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21 22:34 编辑
什么叫通假字? 金筑子说: [《广韵》“探同撢”,而“撢”为平声去声两读,平声在侵部,去声在勘部。李商隐在这里用的“探”实为“撢”的通假字,“探”通假为“撢”之后,“探”就为“撢”而可读仄声了。]
----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若因“撢”有仄读而被借来代替“只有平声”的“探”,则应写出通假的“撢”字才对(临时工),而写出“无仄读”的“探”,怎么能代替有仄读的“撢”字呢?所以哪个字是通假字,金筑子完全搞反了。这里“探”是本字,是平仄两读字,不存在与“撢”通假的问题。
若“撢”字是本字,或者能通假“探”字,绝不会不在唐诗中出现。但实际上无论是“撢”字,抑或“掸”字,唐诗宋词中均未出现。这能说明它们是与“探”“通假”吗?
还有人说: [“集韵”与“洪武正韵”等是另外一个系统,不是古人作诗时所依据的音韵系统。看一个字在《平水韵》中究竟有几个读音,只需要看《广韵》中该字的读音情况。“探”字在诗韵中确实只读平声。]
--------更是荒唐可笑。《集韵》分韵的数目和《 广韵》全同。只是韵目用字 ,部分韵目的次序和韵目下面所注的同用、独用的规定稍有不同而已。字的又音,《集韵》比《广韵》增了很多。但是,《集韵》主要的特点还在于收字多,而且收的 异体字特别多。一个字不管有多少不同的写法,又不管是正体,还是古体、或体、俗体,只要有点根据就收进来。有的字竟多到八、九个写法。《集韵》号称共收53525字,比《广韵》多收了27331字,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