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43|回复: 98

节律、声律、韵律,是格律诗的三要素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10-30 18: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30 18:26 编辑

节律、声律、韵律,是格律诗的三要素


在下三羊以为:节律、声律、韵律,是格律诗的三要素。至今为止,何伟棠教授的对格律诗的定义,最为精当。相比之下,何伟棠教授略胜一筹王力大师的拖泥带水。对仗,是永明格律诗或近体格律诗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以下摘自何伟棠《永明体到近体》


=====================
永明体格律构成的三要素


  永明体把以声调的异同对立为特点的声律模式引入五言诗,从而使诗歌的格律形式首次成为节律、韵律和声律三要素完备的结构形式,开创了汉语诗律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元。跟后来的近体相比较,它也是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三要素各自都有其特定的一些讲求。


  1.节律方面。
  它每句定格五言,两句成联构成相对独立的结构体,两联四句就可以成篇。统计沈约、王融、谢朓的223首平韵五言诗,篇式以四联八句为多,占32%;其次是两联的绝句体,占21%;三联、五联以至十联以上的长律也不少,合计接近全部平韵诗的一半。句内的音拍结构,即“节奏型”为“2·3”(上二下三),节律常规与吟诵层的节律形式一致、重合。这“2·3”的音步组合式既是永明诗歌主体声律格式体系的节律基础,也是区别永明体与近体异同的一大关键。后来永明体衍变为近体,此“2·3”式的节奏型就转换为“2·2·1”。


  2.韵律方面。
  最显著的特点是首次严格区分四声,依四声定韵,让平、上、去、入韵字各自分押,追求“同声相应”的音律效果。由于永明规范要求四声分押且一韵到底,因而律篇的内部也就形成平、上、去、入四个相互平行的子系统:平韵篇、上韵篇、去韵篇、入韵篇。在数量分布上,平韵字相押的律篇最多,在沈、王、谢的366个作品中,占总数的60%。其后近体把用韵纳入平仄律的框架之中,要求韵成分内含的对比因素只作“平一非平”的区分,并使用韵处的韵字只能有平声一类的选择,于是近体诗就成了平韵篇的一统天下。


  3.声律方面。
  它有一个独立存在的、自成体系的格式系统和规则系统。在字声的异同搭配上,它是重在二五、二五字异声;在字声的音律学类型分类上,它是四声分用,即“平—非平”、“上—非上”、“去—非去”、“入—非入”多个对立面分组平行并存。这二五字异声和四声分用结合,就构成了永明诗歌主体声律结构的“基本特征”。它又有过渡性质的一面;除了基本特征之外,还有体现这过渡性一面的“过渡特征”:在四声分用的前提下,它特别重视平声,多用两个对立项为“平—上/去/入”的句子;在强调二五字异声的同时,它倾向于使句中的第四字也成为节点,并由此催生一种“二五字同平声”的特别句型。这些倾向看似跟“基本特征”背道而驰,但却是当时实有的声律现象,且又体现后来发展过渡的走向。因此,对于永明体的声律问题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除了肯定那用四声、二五字异声的基本规律、基本特征之外,还应特别关注其体现过渡性质一面的“过渡特征”。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6-10-30 22: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声韵而言,其实就是音乐美问题。

点评

您的【声韵】,是否就是声律和韵律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31 0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1 00: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30 22:02
就声韵而言,其实就是音乐美问题。

您的【声韵】,是否就是声律和韵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6-10-31 07: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明体,一朝之体也,也被近体全盘击溃。了解可以,学写免了。

点评

如此说法,似乎大有数典忘祖之嫌疑! 你不要忘记,近体格律诗是韵母格律诗的【继承/发展】。 现在写永明格律体的,大有人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31 07: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1 07: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31 07:09
永明体,一朝之体也,也被近体全盘击溃。了解可以,学写免了。

