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77|回复: 106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松组第一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592

主题

767

帖子

9012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绝句班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8
贡献
321
金钱
6448
发表于 2015-8-8 22: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蓝心 于 2015-8-9 22:47 编辑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img]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Tencent\QQ\Temp\8LDO48C$8@[GWU0353$FOVS.png[/img]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411/10/7007487_277524309.shtml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img]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Tencent\QQ\Temp\8LDO48C$8@[GWU0353$FOVS.png[/img]http://baike.sogou.com/v216033.htm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0

主题

10

帖子

2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8
贡献
46
金钱
85
发表于 2015-8-8 22:58: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松组作业 【1】 佛亦爱临安,法像自北朝留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山皆学灵鹫,洛迦人南海飞来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2】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仄仄仄平平 【3】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4】 望重不宜居闹市 仄仄仄平平仄仄 书成恰似入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5】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点评

总评:做作业的态度相当的不认真。请按要求把第1题什么是对联补上。作业格式错乱不堪。标平仄还标掉字。粗心大意啊。望今后改之。  发表于 2015-8-10 15:52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此句平仄无误 。  发表于 2015-8-10 15:51
望重不宜居闹市,书成恰似入名山:平仄无误。  发表于 2015-8-10 15:50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显方圆,此句平仄无误 。  发表于 2015-8-10 15:48
第三句:真读书人天下少:平仄无误,不如意事古今多:标的有点乱,七个字,你只标了五个字,应该为:仄平仄仄仄平平。  发表于 2015-8-10 15: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2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4
贡献
54
金钱
88
发表于 2015-8-9 09: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松22诗心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西湖龙井 张 岱
夜壑泉归,渥洼能致千岩雨;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晓堂龙出,崖石皆为一片云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2、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3、贺毛稺黄迁居 前 人
望重不宜居闹市;
通仄仄平平仄仄
书成恰似入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4、题今又园 前 人
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5、赠贾汉复联 前 人
未闻安石弃东山,公能不有斯园,贤于古人远矣;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
漫说少陵开广厦,彼仅徒怀此愿,较之今日何如。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仿照《声律启蒙》写成,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一般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桃符,另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从宋代到元代,对联一直处于“桃符诗句”和“题桃符春联”并存的时期,摘录前人或同时代人律诗中的对句来作为春联的情况应该很普遍。

而这个时期对联的最大特点是开始向各个领域深入发展了。
胜迹联,书斋联,寿联  挽联渐渐出现。宋代小说家,也渐渐开始喜欢用对联来给小说章节做结束语。
对联真正达到鼎盛则在明清两代,这一时期,统治阶级对骈体文及对联非常重视,还列入科举考试中。
进入民国以后,对联除内容更新和出现一些初步的理论探讨文字而外,其他方面进展不多。这个时期出了一些称为“联话”的书。

点评

总评:这位同学的作业怎么和上面同学的作业一样样的,希望以后不要发生这样的事。建议重做。清联那么多,为何选的和上面同学一样的联?  发表于 2015-8-10 17:06
第五句:平仄无误 ;第三四题了解即可。  发表于 2015-8-10 17:03
2:第一句:平仄无误;第二句:平仄无误;第三句:望不要标通了,题目要求标平仄,按要求来。其他标的都正确;第四句:平仄无误  发表于 2015-8-10 16:58
1:基本正确。这是讲义中的原话,希望能尽量地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答出。  发表于 2015-8-10 16: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110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6
贡献
261
金钱
427
发表于 2015-8-9 09: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月无声 于 2015-8-9 09:49 编辑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松组第一讲作业
组副—柳月无声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
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一》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二》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
  《三》
望重不宜居闹市
仄仄仄平平仄仄
书城恰似入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
浅深流水琴中听
仄平平仄平平平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仄
  《五》
梅花岭畔三山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宵市楼头一草堂
仄仄平平仄仄平

3.《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仿照《声律启蒙》写成,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一般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桃符,另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从宋代到元代,对联一直处于“桃符诗句”和“题桃符春联”并存的时期,摘录前人或同时代人律诗中的对句来作为春联的情况应该很普遍。而这个时期对联的最大特点是开始向各个领域深入发展了。胜迹联,书斋联,寿联  挽联渐渐出现。宋代小说家,也渐渐开始喜欢用对联来给小说章节做结束语。对联真正达到鼎盛则在明清两代,这一时期,统治阶级对骈体文及对联非常重视,还列入科举考试中。进入民国以后,对联除内容更新和出现一些初步的理论探讨文字而外,其他方面进展不多。这个时期出了一些称为“联话”的书。


