古人并不像对三平调那样视为大忌,不时可以见到,以五言为多:
城中十万户  平平仄仄仄 (杜甫《水槛遣心》)
相看两不厌  平平仄仄仄 (李白《独坐敬亭山》)
七言诗三仄尾较少,但是也有,比如“朝罢须裁五色诏  平仄平平仄仄仄”(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3)王力先生对孤平的定义,即:韵句中除韵字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醉多适不愁 (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仄平仄仄平
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
仄仄仄平仄仄平
就是犯了孤平。孤平是律诗大忌。

三、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如五律出句为“平平仄平仄”、七律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例如:杜甫的诗《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其中“遥怜小儿女”“平平仄平仄”就是特拗句。

例如:杜甫的《咏怀古迹》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第七句:   
“庾 信 平 生 最 萧 瑟”,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但五律不可为“仄平仄平仄”、七律不可为“仄仄仄平仄平仄”。

这种"特拗"句式,多数用于七分句,已成为唐朝诗人的一种时尚。当然,特拗句出现在律诗的一、三、五分句也有,但较少。由于这种句型用得实在太多,几乎和常规句型一样常见,所以,我们只好不把它算成拗句,而当成一种特殊的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0

帖子

91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9
贡献
219
金钱
352
发表于 2020-8-29 09: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讲作业:
F09虎虎生威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但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除去一些特定的情况,律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该平的时候可以用仄,该仄的时候也可以用平;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该平不能用仄,该仄不能用平。但我们在依照这个口诀对基本律句进行变化时,要注意避免四种情况,就是:(1)三仄尾,(2)三平尾,(3)孤平,(四)特拗句。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三平尾”也称“三平脚”。三平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病句出现在五言的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绝不可将仄声通融为平声,变成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例如:我们前天读的晚唐诗人于武陵的诗,二分句就是三平尾。南游(唐·于武陵)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穷秋几日雨,处处生苍苔。第一句旧国寄书后,凉天方雁来。露繁山草湿,洲暖水花开。三仄尾” 三仄尾也称“三仄脚”、"三仄调"。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这种句子出现在五言的平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上。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尽可能不要把平声通融为仄声,变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这样诗的出句就会出现三仄尾,古人并不像对三平调那样视为大忌,不时可以见到,以五言为多: 城中十万户 平平仄仄仄 (杜甫《水槛遣心》) 相看两不厌 平平仄仄仄 (李白《独坐敬亭山》)七言诗三仄尾较少,但是也有,比如“朝罢须裁五色诏 平仄平平仄仄仄”(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对于孤平,目前有两种观点:一个认为是在没有别的错误可挑,鸡蛋里挑骨头的的情况下才会论孤平,另一种则认为孤平是律诗的大忌。我们对孤平到底应该持什么态度呢?这应该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观点。但是我们要注意两点:(1)孤平概念的由来本就牵强,加之目前争议较大,且一直没有定论。故即使如《联律通则》这样的规则里也尽量避忌着,而没有明文列为禁忌。(2)孤平毕竟是不和谐的声律,若句中出现孤平,终是会影响诗词作品的音韵美。因此虽没有硬性规定作为禁忌,但我们在创作时还是应尽量的避免的。 唐人的律诗中有没有孤平的句子?没见过有人来论证,反正王力先生的论断现在已经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在这要提醒大家,目前我们只有孤平这一说法,而没有孤仄的说法。 王力先生说,他找遍《全唐诗》,只找到两个例子:醉多适不愁 (高适《淇上送韦司仓》)仄平仄仄平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仄仄仄平仄仄平此句中的“不”字读平声还是仄声有待斟酌。 其实,在古人的律诗当中,还另外有一些孤平的句子。 【寄赠王十将军承俊】杜甫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第二分句缠结青骢马,出入锦城中。时危未授钺,势屈难为功。宾客满堂上,何人高义同。 【覃山人隐居】杜甫南极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谁勒铭。第一分句征君已去独松菊,哀壑无光留户庭。予见乱离不得已,子知出处必须经。高车驷马带倾覆,怅望秋天虚翠屏。 【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许浑云斋曾宿借方袍,因说浮生大梦劳。言下是非齐虎尾,宿来荣辱比鸿毛。孤舟千棹水犹阔,寒殿一灯夜更高。第六分句明日东林有谁在,不堪秋磬拂烟涛。 【送崔郎中赴常州】姚合贵是鴒原在紫微,荣逢知己领黄扉。人间盛事今全得,江上政声复欲归。第四分句风起满城山果落,雨馀穿宅水禽飞。昔年尝作毗陵客,石峭泉清天下稀。 【长沙紫极宫雨夜愁坐】李群玉独坐高斋寒拥衾,洞宫台殿窅沉沉。春灯含思静相伴,夜雨滴愁更向深。第四分句穷达未知他日事,是非皆到此时心。羁栖摧剪平生志,抱膝时为梁甫吟。 律诗的哪些句式需要注意孤平出现呢? (1)五言律句变化式:a.中平中仄平(须避孤平) b.中平平仄仄c.中仄中平仄 d.中仄仄平平 (2)七言律句变化式:a.中平中仄中平仄 b.中平中仄仄平平c.中仄中平中仄平(须避孤平) d.中仄中平平仄仄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如五律出句为“平平仄平仄”、七律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例如:杜甫的诗《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还如:李白的诗《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选做题:为《声律启蒙》六鱼加字,并在群里相互点评,每个人至少点评两位同学的练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