如此说法,似乎大有数典忘祖之嫌疑!
你不要忘记,近体格律诗是韵母格律诗的【继承/发展】。
现在写永明格律体的,大有人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31 12: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所谓的三要素有致命的缺陷,且没有什么新发现。节律是什么?不就是格律吗?格律的概念完全可以概括。

此文把节律定义为五言,七言,那宋词怎么办?广义上说,宋词也是格律诗的变体。此文对格律诗的定义太狭隘,不具真正的概括性。


点评

看来你和王力一样,研究格律诗,竟然不懂什么是节奏。声律鼻祖沈约有言在先:五言诗句,分为两句,上二下三。白日——依山尽,为【上二/下三】节奏,是格律诗的句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人,为【下三/上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 08:21
节律,有一定规律的节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31 12: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1 12: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31 12:07
这个所谓的三要素有致命的缺陷,且没有什么新发现。节律是什么?不就是格律吗?格律的概念完全可以概括。

...

节律,有一定规律的节奏

点评

我们看看罗烈烈君所概括的律诗三要素:“近体诗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一是平仄格式,二是押韵模式,三是对仗法则。” 看看人家概括的多么简明扼要,对唐诗宋词都具有概括性。您的那位教授所概括的只能算是律诗的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31 1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31 13: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31 12:11
节律,有一定规律的节奏

我们看看罗烈烈君所概括的律诗三要素:“近体诗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一是平仄格式,二是押韵模式,三是对仗法则。”

看看人家概括的多么简明扼要,对唐诗宋词都具有概括性。您的那位教授所概括的只能算是律诗的特点而已,不能称之为要素。他的那篇节律篇扯到五言上了、扯到永明体上了,不能说他是错的,但是不具备对律诗整体的概括性。


点评

【平仄格式】即是声律;【押韵模式】即是韵律。【对仗】不属于格律范畴。比如说,词牌中有些节奏相同的句子,既可以使用【对仗】,也可以不用【对仗】。近体格律诗一样,可对仗可不对仗。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 08:35
这是你的不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31 2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1 20: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31 13:14
我们看看罗烈烈君所概括的律诗三要素:“近体诗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一是平仄格式,二是押韵模式,三是对 ...

这是你的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31 21: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节律、声律、韵律,都属于格律诗的声律的内容,谈不上格律诗的三要素。格律诗的声律包含诗的声音节奏,音高线,平仄起伏,押韵诸项,都和乐感有关。
格律诗的要素应该包括:
1,篇幅结构特点;
2,声音声调变化’和押韵规律;
3,句法结构和文意特点。

点评

读不懂何伟棠,可以再读可以再问,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的歪曲篡改何伟棠! 你针断抄袭何伟棠,篡改何伟棠,难道不脸红还洋洋得意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06:55
天天冒充王力,这是王力对于格律诗的定义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06:50
四韵八句的是格律诗,二韵、六韵、八韵的,就不是格律诗了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 13:29
格律文体,还包括格律骈、格律赋。你如何界定他的【篇幅结构】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 08:46
你更不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31 2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10-31 21: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节律就是格律的“格”的内容,重要性不比声律低。

点评

节律,是格律文体的第一要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 0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1 21: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31 21:14
节律、声律、韵律,都属于格律诗的声律的内容,谈不上格律诗的三要素。格律诗的声律包含诗的声音节奏,音高 ...

你更不懂

点评

对羊的理论,真看不懂.更不知有何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 15: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08: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31 12:07
这个所谓的三要素有致命的缺陷,且没有什么新发现。节律是什么?不就是格律吗?格律的概念完全可以概括。
此文把节律定义为五言,七言,那宋词怎么办?广义上说,宋词也是格律诗的变体。此文对格律诗的定义太狭隘,不具真正的概括性。