点评

总评:这五句清联的选取和别组有的同学一样,不知是他们抄袭了你的,还是你抄袭了他的?我希望不要发生此事。清联那么多,竟然选的五句全一样  发表于 2015-8-10 17:28
最后两题有抄袭嫌疑,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即可。  发表于 2015-8-10 17:26
第五句:平仄无误  发表于 2015-8-10 17:25
第四句:远近青山画里看中的“看”在这为平,否则三仄尾了。看也是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的字。  发表于 2015-8-10 17:25
竹组副嫣梦 2:第一句:平仄无误;第二句:平仄无误;第三句:平仄无误;第四句:听在这句中为仄,它是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的字。  发表于 2015-8-10 17: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9

帖子

7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182
金钱
284
发表于 2015-8-9 14:49: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犟儿 发表于 2015-8-9 06:02
松10犟儿第一讲作业


松10犟儿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 什么是对联
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的形式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所以,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优游乐闲静  
平平仄平仄                                                                                                            恬淡养清虚
平仄仄平平
诗杯淡处临春水   
平平仄仄平平仄
                                                                                                   文味闲时数落花
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知世味须尝胆
仄平仄仄平平仄                                                                                                    不识人情只看花
仄仄平平仄仄平
野烟千叠石在水
仄平平仄仄 平仄                                                                                                    渔唱一声人过桥
平仄仄平平仄平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

帖子

5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8
贡献
145
金钱
223
发表于 2015-8-9 14: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电青霜 于 2015-8-9 14:59 编辑

古风楹联七期 松25-紫电青霜 第一课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有上下两句,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风流顾曲情如绪;
平平仄仄平平仄
寥廓横空鉴若华。
平仄平平仄仄平

浣花旧事谁能继;
仄平仄仄平平仄
桃叶新诗手自题。
平仄平平仄仄平

梅花岭畔三山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宵市楼头一草堂。
平仄平平仄仄平

共知心似水;
在平平仄仄
安见我非鱼。
平仄仄平平

软红不到藤萝外;
在平仄仄平平仄
嫩绿新添几案前。
仄仄平平仄仄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答:一 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二 冬
  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花萼楼前,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金菡萏,玉芙蓉。绿绮对青锋。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繁对简,叠对重。意懒对心慵。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花灼灼,草葺葺。浪蝶对狂蜂。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


4、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点评

下面做的不错,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6 11:52
作业做的也比较全面,第一题稍微简单了点,对对联的理解不够透彻。  发表于 2015-8-16 11:52
你好,作业交的比较积极,希望日后继续保持这份热心!  发表于 2015-8-16 11: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5

帖子

15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24
贡献
359
金钱
588
发表于 2015-8-9 15: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盏茶烟碧 于 2015-8-9 16:19 编辑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松07--一盏茶烟碧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有人把对联叫做动人两行字,说的很形象。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  自题联 钱 楷
          庭有馀香,谢草郑兰燕桂树;
古音:平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今音:平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
古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音: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  诗龛联    钱 泳
          言论大苏,性情小谢;
古音: 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
今音: 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
          襟怀北海,风度西涯。
古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
今音: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

【3】 无题   姚文田
         过如春草芟难尽;
古音:仄平平仄平平仄
今音:仄平平仄平平仄        
          学似秋云积不多。
古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音:平仄平平平仄平

