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三羊

王力关于近体诗的定义,一字之差,终生遗憾

[复制链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发表于 2016-9-26 17: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6 17:14
主机,能和辅机一样吗?
助攻与主攻能一样么?

任务不同,如三个军参与,这三个军地位不会因功能有变吧?

点评

我们可以用对仗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来解释律诗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对仗的成分相对,也即:主宾对主宾、谓语对谓语、定语对定语、状补对状补等,是对仗必要条件。 对仗的词类相对,也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6 09:03
学堂老师,你讲比方不成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18: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8: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6 17:35
任务不同,如三个军参与,这三个军地位不会因功能有变吧?

学堂老师,你讲比方不成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09: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6 17:35
任务不同,如三个军参与,这三个军地位不会因功能有变吧?

我们可以用对仗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来解释律诗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对仗的成分相对,也即:主宾对主宾、谓语对谓语、定语对定语、状补对状补等,是对仗必要条件。
对仗的词类相对,也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词对形词、副词对副词等,是对仗充分条件。

对仗的必要条件,与对仗的是否【可对】有关。
对仗的充分条件,与对仗的是否【工对】有关。

判断是否对仗的标准,是必要条件。并且是唯一条件。
充分条件,只是决定对仗的饱满或厚实。

同理:
声律,是律诗的必要条件。
对仗,是律诗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只是决定律诗的饱满或厚实。







点评

我们可以用对仗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来解释律诗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对仗的成分相对,也即:主宾对主宾、谓语对谓语、定语对定语、状补对状补等,是对仗必要条件。 对仗的词类相对,也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6 18: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6 09: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对律诗的定义应该是非常准确的!一句话,律诗是讲平仄的!王力没说律诗是必须押平水韵、不押平水韵就是混押!

点评

唐朝科举近体诗的律句是讲平仄,你可有相对准确的史料依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6 10:16
《汉语诗律学》定义是:①平仄,②对仗,③句数,④押韵。 《诗词格律》的定义是:①平仄,②对仗,③句数,④押平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6 1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10: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10-6 09:15
王力对律诗的定义应该是非常准确的!一句话,律诗是讲平仄的!王力没说律诗是必须押平水韵、不押平水韵就是 ...
金筑子,你看看,能一样吗?
《汉语诗律学》定义是:①平仄,②对仗,③句数,④押韵。
《诗词格律》的定义是:①平仄,②对仗,③句数,④押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10: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10-6 09:15
王力对律诗的定义应该是非常准确的!一句话,律诗是讲平仄的!王力没说律诗是必须押平水韵、不押平水韵就是 ...

唐朝科举近体诗的律句是讲平仄,你可有相对准确的史料依据?!

点评

如果不讲二四异声,只讲二五异声,则不是律句。二五异声是建立在二四异声之上的。“要知松高洁”,这是二五异声吧?它能成为律句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6 1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6 10: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6 10:16
唐朝科举近体诗的律句是讲平仄,你可有相对准确的史料依据?!

如果不讲二四异声,只讲二五异声,则不是律句。二五异声是建立在二四异声之上的。“要知松高洁”,这是二五异声吧?它能成为律句吗?!

点评

冬日可爱   陈 讽48 唐德宗贞元十年(794)甲戌科状元及第 寒日临清昼。寥天一望时。未消埋迳雪。先暖读书帷。 属思光难驻。舒情影若遗。晋臣曾比德。谢客昔言诗。 散彩宁偏照。流隂信不追。余辉如可就。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6 10:36
你这是臆想臆断的闭门造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6 1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10: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10-6 10:23
如果不讲二四异声,只讲二五异声,则不是律句。二五异声是建立在二四异声之上的。“要知松高洁”,这是二 ...