看来你和王力一样,研究格律诗,竟然不懂什么是节奏。声律鼻祖沈约有言在先:五言诗句,分为两句,上二下三。白日——依山尽,为【上二/下三】节奏,是格律诗的句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人,为【下三/上二】节奏,则不是格律诗的句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08: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1-1 08:37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6-10-31 13:14
我们看看罗烈烈君所概括的律诗三要素:“近体诗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一是平仄格式,二是押韵模式,三是对仗法则。”
看看人家概括的多么简明扼要,对唐诗宋词都具有概括性。您的那位教授所概括的只能算是律诗的特点而已,不能称之为要素。他的那篇节律篇扯到五言上了、扯到永明体上了,不能说他是错的,但是不具备对律诗整体的概括性。

【平仄格式】即是声律;【押韵模式】即是韵律。【对仗】不属于格律范畴。比如说,词牌中有些节奏相同的句子,既可以使用【对仗】,也可以不用【对仗】。近体格律诗一样,可对仗可不对仗。永明体与近体诗一样,都属于格律诗的范畴!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摘抄:
律诗一般是中间两联用对仗。颔联不用对仗,尾联用对仗,都算特殊情况,不构成一般规律。首联是否用对仗,往往决定於诗的内容和诗人的艺术技巧。律诗极少完全不用对仗的,也极少全首都用对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1-1 08: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那个和挤韵,撞韵一样,不属硬性要求,甚至重要程度还不如挤韵,撞韵。对仗工整里就概括了。

律诗允许有宽对甚至流水对,说词性相对,语法相对这些都不是硬性规定,不属于要素。

点评

对仗,是格律诗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格律的【决定因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 08: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08: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1-1 08:36
你那个和挤韵,撞韵一样,不属硬性要求,甚至重要程度还不如挤韵,撞韵。对仗工整里就概括了。
律诗允许有宽对甚至流水对,说词性相对,语法相对这些都不是硬性规定,不属于要素。

对仗,是格律诗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格律的【决定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08: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31 21:14
节律、声律、韵律,都属于格律诗的声律的内容,谈不上格律诗的三要素。格律诗的声律包含诗的声音节奏,音高 ...

格律文体,还包括格律骈、格律赋。你如何界定他的【篇幅结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08: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0-31 21:34
节律就是格律的“格”的内容,重要性不比声律低。

节律,是格律文体的第一要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1-1 08: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总结律诗的三要素是适合所有律诗,甚至包括宋词的普遍原则。

平仄变换有序,包括拗体诗,包括宋词。

用韵规范,诗押平水韵,词押词韵,不可混押。

对仗工整,所谓工整包括宽对,流水对。

违反上述行为就是相当于拆了火车的铁轨一样,本质发生了变化。

而犯了撞韵,挤韵和词性语法不对称等只能是说不完美,但是仍旧可称为是律诗。

点评

【用韵规范,诗押平水韵,词押词韵,不可混押。】 试律诗,为何韵押【词林正韵】呢? 唐元和六年(806)侯冽进士省试帖《金谷园花发怀古》 版本一: 金谷千年后,春花发满园。【十三元】 红芳徒笑日,秾艳尚迎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 09: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1-1 09: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先生对律诗概念与内涵外延的把握是相当精准到位的。深入浅出,不算厚的一本书,初学者一看就能掌握。

不象有的学者,说话说不到点子上,只能让概念更混乱,为律诗的普及帮倒忙。

点评

王力格律理论中,不没有【节律】理论,其【声律】理论,无非也是清代赵执信谬论的残汤剩饭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 09: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09: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1-1 08:52
我们总结律诗的三要素是适合所有律诗,甚至包括宋词的普遍原则。

平仄变换有序,包括拗体诗,包括宋词。

【用韵规范,诗押平水韵,词押词韵,不可混押。】

试律诗,为何韵押【词林正韵】呢?