【4】平山堂 前 人
         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
古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今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
古音: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今音: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5】 李园茆亭联 李秉绶
         乍来顿远尘嚣,静听水声真活泼;
古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今音: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平平
         久坐莫嫌荒僻,饱看山色自清凉。
古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今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仿照《声律启蒙》写成,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1)起源于桃符。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家门前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与“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然后挂在左右两扇正门上,借以驱邪避鬼,这种习俗一直持续了一千多年。直至五代时期,喜好文学,附庸风雅的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对于每年在宫门上仅仅题写两个大神名字的老一套做法感觉不爽,他想来一点新鲜的创意。于是,“每岁除(每到年底的时候),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这就是对联的雏形。
(2)、形成。孟昶亡国的头一年,即公元934年春节之前,他创作了被称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联。《宋史•蜀世家》:“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赵匡胤亡了孟昶的国家,而孟昶所倡导的贴春联的习惯,却成为宋代以后一项不可缺少的民间传统。有王安石的诗为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官方认可。春联这一文学形式被官方正式肯定,当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定都金陵,为了体现普天同庆的意思,除夕前,命公卿士庶人家门前均须加春联一副,且亲自微服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到他这时候,已经不像孟昶那样,只顾着自己“纳余庆”,只在自家门前张挂佳词联句,而要大家跟着他一起来凑热闹了。而且,原先或画或写,用的是桃木板,到了这个时候,也终于改换成为红纸了。自此,对联便正式登堂入室,成为士大夫乃至民间百姓所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流传至今。





点评

谢谢寒冰师!  发表于 2015-8-30 22:06
烟碧你好:作业很棒,认真仔细,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3 15: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9

帖子

7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182
金钱
284
发表于 2015-8-9 16:58: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犟儿 发表于 2015-8-9 05:50
犟儿签到


松10犟儿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 什么是对联
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的形式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所以,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仄仄平平
优游乐闲静  
平平仄平仄                                                                                                            恬淡养清虚
平仄仄平平
诗杯淡处临春水   
平平仄仄平平仄
                                                                                                  文味闲时数落花
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知世味须尝胆
仄平仄仄平平仄                                                                                                    不识人情只看花
仄仄平平仄仄平
野烟千叠石在水
仄平平仄仄 平仄                                                                                                    渔唱一声人过桥
平仄仄平平仄平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点评

犟儿:不好意思,刚看到,第二题完成了,只是交作业格式零乱,以后再交作业格式一定整洁,让人看了一目了然。  发表于 2015-8-13 15:50
犟儿,做作业必须独立完成,认真才能学好,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啊!  发表于 2015-8-13 15:33
犟儿你好:1:作业第一题完成很好,第二题没完成,从清联三百首让选五联。 2:三题没做。 3:四题没做,做了解也行  发表于 2015-8-13 15: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2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7
贡献
323
金钱
453
发表于 2015-8-9 17: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七期楹联学习松组弯月第一课作业

本帖最后由 弯月 于 2015-8-13 19:58 编辑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 清风有意难留我;  
古:平平仄仄通通仄 
今:平平仄仄通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古:平仄平平仄仄平 
今:平仄平平仄仄平 

2、 望重不宜居闹市;  
古:通通通平平仄仄 
今:仄通仄平平仄仄      
      书成恰似入名山。  
古: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平平仄仄仄平平 

3、 浅深流水琴中听;  
古:仄通平仄平通通 
今:仄平平仄平通平 
      远近青山画里看。  
古:仄仄平平仄仄通 
今:仄仄平平仄仄通 

4、 同是肚皮,饱者不知饥者苦;  
古:平仄仄平 仄仄通平平仄仄 
今: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人。  
古: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今:平平仄仄 通平平仄平平平 

5、 删繁就简三秋树;  
古:平平仄仄通平仄 
今:平平仄仄平平仄 
       领异标新二月花。  
古:仄仄通平仄仄平 
今:仄仄平平仄仄平 


点评

弯弯好:作业格式书写正确,很好,三题四题课后预习熟悉就行。  发表于 2015-8-13 15: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2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7
贡献
323
金钱
453
发表于 2015-8-9 18: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七期松组恋曲1990 第一课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对联:
风流顾曲情如绪;
平平仄仄平平仄
寥廓横空鉴若华。
仄仄平平仄仄平

浅深流水琴中听;
仄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
平平仄仄平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点评

恋曲好:作业完成很好,继续发扬,三题四题作为了解也可以。  发表于 2015-8-13 15: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2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7
贡献
323
金钱
453
发表于 2015-8-9 18: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松组作业
松21-恋家的燕子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 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
完整的文学形式。

闲观小月穿云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醉卧松山伴鹤眠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季花香常入室
仄仄平平平仄仄

十年邻鸟不知名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恐花开人又老
仄仄平平平仄仄
莫教春去我才来
平平平仄仄平平