你这是臆想臆断的闭门造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10: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6 10:38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10-6 10:23
如果不讲二四异声,只讲二五异声,则不是律句。二五异声是建立在二四异声之上的。“要知松高洁”,这是二五异声吧?它能成为律句吗?!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理论!
       冬日可爱    陈 讽48
唐德宗贞元十年(794)甲戌科状元及第
寒日临清昼。寥天一望时。未消埋迳雪。先暖读书帷。
属思光难驻。舒情影若遗。晋臣曾比德。谢客昔言诗。
散彩宁偏照。流隂信不追。余辉如可就。廻烛幸无私。

       冬日可爱   庾元亮
宿雾开天霁。寒郊见初日。林踈照逾逺。冰轻影微出。
岂假阳和气。暂忘玄冬律。愁抱望自寛。覉情就如失。
欣欣事几许。曈曈状非一。倾心傥知期。良愿自兹毕。

仄上平平去?平平仄平入?平?仄平??平平仄平入?
仄上平通去?仄平平平入?平仄通仄???平仄平入?
平平仄通上???仄平入?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入?
【寒郊见初日。】
【冰轻影微出。】
【覉情就如失。】
【暂忘玄冬律。】
【倾心傥知期。】

点评

你举的例诗不讲粘对。只讲句子四声。忘读仄声,其余全是平平仄平仄句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6 1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6 11: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6 10:36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理论!
       冬日可爱    陈 讽48
唐德宗贞元十年(794)甲戌科状元及第

你举的例诗不讲粘对。只讲句子四声。忘读仄声,其余全是平平仄平仄句子。

点评

试律诗,有讲就换头的,也有不讲究换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09:43
冬日可爱   庾元亮 宿雾开天霁。寒郊见初日。林踈照逾逺。冰轻影微出。 岂假阳和气。暂忘玄冬律。愁抱望自寛。覉情就如失。 欣欣事几许。曈曈状非一。倾心傥知期。良愿自兹毕。 仄上平平去?平平仄平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6 14: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14: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6 14:09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10-6 11:22
你举的例诗不讲粘对。只讲句子四声。忘读仄声,其余全是平平仄平仄句子。
...
假设【忘读仄声】,其上句【岂假阳和气】,就是【平仄仄仄仄】了吗!

       冬日可爱   庾元亮
宿雾开天霁。寒郊见初日。林踈照逾逺。冰轻影微出。
岂假阳和气。暂忘玄冬律。愁抱望自寛。覉情就如失。
欣欣事几许。曈曈状非一。倾心傥知期。良愿自兹毕。

仄上平平去?平平仄平入?平?仄平??平平仄平入?
仄上平通去?仄平平平入?平仄通仄???平仄平入?
平平仄通上???仄平入?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发表于 2016-10-6 18: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6 09:03
我们可以用对仗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来解释律诗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对仗的成分相对,也即:主宾对 ...

我们可以用对仗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来解释律诗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对仗的成分相对,也即:主宾对主宾、谓语对谓语、定语对定语、状补对状补等,是对仗必要条件。
对仗的词类相对,也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词对形词、副词对副词等,是对仗充分条件。
学堂回复:成分相对,是用当代语法去衡量古人,古人没有语法书,凭的是语感,虽然大部分与当代语法要求暗合,但也有部分出句与对句成分不同。古人讲究的是字面相对,当代人知道了语法,但基本还是继承字面相对,只要字面相对,即使句子结构不同,也是可以的,所以,关于对仗,我只提结构相似,而不说结构相同。

对仗的必要条件,与对仗的是否【可对】有关。
对仗的充分条件,与对仗的是否【工对】有关。
判断是否对仗的标准,是必要条件。并且是唯一条件。
充分条件,只是决定对仗的饱满或厚实。
学堂回复: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结构相似,这就是必要条件。词性相同,并且名词细类一致,就是工对,否则便是宽对。先生的提法没有历史根据,也没有事实依据。

同理:
声律,是律诗的必要条件。
对仗,是律诗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只是决定律诗的饱满或厚实。
学堂回复:律诗成型后,声律、对仗都是必要条件,并且对仗的位置都确定在中间两联。形成过程中首联、颈联对仗或者只有颈联对仗的,都不是正格。

