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金筑子

发一首江南口音押韵诗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6-8-7 16: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8-7 12:46
瞿唐峡(宋·阳枋)
 
壁绝昼昏明,猿高髣髴音。不关天宇窄,自是峡流深。

上句用平声,若不入韵,针对平韵诗来说,则犯上尾。故明字应作首句借韵来看。

点评

不押韵如何借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19: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6-8-7 17: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把韵搞得那么神圣不可侵犯。韵从206部至193部,至107部,至106部,至词韵,曲韵及民民国政府颁布的18部中华新韵,至十三辙,至14部新婚,以及近代五花八门的诸如风雨韵,东南韵,国韵,江南韵……诗词的革命只在韵上折腾。特别好笑的叫人如何发声来读古入声,要知大部分入声的拼音与现代汉语拼音截然不同。
鲁迅先生说得好,押大致相近的韵。且自古有之。

点评

我一直主张严守平仄,押韵可由诗人自主,只要自己读来是押韵的即可,不必去翻韵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18: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17: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8-7 17:05
不要把韵搞得那么神圣不可侵犯。韵从206部至193部,至107部,至106部,至词韵,曲韵及民民国政府颁布的18部 ...

如果还有人用古音来读诗词,那真的是笑话。
但作为语言研究,我还是赞成对古音作相对的拟音的。这是两个范畴的东东。不能混为一谈的。

点评

用普通话朗诵平韵,上,去韵的诗词还是蛮好听的,但若朗诵入声韵的诗词则大倒胃口。我认为湘.语还是比较接近古音,至少他保留了入声。读起入声诗词完令朗朗上口。我就是用湖南话读写诗词的。少时诗若依平水韵来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18: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6-8-7 17: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13:48
呵呵。与何人无关。借近韵相押的理论早就有的。
近韵借押,只用于第一句。以第一句本可不押,故能 ...

事实并非如此,王力的粉丝.认为平韵诗首句平收必需押韵,但可放宽到采用邻韵,是不承认近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8-7 17:25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8-7 17:13
事实并非如此,王力的粉丝.认为平韵诗首句平收必需押韵,但可放宽到采用邻韵,是不承认近韵的。 ...

王力理论中有的。是将庚侵韵归作特例邻韵看的(其实就是近韵)。——他们忘了王力的这个说法了。
近韵押,在明时就有人用过了。有将词韵第七部第十四部,第六部第十三部押的,

点评

国学大师王力先生在他1977年出版的名著《诗词格律》一书中也对这种广泛使用邻韵的方式给予了认可。上海某出版社还出版了关于邻韵通押的工具书。 ... 王力教授在《汉语诗律学》中说:"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17:39
国学大师王力先生在他1977年出版的名著《诗词格律》一书中也对这种广泛使用邻韵的方式给予了认可。上海某出版社还出版了关于邻韵通押的工具书。 ... 王力教授在《汉语诗律学》中说:"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17: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6-8-7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17:23
王力理论中有的。是将庚侵韵归作特例邻韵看的(其实就是近韵)。——他们忘了王力的这个说法了。
近韵押, ...

国学大师王力先生在他1977年出版的名著《诗词格律》一书中也对这种广泛使用邻韵的方式给予了认可。上海某出版社还出版了关于邻韵通押的工具书。
...
王力教授在《汉语诗律学》中说:"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通韵。"但是在1977年出版的《诗词格律》中,则说:"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于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雨梦按:王力已纠正律诗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通韵的成见。因为自古有之,并非阿谀名人之故。]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可见这位研究诗词曲格律的著名专家,也是赞成合理解放诗韵的。
...
其实,邻韵通押在前人诗中也并非难找,在清人袁枚《随园诗话》中,就指出刘长卿、杜甫、李隆基、李商隐等作品中邻韵通押的韵脚,并"唐人不以为嫌也"。窃以为作诗讲究一韵到底,还是受了历代官方科考的影响。
...
律诗允许邻韵通押,其表如下:[表一]
  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纸尾齐芰,去声寘未霁。
  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
  第七类,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篠巧皓,去声啸效号。
  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
  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祃。
  第十一类,平声庚青,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第十二类,平声蒸。
  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第十四类,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第十五类,平声覃盐咸,上声感俭豏,去声勘艳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6-8-7 17: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17:23
王力理论中有的。是将庚侵韵归作特例邻韵看的(其实就是近韵)。——他们忘了王力的这个说法了。
近韵押, ...