人间若有忘情水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世上再无陌路人
仄仄平平平仄仄

梅花许我三生约
平平仄仄平平平
竹子为邻半世缘
平平仄平仄仄平

雪吻寒梅风凑趣
仄仄平平平仄仄
暮拥小舍月添光
仄平仄仄平平平

最喜倚窗听夜语
仄仄平平平仄仄
难消此意慰相思
平平仄仄仄平平

点评

问好燕子!第一题什么是对联,还要加上平仄相对!第二题,是清联三百里面的吗?世上再无陌路人/仄仄仄平仄仄平,再也是仄!云生约,约入声!  发表于 2015-8-11 00: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15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3
贡献
37
金钱
60
发表于 2015-8-9 20: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澜澜 于 2015-8-10 20:20 编辑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第一次作业:松17--澜

一: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二: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答:1.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桐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2.花因好客常含笑;
      平平仄仄平平仄
      鸟亦娇人似解吟。
      仄仄平平仄仄平
    3.诗怀淡处临春水;
      平平仄仄平平仄
      文味闲时数落花。
      平仄平平仄仄平
    4.雅室何必大;
      仄仄平平仄
      花香不在多。
      平平仄仄平
    5.竹疏烟补密;
      仄平平仄仄
      梅瘦雪添肥。
      平仄仄平平

点评

问好澜澜!作业很棒,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1 00:40
问好澜澜!作业很棒,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1 00: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主题

4812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天府书院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49
贡献
5218
金钱
682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8-9 23: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香 于 2015-8-9 23:54 编辑

天香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起源于桃符,是一种对偶文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忘重不宜居闹市
仄仄仄平平仄仄  
书成恰似入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风流顾曲情如绪
平平仄仄平平仄  
廖廊横空鉴若华
仄平平平仄仄平 

浅深流水琴中听
仄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笠翁韵以平水韵的三十个韵部为目,把常见的韵字都组织进了韵语,这些韵语又都是富有文采的符合格律的对子,它的特点是词藻丰富、优美、曲故众多、熟读《笠翁韵》对我们遣词造句、作诗、对对子都有很大的帮助。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对联的起源:
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桃符。就是“神荼,郁垒”---镇邪驱鬼。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每逢过年的时候,在桃木门上贴:神荼;郁垒。这就是对联的雏形。
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宋史·蜀世家》有如下记载:“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置寝门左右。末年,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又有人认为:对联雏形的对偶句。则早在先秦之前就已形成。


对联的发展:
在清代300年间,涌现了无数楹联高手,如纪晓岚、翁方纲、阮元、郑板桥、俞樾、袁枚、何绍基、孙髯翁、梁章钜等都有杰作传世。 这一时期,对联的范围逐渐扩大,凡是记述、抒情、议论都可入联,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联形式。
进入现代,由于新式教育的普及,对联渐渐式微但近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大家对古典文学的喜爱和追求, 使得古典文化逐步进入一个高峰 , 因为对联有它独特的这种古典、含蓄、唯美的艺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而痴迷这种韵味独有的国粹文化。



点评

本想跟着再做一遍,影响楼层,以后不做了。  发表于 2015-8-15 11:04
不是代交。  发表于 2015-8-15 11:03
是代交的吗?  发表于 2015-8-15 11:01
香香,你不在点评之列哈  发表于 2015-8-11 12:59
字体不要太大,上下翻阅不方便。  发表于 2015-8-9 23: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19
贡献
23
金钱
42
发表于 2015-8-10 09:11: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七期松组松11啸天@第一讲作业 一,对联就是两句话,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节凑相同,词性相同,句意相关。 二,标平仄。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休萦俗事催霜鬓 平平平仄平平仄 且制新歌付雪儿 仄仄平平仄仄平 忘重不宜居闹市 仄仄仄平平仄仄 书成恰似入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点评

作业排整齐。  发表于 2015-8-11 20:23
啸天好!作业很棒!有一点需要提醒,休萦俗事催霜鬓中,俗入声吧?  发表于 2015-8-11 00: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389

帖子

6556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律绝十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57
贡献
1808
金钱
2445
发表于 2015-8-10 13: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复提交的, 请自己删除. 发表前记得预览, 位置跑掉的自己编辑调整好.
有高级模式可以编辑. 希望大家赶紧熟练论坛的操作!

评阅老师们尽量评语简短精要, 有需要特别讨论的, 带到小组群评阅群或是大群里.
评阅尽量用点评的功能, 不要用回复.

