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27|回复: 15

羡慕嫉妒恨与传统诗创作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104

主题

681

帖子

2809

积分

禁止访问

威望
214
贡献
688
金钱
1012
发表于 2021-1-19 19:22: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104

主题

681

帖子

2809

积分

禁止访问

威望
214
贡献
688
金钱
1012
 楼主| 发表于 2021-1-19 21:35: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2
贡献
13985
金钱
17057
发表于 2021-1-20 08:55: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诗,读古人合符情理的诗,我们可以读到诗外的信息:
“长河落日圆”,我读到的是,“长河”在诗人身畔,而那边,是远方“落日”之处,並没有水汽烟霞,故此“落日”的下半圆没有层叠状或变形状态的出现,所以“落日”是圆圆正正的。      这符合大漠气候干燥的地理环境。
“月出惊山鸟”,我读出的是,“鸟”类,大多是夜盲的,但这晚,借助地球万物的第二大天体光源(时间可以精确到农历十四,十五,十六,十七这几天的月夜),“鸟”看到了树下、巢穴下有夜间潜行的危险动物,所以发出了示警的惊呼,而不是鸣啭。并非这么简单直接的——“月出”“惊”“鸟”。
“鸟鸣山更幽”,就不用说了。战争年代,军人们在山林里小憩,山林中了无声息,有经验的军人则会马上警觉,作出战斗戒备、火速撤离。这种经验,不知救回了多少同志、同伴、同伙的性命,中、外战例均有,皆因鸟不鸣啭之故。“鸟鸣”,山林是真的优悠闲静。

  读多一些课外读物、诗外读物,有益的。
   例如,“稚犬”在“连旬多雨”、地面湿沥沥之时,是不肯“遗矢”的,何况“频遗”?那一定是在楼里干爽的地方“频遗矢”。这,就不是“小院”的事儿了。

  我们生活的地球,无时无刻都在推陈出新,但并不以毁灭自己、爆炸自己而出,反倒是仗着自己45亿年之旧基础,旧底蕴而出新,那怕是那些曾经岀现过而又消失了的,也会是地球赖以支撑的基础底蕴。这态势,估计以后还会继续——55亿年,65亿年,75亿年。  呵呵,扯远了。




  

  

点评

正是如此,所谓诗内情,诗外意。不懂这些,千万别自诩已读懂了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0 1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副首版

律诗绝句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13
贡献
11717
金钱
14661
发表于 2021-1-20 11: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雄关英风 于 2021-1-20 11:16 编辑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1-1-20 08:55
读诗,读古人合符情理的诗,我们可以读到诗外的信息:
“长河落日圆”,我读到的是,“长河”在诗人身畔, ...

正是如此,所谓诗内情,诗外意。不懂这些,千万别自诩已读懂了诗。 喜欢养小动物的朋友多知道,“猫不臭天,狗不臭地”,狗狗们方便时,多是找干燥处或者柴草堆上解决内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04

主题

681

帖子

2809

积分

禁止访问

威望
214
贡献
688
金钱
101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14:51: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2
贡献
13985
金钱
17057
发表于 2021-1-20 15:0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羞耻心”在准备产出成语的诗句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04

主题

681

帖子

2809

积分

禁止访问

威望
214
贡献
688
金钱
101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16:07: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2
贡献
13985
金钱
17057
发表于 2021-1-20 16:42: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未必有,俗语却已经有了:牛头不对马嘴,奢天奢地,九唔搭八。

点评

数帖下来,个感在此帖中已失去交流意义!还是讲个轻松故事吧:宋代有位落第秀才,自认诗文已达到当代最高水平,听人说欧阳修的诗文好,于是就前去访欧。在路途中碰到了欧阳修,二人谈起了诗。秀才捡自己最得意的几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0 19: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04

主题

681

帖子

2809

积分

禁止访问

威望
214
贡献
688
金钱
101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17:5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副首版

律诗绝句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13
贡献
11717
金钱
14661
发表于 2021-1-20 19: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1-1-20 16:42
成语未必有,俗语却已经有了:牛头不对马嘴,奢天奢地,九唔搭八。

数帖下来,个感在此帖中已失去交流意义!还是讲个轻松故事吧:宋代有位落第秀才,自认诗文已达到当代最高水平,听人说欧阳修的诗文好,于是就前去访欧。在路途中碰到了欧阳修,二人谈起了诗。秀才捡自己最得意的几首作品念给欧听。欧听后也谈了自己看法,但秀才不服气。口口声称自己的诗文早已超过当代大儒欧阳修,并问对方是否知道欧阳修。欧阳修随口吟了一首诗:”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04

主题

681

帖子

2809

积分

禁止访问

威望
214
贡献
688
金钱
101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19:53: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副首版

律诗绝句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13
贡献
11717
金钱
14661
发表于 2021-1-20 22: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雄关英风 于 2021-1-20 22:47 编辑

雄关讲的故事另有版本,贴来供赏。

作者: 故事百科 时间:2014-12-03 浏览:152 次
欧阳修是宋朝的大诗人。有很多人都去拜访他,请他指点诗文。有个能做几首诗的公子哥儿,不服气。他逢人便说:"欧阳修也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有什么了不起!我非跟他比个高低不可。"这天,他去找欧阳修。在路上,他碰见一个中年人,他问:"老兄,你是去找欧阳修的吗?"中年人点点头说:"是呀!"于是俩人就一路同行。公子哥儿把自己去找欧阳修的事向他说了一遍。中年人说:"看来你很有学问,做一首诗如何?"公子哥儿看见前边有一棵枯树,就随口吟道:"前边一枯树,分成两个杈。"中年人接下去说:"春至苔为叶,冬来雪作花。"公子哥儿一听乐了。"行啊,老兄。有了你,我就更不怕欧阳修了。"二人走着走着,看见一群鹅跳到河里。公子哥儿又来劲儿:"对面一群鹅,扑通跳下河。"中年人又接了下去:"毛浮绿波动,颈曲作清歌。"公子哥儿上上下下打量了中年人一番,说:"想不到你还真有两下子。走,上船。过了河,就离欧阳修家不远了。"他们上了船,公子哥儿还在卖弄:"你我一只舟,去找欧阳修。"中年人微微一笑,又接了两句:"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主题

2165

帖子

92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01
贡献
2045
金钱
3367

勤勉版主勋章

QQ
发表于 2021-1-21 01: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侯正清 于 2021-1-21 01:11 编辑

此故事含意太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副首版

律诗绝句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13
贡献
11717
金钱
14661
发表于 2021-1-21 07: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侯正清 发表于 2021-1-21 01:10
此故事含意太深了。

嘿嘿,对无智,不得不费这些唇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21-1-23 23: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年前,听窗友云:某人自诩善诗,但仅止两句。路人闻之言,眼前一枇杷树,先以此为题试吟两句。某人句曰:门前一棵树,树上两枝桠,路人续曰: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又指河边群鹅为题。某人曰:远看一群鹅,见人就下河。路人续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此故事不知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04

主题

681

帖子

2809

积分

禁止访问

威望
214
贡献
688
金钱
101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06:51: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00: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