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52|回复: 51

唐人近体诗在遵守沈约四声八病中的取舍.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3 09: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1-1-23 17:02 编辑

唐人近体诗在遵守沈约四声八病中的取舍

        唐人近体诗在遵守沈约四声八病中是有取舍的。
        1、平头:第一句第一二字,不得与第二句第一二字同声:同声者指平声与上去入声对举,即以平声为“平声”,上去入声为“平声”,平仄的四声二平化以此建立。平头忌放宽到只求第二字不得同声,第一字可以不论。
        2、上尾: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即不得同平声(第一二句押韵则可)和同上去入(仄声)。
        3、蜂腰:避二五同声(避同上去入),改为着重避二四同声(同平仄),这是六朝人刘滔发现的,他认为二四同声之病较蜂腰更重;因为一首诗出现二五同上去入的几率最多只有八分之二,而且在上句,可以忽略不计;而二四异声则每句存在(“平平仄平仄”句除外),因此近体改避上尾为避二四同声。
        4、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即白脚字必须上去入隔开,只要出现两句白脚字相邻同声,即为犯鹤膝病。
        5、近体诗的句子粘对,是依调声术:[调声]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或曰:凡四十字诗,十字一管,即生其意。头边二十字,一管亦得。六十、七十、百字诗,二十字一管,即生其意。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A、五律: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旅社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B、七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人近体诗,无论五律七律,皆严格遵守平仄律、粘对律、不犯平头、上尾、鹤膝。只是将蜂腰的避二五同上去入改为避二四同平仄。

1100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57
贡献
28883
金钱
3569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3 10: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池长老,别胡闹行吗?“这是唐人刘滔发现的”——哪里来的“唐人刘滔”?

点评

《文镜秘府论》蜂腰: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其诸赋颂,皆须以情斟酌避之。如阮《止欲赋》云:“思在体为素粉,悲随衣以消除。”即“体”与“粉”、“衣”与“除”同声是也。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10: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0: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1-1-23 10:08
金池长老,别胡闹行吗?“这是唐人刘滔发现的”——哪里来的“唐人刘滔”? ...

《文镜秘府论》蜂腰: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其诸赋颂,皆须以情斟酌避之。如阮《止欲赋》云:“思在体为素粉,悲随衣以消除。”即“体”与“粉”、“衣”与“除”同声是也。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

点评

刘滔,是南北朝梁人,不是唐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1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0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57
贡献
28883
金钱
3569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3 10: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九门提督 于 2021-1-23 10:36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23 10:28
《文镜秘府论》蜂腰: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其诸赋颂,皆须以情斟酌避之。如阮《止欲赋》云: ...

刘滔,是南北朝梁人,不是唐人。俺发现了,您确实听不懂俺说的。

点评

查了一下百度,大约是南北朝中期人。这更说明了,为什么永明体诗无论平仄韵,其句子基本上都是二四平仄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1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1: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1-1-23 10:35
刘滔,是南北朝梁人,不是唐人。俺发现了,您确实听不懂俺说的。

查了一下百度,大约是南北朝中期人。这更说明了,为什么永明体诗无论平仄韵,其句子基本上都是二四平仄律!

点评

金池长老新发现,近体诗定型于南北朝中期刘滔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13: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1: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1-1-23 11:49 编辑

我很早就发生一个疑问:永明体诗句为什么绝大多数为二四平仄声,与沈约的蜂腰论相反;这是四声句子铿锵之必然,但一直找不到其理论依据!原来在六朝中期,人们在发现四声的同时,就有人如刘滔者论其五言句中二四平仄的重要性!刘滔的理论在中唐时期好像还与沈约齐名,为留学和尚空海大量引录,可见其对永明体及后来的唐近体诗定型的影响!

点评

找到了!厉害!!真厉害!!! 你比针叶林厉害多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13:12
主要是您没有从根上去搞清楚“四声论”。在沈约之前,还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范晔也论及声律。沈约后来的论及这段四声论时的口气,几乎与范晔一模一样。由于沈约当时那就是文坛宗主,所以他的论述才得到同时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1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0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57
贡献
28883
金钱
3569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3 13: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23 11:41
我很早就发生一个疑问:永明体诗句为什么绝大多数为二四平仄声,与沈约的蜂腰论相反;这是四声句子铿锵之必 ...

主要是您没有从根上去搞清楚“四声论”。在沈约之前,还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范晔也论及声律。沈约后来的论及这段四声论时的口气,几乎与范晔一模一样。由于沈约当时那就是文坛宗主,所以他的论述才得到同时代以及后世诗人的重视。当然,沈约其中的贡献最为突出。其后刘滔,也是了不起的大家,可惜其著述未能流传下来,否则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1-23 13: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23 11:10
查了一下百度,大约是南北朝中期人。这更说明了,为什么永明体诗无论平仄韵,其句子基本上都是二四平仄律 ...