还有同学们引用网络数据要消化过做摘要, 不可直接复制. 这里是交作业的地方,
不是来做分享. 楼太高对大家都不方便. 要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出来, 才是你自己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8

帖子

58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6
贡献
144
金钱
220
发表于 2015-8-10 14:51: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题 于 2015-8-10 14:55 编辑

松05无题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 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img]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Tencent\QQ\Temp\8LDO48C$8@[GWU0353$FOVS.png[/img]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411/10/7007487_277524309.shtml

1、西湖龙井 张 岱

夜壑泉归,渥洼能致千岩雨;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晓堂龙出,崖石皆为一片云。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2、上天竺寺 前 人

佛亦爱临安,法像自北朝留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山皆学灵鹫,洛迦从南海飞来。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3、晋祠云陶洞 傅 山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仄平。


4、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5、无 题 前 人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img]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Tencent\QQ\Temp\8LDO48C$8@[GWU0353$FOVS.png[/img]http://baike.sogou.com/v216033.htm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点评

无题好!第二题中,梧月书声中,书为平声。水归容器,水为仄。  发表于 2015-8-11 0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9

帖子

7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5
贡献
200
金钱
297
发表于 2015-8-11 13: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笨笨笨 于 2015-8-12 10:22 编辑

古风七期第一讲作业 松组副-兰心蕙性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又称楹联,起源于桃符,是一种对偶文学,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称“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 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的对联。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题门联 徐大椿
一生那有真闲日;
平平仄仄平平日
百岁仍多未了缘。
仄仄平平仄仄平
2憩云阁
                曹龙树
喜开心眼常登阁
仄平平仄平平仄
若问行藏且看云
仄仄平平仄仄平
3堂对
                铁保
且将高咏娱良日
仄平平仄仄平仄
况有清修及盛年
仄仄平平平仄平
4赠人联
                  石韫玉
精神到处文章老
平平仄仄平平仄
学问深时意气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
5自题联 陈 锷
事能知足心常惬
仄平平仄平平仄;
人到无求品自高。
平仄平平仄仄平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对联的定义】 对联又称楹联,起源于桃符,是一种对偶文学,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称“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 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的对联。

点评

问好笨笨,第一题很棒!很详细的把什么是对联诠释了。再第二题中,第一小题,一生的一入声,第四小题中,学问的学入声。好好学习入声字哟,.....  发表于 2015-8-12 1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3
贡献
7
金钱
10
发表于 2015-8-11 19: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有人把对联叫做动人两行字,说的很形象。
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4、书斋联: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17、赠陈维崧联
浣花旧事谁能继;     桃叶新诗手自题。
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22、大明湖历下亭 前 人
胜景画图开,忆老杜当年,豪气纵横倾北海;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酒痕襟袖满,自杭州至此,风光明媚似西湖。
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39、静如山房 高凤翰
诗怀淡处临春水;文味闲时数落花。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293、胜棋楼 黄体芳
人言为信,我始欲愁,仔细思量, 风吹皱一池春水;
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胜固当欣,败亦可喜,如何结局,浪淘尽千古英雄。
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1)起源于桃符。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家门前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与“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然后挂在左右两扇正门上,借以驱邪避鬼,这种习俗一直持续了一千多年。直至五代时期,喜好文学,附庸风雅的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对于每年在宫门上仅仅题写两个大神名字的老一套做法感觉不爽,他想来一点新鲜的创意。于是,“每岁除(每到年底的时候),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这就是对联的雏形。
(2)、形成。孟昶亡国的头一年,即公元934年春节之前,他创作了被称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联。《宋史•蜀世家》:“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赵匡胤亡了孟昶的国家,而孟昶所倡导的贴春联的习惯,却成为宋代以后一项不可缺少的民间传统。有王安石的诗为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官方认可。春联这一文学形式被官方正式肯定,当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定都金陵,为了体现普天同庆的意思,除夕前,命公卿士庶人家门前均须加春联一副,且亲自微服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到他这时候,已经不像孟昶那样,只顾着自己“纳余庆”,只在自家门前张挂佳词联句,而要大家跟着他一起来凑热闹了。而且,原先或画或写,用的是桃木板,到了这个时候,也终于改换成为红纸了。自此,对联便正式登堂入室,成为士大夫乃至民间百姓所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流传至今。

