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古城菱湖八景诗 诗文/叶裕龙 在衢州古城东北隅,即现今的迎和小区和实验小学大片区域,旧时是一个美丽的湖泊,称菱湖,亦称菱塘。唐代以前,菱湖还处在州城的城墙之外。唐天祐三年(906),吴越王钱鏐命衢州刺史陈璋扩建州城,原城郊水域即菱湖围入城中,从此衢州城因有峥嵘山(府山)和菱湖面成为名符其实的山水之城。作为景观资源,这片城中之湖开始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人们首先在菱湖上筑起芙蓉堤跨越湖面。芙蓉堤东承沿东城墙的紫金街,西接热闹的讲舍街。将菱湖分成南、北两个湖,亦称内、外湖。北湖岸延伸至北城墙附近。芙蓉堤上有月波桥贯通南、北菱湖。菱湖也是衢州古城水系的一个组成部份,对防止城市内涝起到蓄水调节作用,其水源来自南岸东河,河水经由大马坊从菱湖南岸流入湖中,湖水从北城墙水门洞和东城墙水门洞排入城外护城濠沟。 由于菱湖位于峥嵘山下,水质优良,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吸引了历代文人佳士、名宦富贾环湖筑庐居住,为此造就了诸多名胜古迹。明·嘉靖《衢州府志》载:“菱塘在东隅察院后之左,今即杨公河。旧志塘阔近百亩,中有长堤亘数十步。环池岛屿萦纤,竹树茂密,东有邵祭酒之野航,赵别驾之雪斋,刘二卿之壶中天宇,余甸公之东湖道院,赵安庆之更碧楼,刘南安之退庵。西有留江阴之别墅,毛紫薇之水国秋,陆衡阳之环胜。其景物皆郡城佳处,士大夫乐居焉。”之后《天启衢州府志·古迹》亦有类似记载。 历史上菱湖周边古迹建筑和菱湖胜景是有演变的,下述八景是菱湖诸景观中有代表性的景点,下面以诗文形式逐一介绍。
一、虹桥晓雪 珠光玉气看长堤,雪霁湖心映暗霓, 隔岸龟峰丛树隐,临栏曙色晓云低。 一轮月影浮昼夜,万点晶波盖碧畦。 积絮披银妆易逝,长留胜迹是鸿泥。 菱湖芙蓉堤是东、西横亘在菱湖上的长堤,堤中段有石桥,称“月波桥”。 明 徐可求《月波桥》“逗月波光跃,凭虚夜景清;何人在桥上,隐约玉箫声。”冬天当一夜大雪后,碧波荡漾的菱湖上,芙蓉堤静卧湖泊之中。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在积雪的长堤上,虹桥宛若白雪仙子,造就古菱湖“虹桥晓雪”景观。
二、雪斋冬趣 寒冬万物已萧萧,唯有名斋蕴暖潮。 笔墨生涯无厌意,笋蔬盘馔有新招。 吟诗引得飞鸿驻,作赋招来柳絮飘。 莫羡赵公多雅客,光阴与尔共仙韶。 宋朝燕王之后赵子觉移居江南衢州后,在菱湖畔建“雪斋”。赵子觉曾任衢州府别驾,故有赵别驾雪斋之称呼。作为衢州政坛上的第二把手,冬日里在暖洋洋的临湖雪斋中接待宾客,共赏菱湖冬景,吟诗填词,品茶饮酒,确实是一件趣事。文人好雅,故有“雪斋冬趣”一说,此为菱湖八景之一。
三、 水国秋韵 别致亭台诗意浓,紫薇乐此伴芙蓉。 东穿晓雾迎朝日,西隔园墙听寺钟。 名士才情多荟萃,状元府第育葱茏。 菱湖岸上花千树,秋韵春光水国逢。 宋朝衢州城中的状元毛自知在菱湖畔筑造的花园称“水国秋”,位于菱湖西岸,为宋朝衢州城中著名的花园。毛自知自号紫薇,故有毛紫薇之水国秋之称谓。每当秋天时节,菱湖边木芙蓉千枝怒放,秋雁飞翔,意味无穷。状元公与友人在园中共赏秋色,故有“水国秋韵”之称谓传世。