金池长老新发现,近体诗定型于南北朝中期刘滔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1-23 13: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23 11:41
我很早就发生一个疑问:永明体诗句为什么绝大多数为二四平仄声,与沈约的蜂腰论相反;这是四声句子铿锵之必 ...

找到了!厉害!!真厉害!!!
你比针叶林厉害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21-1-23 13: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1-1-23 20:55 编辑

  一句五言诗,如果是按四声发音来排列。
  那么,一句的排列方法就有: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上,平平平平去,平平平平平入,---,入入入入入。等,一共有 3125 句。


  按 2、4 必须异声,那么,上列所举同声句就被删除了。留下了:平平平上平,平平平去平,平平平入平,平平平上上,---,入入入平入。 等,一共有 12x125 句 = 1500 句。这1500句的四声句,都符合 24 异声。    而且,再加上 句和句的组合,仅一联两句。就有超2,000,000 句的排列。


  这个天文数字,沈约、刘滔 哪里能有 合乎道理地安排这两句的能力呢?  就算他们有超能力,也远远不是我们凡辈所能接受的范围了。


   后来的平仄化,是已经历了几百年的消磨,才把繁琐的四声中的上、去、入 归为一仄声。 还要加入一点人的“好恶感”,删一部分三平尾等 ,才能进步、归结为现在的 8 个平仄诗式。其实,是已经把 沈约 等的观点,用平仄代替四声概念,最大限度地包括在内了。


  把繁琐的四声中的上、去、入 归为一仄声,此乃 面向大道之简 也。


  据前论,我的看法是这样, 八个平仄式(包括135论)是律诗(近体诗)的底线,四声只能在这基础上运用,以求更多的变化,是,也仅是一些诗人的作风,技巧上的问题。


点评

苏版:你复杂化了!永明律诗的律句,只有13类: 〇平〇〇上。〇平〇〇去。〇平〇〇入。 〇上〇〇平。〇去〇〇平。〇入〇〇平。 〇上〇〇去。〇上〇〇入。 〇去〇〇上。〇去〇〇入。 〇入〇〇上。〇入〇〇去。〇平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17:08
苏兄这段说得没错,与俺前面说得一致。四声论,用于创作实践,是一个简化再简化且妥协的过程,否则不具备可应用性。 其间的规则约束,是从内到外,由近及远。句式搞定在唐以前,篇之定型到了元兢时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15: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4: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上去入归一声,沈约之前有浮声后须切响之功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0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57
贡献
28883
金钱
3569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3 15: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1-1-23 13:36
一句五言诗,如果是按四声发音来排列。
  那么,一句的排列方法就有: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上,平平平平 ...

苏兄这段说得没错,与俺前面说得一致。四声论,用于创作实践,是一个简化再简化且妥协的过程,否则不具备可应用性。

其间的规则约束,是从内到外,由近及远。句式搞定在唐以前,篇之定型到了元兢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7: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1-1-23 17:06 编辑

已改正刘滔为六朝人,并再论:《沈约的四声八病说在同时代人刘滔的论述

点评

老金可能把刘滔与刘善经二人弄混了。文镜秘府论二十八种病中引用刘善经(“刘氏”)较多,刘滔并不多。但刘滔的“二四亦不能善”的说法很关键。在当时理论上论及二四的只有这一句。 但永明体中平仄二元化的倾向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0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1-23 17: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1-1-23 13:36
一句五言诗,如果是按四声发音来排列。
  那么,一句的排列方法就有: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上,平平平平 ...

苏版:你复杂化了!永明律诗的律句,只有13类:
〇平〇〇上。〇平〇〇去。〇平〇〇入。
〇上〇〇平。〇去〇〇平。〇入〇〇平。
〇上〇〇去。〇上〇〇入。
〇去〇〇上。〇去〇〇入。
〇入〇〇上。〇入〇〇去。
〇平〇〇平。


点评

苏版:你复杂化了!永明律诗的律句,只有13类: 〇平〇〇上。〇平〇〇去。〇平〇〇入。 〇上〇〇平。〇去〇〇平。〇入〇〇平。 〇上〇〇去。〇上〇〇入。 〇去〇〇上。〇去〇〇入。 〇入〇〇上。〇入〇〇去。〇平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21:06
永明体诗讲律句?律句专指近体而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17: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7: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1-23 17:08
苏版:你复杂化了!永明律诗的律句,只有13类:
〇平〇〇上。〇平〇〇去。〇平〇〇入。
〇上〇〇平。〇去 ...

永明体诗讲律句?律句专指近体二四平仄而言!

点评

谁告诉你,近体诗的律句是【24平仄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17:14
永明体,也是律诗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17: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1-23 17: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23 17:11
永明体诗讲律句?律句专指近体二四平仄而言!

