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96|回复: 33

驳杨文怡“唐诗中的老干体”之论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15 19: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15 20:09 编辑

驳杨文怡“唐诗中的老干体”之论
杨文怡教授在《古今诗坛老干体之刍议――以唐代台阁体为参照》一文中,将老干体的范围扩大到唐代,并说唐代老干体有下列五大特征黑字)。今作简要批驳如下红字):
1.内容的歌德化
歌颂功德,鼓吹升平几乎是古今“老干体”的共同特色。而唐人的一些台阁体诗、应制诗及宫体诗,完全是以“美”为重心,“美”也不是为了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近谀之颂,完全有违汉以前的美刺传统。颂皇恩,歌盛典,应景敷衍,谀词满篇。
----将内容列为老干体的特点,是将诗艺政治化,是一个最大的错误。颂本来就是诗的主要内容之一。源于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转化对领袖的期望为对神的尊重和迷信。而且这种感情绝不是虚假的。
2.写作的程式化
由于应酬性成份加强,应景趋时需要迅速制作,为了适应这一特点,“老干体”逐渐形成一套程式化结构。这在唐初的宫体诗中表现尤著。宫体诗创作除了应制、咏物等需要自身特定的传统惯例外,其他之程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首先点题、中间胪列铺排、最后表示感受或看法三部分。
----这种程式化不是老干体所特有,而是行文的一般规律。诗歌也不例外。诗词也要构思意境,按照起承转合的步骤写来,读者才容易接受。所以这个程式并非老干体诗所特有。
 3.情感的空洞化
  凡治诗者,都知道诗是情感的艺术,无情则无诗, 古今优秀诗作都是深于情性之作,都是情感自然奔泻之作。“老干体”之所以受到人们之责难,其一个共同的弊病在于缺乏真情。如上所析唐初的宫体诗典型的特征是情感的空洞化。
-----老干体这个词汇提出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杨文怡此论显然将特殊当成了一般,以为古代也一样诗人与国家领导阶层离心离德,言不由衷,需要当两面派,当面说人话背后说鬼话,像郭老昨天歌颂四人帮今天又跟风写大快人心事一样。岂不知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多数时期是忠君爱国言行如一的。比如盛唐时期诗人慷慨激昂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绝非虚情假意。杨文怡是犯了外延不当的错误。
 4.风格的官气化
   装腔作势,陈词滥调,套话连篇是这一类诗的总体特点。揆之唐之“老干体”,人们最常用的词是“凤池”、“冕旒”、“九重”、“皇州”、“皇猷”之类的语句。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和贾舍人早朝》)、

----贾至他们几位诗人唱和之作是否属“装腔作势,陈词滥调,套话连篇”?我看不是。而是他们真诚地赞颂,而且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国,这样的早朝是否不值得赞颂?是否言过其实?是否这几位诗人虚情假意,目的是欺骗皇帝和民众?现在看来应该感谢这几位诗人留下了描绘大唐盛世的皇帝早朝的景象的诗句,诗人们对当时的政治形象有了印象,也应为当时大唐帝国的强大感到骄傲。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样的颂扬的诗篇越多越好!
5.形式的应制化
唐太宗有《正日临朝》 《过旧宅》, 杨师道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 大臣许敬宗和上官仪都有《奉和过旧宅应制》。大臣间的宴游唱和盛行。比如杨师道封安德郡公时,在安德山池宴集群臣,李百药、褚遂良、杨续、刘洎、岑文本、许敬宗、上官仪等人都写有同题《安德山池宴集》,诗中用“粉壁”、“朱楼”、“高殿”、“雕窗”、“虹梁”等词涂饰浮光艳色,点缀升平。此外,如上所提及的王维、岑参、杜甫所和贾舍的《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都是大臣间的互相唱和。足以反映出唐之“老干体”的势力之不可低觑。当今“老干体”的应制除了友人之间的唱和外,还以一种新的面孔表现出来,比如诸如形形色色的节日诗、婚庆诗、寿宴诗,庆典诗、会议诗等因都带有应景趋时的特色,都可以看作是新应制诗,至少可以说是古代应制诗在当今社会以另一类形式的复活,不过,不同于古时宴集、宫召时被动的应制,而是不被强求的主动的应制。这类应制诗大多千人一面,千部一腔,了无个性。
----诗歌是文学艺术类产品,诗歌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娱乐。唱和是诗歌能得到发展的主要条件之一。可以说,若没有初唐历朝皇帝对诗歌的偏爱,若无宫廷里的君臣唱和,唐诗是得不到推广和发展的,也成就不了唐代灿若群星的众多诗人,我们也见不到这样多的美妙唐诗篇。唐近体诗所以能在沈佺期宋之问时期定型,完全因为唐中宗景龙年间皇帝修文馆的设立和众学士的进宫。而修文馆学士的主要作用就是参加宫廷宴游活动并进行诗歌唱和,他们创作了大量的应制诗,对近体诗的定型和推广产生了决定性作用。杨文怡在此抨击唱和应制诗,是喝水人攻击掘井人。甚至攻击当代“节日诗、婚庆诗、寿宴诗,庆典诗、会议诗等因都带有应景趋时的特色”都被攻击老干体新应制诗,是在抹杀诗歌的娱乐功能,是与文艺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任务相违背的。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5 20: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杨文怡将“老干体”当作一个反面形象来对待,来攻击,来批判,那么他对这些唐诗判为“老干体”并加以批判就是完全错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15 20: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2-15 20:40 编辑

