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605|回复: 171

略说er韵单列韵部的几个理由

[复制链接]

65

主题

337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330
金钱
486
发表于 2016-8-5 21: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代天骄 于 2016-8-15 20:14 编辑

略说er韵单列韵部的几个理由

关于现代诗韵中er的韵部归属,网络内外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莫衷一是。窃以为,er应单列韵部,理由如次:

其一,韵部归并应从实际音色或音响效果出发,这一唯一的准绳。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汉语中er与其它任何韵部或韵字既不相同,也不相近。
其二,传统诗是诗,新诗也是诗,作为大一统式的全国性诗韵立言者,目光切不可太过短浅——只就格律诗论韵,而应高瞻远瞩 ,放眼全局才是。
其三,押平声韵的是诗,押仄声韵的也是诗;古诗中有仄韵诗,新诗中也有仄韵诗。戏曲中更有儿化韵。对此不能视而不见,更不宜置之不理。
毋庸讳言,尽管以儿、而等收尾的字词各有数十个之多,但儿、而完全同韵,失却了不同声母的配合与点缀,相应平声韵格律诗的旋律美未免过于单调。比如一代天骄的这首习作:


无题
拔地三千丈,蜃楼何伟而。
几多营造者,犹自骂胡儿。

又如学堂窝人的这首习作:
吟哦需理论,切忌作痴儿。
天赋才情好,焉能拒学而。

然而无论如何,韵字少并不能成为将er胡乱归并(比如与i、
ü 同部)的理由。窃以为,将er与 i 、ü 同列一部无论如何均属不妥,将er单列韵部是必要的,也是科学合理的。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5 21: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让我想起小时老师说的:上街儿,买菜儿,挎着小篮子儿。

点评

什么儿,啥意思,还不是北方某个方言的土鸡巴拉语。就象广东粤语什么都叫仔(粤语念zai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6 00:41
诸如此类在民间的确很有市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5 2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88
贡献
13489
金钱
15986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5 21: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er韵单列,平声只有三个字:儿、而、鸸,鸸鹋专有名词,故鸸字无法用。仄声字有:尔、迩、耳、饵、洱、珥、铒、二、佴。其中佴、珥、铒、洱很难用来押韵。列此韵部,没有实际意义。问好。

点评

关键之关键在于这句话:韵部归并应从实际音色或音响效果出发,这一唯一的准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5 23:00
若单就格律诗而言,舍却儿、而等字不是不能考虑,然而毕竟不宜。正如主帖中其二其三所言,一个大一统式的全国性诗韵,不应仅仅是正格格律诗的诗韵,而应胸怀全局。这也如同历代诗韵中,基于官话的全国性诗韵可以居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5 2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88
贡献
13489
金钱
15986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5 21: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曲艺有儿化押韵的,用来写大鼓词、快板、道白,并不少见。通过儿化,还可以使原来不是一个韵部的叶韵。写诗儿化,是个什么景象,最好用事实说话。问好。

点评

一部开放的全国性诗韵,理应涵盖诗词曲赋乃至戏曲,起码应为其提供必要的参考才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5 2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1779

帖子

7761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37
贡献
2124
金钱
2729
发表于 2016-8-5 21: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er单列韵部,总共才个几个字?那样一来,这韵部就太狭窄了,没法子用。

点评

韵部归并必须从实际音色或音响效果出发,这一唯一的准绳。 作正格格律诗时,这个韵部的确太窄,但一个全国性的开放诗韵不应仅仅局限于正格格律诗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5 22: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37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330
金钱
4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5 22: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6-8-5 21:51
er韵单列,平声只有三个字:儿、而、鸸,鸸鹋专有名词,故鸸字无法用。仄声字有:尔、迩、耳、饵、洱、珥、 ...

若单就格律诗而言,舍却儿、而等字不是不能考虑,然而毕竟不宜。正如主帖中其二其三所言,一个大一统式的全国性诗韵,不应仅仅是正格格律诗的诗韵,而应胸怀全局。这也如同历代诗韵中,基于官话的全国性诗韵可以居于主导,但也应给方言韵留有一席之地。又如不久以后的将来,所谓新声韵坐上龙椅后,仍应给东南韵、吴语韵、粤语韵等留有一席之地。这才是诗者情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37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330
金钱
4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5 22: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者 发表于 2016-8-5 21:56
er单列韵部,总共才个几个字?那样一来,这韵部就太狭窄了,没法子用。

韵部归并必须从实际音色或音响效果出发,这一唯一的准绳。
作正格格律诗时,这个韵部的确太窄,但一个全国性的开放诗韵不应仅仅局限于正格格律诗吧?

