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1-1-23 17:02 编辑
唐人近体诗在遵守沈约四声八病中的取舍
唐人近体诗在遵守沈约四声八病中是有取舍的。
1、平头:第一句第一二字,不得与第二句第一二字同声:同声者指平声与上去入声对举,即以平声为“平声”,上去入声为“平声”,平仄的四声二平化以此建立。平头忌放宽到只求第二字不得同声,第一字可以不论。
2、上尾: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即不得同平声(第一二句押韵则可)和同上去入(仄声)。
3、蜂腰:避二五同声(避同上去入),改为着重避二四同声(同平仄),这是六朝人刘滔发现的,他认为二四同声之病较蜂腰更重;因为一首诗出现二五同上去入的几率最多只有八分之二,而且在上句,可以忽略不计;而二四异声则每句存在(“平平仄平仄”句除外),因此近体改避上尾为避二四同声。
4、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即白脚字必须上去入隔开,只要出现两句白脚字相邻同声,即为犯鹤膝病。 5、近体诗的句子粘对,是依调声术:[调声]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或曰:凡四十字诗,十字一管,即生其意。头边二十字,一管亦得。六十、七十、百字诗,二十字一管,即生其意。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A、五律: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旅社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B、七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人近体诗,无论五律七律,皆严格遵守平仄律、粘对律、不犯平头、上尾、鹤膝。只是将蜂腰的避二五同上去入改为避二四同平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