帖子

49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4
贡献
129
金钱
183
发表于 2020-8-29 19: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20期律诗班F组律诗第四讲作业

F22-云水禅心

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一三五不论”是说在忌“孤平”,忌“三平尾”,避“三仄尾”的情况下,一三五位置上字的“平仄”可以不论。

“二四六分明”是说在七言律句中,二四六节奏点上的字,要平仄交替。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1)三平尾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前分句三仄尾,后分句三平尾。

(2)三仄尾

渥洼汗血种,天上麒麟儿。(杜甫)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前分句三仄尾,后分句三平尾。

(3)孤平

醉多适不愁 (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仄平仄仄平
“多”字孤平。


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
仄仄仄平仄仄平
“翁”字孤平。

在五言和七言的“仄平”收尾句式中,五言第一字为仄声,即:“仄平仄仄平”;七言第三字位为仄声,即:“仄仄仄平仄仄平”,除韵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种情况就是孤平。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又称准律句)。常出现在近体格律诗的出句(仄收句)中,是由句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变化而来。
如:
五律句式:平平仄平仄
七律句式: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遥怜小儿女
   任是深山更深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2

帖子

10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6
贡献
246
金钱
424
发表于 2020-8-29 23: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叶葳蕤 于 2020-8-30 14:14 编辑

烟雨楼二十期律诗班第四讲作业:
F13__兰叶葳蕤

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在律诗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二、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限,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这是针对七律(含七绝)来说的。如果是五律诗,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中的“一三五”不论是不全面的。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不一定分明。
也就是说,除去一些特定的情况,律诗每句的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限,可平可仄,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该平时不能用仄,该仄时不能用平。
我们在依照这个口诀对基本律句进行变化时,一定要避免四种情况:1.三仄尾、2.三平尾、3.孤平、4.特拗句。

二.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1.三平尾:也称“三平脚”。三平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病句出现在五言的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上。当我们选用这种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绝不能将仄声换成平声。
如:唐人于武陵《南游》诗中首联:穷秋几日雨,
            平平仄仄仄,
            处处生苍苔。
            仄仄平平平。前分句为三仄脚,后分句为三平脚。
因为三平尾破坏了诗句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被视为诗之大忌。
2.三仄尾也称“三仄脚”或“三仄调”。是指诗句中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这种句子出现在五言的平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上。例如:五言的卢照邻的《元日述怀》中,人歌小岁酒,就是平平仄仄仄。
七言的陆游《夜泊水村》颌联“老子犹堪绝大大漠,诸群3何至泣新亭,”出句:仄仄平平仄仄仄为三仄尾。(七言诗三仄尾的较少。)
三仄尾是律诗的小忌,唐人韵书里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虽然是三仄尾,却在三声中变化,发音并不单调。但如果句尾是去声.三个上声.三个入声,则会令诗句失去平仄相间的音乐美。
3.孤平:就是韵句中除韵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时,也要注意避免。在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中,第一次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就犯了孤平。因为除韵脚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在七言句型“仄仄平平仄仄平”中,如果第三个字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因孤平的概念由来牵强,加上它毕竟是不和谐的音律,所以,我们创作时要尽量避免。
如:杜甫诗《覃山人隐居》诗首联:南极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谁勒名。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第一分句即犯孤平。
律诗需要注意孤平的句式是:
五言律句变化式:中平中仄平
七言律句变化式:中仄中平中仄平

三、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特拗句,是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如五律出句为”平平仄平仄”、七律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句型用得实在太多,几乎和常规句型一样常见。所以,只好不把它算成拗句,而当成一种特殊的律句。