四、壶中天宇 高低错落巧思量,曲径通幽觅墨香。 近水亭台姿绰约,依山楼阁势高昂。 柔情不负春风暖,雅意堪随夏日长。 咫尺玉壶天地广,敢同环宇比容妆。 宋朝城中名士刘二卿为北宋元丰年间的进士,历任真州教授、太学博士、左司谏等,官至小宰,称疾辞退归里后,在菱湖南岸筑园称“壶中天宇”,园虽面积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具全。是菱湖边一座著名的园林建筑,故有“壶中天宇”之称,为旧时菱湖八景之一。
五、更碧倩影 谁家池榭乐声扬?碧水粼粼映画梁。 楼宇摩天接广宇,园墙东去望城墙。 四时风物非虚幻,槛外湖山是故乡。 赵氏情怀高士作,芙蓉堤畔赋华章。 宋朝城中名士赵安庆在菱湖北岸筑园,园中有“更碧楼”,这是一组突现江南园林特色的花园。借菱湖水景,映更碧楼倩影。景色与芙蓉堤、月波桥、峥嵘山麓相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春天来临时,桃红柳绿,菱湖水波中荡漾着春色,更碧楼点缀其中,古称“更碧倩影”景观。
六、水云梦境 佛阁松风别有天,可求阆苑伴流年。 露台玉照青来馆,梧井丹房小友轩。 朝引彤云妆镜泊,暮追清韵付心弦。 抚台遗咏右丞画,葵圃酣杯傍水眠。 徐可求在菱湖西岸芙蓉湾筑葵圃,从园内建有佛阁、宁澹宅、木石居、问葵堂、拟云山阁、梧井、水云乡、丹房、壁观斋、露台、玉照亭、画舫、小友轩、青来馆、万卷楼、苍苍阁、松风磴、翠微岭,可看出此园不同非凡的美景,徐可求曾为此园作诗十首,总题为《葵圃十咏》,其中“水云乡”写的就是水云梦境,为旧时菱湖八景之一。
七、退庵梵音 丹室宁庵供弥陀,梵音袅袅伴菱荷。 心香一柱六根净,智慧三生中道多。 正果修成凭定力,善缘广结去沉疴。 木鱼万击终无怨,偈语声声济世歌。 宋朝城中名士刘南安晚年时在菱湖边筑庐隐居,居所称“退庵”,以求修心养性。退隐之后刘南安以佛教经典作为精神寄托,焚香颂经,木鱼梵音回荡在菱湖岸边。因此有“退庵梵音”菱湖八景之一。
八、翠岭环胜 月上林梢笛韵悠,龟峰脚下照珠楼。 小亭依翠凝朝露,绮榭凭栏望斗牛。 平远山环太和气,萦回水映广寒秋, 邀仙论道闲吟处,醉放樽前千里眸。 宋朝衢州城中名士刘南安、陆衡阳,在菱湖南岸筑花园,园中建环胜楼,楼高且四周空广,视野远望,登楼可观菱湖胜景,眺望峥嵘山翠岭环卧其间。故有“翠岭环胜”景色。
清代菱湖因失于清淤而开始退化。清同治丁己年(1857)五月,太平军石达开围攻衢州,铁桶般死死围困近三个月未克,原以为城中粮绝自会开城投降,谁知到了八月初城中竟向城外扔出成捆的新稻草,知衢城难克而退兵,衢州城始有“铁衢州”之称谓。原来座镇衢城的左宗棠为防城中断粮,下令将百余亩菱湖排水围垦,种植水稻,解了城中断粮之危。 菱湖围垦种植水稻后,加速了菱湖及周边湿地的退化,至民国时已收缩而分为数个小湖面,原衢州师范的大操场就是菱湖芙蓉堤月波桥西南岸边的湖面。九十年初代建成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用地也就是菱湖南岸弥陀寺后的水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衢州古城区内展开大规模旧城改造,此时菱湖及周边湿地已经统称为垅塘畈,在旧城改造成片开发下,这里建成了迎和小区及其以北以西的大片街市和居民区,昔日碧波荡漾的菱湖在时代的大潮中消亡,代之以新生的现代闹市社区。有幸的是,原菱湖的一部分——南宗孔府后花园的池塘,让我们时至今日仍能见到古菱湖的踪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