国学大师王力先生在他1977年出版的名著《诗词格律》一书中也对这种广泛使用邻韵的方式给予了认可。上海某出版社还出版了关于邻韵通押的工具书。
...
王力教授在《汉语诗律学》中说:"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通韵。"但是在1977年出版的《诗词格律》中,则说:"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于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雨梦按:王力已纠正律诗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通韵的成见。因为自古有之,并非阿谀名人之故。]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可见这位研究诗词曲格律的著名专家,也是赞成合理解放诗韵的。
...
其实,邻韵通押在前人诗中也并非难找,在清人袁枚《随园诗话》中,就指出刘长卿、杜甫、李隆基、李商隐等作品中邻韵通押的韵脚,并"唐人不以为嫌也"。窃以为作诗讲究一韵到底,还是受了历代官方科考的影响。
...
律诗允许邻韵通押,其表如下:[表一]
  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纸尾齐芰,去声寘未霁。
  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
  第七类,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篠巧皓,去声啸效号。
  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
  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祃。
  第十一类,平声庚青,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第十二类,平声蒸。
  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第十四类,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第十五类,平声覃盐咸,上声感俭豏,去声勘艳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17: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8-7 17:13
事实并非如此,王力的粉丝.认为平韵诗首句平收必需押韵,但可放宽到采用邻韵,是不承认近韵的。 ...

呵呵。那些王力的粉丝可是学到了王力的皮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6-8-7 17: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入声可分为八类
  第一类,屋沃。
  第二类,觉药。
  第三类,质物及月半。
  第四类,曷黠屑及月半。
  第五类,陌锡。
  第七类,缉。
  第八类,合叶洽。
注意;在归并为若干大类以后,仍旧有七个韵是独用的,这七个韵是;歌 麻 蒸 尤 侵 职 缉
此表是王力先生在论古体诗通韵章中所列,并指出近体诗首句用邻韵的时候,也是大致依照这一个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6-8-7 17: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在这里认为侵韵是独用的,即不许任何近韵与侵通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17: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8-7 17:46
王力在这里认为侵韵是独用的,即不许任何近韵与侵通押。

呵呵。这个,你可能没有看过——王力是将蒸侵作为特例邻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17: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8-7 17:43
  入声可分为八类
  第一类,屋沃。
  第二类,觉药。

王力的理论比较广泛的,有的未必大家看到过。如将蒸侵归为邻韵特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6-8-7 18: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17:10
如果还有人用古音来读诗词,那真的是笑话。
但作为语言研究,我还是赞成对古音作相对的拟音的。这是两个 ...

用普通话朗诵平韵,上,去韵的诗词还是蛮好听的,但若朗诵入声韵的诗词则大倒胃口。我认为湘.语还是比较接近古音,至少他保留了入声。读起入声诗词完令朗朗上口。我就是用湖南话读写诗词的。少时诗若依平水韵来看,完全是乱押,只是近年来写诗填词才严格按平水和词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8-7 18:08
用普通话朗诵平韵,上,去韵的诗词还是蛮好听的,但若朗诵入声韵的诗词则大倒胃口。我认为湘.语还是比较 ...

宋词中也有很多入声韵,难道不是按按今音读,又诗经原也押韵的,但人们还不是按今音读。朗诵是一回事,理解又是另一回事。
就按今音读,然后告诉人家,这在古时是入声字,是押韵的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18: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8-7 18:08
用普通话朗诵平韵,上,去韵的诗词还是蛮好听的,但若朗诵入声韵的诗词则大倒胃口。我认为湘.语还是比较 ...

我是吴语方言的。入声字音完全保留着。我都会读,但有几人能理解入声音啊。
所以,还得按今音读。

点评

南方大多省份都能读。说来极其讽刺意义的是:我国七大方言语系,只有北方语系不辨入声。北方入声消失从元朝始,他们改造的被现在公认的普通话,实是椒言北方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18:30
入声跟入声未必一样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18: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6-8-7 18: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25.9总而言之,歌麻阳侵药缉诸韵几乎可说绝对不与别的韵相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18: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8-7 17:05
不要把韵搞得那么神圣不可侵犯。韵从206部至193部,至107部,至106部,至词韵,曲韵及民民国政府颁布的18部 ...