点评

近体诗与永明体的区分参照,唯有【声律】!决然不是【对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08:03
古人《习对发蒙格式》摘要: 最是死字不可对以活字,活字不可对以死字。此而不审,则文理谬矣。 若夫以实字作虚字使,以死字作活字用。是作家有此活法,初学者未易语此。 今人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摘要: 骈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07: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发表于 2016-10-6 18: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试帖诗是不是二五交替,是不是不讲究粘,有什么特殊的规律性?这些可以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人们广泛认可并普遍使用的律诗。

点评

【人们广泛认可并普遍使用的律诗】,是否就是秋谷的《声调谱》? 清代清规《声调谱》,能等同或代替唐朝唐律《诗髓脑》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08: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07: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7 07:53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6 18:26
我们可以用对仗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来解释律诗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对仗的成分相对,也即:主宾对主宾、谓语对谓语、定语对定语、状补对状补等,是对仗必要条件。
对仗的词类相对,也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词对形词、副词对副词等,是对仗充分条件。
学堂回复:成分相对,是用当代语法去衡量古人,古人没有语法书,凭的是语感,虽然大部分与当代语法要求暗合,但也有部分出句与对句成分不同。古人讲究的是字面相对,当代人知道了语法,但基本还是继承字面相对,只要字面相对,即使句子结构不同,也是可以的,所以,关于对仗,我只提结构相似,而不说结构相同。

对仗的必要条件,与对仗的是否【可对】有关。
对仗的充分条件,与对仗的是否【工对】有关。
判断是否对仗的标准,是必要条件。并且是唯一条件。
充分条件,只是决定对仗的饱满或厚实。
学堂回复: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结构相似,这就是必要条件。词性相同,并且名词细类一致,就是工对,否则便是宽对。先生的提法没有历史根据,也没有事实依据。

古人《习对发蒙格式》摘要:
最是死字不可对以活字,活字不可对以死字。此而不审,则文理谬矣。
若夫以实字作虚字使,以死字作活字用。是作家有此活法,初学者未易语此。

今人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摘要:
骈偶(对仗)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古代虽没有这些语法术语,但事实上是这样做的。
如果进一步分析,骈偶不仅要求整体对称,而且上下联内部的句法结构也要求一致: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
  骈偶注意句子结构的对称,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就是注意词语的相互配对。原则上总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连词介词也与连词介词相对。凡用作主语、宾语的,一律看成名词。(“幽岫含云,深溪蓄翠。”)用作定语的,除“之”字隔开的名词外,名词和形容词被看成一类,相互配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用作状语的,一般都看成副词。(“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物。”)用作叙述句谓语中心词的,一般都看成动词(“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如果后面不带宾语,那么,动词和形容词(作谓语的形容词)被认为同属一类,相为对仗(“灵运之兴会摽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一般是异字相对;连词、介词大多是同字相对,但也有异字相对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读书/天下,你能用【词类(词性)相同】来解释吗?



点评

读书声/天下事,以前我说过,属于意对。不是同一范畴的不能放在同一范畴讨论。同理,结构相同是一般情况,也有结构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特殊情况,这些也不能扯在一起互相否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1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08: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6 18:26
声律,是律诗的必要条件。
对仗,是律诗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只是决定律诗的饱满或厚实。
学堂回复:律诗成型后,声律、对仗都是必要条件,并且对仗的位置都确定在中间两联。形成过程中首联、颈联对仗或者只有颈联对仗的,都不是正格。

近体诗与永明体的区分参照,唯有【声律】!决然不是【对仗】!

点评

唐朝推行直到现在依然普遍使用的是不是永明体?现在有讨论和使用价值的是最终定型的近体诗而非永明体。三羊先生总是拿永明体、试帖诗与一般的近体诗来论述,这叫做牛头不对马嘴。先生可以研究试帖诗,也可以研究永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11: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08: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6 18:38
试帖诗是不是二五交替,是不是不讲究粘,有什么特殊的规律性?这些可以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人们广 ...