点评

下次每道题间隔开。保留距离。  发表于 2015-8-12 21:51
22. 豪==平, 293.喜==仄,  发表于 2015-8-12 21:49
第一题诠释了对联的大概意思。  发表于 2015-8-12 21: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2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7
贡献
323
金钱
453
发表于 2015-8-11 2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松13-怡怿年华第一课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有人把对联叫做动人两行字,说的很形象。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  自题联 钱 楷
          庭有馀香,谢草郑兰燕桂树;
古音:平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今音:平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
古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音: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  诗龛联    钱 泳
          言论大苏,性情小谢;
古音: 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
今音: 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
          襟怀北海,风度西涯。
古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
今音: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

【3】 无题   姚文田
         过如春草芟难尽;
古音:仄平平仄平平仄
今音:仄平平仄平平仄        
          学似秋云积不多。
古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音:平仄平平平仄平

【4】平山堂 前 人
         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
古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今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
古音: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今音: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5】 李园茆亭联 李秉绶
         乍来顿远尘嚣,静听水声真活泼;
古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今音: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平平
         久坐莫嫌荒僻,饱看山色自清凉。
古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今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1)起源于桃符。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家门前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与“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然后挂在左右两扇正门上,借以驱邪避鬼,这种习俗一直持续了一千多年。直至五代时期,喜好文学,附庸风雅的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对于每年在宫门上仅仅题写两个大神名字的老一套做法感觉不爽,他想来一点新鲜的创意。于是,“每岁除(每到年底的时候),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这就是对联的雏形。

(2)、形成。孟昶亡国的头一年,即公元934年春节之前,他创作了被称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联。《宋史•蜀世家》:“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赵匡胤亡了孟昶的国家,而孟昶所倡导的贴春联的习惯,却成为宋代以后一项不可缺少的民间传统。有王安石的诗为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官方认可。春联这一文学形式被官方正式肯定,当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定都金陵,为了体现普天同庆的意思,除夕前,命公卿士庶人家门前均须加春联一副,且亲自微服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到他这时候,已经不像孟昶那样,只顾着自己“纳余庆”,只在自家门前张挂佳词联句,而要大家跟着他一起来凑热闹了。而且,原先或画或写,用的是桃木板,到了这个时候,也终于改换成为红纸了。自此,对联便正式登堂入室,成为士大夫乃至民间百姓所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流传至今。

点评

作业排列整齐,继续发扬!  发表于 2015-8-12 22:07
【1】燕==仄  发表于 2015-8-12 22:03
第一题答出了大概。  发表于 2015-8-12 2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7

帖子

26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34
贡献
657
金钱
994
发表于 2015-8-12 06:57: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悠悠作业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2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7
贡献
323
金钱
453
发表于 2015-8-12 10: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松-31悠悠第一课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是中华国学最精湛的一种文学文字艺术载体。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大的内容与内涵量。对联就是上下有关联的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恒泰茶店
横将雨露滋仙掌
平平仄仄平平仄
泰转阳和益寿眉
仄仄平平仄仄平

太白楼
诗犹称弟子
平平平仄仄
酒不让先生
仄仄仄平平

咏炭
一味黑时犹有骨
仄仄仄平平仄仄
十分红处便成灰
仄平平仄仄平平

题理发店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春联
门心皆水
平平平仄
物我同春
仄仄平平

点评

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注意是 “清联”,有空重做。  发表于 2015-8-13 18:48
第二题平仄没发现错,但是不是清联。  发表于 2015-8-12 22:11
第一题没有答完整。  发表于 2015-8-12 2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8

帖子

10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5
贡献
251
金钱
377
发表于 2015-8-13 12: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松09-笑对人生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对联是文学的表达形式,是文学的艺术,有人把对联叫做动人两行字,说的很形象。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沧浪亭 宋 荦
共知心似水;安见我非鱼。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2:海云居联 许贺来
花因好客常含笑;鸟亦骄人似解吟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3:古藤书屋 倪国琏
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
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4:金顶寺 段 昕
烟寺晚钟情定否?池塘芳草梦何如?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5:题门联 徐大椿
一生那有真闲日;百岁仍多未了缘。
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点评

笑对人生好:第一题作业完成很好,第二题,池塘芳草梦何如?仄平平仄仄平平,池是平,一生那有真闲日;仄平仄仄平平仄,一是入声字,今平古仄  发表于 2015-8-13 15: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9