永明体,也是律诗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1-23 17: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23 17:11
永明体诗讲律句?律句专指近体二四平仄而言!

谁告诉你,近体诗的律句是【24平仄律】?

点评

三羊找一首永明体不依二四平仄的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17: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7: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1-23 17:14
谁告诉你,近体诗的律句是【24平仄律】?

三羊找一首永明体不依二四平仄的例诗!

点评

你要诗例干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17: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1-23 17: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23 17:17
三羊找一首永明体不依二四平仄的例诗!

你要诗例干什么?

点评

举两首沈约的诗:一首押平韵一首押仄韵: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17: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7: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1-1-23 17:37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1-1-23 17:28
你要诗例干什么?

举两首沈约的诗:一首押平韵一首押仄韵: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送别友人

君东我亦西。衔悲涕如霰。
浮云一南北。何由展言宴。
方作异乡人。赠子同心扇。
遥裔发海鸿。连翻出檐燕。
春秋更去来。参差不相见。
------------
就是两种句式:二四平仄律;平平仄平仄。有三羊的那种句子吗?



点评

你到底想说什么?三羊的哪种句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17: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1-23 17: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23 17:35
举两首沈约的诗:一首押平韵一首押仄韵: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

你到底想说什么?三羊的哪种句子?

点评

三羊的二五上去入异声句、非二四平仄异声句。一首全由三羊句组成的永明体诗!(不要“暗合二四平仄”那样的废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3 18: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8: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1-23 17:52
你到底想说什么?三羊的哪种句子?

三羊的二五上去入异声句、非二四平仄异声句。一首全由三羊句组成的永明体诗!(不要“暗合二四平仄”那样的废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21-1-23 21: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1-1-23 21:13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1-1-23 17:08
苏版:你复杂化了!永明律诗的律句,只有13类:
〇平〇〇上。〇平〇〇去。〇平〇〇入。
〇上〇〇平。〇去 ...

苏版:你复杂化了!永明律诗的律句,只有13类:
〇平〇〇上。〇平〇〇去。〇平〇〇入。
〇上〇〇平。〇去〇〇平。〇入〇〇平。
〇上〇〇去。〇上〇〇入。
〇去〇〇上。〇去〇〇入。
〇入〇〇上。〇入〇〇去。〇平〇〇平。


苏回:这样推理也不是不可以,为何不更简单一点,韵的安排是另有规律不用考虑,平声据多,不就可以变成2类吗?
〇平〇〇〇。
〇仄〇〇〇。<-- 上去入 为仄。

点评

两类格式,不及4类啊!道理在于两类格式,看不出25四声律来! 苏回:这样推理也不是不可以,为何不更简单一点,韵的安排是另有规律不用考虑,平声据多,不就可以变成2类吗? 〇平〇〇〇。 〇仄〇〇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09: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4 00: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23 17:04
已改正刘滔为六朝人,并再论:《沈约的四声八病说在同时代人刘滔的论述》 ...

老金可能把刘滔与刘善经二人弄混了。文镜秘府论二十八种病中引用刘善经(“刘氏”)较多,刘滔并不多。但刘滔的“二四亦不能善”的说法很关键。在当时理论上论及二四的只有这一句。
   但永明体中平仄二元化的倾向并非因刘滔理论而起,仍应归功于沈约的“浮切”理论。诗人作诗的实践是产生平仄二元化的律句的主要原因。

点评

第二,上尾。(或名土崩病。)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名为上尾。诗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如此之类,是其病也。)又曰:“可怜双飞凫,俱来下建章,一个今依是,拂翮独先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08: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08: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1-1-24 08:26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1-24 00:43
老金可能把刘滔与刘善经二人弄混了。文镜秘府论二十八种病中引用刘善经(“刘氏”)较多,刘滔并不多。但 ...