【人们广泛认可并普遍使用的律诗】,是否就是秋谷的《声调谱》?
清代清规《声调谱》,能等同或代替唐朝唐律《诗髓脑》吗?

点评

不是,是王力的《诗词格律》,即大家一直使用的那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11: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09: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10-6 11:22
你举的例诗不讲粘对。只讲句子四声。忘读仄声,其余全是平平仄平仄句子。
...

试律诗,有讲就换头的,也有不讲究换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发表于 2016-10-7 11: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7 08:27
【人们广泛认可并普遍使用的律诗】,是否就是秋谷的《声调谱》?
清代清规《声调谱》,能等同或代替唐朝 ...

不是,是王力的《诗词格律》,即大家一直使用的那种。

点评

王力的《诗词格律》,实际就是赵执信《声调谱》的再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1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发表于 2016-10-7 11: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7 07:42
古人《习对发蒙格式》摘要:
最是死字不可对以活字,活字不可对以死字。此而不审,则文理谬矣。
若夫以实 ...

读书声/天下事,以前我说过,属于意对。不是同一范畴的不能放在同一范畴讨论。同理,结构相同是一般情况,也有结构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特殊情况,这些也不能扯在一起互相否定!

点评

结构相同,还是一个语法问题。 用句子的六大成分,组合的结构,是【大结构】 句子成分的内部结构,是【小结构】。 对仗的【大结构】,必须相同,不可不同。相同成对,不同失对。 对仗的【小结构】,可以相同,可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1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发表于 2016-10-7 11: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7 08:03
近体诗与永明体的区分参照,唯有【声律】!决然不是【对仗】!

唐朝推行直到现在依然普遍使用的是不是永明体?现在有讨论和使用价值的是最终定型的近体诗而非永明体。三羊先生总是拿永明体、试帖诗与一般的近体诗来论述,这叫做牛头不对马嘴。先生可以研究试帖诗,也可以研究永明体,但不要拿来否定近体诗或王力关于近体诗的理论,它们不是一个范畴,怎么说得清?

点评

唐朝试律近体诗、唐朝应制近体诗、唐朝一般近体诗, 三者的声律标准,难道还有三般两样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1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2: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7 12:25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7 11:38
不是,是王力的《诗词格律》,即大家一直使用的那种。

王力的《诗词格律》,实际就是秋谷《声调谱》的再版。王力《诗词格律》或秋谷《声调谱》,根本不是唐朝近体诗的声律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2: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7 11:44
读书声/天下事,以前我说过,属于意对。不是同一范畴的不能放在同一范畴讨论。同理,结构相同是一般情况 ...

结构相同,还是一个语法问题。
用句子的六大成分,组合的结构,是【大结构】
句子成分的内部结构,是【小结构】。

对仗的【大结构】,必须相同,不可不同。相同成对,不同失对。
对仗的【小结构】,可以相同,可以不同。相同工对,不同宽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2: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7 11:50
唐朝推行直到现在依然普遍使用的是不是永明体?现在有讨论和使用价值的是最终定型的近体诗而非永明体。三 ...

唐朝试律近体诗、唐朝应制近体诗、唐朝一般近体诗,
三者的声律标准,难道还有三般两样吗?

点评

我没有系统研究,先生不是说,有二五分和二四分之别,有四声调声术和平仄两分术之别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12: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发表于 2016-10-7 12: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7 12:42
唐朝试律近体诗、唐朝应制近体诗、唐朝一般近体诗,
三者的声律标准,难道还有三般两样吗? ...

我没有系统研究,先生不是说,有二五分和二四分之别,有四声调声术和平仄两分术之别吗?