帖子

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3
贡献
152
金钱
245
发表于 2015-8-13 12: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松09-笑对人生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对联是文学的表达形式,是文学的艺术,有人把对联叫做动人两行字,说的很形象。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沧浪亭 宋 荦
共知心似水;安见我非鱼。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2:海云居联 许贺来
花因好客常含笑;鸟亦骄人似解吟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3:古藤书屋 倪国琏
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
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4:金顶寺 段 昕
烟寺晚钟情定否?池塘芳草梦何如?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5:题门联 徐大椿
一生那有真闲日;百岁仍多未了缘。
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8

帖子

10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5
贡献
251
金钱
377
发表于 2015-8-13 14: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松08芝兰庭秀   

1.什么是对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律诗。但是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只有在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1  . 竹雨松风琴韵=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2.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3. 望重不易居闹市==仄仄仄平平仄仄
  书成恰似入名山==平平仄仄仄平平

4. 风流顾曲情如绪==平平仄仄平平仄
  寥廊横空鉴若华==仄平平平仄仄平

5 .九曲初通三岛近==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山遥拜一峰尊==仄平平仄仄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8

帖子

10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5
贡献
251
金钱
377
发表于 2015-8-13 15: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松-15拥抱阳光
一、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特点: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   
四,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二、
1、西湖龙井 张 岱
夜壑泉归,渥洼能致千岩雨;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晓堂龙出,崖石皆为一片云。
仄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仄平。



2、上天竺寺 前 人
佛亦爱临安,法像自北朝留住;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山皆学灵鹫,洛迦从南海飞来。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3、晋祠云陶洞 傅 山
竹雨松风琴韵;
平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4、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平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5、无 题 前 人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2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7
贡献
323
金钱
453
发表于 2015-8-13 20: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弯月 于 2015-8-13 21:05 编辑

古风七期松组弯月第一课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是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简单地说,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一、无 题   
                                   冒 襄

        风流顾曲情如绪;寥廓横空鉴若华。  
  古:平平仄仄平通仄  平仄通通仄仄通 
  今:平平仄通平平仄  平仄通通仄仄通 

                二、静如山房   
                                    高凤翰

        诗怀淡处临春水;文味闲时数落花。  
  古:平平仄仄通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今: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赠陈维崧联   
                                            叶方蔼

        浣花旧事谁能继;桃叶新诗手自题。
  
  古:仄平仄仄平 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通 
  今: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通平平仄仄平

                        四、山晓阁   
                                           朱彝尊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古:通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今: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五、题安宁温泉   
                                              张 英  


        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古:仄仄通平  通平仄平平平通  平平通仄 通通平平仄平平 
  今:平仄仄平  通平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 通平平平仄平平 

第三四题自己正在学习感悟当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2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7
贡献
323
金钱
453
发表于 2015-8-14 17: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弯月 于 2015-8-14 17:32 编辑

古风七期松组青青第一课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一、 瀛山书院 
                      闵 鉴  

      无 穷 生 面 青 山 在;  
古: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今: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不 尽 心 机 活 水 来。  
古:通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今: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二、赠友联 
                      前 人     

      人 间 岁月 闲 难 得;  
古:平 通 仄 仄 平 通 仄 
今:平 通 仄 仄 平 通 通    
      天 下 知 交 老 更 亲。  
古:平 仄 平  仄  仄  通  通 
今:平 仄 平 平  仄  通  通 


三、陶然亭 
                          翁方纲
     

      烟 笼 古 寺 无 人 到;  
古:平 通 仄 仄 平 平 仄 
今:平 通 仄 仄 平 平 仄  
     树 倚 深 堂 有 月 来。  
古: 仄 仄  通   平 仄  仄 平 
今: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四、题庾楼联 
                     前 人
   
  
       半 壁 江 山, 六 朝 雄 镇;  
古: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今: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一 楼 风 月, 几 辈 传 人。  
古:仄 平 平 仄    仄  仄  通 平 
今:平 平 平 仄    通  仄   通 平


五、赠人联 
                          梁奉直     
       欲 知 世 味 须 尝 胆;
  
古:仄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今:仄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不 识 人 情 只 看 花。  
古:通 仄 平 平 仄 通 平 
今:仄 通 平 平 通 通 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9 22: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