我一直主张严守平仄,押韵可由诗人自主,只要自己读来是押韵的即可,不必去翻韵书。

点评

赞成此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1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18: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8-7 18:26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8-7 18:22
 25.9总而言之,歌麻阳侵药缉诸韵几乎可说绝对不与别的韵相通,

呵呵。你还有没看过的哦。也是王力的:蒸锓韵归为特例邻韵。所谓特例,不就是近韵吗?从这个上去理解吧。

点评

是你没看懂王力的表述,再你细琢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19: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8-7 18: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18:18
我是吴语方言的。入声字音完全保留着。我都会读,但有几人能理解入声音啊。
所以,还得按今音读。 ...

入声跟入声未必一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18: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7 18:25
入声跟入声未必一样啊。

词韵中入声字分五部呢。在同一部中的入声字,是押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6-8-7 18: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6-8-7 18:31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18:18
我是吴语方言的。入声字音完全保留着。我都会读,但有几人能理解入声音啊。
所以,还得按今音读。 ...

南方大多省份都能读。说来极具讽刺意义的是:我国七大方言语系,只有北方语系不辨入声。北方入声消失从元朝始,他们改造的被现在公认的普通话,实是椒言北方活。

点评

对于普通话来说,入声消失是进化的结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18: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8-7 18: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8-7 18:30
南方大多省份都能读。说来极具讽刺意义的是:我国七大方言语系,只有北方语系不辨入声。北方入声消失从元 ...

对于普通话来说,入声消失是进化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18: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7 18:34
对于普通话来说,入声消失是进化的结果。

这个语言学家们的事了。个见,一般人没必要去研究古音如何读,只要知道有这个概念即可。但语言学家拟音作保留还是需要的。文化是个传承,就象甲骨文字还是需要有人懂的一样。

点评

有人误以为是退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1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8-7 18: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18:38
这个语言学家们的事了。个见,一般人没必要去研究古音如何读,只要知道有这个概念即可。但语言学家拟音作 ...

有人误以为是退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18: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8-7 18:30
南方大多省份都能读。说来极具讽刺意义的是:我国七大方言语系,只有北方语系不辨入声。北方入声消失从元 ...

北方入声,在元朝时还有的。只是在唱曲时,为了方便,将入派三声划到其它各部去罢了。故在曲韵中特别注明:入作阳平,入作上声,入作去声的。问好。
又;就是入作平声字,在元时的诗词曲中,也是能作仄声用的。——也说明那时的入声还是保留的。这个最需要知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18: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7 18:47
有人误以为是退化。

这不是退化。是汉语同化其它民族时,其它民族在学汉语时,因感到别扭,作了调整,这是可以理解的。就象英语,在各个国家的读音有所不同一样,美式英语倒更普遍也基于这个道理。比如普通话,如果不是有满人统治近三百年,那么普通话的音质则更近于江淮杨州音。语言的传播,是需要政治力量来推动的,就如普通话推广一样。

点评

非也非也,你还不懂。鲜卑人数量如此大,也未能消灭入声,何况后来的少量融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19: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19: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7 18:47
有人误以为是退化。

语音上,有些调整还是有好处的。我们不能一概否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8-7 19: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18:58
这不是退化。是汉语同化其它民族时,其它民族在学汉语时,因感到别扭,作了调整,这是可以理解的。就象英 ...

非也非也,你还不懂。鲜卑人数量如此大,也未能消灭入声,何况后来的少量融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7 19: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7 19:16
非也非也,你还不懂。鲜卑人数量如此大,也未能消灭入声,何况后来的少量融合? ...

在中国,可是大部分地区的方言中都还保留着入声的。其实在北方保留入声的也不少。

点评

南方的入声其实也有舒化现象。不要到族外找原因,不在那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19: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发表于 2016-8-7 19: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8-7 16:41
上句用平声,若不入韵,针对平韵诗来说,则犯上尾。故明字应作首句借韵来看。 ...

不押韵如何借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0 0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