点评

唐朝近体诗,包括:唐朝试律近体诗、唐朝应制近体诗、唐朝一般近体诗。 唐朝五言近体诗的律句标准: 二五俩字,只可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13: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3: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7 12:56
我没有系统研究,先生不是说,有二五分和二四分之别,有四声调声术和平仄两分术之别吗? ...

唐朝近体诗,包括:唐朝试律近体诗、唐朝应制近体诗、唐朝一般近体诗。
唐朝五言近体诗的律句标准:
二五俩字,只可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点评

先生说的二五同平指的是哪种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18: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发表于 2016-10-7 18: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7 13:37
唐朝近体诗,包括:唐朝试律近体诗、唐朝应制近体诗、唐朝一般近体诗。
唐朝五言近体诗的律句标准:
二 ...

先生说的二五同平指的是哪种呢?

点评

学堂老师,为何如此有如此的提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06:47
〇平〇〇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18: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8: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7 18:30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7 18:21
先生说的二五同平指的是哪种呢?

〇平〇〇平,包括:〇平〇平平,〇仄〇仄平
〇平〇平平,二四同平句脚平。
平平仄平平,行塘阅清辉。(王力引韦应物句)《汉语诗律学》
平平仄平平,开元太平时。(李  肱  状元帖)
仄平平平平,野情何绵联。(三羊引刘昚虚句)
平平平平平,归耕东山田。(三羊引刘昚虚句)
平平仄平平,熈熈与春亲。(郭 遵  试律诗)


〇仄〇仄平,二四同仄句脚平。
仄仄平仄平,八月湖水平。(王力引孟浩然句)《诗词格律十讲》
仄仄仄仄平,燕罢水殿空。(李  肱  状元诗)
平仄仄仄平,霜洒绣障前,(裴次元  试律诗)
仄仄平仄平,逺近芳气新。(崔立之  试律诗)
仄仄平仄平,煦妪偏感人。(崔立之  试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06: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7 18:21
先生说的二五同平指的是哪种呢?

学堂老师,为何如此有如此的提问?

点评

因为你有时讲平仄,有时讲四声,不知属于哪个类型,怕混,故有此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主题

883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09
贡献
9214
金钱
1373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23 07: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格律诗体裁,出现在南朝,定格在唐(主要是科考评卷的必参照),也是逐步完善的。所依音韵是《唐.礼部韵略》。
.
格律诗体裁的格(形式规矩),有篇章格、字句格、对称格、音韵格等。音韵格里,除必须押韵外还有对四声运用的严要求。四声归类为一平声与三仄(上去入)声的摆布。
.
今人讲的、计较的最多的是平仄格式,这其实只是格律体裁的部分要求。如今有了新公用语(古代称官话)。平仄与韵的争论歧义就多了。所谓平水音韵称为,出现在南宋之后,还有两种说法“北平水”(金)、“南平水”(南宋),是当时科考的《礼部韵略》。据报道,前些年在敦煌发现半部这种韵书本,有待研究。平水音韵表那个是真,是否南宋本?得有证物说了算。问题是,平水表是唐韵吗?
.
这一问,问出了实质:今日到底按什么韵书定平仄?罗列下:陆法言隋切韵、《康熙字典》清切韵、唐北宋南宋《礼部韵略》以及此后的洪武佩文,还有词林正韵(词牌韵)、周德清中原音韵(曲调用);重要的今口语,是普通话与各地方言、民族语,与这韵那韵的音韵变异。自那个王力参加普通话制定以来,一直说这个平仄,按什么音韵阅读、演唱、朗诵古典诗(自诗经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主题

883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09
贡献
9214
金钱
1373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23 07: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争论平仄的意义何在?淬叶斗胆,批判了某大网推荐的所谓名家诗,料想是严格平仄过的,有几个读者?出书的变现律有几文?当然有人可以拿国家的钱印刷,不管谁出钱,有市场吗?若像外国诗人没有国家发工资,卖诗本能喝多少西北风?这些能与袁枚同日而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0 16: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