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6-16
威望1016
金钱3495
贡献2251
金牌会员
 
威望- 1016 点
贡献- 2251 次
金钱- 3495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1-2-20 07:4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图书府吏 于 2021-2-20 07:48 编辑
看看该博士闹的笑话,因图片转文字,错误不少,大家看个梗概:
(四) “生造崩剥"、“杜撰北浦"和“文情狡绘”
最令人惊愕的是周汝昌先生竟在《中报月刊》上同一套
中声言:
“北浦”全无出处,纯属杜撰……最可发笑。
真格的?周先生大大方方,在《唾壶》诗中打上了自己的专利条码,宣布“版权所有”。周先生底气十足,把话说绝,向全体“红迷”和“红学家”发出了挑战,谁要怀疑他的版权,那也容易,请找出“北浦”的出处来!真正“谈笑间,樯檐灰飞烟灭;
红迷们、红学家们,无论在国内抑或国外,一时都鸦雀无声,至今将近30年,仍然无人吭气,都像中了什么“魔魔法”似的。
鄙人不才,总算对周先生的可信度保持一点警惕,私下捉摸,这“北浦”二字普普通通,不过是北面的水滨,或者支流向北汇入主流之处,遍地皆有,怎么自古无人称述“北浦",先于周汝昌而成为“出处”?尽管徐恭时先生早已考出九江溢浦水北流人江,那也无济于事,周先生可以反驳:请找个“北” “浦”连文之例再议。我深知周先生本事十分了得,料定普通韵书如《诗前合壁》之类是找不到“北浦”的了,找《佩文韵府》!一找更是惊愕, “浦”字收词约400条,有“东浦”、“南浦”、“西浦”,独独没有“北浦”。康熙词臣在篡辑《佩文韵府》之日,好像预先为周汝昌留下抢注专利的空间。我明知周先生也必然先我而做了同样工作,在他下决心冒认雪芹佚诗时曾遍查诸书,包括(佩文韵府》,发现“北浦”尚无人注册,不妨据为己有,作为最后堵塞众口、保卫自己的撒手锏。我也明知本来只须凭吴世昌先生已经发表的文章,早够证明周先生
「诗,但要周先生不但必
服,而且口服,那就必须突破“北浦”这道最后防线
也算受天之枯,我活到了网络时代,强大的现代搜索引攀对解决像“北浦”出处问题不过小菜一碟,人们只要在“百度作点击一下“北浦”,就立即出现“北浦”连文不计其数。
直找诗,请看此一首:
昨日舟还浙水漏才收北浦一竿钓洛下已传平子赋不堪旧里经行处
今朝丹施欲何为未了西斋半局棋临川争写谢公诗风木萧萧邻笛悲
在扬州书局本《全唐诗》卷783-2,题曰《哭李远)。李远(字古)名见《新唐书》卷59,60,诗的作者署“卢尚书"。
(吴李远》一诗载在《全唐诗》,是地道唐人为哭唐人写的唐诗。
湘尊敬的周先生,这算不算“北浦”出呢呢?
不妨再举一首明诗:
野桥丹阁总通烟 春气虚无花影前
北浦问谁芳草后 西冷应有恨情边看桃子夜论鹦鹉折柳孤亭忆杜鹃神女生涯倘是梦 何妨风雨照蝉娟
-明·柳如是《雨中游断桥》
是和曹雪芹都坦然运用了有“出处”的“北浦”,倒也并不表示他们的本事超过康熙朝编《佩文韵府》的众多词臣;这些胆也必知“北浦",不过偶尔漏列“北浦"一条,倒像为周汝预先设下陷阱,诱他入瓮。我们现在当然不能听任周汝昌钻空子,宣告他拥有“北浦”的始创之权,从而据以证明(唾壶》是他的拟补之作。这知识产权官司不难判断:周汝昌的举证不采信。 (唾壶》一诗的知识产权应断归曹雪芹。
周汝昌先生或许要堂而皇之声辩: “我的确对'北浦,出处无所知,这并不妨碍我独自杜撰“北浦。"周先生不知“北*"出处是真,但不能作为他“杜撰"北浦""的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