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德清[中吕红绣鞋]四曲,再看网上定格曲谱的荒谬 郊行
茅店小斜挑草欸, 竹篱疏半掩柴门, 一犬汪汪吠行人。题诗桃叶渡,问酒杏花村,醉归来驴背稳。
穿云响一乘山簥, 见风消数盏村醪, 十里松声画难描。枫林霜叶舞,养麦雪花飘,又一年秋事了。
雪意商量酒价,风光投奔诗家,准备骑驴探梅花。几声沙嘴雁,数点树头鸦,说江山憔悴煞。
赏雪偶成
共妾围炉说话,呼童扫雪烹茶,休说羊羔味偏佳。凋情须酒兴,压逆索茶芽,酒和茶都俊煞! 从中可以发现,首二句七字者就占了一半,第四、五句为五字对者占了全部。然网上定格词谱为: ×仄平平平去△,×平×仄平平△(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去上△(平)。请问:这是周德清的曲词出律,还是谱此曲调的人昏头了呢? 经本人对元人作品的比较,发现首二句用六字句的是要多些。故本人将首二句为六字者定为最简格,为七字句者定为增字格。这并没有否认他人的努力,但与只取一式否定另格的比,不知要客观的多少了。总之一句话,不要把自已太当回事了的才好! 附本人的谱调: [中吕红绣鞋](又名《朱履曲》。亦入正宫。以首二句为六字,第四、五句为五字对最多用。) 1通仄通平通去(韵),2通平通仄平平(韵),3通仄平平仄平平(准律。韵。或作平押律句)。4通通仄(可韵。),5仄平平(韵。第四、五句对仗),6通平通去上/平(韵)。(注:此为最简格。若第一、二句作七字句“通通仄、通平通去,通通平/仄[弃仄平仄]、通仄平平”;或第四、五句作五字句“通平平通仄,通仄仄平平”。则皆为增字格。) 曲例1(最简格):[中吕红绣鞋]歌女杨氏 卢挚 恰数点空林雨后,笑多情逸叟风流,俊语歌声互相酬。且不如携翠袖,撞烟楼,都是些醉乡中方外友。 曲例2(增字格):[中吕红绣鞋]春日湖上 张可久 百五日清明节假,两三攒绿暗人家,客子飘零尚天涯。春风轻柳絮,夜雨瘦梨花,绿杨阴谁系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