点评

从今音来说,er确实与i不太押韵的。如:有人仿写纳兰性德《金缕曲》德也狂生耳,便误以为首句不须押韵。 但此处“胡乱”二字,俺不敢认同,究其归并,有其历史原因等等考量的。 于今某些方言中,尚有迹可寻。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6 09: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37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330
金钱
4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5 22: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6-8-5 21:56
曲艺有儿化押韵的,用来写大鼓词、快板、道白,并不少见。通过儿化,还可以使原来不是一个韵部的叶韵。写诗 ...

一部开放的全国性诗韵,理应涵盖诗词曲赋乃至戏曲之类,起码应为其提供必要的参考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37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330
金钱
4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5 22: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5 21:43
这个让我想起小时老师说的:上街儿,买菜儿,挎着小篮子儿。

诸如此类在民间的确很有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37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330
金钱
4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5 23: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6-8-5 21:51
er韵单列,平声只有三个字:儿、而、鸸,鸸鹋专有名词,故鸸字无法用。仄声字有:尔、迩、耳、饵、洱、珥、 ...

关键之关键在于这句话:韵部归并应从实际音色或音响效果出发,这一唯一的准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6-8-6 00: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er 韵单列,写首绝句还可以,写律诗和词几乎不可能。诗词押韵的实质是追求谐音字。er 的发音与 e 相似,可放到 e  韵部。事实上,鹅儿的读音是非常相谐的。

点评

er与e怎会相似呢?二者分明差远了嘛! 此外,这与先生另文中的主张明显相悖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6 15:18
此说不差,赞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6 07: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6-8-6 00: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5 21:43
这个让我想起小时老师说的:上街儿,买菜儿,挎着小篮子儿。


什么儿,啥意思,还不是北方某个方言的土鸡巴拉语。就象广东粤语什么都叫仔(粤语念zai )。

点评

那是民间鲜活的语言,不是土鸡巴拉语。 先生en、eng不分,yin、ying不分,更值得反省才是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6 15: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6 06: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8-6 00:41
什么儿,啥意思,还不是北方某个方言的土鸡巴拉语。就象广东粤语什么都叫仔(粤语念zai )。 ...

老师说北京人说话带儿。一笑罢了。

点评

儿化,是普通话语音不可或缺的部分。当然可以押儿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6 15: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8-6 07: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8-6 00:33
er 韵单列,写首绝句还可以,写律诗和词几乎不可能。诗词押韵的实质是追求谐音字。er 的发音与 e 相似,可 ...

此说不差,赞同。

点评

此说大差。这与罗烈烈en、eng不分,in、ing不分别无二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6 15: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8-6 07: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er归并到i、ü部,是因为制定的人想把一斤500克和一斤16两合并起来用。

点评

呵呵,这个比喻倒是蛮富创意的,也挺幽默。赞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6 15: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6 07: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6 07:28
把er归并到i、ü部,是因为制定的人想把一斤500克和一斤16两合并起来用。

儿音可归并到ei、ui韵部中,倒是音近相谐的。

点评

呵呵,那不成了中国式英语了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6 15:28
ei、uei中的e不是韵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6 1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6 07: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话只是一个公共语言交流的工具,因金元明清都设北京为都,定北京音为全国公共交流语言有它极为方便的一面!然而写旧体诗它永远是不可能为全国人所能接受的,只有以切韵系统写的旧体诗才能不割裂唐诗的继承!

点评

这位老哥未免太过拘泥了吧?看过中国诗词大会没有?那些当代所谓诗词达人有几个是用中古语音吟诵唐诗宋词的?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6 15: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1779

帖子

7761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537
贡献
2124
金钱
2729
发表于 2016-8-6 09: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代天骄 发表于 2016-8-5 22:13
韵部归并必须从实际音色或音响效果出发,这一唯一的准绳。
作正格格律诗时,这个韵部的确太窄,但一个全 ...