唐元和六年(806)侯冽进士省试帖《金谷园花发怀古》

版本一:
金谷千年后,春花发满园。【十三元】
红芳徒笑日,秾艳尚迎轩。【十三元】
雨湿轻光软,风摇碎影翻。【十三元】
犹疑施锦帐,堪叹罢朱纨。 ========【寒韵】
愁态莺吟涩,啼容露缀繁。【十三元】
慇勤问前事,桃李竟无言。【十三元】


版本二:
金谷千年后,春花发满园。【十三元】
红芳徒笑日,秾艳尚迎轩。【十三元】
雨湿轻光软,风摇碎影翻。【十三元】
犹疑施锦帐,堪叹罢朱弦。 ========【先韵】
愁态莺吟涩,啼容露缀繁。【十三元】
慇勤问前事,桃李竟无言。【十三元】

论述试律诗用韵时,纪昀同样着眼于唐韵与后世的不同。他评侯冽《金谷园花发怀古》诗“堪叹罢朱弦”句云:“‘朱弦’,‘弦’字‘妍’韵。然唐韵与今多不同,未可遽非。”该诗六韵,园、弦、翻、繁、言,皆平声元韵,独“弦”平声先韵,纪昀由是指出唐韵与宋及其以后韵之不同,不可认为侯冽出韵。

点评

如果你的这篇文章就叫作《论永明体的特点》,他倒是还能让人接受,但是他不能概括所有的律诗。你现在又哪唐诗来举例,我和你说,唐诗很多用韵也不规范,或是说虽规范了但是没有严格执行。 所以你列举唐诗还有什么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 20: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09: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1-1 09:05
王力先生对律诗概念与内涵外延的把握是相当精准到位的。深入浅出,不算厚的一本书,初学者一看就能掌握。

...

王力格律理论中,不没有【节律】理论,其【声律】理论,无非也是清代赵执信谬论的残汤剩饭而已!

点评

什么叫作残羹剩饭?你可以不认同他,但是不应该这样去讲。 我们做的一些事情不是都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吗?王力先生总结得好,对近体诗的把握既得要领,又知取舍,并且思路清晰,这种人才在当代很难得。 在如观眼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 2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3: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1-1 13:30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31 21:14
节律、声律、韵律,都属于格律诗的声律的内容,谈不上格律诗的三要素。格律诗的声律包含诗的声音节奏,音高 ...

四韵八句的是格律诗,二韵、六韵、八韵的,就不是格律诗了吗?
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1-1 15: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羊的理论,真看不懂.更不知有何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1-1 20: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1-1 21:05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1-1 09:06
【用韵规范,诗押平水韵,词押词韵,不可混押。】

试律诗,为何韵押【词林正韵】呢?


如果你的这篇文章就叫作《论永明体的特点》,他到是还能让人接受,但是他不能概括所有的律诗。你现在又来拿唐诗来举例,我和你说,唐诗很多用韵也不规范,或是说虽规范了但是没有严格执行。

所以你列举唐诗还有什么意义?很多规范是后人总结和增润的,但是这种总结和增润不是随意的,主要还是参照唐诗,以不违反律诗的三要素为原则。

点评

三羊回复: 永明体和近体诗一样,都是格律诗。近体格律诗,是永明格律诗的继承与发展。相对于永明格律诗来说,近体格律诗的节律格式,依旧是永明体的上二下三节奏格式。只是继承,并无发展;声律,继承而发展了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04: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1-1 20: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1-1 09:09
王力格律理论中,不没有【节律】理论,其【声律】理论,无非也是清代赵执信谬论的残汤剩饭而已! ...

