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精华642
注册时间2019-6-21
威望4946
金钱23970
贡献15705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首席版主
 
威望- 4946 点
贡献- 15705 次
金钱- 23970 枚
  
|
发表于 2019-8-27 21: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泉空吟 于 2019-8-28 11:18 编辑
高原兄阐释拙作“ ’筑庐有意’句意有三解:一曰我有意筑庐此间?次曰筑庐有意(迎我、等我)?再次曰筑庐故意(逗我、难我)?”
我十分乐意为之解答一下:“筑庐有意?”前有半拍,“步苹洲”,此完整一拍是“步苹洲、筑庐有意?”凡句读者,词中不为一拍。
苹洲,即白苹洲(苹,繁体字为“蘋”,应是“白蘋洲”,我喜此“蘋”字)。湖州,又称吴兴,清郑元庆《石柱记笺注》云:“吴兴山水清佳,自六朝以来称东南名郡。”经过六朝、唐代对穿城而过苕溪、霅溪流域水利治理,于湖州邑郊形成一广阔水景区。宋嘉泰年间《吴兴志》载:“白蘋洲,在湖州霅溪东南,梁太守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暮江南春’,后人因以名洲。”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湖州刺史颜真卿对白蘋洲进行修整,清淤导流,建八角亭,并书碑刻柳太守《江南曲》于亭中。贞元十五年(公元779年)刺史李錡作大亭一、小亭二,名曰“白蘋”。开成三年(公元838年)刺史杨汉公复疏四渠、浚二池,立三园,建五亭,此五亭曰:白蘋、集芳、山光、朝霞、碧波,以还颜真卿之旧。自此,得“白蘋韵事”名,南宋后,历年由其知州主持重建,使白蘋洲掩映在水光山色中,成为湖州一不可多得人间胜境。每当“汀风春、溪月秋”,文人骚客相约而至,“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当时在洛阳为官白居易,见杨汉公寄来《白蘋洲图》,也惊叹,诗人心存目想,凭空而作《白蘋五亭记》,聊以自慰。中唐以来,此地成为外放官吏及失意文士留连寄情之山水窟,诗僧皎然筑“苕溪草堂”,茶圣陆羽筑“青塘别业”,陆龟蒙筑“长兴震泽别业”……,两宋以后,此地迎来园林建设高潮,尤以私家园林为主。沧海桑田,现俱已不存,惟留元代大家赵孟頫一别业,即“莲花庄”而已,辟为公园,园外,有一路,名“横塘路”,故歇拍咏:“横塘旧路,算千回醉。”横塘,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送别之象征意义,“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南宋诗人范成大《横塘》),最有名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有时回故乡,湖州只有两结交近二十余年老友,亦相识于网络论坛,即第一代写手江南小糊涂、月宫寒黉夫妇,他们会热情相迎送。江南小糊涂(注册大中华为“江南糊涂”),有可能国庆节后入驻月影诗社,已相约而定。
每次回故乡,莲花庄必游。亦曾有过于湖州置房产之想法,因我有士大夫意识或曰于故乡之深爱,然家人反对遂作罢,故咏“步蘋洲,筑庐有意?”我乃沪人,所谓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自上世纪20年代初,祖父率合家举迁沪上,湖州已无亲戚。乃籍贯湖州,永不可改变,自以为湖州人而荣光,此血毕竟浓于水,且先父临终遗嘱:不墓,魂归故里,骨灰分两半,一洒湖州太湖,二洒初恋之地爱山(苏东坡罹诗祸即此“爱山”)。数十年以来,每回湖州,太湖(拙作有“太湖帆影”)与爱山,也必登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