那个话不能听的。现在老干的水平提高多了。个人觉得现在不太适合提这个话题。当然再过一阵,再提高,也可以重新提出来作为中性甚至高雅的代名词。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15 23: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中象这种咏颂题材有待挖掘,以前没有发现到他的价值。我们一直把目光注视在风月上,以为唐代就只有那种诗。

诗人之间的唱和、步韵也应重视发展,促进诗友间的互动。



点评

这个现在很多。有时候甚至可以用泛滥来形容。而且有很多质量也不算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5 23: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15 23: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15 23:02
唐诗中象这种咏颂题材有待挖掘,以前没有发现到他的价值。我们一直把目光注视在风月上,以为唐代就只有那种 ...

这个现在很多。有时候甚至可以用泛滥来形容。而且有很多质量也不算低。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07:56: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16 08:58 编辑

流传下来的唐诗应皆是精华,没有糟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1

主题

419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75
贡献
5531
金钱
1012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16 09: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人右倾,在大学里研究脱离实际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0:08: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戴河说的对。此人和西方自由派一个腔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16 10: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6 07:56
流传下来的唐诗应皆是精华,没有糟粕~

精华糟粕与否,在思想性之类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争议,但艺术角度,基本上都是精华,这个问题不大。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0:1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对。老干体本来是指诗艺即技巧方面,但有人别有用心扩大到政治内容上。因每人立场不同会有不同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16 10: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6 07:56
流传下来的唐诗应皆是精华,没有糟粕~

这一点你也承认了?还有比例更大的糟粕被有流传下来。


点评

什么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6 1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0: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16 10:57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2-16 10:18
这一点你也承认了?还有比例更大的糟粕被有流传下来。


什么意思?你不就是说李白杜甫流传下来的诗大部份是风月体,是糟粕,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0:5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16 10:54 编辑

可以讨论一下,以贾至等唱和"早朝大明宫"为例,是糟粕还是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16 10: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另外一贴回答你了,唐代因各种原因,还有很多差诗没有流传下来,算下来好诗差诗比例和现在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1:0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16 11:06 编辑

你这说法十分荒谬。现在的诗好诗差诗比例是多少?
唐诗流传下来的百分之百是精华,现在的全部诗作能接近唐诗水平的不超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要被淘汰。二者无怯相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1:04: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接近唐诗水平主要指合律押韵的格律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16 11: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6 11:01
你这说法十分荒谬。现在的诗好诗差诗比例是多少?
唐诗流传下来的百分之百是精华,现在的全部诗作能接近唐诗 ...

你又曲解我原意,你仔细看一下我另一回贴,唐代差诗也不会少,只是没有流传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1:10: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所谓没流传下来的都是老干体,没有证据,等于大白天说梦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16 11: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2-16 11:23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6 11:10
你所谓没流传下来的都是老干体,没有证据,等于大白天说梦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

炒股七赔二平一赚,这个比例基本上是一个普遍法则。如果让唐人炒股也差不多是这个比例。诗词也应是如此,好诗与差诗比例古今应大致相当。只不过受科技条件等限制,唐人的差诗流传下来的少,让你误认为唐人很伟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1:16: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继续不贴题。千年文化积淀,历史长河如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金子。当下诗坛,泥沙俱下,魚龙混杂,百分九十九是污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16 11: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5 21:03
你又错了。不用说唐代,即使1949建国之前中国农村的文盲比例也和现在有天壤之别。现在几乎没有文盲,中学 ...