第二,上尾。(或名土崩病。)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名为上尾。诗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如此之类,是其病也。)又曰:“可怜双飞凫,俱来下建章,一个今依是,拂翮独先翔。”又曰:“荡子别倡楼,秋庭夜月华,桂叶侵云长,轻光逐汉斜。”(若以“家”代“楼”,此则无嫌。)  释曰:此即犯上尾病。上句第五字是平声,则下句第十字不得复用平声,如此病,比来无有免者。此是诗之疣,急避。  或云:如陆机诗曰:“衰草蔓长河,寒木入云烟。”(“河”与“烟”平声。)此上尾,齐、梁已前,时有犯者。齐、梁已来,无有犯者。此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为未涉文途者也。唯连韵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是也。(下句有云“郁郁园中柳”也。)  或曰:其赋颂,以第一句末不得与第二句末同声。如张然明《芙蓉赋》云:“潜灵根于玄泉,擢英耀于清波”是也。蔡伯喈《琴颂》云:“青雀西飞,《别鹤》东翔,《饮马长城》,楚曲《明光》”是也。其铭诔等病,亦不异此耳。斯乃辞人痼疾,特须避之。若不解此病,未可与言文也。沈氏亦云:“上尾者,文章之尤疾。自开辟迄今,多惧不免,悲夫。”若第五与第十故为同韵者,不拘此限。即古诗云:“四座且莫喧,愿听歌一言。”此其常也,不为病累。其手笔,第一句末犯第二句末,最须避之。如孔文举《与族弟书》云:“同源派流,人易世疏,越在异域,情爱分隔。”是也。凡诗赋之体,悉以第二句末与第四句末以为韵端。若诸杂笔不束以韵者,其第二句末即不得与第四句同声,俗呼为隔句上尾,必不得犯之。如魏文帝《与吴质书》曰:“同乘共载,北游后园。舆轮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是也。刘滔云:“下句之末,文章之韵,手笔之枢要。在文不可夺韵,在笔不可夺声。且笔之两句,比文之一句,文事三句之内,笔事六句之中,第二、第四、第六,此六句之末,不宜相犯。”此即是也。
-----------------
二十八病中,在上尾说中直提“刘滔云” ,在以后的六病中提刘氏云;并未出现过刘善经的名字,如刘氏指刘善经,须要切实的证据。九门、针叶林进一步考证。

点评

王利器《文镜秘府论校注》p408 注曰: 《三宝院本》注云:“刘氏,善经” 另有 盧盛江《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p957 亦有:《六寺本》左傍注:善经云。(指刘氏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10:29
关于文镜秘府论八病论述中“刘氏云”指(隋朝)刘善经的说法见(南开大学)卢盛江的关于“四声指归”的研究文章。 不过我对老金的观点即平仄概念在永明体中已经产生没有异议。这是永明体中大量使用律句的原因。也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0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1-24 09: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1-1-23 21:06
苏版:你复杂化了!永明律诗的律句,只有13类:
〇平〇〇上。〇平〇〇去。〇平〇〇入。
〇上〇〇平。〇去 ...

两类格式,不及4类啊!道理在于两类格式,看不出25四声律来!
苏回:这样推理也不是不可以,为何不更简单一点,韵的安排是另有规律不用考虑,平声据多,不就可以变成2类吗?
〇平〇〇〇。
〇仄〇〇〇。<-- 上去入 为仄。

点评

这2式包含了13式,对13式全符合,对所有的古今诗都全符合,也包含了2,5律。不信?代入看看如何?  发表于 2021-1-24 09: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4 09: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文镜秘府论八病论述中“刘氏云”指(隋朝)刘善经的说法见(南开大学)卢盛江的关于“四声指归”的研究文章。
不过我对老金的观点即平仄概念在永明体中已经产生没有异议。这是永明体中大量使用律句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4 09: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24 08:25
第二,上尾。(或名土崩病。)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名为上尾。诗曰:“西北 ...

关于文镜秘府论八病论述中“刘氏云”指(隋朝)刘善经的说法见(南开大学)卢盛江的关于“四声指归”的研究文章。
不过我对老金的观点即平仄概念在永明体中已经产生没有异议。这是永明体中大量使用律句的原因。也许刘善经的许多观点与刘滔是相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21-1-24 10: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24 08:25
第二,上尾。(或名土崩病。)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名为上尾。诗曰:“西北 ...

王利器《文镜秘府论校注》p408 注曰: 《三宝院本》注云:“刘氏,善经”
另有 盧盛江《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p957 亦有:《六寺本》左傍注:善经云。(指刘氏云)

点评

二十八病:刘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此是一句中之上尾。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即其义也。刘滔亦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10: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0: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1-1-24 10:29
王利器《文镜秘府论校注》p408 注曰: 《三宝院本》注云:“刘氏,善经”
另有 盧盛江《文镜秘府论汇校汇 ...

二十八病:刘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此是一句中之上尾。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即其义也。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其诸赋颂,皆须以情斟酌避之。如陈琳《止欲赋》云:“思在体为素粉,悲随衣以消除。”即“体”与“粉”、“衣”与“除”同声是也。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曰:“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曰:“九州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然用全句,平上可为上句取,固无全用。如古诗曰:“迢迢牵牛星”,亦并不用。若古诗曰:“脉脉不得语”,此则不相废也。犹如丹素成章,盐梅致味,宫羽调音,炎凉御节,相参而和矣。’” 
---------------
从这段话看,刘氏当为刘善经,应该是空海行文指向失明。

点评

凡“刘氏云”皆指刘善经应该是无疑的。但难以考证的是刘善经是否引用的刘滔的观点。因为刘善经所处年代(隋朝)在刘滔(梁)之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1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5 08: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