例:《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前分句为特拗句)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前分句为特拗句)
但五律不可为“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基于在律诗中,按照马蹄韵的规则,两字为一个音节,一般认为特拗句中,五言句第一字,七言句第三字就必须用平声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帖子

1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8
贡献
211
金钱
412
发表于 2020-8-30 10: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雨! 于 2020-8-30 10:58 编辑

烟雨楼二十期律绝班F20-微雨 第四讲作业


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指七律(包括七绝)的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但是,“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意思是说除去一些特定的情况,律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该平的时候可以用仄,该仄的时候也可以用平;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该平不能用仄,该仄不能用平。

二.  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l)三平尾:
“三平尾”也称“三平脚”。三平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因三平结尾破坏了诗句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则被视为诗之大忌了,这在今天的我们写作格律诗的时候,是不能违犯的。
例:夜静春山空
       仄仄平平平
       主人为卜林塘幽
       仄平仄仄平平平

(2)三仄尾:
也称“三仄脚”、"三仄调"。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平仄为: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但古人对三仄尾要求不太严格,可忌也可以不忌。但是句尾接连三个低沉的去声、高亢的上声、短促的入声,会使诗句失去平仄相间的音乐美,也必须忌。

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3)孤平:
韵句中除韵字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仄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都犯孤平,孤平应该尽量避免。
例:醉多适不愁
       仄平仄仄平

       一日踏春一百回
       仄仄仄平仄仄平
      


三,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如五律出句为“平平仄平仄”、七律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例如:杜甫的诗《月夜》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111

帖子

4059

积分

高级会员

沧浪诗人诗乐轩荣誉版主

Rank: 4

威望
147
贡献
1236
金钱
1418
发表于 2020-8-30 17: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讲作业:
F29-亦鸟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先说二四六分明,基于在律诗中,按照马蹄韵的规则,两字为一个音节,律诗节奏点在后边字,平仄交替,所以七言律诗的二四六位置的字是平仄交替的,必须遵循这个原则,叫作分明,但古诗里有特拗句,节奏是仄仄平平仄平仄,即第六个字应该仄但平了,所以说二四六分明也有特例。
        再说一三五不论,是指七言律诗第一三五字不在节奏点上,不遵循平仄交替原则,叫作不论,但也是有条件的,比如第三个字,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中必须是平,否则就是孤平了,犯大忌了;第五个字要避免三平尾,例如: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时第五个字一定是仄,否则也犯大忌。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例如
穷秋几日雨,处处生苍苔。  
“生苍苔”都是平声,即三平尾。


例如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八万里”都是仄声,即三仄尾。


例三
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
除弓是韵字外,只有“悬”一个平声,称为孤平。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如五律出句为“平平仄平仄”、七律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例如:杜甫的诗《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第三分句遥怜小儿女,第七分句何时倚虚幌,即平平仄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2

帖子

2118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4
贡献
536
金钱
792
发表于 2020-8-30 17: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F11香杏黄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按七言来说,一三五不论是指一三五的位置可平可仄。二四六分明是指二四六的位置必须要平仄严守。但一三五不论的前提需要谨防犯三平尾和孤平。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三平尾指句尾三个平音相连。例:尽赏春花开。
三仄尾是指句尾三个仄音相连,例:飞花不解意。
孤平是指句中没有两平音相连。例:野火烧不尽。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特拗句是指律诗中特定你拗句,只限非押韵句。
例:
五言:秋菊有佳色
七言:一缕秋风菊前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8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7
贡献
206
金钱
327
发表于 2020-8-30 17: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F27一蓑烟雨任平生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一三五不论”是说在忌“孤平”,忌“三平尾”,避“三仄尾”的情况下,一三五位置上字的“平仄”可以不论。
“二四六分明”是说在七言律句中,二四六节奏点上的字,要平仄交替。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1)三平尾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前分句三仄尾,后分句三平尾。
(2)三仄尾
渥洼汗血种,天上麒麟儿。(杜甫)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前分句三仄尾,后分句三平尾。
(3)孤平
醉多适不愁 (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仄平仄仄平
“多”字孤平。
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
仄仄仄平仄仄平
“翁”字孤平。
在五言和七言的“仄平”收尾句式中,五言第一字为仄声,即:“仄平仄仄平”;七言第三字位为仄声,即:“仄仄仄平仄仄平”,除韵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种情况就是孤平。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又称准律句)。常出现在近体格律诗的出句(仄收句)中,是由句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变化而来。
特拗句格律为:
五言:平平仄平仄
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
例如: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平平仄平仄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杜荀鹤)
仄仄平平仄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4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6
贡献
12
金钱
18
发表于 2020-8-30 19: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讲作业:
F25-苗桥白菜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先说二四六分明,基于在律诗中,按照马蹄韵的规则,两字为一个音节,律诗节奏点在后边字,平仄交替,所以七言律诗的二四六位置的字是平仄交替的,必须遵循这个原则,叫作分明,但古诗里有特拗句,节奏是仄仄平平仄平仄,即第六个字应该仄但平了,所以说二四六分明也有特例。
        再说一三五不论,是指七言律诗第一三五字不在节奏点上,不遵循平仄交替原则,叫作不论,但也是有条件的,比如第三个字,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中必须是平,否则就是孤平了,犯大忌了;第五个字要避免三平尾,例如: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时第五个字一定是仄,否则也犯大忌。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例一
南游
唐 · 于武陵
穷秋几日雨,处处生苍苔。  
旧国寄书后,凉天方雁来。
露繁山草湿,洲暖水花开。
去尽同行客,一帆犹未回。
第二分句末尾三个字“生苍苔”都是平声,即三平尾。

