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4|回复: 7

古音并非是“仙乐”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22 18: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22 18:17 编辑

律诗的重点是让我们体会他平仄变换有序的乐感,不是让你把唐人从坟墓中捞出来逼他苏醒,让他发声的。如观反复强调了,《切韵》的注音原理是允许发音随着时代和地域而变化的。只要我们用今声朗读用平水韵创作出的律诗仍能体会到他的平仄变化的美感就可以了。

平水韵在今天,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非要追究他的原始古音是为了什么?平水韵的创立是在宋末,他并没有依据《切韵》或是《广韵》而注音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就是想到了人的发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

我们非要追究唐代的古音是为了什么?如果非要追究,那我们可以说,古音只会比今天难听,不会比现在好听的。什么是古音?我们到非洲的原始部落去听听就知道了。他的声音中长调、短调、促调混杂,语速和音量快慢高低无序,甚至有的词汇是靠吸气发出的,这对人的生理健康都是有损害的。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定北京音为标准音?因为北京音的每个字的声调长短都整齐划一,就连上声也完全可以和其他声发出同样长短的声调。另外北京音对一些“细音”有甄别的能力。我们有这种体会,北京人学习英语,发出的声音也普遍比别的方言的人学英语的发音要准确。所以我们才要定北京音为标准音。

某些学者非要吹毛求疵,在把这些道理阐明了以后,还要一味地去贬损平水韵。这就使我想起了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好端端的一个人就是这样被整残废了。

我们就是这样今天怀疑这个,明天贬损那个。今天说《满江红》不是岳飞所作,明天又要为秦桧平反。今天呵佛骂祖,明天议论古代君王圣贤的不是。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这样被毁的。我们废除了《周礼》之后,人们的是非观念开始变得模糊,不知道应该拥护什么,应该反对什么。所以我们就应该从现在起,牢固地树立起中华的正朔观念,反对一切刻意贬损中华传统文化的行为。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10-22 18: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甚至有的词汇是靠吸气发出的,这对人的生理健康都是有损害的”——这个倒没想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10-22 19:35: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的重点是让我们体会他平仄变换有序的乐感

……
赞同,语音变了,由切韵规定的平仄没变,也不影响律诗抑扬起伏的声调。五四先生今天强调说切韵是一本字典类书,因此切韵还具有规范后代语音的作用。

点评

比如这个“符”字,在念“符合”时喜欢念平声,但是在念“不符”时很多人喜欢念仄声,这以后字典里会不会增加多音字呢? 还有“黄埔军校”也是一样,“埔”用于地名时,原本通读为“bù”。“黄埔”即读为huangb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7:19
《切韵》的注音特点是以不变应万变,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他都不用去修改。只需象《广韵》一样增加字库用字就可以。 不象我们现在的字典,虽然把每个字的读音都明确了。但是我们现在的发音还仍然是在变化之中。至少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6-10-23 01: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若是一直停留在平仄层面上理解诗韵,那你是永远也无法深切体会格律诗的音乐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7: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10-22 18:42
你对问题的认识仅停留在表层。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乃因为有人尊崇西方文化精神。这些人里不乏官员身影,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能管得了的。

我们力所能及所做的事情就是呼吁把这些诗韵传承等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继承问题理顺,只要我们把它铸造好,就算尽了本份。

在自然科学领域我们可以多向西方学,但是在人文方面,西方根本无法同东方相提并论。特别是在哲学、宗教等方面,所以我们要多致力于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7: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22 19:35
律诗的重点是让我们体会他平仄变换有序的乐感

……

《切韵》的注音特点是以不变应万变,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他都不用去修改。只需象《广韵》一样增加字库用字就可以。

不象我们现在的字典,虽然把每个字的读音都明确了。但是我们现在的发音还仍然是在变化之中。至少过上几十年就要修改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7: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22 19:35
律诗的重点是让我们体会他平仄变换有序的乐感

……

比如这个“符”字,在念“符合”时喜欢念平声,但是在念“不符”时很多人喜欢念仄声,这以后字典里会不会增加多音字呢?

还有“黄埔军校”也是一样,“埔”用于地名时,原本通读为“bù”。“黄埔”即读为huangbù。而后来中华民国的“陆军军官学校”建校于此,据说是蒋介石后来将其命名为“黄埔军校”。蒋介石误将上海黄浦江之“黄浦”与“黄埔”混淆,而将“黄埔”读为"huangpǔ",世人不知,因而皆有此误读,而现却已成正规读法。辞典中“埔”字读为"pǔ"的唯有“黄埔”而已。

如果黄埔军校没有建在那里,说不定就没人理会他叫什么。所以我们现在的字的读音也是在时时变化的。既然发音一直在变,何必非要创什么新韵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0 19: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