高级知识分子,公务员也尽是诗词差的,要不老干体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唐代成名的诗人必竟在受教育人群中占少数,你怎能保证其他人都不写诗?只不过他们没成名,所以他们的诗不会被人编入诗集,也没人传颂,时间一长就流失了。

不象现在,不管成不成名,直接网上一发就大功告成。如果唐代也有互联网,那些受教育人群都会上来写几首,那你就能看出好诗与差诗比例和现在差不多。

我把那边的回贴转过来,省得你借机曲解与诋毁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1:18: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16 11:58 编辑

与现在比比皆是的市井小人比,唐诗人就是个个伟大。现在有些半瓶子水却一劲欺师灭祖,诅咒李杜等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1:27: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汉语水平也成问题。不理解我的意思。唐时的教育与现在一样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发表于 2017-2-16 11: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1、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指出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毛泽东在如何对待古代文化的问题上强调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可见无论外国文化还是中国文化,留传的都存在糟粕,并非保留下来的就一定是精华。
2、针叶林先生对杨文怡文章的评论,角度不同,确实有一定的理由,但是,杨文怡指出的台阁体诗词属于老干体的论据是客观的,推理是合符逻辑的,结论是中肯的。
3、流传下来的台阁体应制诗,是这类作品中比较有研究价值的,虽然在古代诗词中,这类作品虽也有精品,但糟粕居多,是不容否定的。

点评

老干体,在我看,是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一般意义,也就是老干部群体整体写作风格的判定,这个可以随着时代变化发生变化,也可以选择其中的共性作为不变考量。 另外一个是特定称谓,也就是特殊历史环境下截取的一种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6 12: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2:11: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16 12:14 编辑

你们都是以“反对颂圣"立场判别精华与糟粕的。都属于西方白由派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16 12: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7-2-16 11:51
1、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指出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毛泽东在如何对待古代文化的问题上强调要剔除其封建性的 ...

老干体,在我看,应该是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一般意义,也就是老干部群体整体写作风格的判定,这个可以随着时代变化发生变化,也可以选择其中的共性作为不变考量。
另外一个是特定称谓,也就是特殊历史环境下截取的一种特殊写作风格。

点评

老干体,不是内容,而是语言特征,标语口号式的,缺乏形象思维的诗词就是老干体。我们有些人故意把它扩大化,弄得无法理解和把握了。 台阁体、应制诗,有老干体,但并不是这种体裁就是老干体。美刺,两者都有老干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6 18:05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2: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16 12:52 编辑

       用“美刺论”判定唐诗是老干体是对唐诗的政治曲解
有一位叫杨文怡的说唐诗中的老干体具有五大特点。第一点就是“有违美刺传统”:他说
:(一)以唐“台阁体”诗为参照,古今“老干体”的共同特征
1.内容的歌德化
歌颂功德,鼓吹升平几乎是古今“老干体”的共同特色。众所周知,美刺是中国诗歌的传统。美刺的目的是“谲谏”,《周礼•地官》有“司谏”之官,郑玄注曰:“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周礼》还有“保氏”之官专门“掌谏王恶”,可见汉人很重视“谏”,《诗经》因有美有刺,所以被人们视为“谏书”。《汉书•楚元王传》载刘向上疏,引《小雅•角弓》的“刺幽王好谗佞”,以谏楚元王用人失当,《角弓》是一首刺诗,因此这是典型的以刺诗为谏的例子。美诗也能为谏,该传还载刘向引美诗《小雅•斯干》为谏:“周德既衰而奢侈,宣王贤而中兴,更为俭宫至,小寝庙,诗人美之,<斯干>之诗是也。” [3]p33《斯干》是歌颂周宣王节俭的,故以之讽谏楚元王的奢侈,这是典型的以美为谏。不过,汉以前,重点是以刺为谏。而唐人的一些台阁体诗、应制诗及宫体诗,完全是以“美”为重心,“美”也不是为了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近谀之颂,完全有违汉以前的美刺传统。如太宗朝岑文本和太宗的《奉和正日临朝》诗云:“时雍表昌运,日正叶灵符。德兼三代礼,功包四海图。踰沙纷在列,执玉俨相趋。……天文光七政,皇恩被九区。万陪瘞玉礼,屯笔岱山隅。” [4]P119颂皇恩,歌盛典,应景敷衍,谀词满篇。完全远离《诗经》以来以美为谏的目标。这种内容的歌德化在今人的“老干体”也十分突出。如署名为杨义春的《喜迎十八大》诗就是典型的歌德化诗:“猎猎红旗四海扬,神州大地放光芒。卅年改革民殷富,几代同心国运昌。百虑为民谋福祉,千思治国为兴邦。前程似锦宏图展,华厦腾飞谱锦章。” ﹝5﹞p4靠堆垛概念化的词语来歌颂党的英明伟大,不知摘取生活的切片,撷取生活的浪花,以小搏大,换一个度来写。像这类歌德化的诗,试问哪里还有诗意。