例二
送瘟神
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第五分句末尾三个字“八万里”都是仄声,即三仄尾。

例三
寄赠王十将军承俊
唐 杜甫
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
缠结青骢马,出入锦城中。
时危未授钺,势屈难为功。
宾客满堂上,何人高义同。
第二分句除弓是韵字外,只有“悬”一个平声,称为孤平。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答: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如五律出句为“平平仄平仄”、七律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例如:杜甫的诗《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第三分句遥怜小儿女,第七分句何时倚虚幌,即平平仄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2

帖子

5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8
贡献
130
金钱
200
发表于 2020-8-31 15: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讲作业:
F14-幽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是指在格律诗中,原则上2、4、6位置的平仄必须正确,而1、3、5位置平仄可不拘。
       五言格律诗
       则相应位置平仄为2、4正确,1、3不拘。

2.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律诗的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
答:
三平尾:
加韵字末尾共3个平声字如:
石路 无尘埃。(王勃散关
仄仄平平平
                                      晨度)
三仄尾:诗句末尾三字三连仄。
例如:
相看两不厌(李白独敬亭
平平仄仄仄
                            山)
孤平:
通常格律诗句中两仄夹一平 称孤平。但也有人把诗句开头两仄夹一平不算孤平。
举例:“人 ”孤平
南极老人自有星
平平仄平仄仄平
(杜甫诗)

3.什么是特拗句?试举例说明。

特拗句,指律诗的特定拗句。

五律句式:平平仄平仄;
七律句式:仄仄平平仄平仄。等句式
如:
传语风光共流转
仄仄平平仄平仄(杜甫诗句)

4、选做题:为《声律启蒙》六鱼加字,并在群里相互点评,每个人至少点评两位同学的练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2
贡献
4
金钱
6
发表于 2020-9-3 15:21: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笫四讲作业 1.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 1.三仄尾即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城中十万户。 三平尾即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处外生苍苔。 孤平即韵句中除韵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醉多不适愁。 3.特拗句即律诗的特定拗句。 遥怜小儿女。 任是深山更深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58

帖子

2547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二十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5
贡献
649
金钱
950
发表于 2020-9-4 18:04: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23~史东亮第四讲作业: 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指七律(包括七绝)的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但是,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意思是说除去一些特定的情况,律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该平的时候可以用仄,该仄的时候也可以用平;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该平不能用仄,该仄不能用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2

帖子

37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19
贡献
111
金钱
130
发表于 2020-9-5 13:58: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影子-深圳 发表于 2020-8-25 16:57
第四讲作业:
F15-影子

学友好,关于律  绝中的拗救  只要记得有句内自救  包括孤平拗救,还有就是 对句救出句,常见的几种,实在蒙圈的友友,最暴力的解决办法就是你不去拗句,也就无须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2

帖子

37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19
贡献
111
金钱
130
发表于 2020-9-5 14:0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史东亮 发表于 2020-9-4 18:04
F23~史东亮第四讲作业: 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怎么理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  答:  一三 ...

基础知识阶段,能让人梦圈的,就是几种拗救了,多读一下前人作品,多注意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2

帖子

37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19
贡献
111
金钱
130
发表于 2020-9-5 14:03: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朗朗明月 发表于 2020-9-3 15:21
笫四讲作业 1.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 1.三仄尾即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城中 ...

作业还是最简单的回答了,基本常识,记住就可,重在立意,语言的打磨,这些常识,以后写的多了,就自然而然的能避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9 18: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