从今音来说,er确实与i不太押韵的。如:有人仿写纳兰性德《金缕曲》德也狂生耳,便误以为首句不须押韵。
韵字少并不能成为将er胡乱归并(比如与-i同部)的理由。

但此处“胡乱”二字,俺不敢认同,究其归并,有其历史原因等等考量的。
于今某些方言中,尚有迹可寻。如:
二、贰,念作腻。(再看膩的解释:膩,形声字,从肉,贰声。可见贰、膩,本为同声字。)
儿,念作倪。(参看倪的解释,与上同理。)
耳,俺听南方某地,耳朵念作义朵、大概可能有些古音之遗。
尔,本就是你,“爾又爲尔,尔又作伱,俗書作你。”,今分作二字罢了。“《集韻》乃禮切”,换句话说,本就念作你。

点评

现今东南一带方言中,的确还有将儿字的韵母读为-i 的,比如上海话,也有声母不一样的其它读法。但所谓新十四韵乃是基于普通话语音系统的,而普通话中是没有此等读法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6 15: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6 09: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8-6 10:43 编辑
行者 发表于 2016-8-6 09:18
从今音来说,er确实与i不太押韵的。如:有人仿写纳兰性德《金缕曲》德也狂生耳,便误以为首句不须押韵。

...

是的。儿字古音读你。尔、而、耳等亦然。读如今音er,个见是er化的结果。因儿字简单,故将儿字作句末er化字用吧。由此,便将这些字也念作今天的er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8-6 12: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言哉 于 2016-8-6 12:33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6 07:45
儿音可归并到ei、ui韵部中,倒是音近相谐的。

ei、uei中的e不是韵尾。er中的r不是韵尾,是翘舌符号。

点评

一语中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6 15: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6 12: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6 12:31
ei、uei中的e不是韵尾。er中的r不是韵尾,是翘舌符号。

是的。只是读来音近吧。然儿音字太少,并入离它最音近的韵,未尝不可。——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37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330
金钱
4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5: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8-6 00:33
er 韵单列,写首绝句还可以,写律诗和词几乎不可能。诗词押韵的实质是追求谐音字。er 的发音与 e 相似,可 ...

er与e怎会相似呢?二者分明差远了嘛!
此外,这与先生另文中的主张明显相悖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37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330
金钱
4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5: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8-6 00:41
什么儿,啥意思,还不是北方某个方言的土鸡巴拉语。就象广东粤语什么都叫仔(粤语念zai )。 ...

那是民间鲜活的语言,不是土鸡巴拉语。
先生en、eng不分,yin、ying不分,更应该反省才是啊。

点评

哪里的民间呀?还不是北方某个方言区,人口恐怕都没粤语区多吧!干脆普通话都去“儿仔”化,也算是最北最南的大溶合了。 牛鼻哼 g 和羊舌哶 zh 本来就使来于北方游牧部落,时到今日,百分之七十的人口都没有这种语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6 18: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37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330
金钱
4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5: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6 07:20
此说不差,赞同。

此说大差。这与罗烈烈en、eng不分,in、ing不分别无二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37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330
金钱
4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5: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6 07:28
把er归并到i、ü部,是因为制定的人想把一斤500克和一斤16两合并起来用。

呵呵,这个比喻倒是蛮富创意的,也挺幽默。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37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330
金钱
4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5: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6 07:45
儿音可归并到ei、ui韵部中,倒是音近相谐的。

呵呵,那不成了中国式英语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37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330
金钱
4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5: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6 07:56
普通话只是一个公共语言交流的工具,因金元明清都设北京为都,定北京音为全国公共交流语言有它极为方便的一 ...

这位老哥未免太过拘泥了吧?看过中国诗词大会没有?那些当代所谓诗词达人有几个是用中古语音吟诵唐诗宋词的?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84

主题

1972

帖子

77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61
贡献
2226
金钱
2757
发表于 2016-8-6 15: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37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330
金钱
4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5: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者 发表于 2016-8-6 09:18
从今音来说,er确实与i不太押韵的。如:有人仿写纳兰性德《金缕曲》德也狂生耳,便误以为首句不须押韵。

...

现今东南一带方言中,的确还有将儿字的韵母读为-i 的,比如上海话,也有声母不一样的其它读法。但所谓新十四韵乃是基于普通话语音系统的,而普通话中是没有此等读法的。

点评

闽南粤东,台湾话,儿子的儿是念 ri 但声调有些不同,它们都是八九个声调的,所以,闽南,台湾,粤东人各用本地话沟通没问题。而粤语儿子的儿是念 yi ,第七声。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6 18: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37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330
金钱
4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5: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8-6 12:31
ei、uei中的e不是韵尾。er中的r不是韵尾,是翘舌符号。

一语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9 22: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