什么叫作残羹剩饭?你可以不认同他,但是不应该这样去讲。

我们做的一些事情不是都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吗?王力先生总结得好,对近体诗的把握既得要领,又知取舍,并且思路清晰,这种人才在当代很难得。

在如观眼中,王力先生的那本书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是完全可以作中学的教科书的。所以如观建议,以后在中学开设近体诗的课程,作为一名中国人应有义务了解中国诗词演变过程。


点评

从永明到近体的格律诗,王力既无总结也无演绎的探索与研究。王力【又知取舍】的理论,可以使用于当今,但是不能以此【取舍】之后的说法,认定为唐朝近体格律理论,尤其是声律理论!在格律文体中,节律是声律的基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05: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04: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1-2 04:57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6-11-1 20:28
如果你的这篇文章就叫作《论永明体的特点》,他到是还能让人接受,但是他不能概括所有的律诗。你现在又来拿唐诗来举例,我和你说,唐诗很多用韵也不规范,或是说虽规范了但是没有严格执行。
所以你列举唐诗还有什么意义?很多规范是后人总结和增润的,但是这种总结和增润不是随意的,主要还是参照唐诗,以不违反律诗的三要素为原则。

三羊回复:
永明体和近体诗一样,都是格律诗。近体格律诗,是永明格律诗的继承与发展。相对于永明格律诗来说,近体格律诗的节律格式,依旧是永明体的上二下三节奏格式。只是继承,并无发展;声律,继承而发展了一个【二五同平不为病】;韵律,继承而发展了一个【首句押韵不为病】。
【唐诗很多用韵也不规范,或是说虽规范了但是没有严格执行】这句话,本身就是不合逻辑,规范而又不严格执行,唐朝科举的考生试卷与考官判卷的标准何在?再者,【唐诗很多用韵也不规范,或是说虽规范了但是没有严格执行】,也与【以不违反律诗的三要素为原则】,也是自相矛盾的!
至于【后人总结和增润的】,则当为时过境迁的黄花菜了!唐朝没有平水韵,唐人不依平水韵。平水韵,只是宋朝对近体诗押韵的大致总结或概括。三羊在举一个《平水韵》,不能解答的例子。【浮】字,如何押【虞韵】?!

唐大历十年(775)丁泽 状元殿试帖《龟负图》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协帝谟。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
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浮。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05: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1-1 20:35
什么叫作残羹剩饭?你可以不认同他,但是不应该这样去讲。
我们做的一些事情不是都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吗?王力先生总结得好,对近体诗的把握既得要领,又知取舍,并且思路清晰,这种人才在当代很难得。
在如观眼中,王力先生的那本书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是完全可以作中学的教科书的。所以如观建议,以后在中学开设近体诗的课程,作为一名中国人应有义务了解中国诗词演变过程。

从永明到近体的格律诗,王力既无总结也无演绎的探索与研究。王力【又知取舍】的理论,可以使用于当今,但是不能以此【取舍】之后的说法,认定为唐朝近体格律理论,尤其是声律理论!在格律文体中,节律是声律的基础。五言近体诗的节律,是沈约的【上二下三】,也即23两个节奏单位,王力篡改成三个节奏单位,试想王力效颦于清朝赵执信的谬说,还能成立吗?!

点评

从永明到近体的格律诗,王力既无总结也无演绎的探索与研究。王力【又知取舍】的理论,可以使用于当今,但是不能以此【取舍】之后的说法,认定为唐朝近体格律理论,尤其是声律理论!在格律文体中,节律是声律的基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06: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1-2 06: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1-2 05:13
从永明到近体的格律诗,王力既无总结也无演绎的探索与研究。王力【又知取舍】的理论,可以使用于当今,但 ...

从永明到近体的格律诗,王力既无总结也无演绎的探索与研究。王力【又知取舍】的理论,可以使用于当今,但是不能以此【取舍】之后的说法,认定为唐朝近体格律理论,尤其是声律理论!在格律文体中,节律是声律的基础。五言近体诗的节律,是沈约的【上二下三】,也即23两个节奏单位,王力篡改成三个节奏单位,试想王力效颦于清朝赵执信的谬说,还能成立吗?!

-----羊的疯言疯语!

点评

你可以代替王力答辩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06: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06: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1-2 06:31
从永明到近体的格律诗,王力既无总结也无演绎的探索与研究。王力【又知取舍】的理论,可以使用于当今,但 ...

你可以代替王力答辩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0 19: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