-------美刺论生硬地来解释比兴,与文学艺术离开得比较远,与文学创作没有多大关系。这是一种政治曲解。如汉代的“比刺兴美”说。这是汉儒经学的解释。郑玄注《周礼》“六诗”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而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这种说法是以汉代的社会文化中的美刺论生硬地来解释比兴,与文学艺术离开得比较远,与文学创作没有多大关系。
《毛传》、《郑笺》中对于《诗经》的解释,常常在抒情的诗歌中,离开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所描绘的形象去寻求有关君臣父子的“微言大义”,例如把爱情诗《关雎》说成表现“后妃说乐君子之德”等,就和这种对于“赋、比、兴”的牵强附会的理解,有着直接关系。唐代孔颖达就不同意郑玄把“比兴”分属“美刺”的说法,指出: “其实美刺俱有比兴者也。”(《毛诗正义》)并非比一定与“刺”相连,兴一定与“美”相连。这种经学家的政治解释方法,在中国古代仍有不小影响。连刘勰也不能不受其影响,如“比兴”篇中说:“关雎有别,故后妃方德;尸鸠贞一,故夫人象义。”意思是关雎雌雄有别,用以比喻后妃的美德,布谷鸟专一,所以诗人用来比喻夫人的专一用心。这种读诗的方法承继的是郑玄的政治解释方法。这种方法特点是用政治遮蔽艺术,用意识形态曲解诗义,离开了诗歌的常识,是不可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16 16: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6 11:27
:你的汉语水平也成问题。不理解我的意思。唐时的教育与现在一样吗?

什么叫我的汉语水平有问题呀?
唐代有受教育人群,现在也有。这些人都是有潜在能力写诗的人。用这两组人群来比较占比,他们的创作水平就整个而言应差不多。

好吧,不说这个了。就说此贴的咏颂体,我还是支持的,对君王的咏颂是必要的。这种咏颂不应细考每个作者当时的心态,就算是出于礼节去咏颂也是应值得肯定的。这是一名作臣子的“职业”本份,不应去讽刺。

其实如观自己的诗作风格也是准备朝论政,论理,说教,步和等方向发展。自己反对整天沉溺于呤风弄月,就不可能常去写那些诗。



点评

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差异巨大,自不待言。只说诗教,古代自童蒙就学对课,就为了吟诗作对,这是主课。所以那时的神童自幼就会作诗。到参加科举考试,因为有写诗题目,那就必须能熟练写律诗了。有人仅凭一诗就高中。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6 16: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6: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16 16:50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2-16 16:27
什么叫我的汉语水平有问题呀?
唐代有受教育人群,现在也有。这些人都是有潜在能力写诗的人。用这两组人 ...

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差异巨大,自不待言。只说诗教,古代自童蒙就学对课,就为了吟诗作对,这是主课。所以那时的神童自幼就会作诗。到参加科举考试,因为有写诗题目,那就必须能熟练写律诗了。有人仅凭一诗就高中。现在呢?一不学文言文,二不学诗,多数人即使博士后也不会写诗,像专门研究文学的教授当了博导连首绝句也不会写是普遍而正常的现象。所以不能用同样标准来比较今人与古人写的好坏诗的比例,这和个人的智商或才能无关,是教育不同使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16 17: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6 16:46
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差异巨大,自不待言。只说诗教,古代自童蒙就学对课,就为了吟诗作对,这是主课。所以 ...

这个算是有点道理,但是今天有互联网,很多人学诗都可速成,信息采集优势也是古人难以相比的。所以就学习效率而言也会比古人要高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0 05: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