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9|回复: 8

2015年2月15日复习作业

[复制链接]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5-2-7 22: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简述韦庄一生的经历以及导致他在作品风格上的转变。并列举他在不同人生经历中的至少三首作品。

9

主题

460

帖子

2766

积分

版主

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39
贡献
660
金钱
1168
发表于 2015-2-10 16: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60

帖子

2766

积分

版主

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39
贡献
660
金钱
1168
发表于 2015-2-10 17: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东吴生相遇》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这首诗劈头感慨万端地说:"十年身事各如萍"。诗人用随风飘泊的水上浮萍,刻画了自己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自不免同病相怜。
"白首相逢泪满缨"。按理,这时韦庄已登第,禄食有望,似不该与故人泪眼相对,但自己在外飘泊多年,已是五十九岁的人了。因此,遇故人便再也忍不住涕泗滂沱,泪满冠缨。
三、四句是挥泪叙旧的辛酸语。回想当年大家欢聚一起观花饮酒的情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如今诗人为痛苦折磨得衰老、麻木,似乎已不感觉到花儿是美丽的了,再也没有赏花的逸兴了。而酒与诗人却变得多情起来,因为乱世颠沛,年华蹉跎,只好借酒浇愁啊!细味诗意,字字酸楚。五、六句是痛定思痛的激愤语。乱离社会,世态炎凉,"贫"与"贵","陋巷"与"豪家",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相距何其悬远。有才华的人偏被压在社会最下层,沾不到春风雨露;尸位素餐者偏是高踞豪门,吟风弄月。诗句是对上层统治者饱含泪水的控诉,也是对自己"十年身事"的不平鸣。
泪干了,愤闷倾吐了,诗人转而强作笑颜:"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且对"一作"独对",据题意以"且对"为允。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这两句是说:趁未衰之年,暂拚一醉,而破涕为笑,这是聊以解嘲;期望今后能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自许和自慰。诗人就是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而开怀一笑。这一笑,既透露着老当益壮的激情,也透露着期望社稷郅治的心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60

帖子

2766

积分

版主

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39
贡献
660
金钱
1168
发表于 2015-2-10 17: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仙子》
怅望①前回梦里期,看花不语苦寻思。
露桃②宫里小腰肢,眉眼细,鬓云垂,惟有多情宋玉③知。

这首词首句七字写了主人公的心境、现在、过去和将来。"怅望"是现在的情绪;"前回"是过去与女方的欢爱,"梦里期"是一种希望,即使不能有现实的欢会,在梦里能重温一遍也是安慰。言辞恳切,情意深长。"看花"是怅望的进一步刻画,表面是在看花,实则是在怀人。"露桃"三句,是主人公所怀念的女子的形象素描。最后,以宋玉自喻,表示自己最能了解对方,当然,也希望对方知道自己,出言朴质,情致深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60

帖子

2766

积分

版主

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39
贡献
660
金钱
1168
发表于 2015-2-10 17: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蛮》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此首陈不归之意。语虽决绝,而意实伤痛。起言"江南乐"承前首"江南好"。以下皆申言江南之乐。春衫纵马,红袖相招,花丛醉宿,翠屏相映,皆江南乐事也。而红袖之盛意殷勤,尤可恋可感。"此度"与"如今"相应。词言江南之乐,别家乡之苦可知。兵千满眼,乱无已时,故不如永住江南,即老亦不归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443

帖子

2705

积分

版主

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78
贡献
688
金钱
1018
发表于 2015-2-14 23: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寻梅 于 2015-2-15 00:17 编辑

2015年2月15日复习作业
请简述韦庄一生的经历以及导致他在作品风格上的转变。并列举他在不同人生经历中的至少三首作品。
答:  
1、韦庄一生经历,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为仕唐时期。这个时期他是个典型的保皇派。他在四十五岁时去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未能脱走,逃往洛阳。次年作《秦妇吟》。在这篇堪称他平生之力作的史诗中,作者虚拟了一位身陷兵中复又逃离的长安妇女“秦妇”对邂逅的路人陈述其亲身经历,从而展现了那一大动荡的艰难时世之各个方面。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而为什么说他是保皇派,是因为他在节度使周宝那作幕僚的时候,曾为了拥戴唐皇室,离江南北上迎驾,中途因道路阻塞折返,后在婺州一带客居。乾宁元年(894)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已年近60。后昭宗受李茂贞逼迫出奔华州,韦庄亦随驾任职。乾宁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得识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诗歌。
2、仕蜀时期
后期为仕蜀时期。天复元年 (901),他应聘为西蜀掌书记,自此在蜀达10年直到78岁终老。自此,他的立场由保皇派变成了激进派。天佑四年 (907),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与之对抗,遂建立蜀国,史称前蜀。他被王建倚为心腹,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制定开国制度。后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在蜀时,他曾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重建草堂作为住所,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词。其中五首《菩萨蛮》最出名,反映了在不同的时期作者的情绪。
例词一:《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首词表面上看似却劝你在江南终老,未老莫还乡,而实际上是表达了有家不能回去的苦衷,在王建手下担任高官的韦庄是不可能回到中原的。他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这首词老师已经详细讲解,不在赘述。

例词二:《菩萨蛮》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柚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可以肯定这首词是离开江南之后写的。当时在江南,他并不以江南为快乐,等他离开了江南,反而却回忆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当时年少春衫薄”写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怀念。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柚招——  是英武与潇洒的结合,“骑马”是英雄勇武的一面,“倚斜桥”是风流潇洒的一面,“满楼红袖招”是说满楼的女子都为之倾倒。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下片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二句,“翠屏”是镶有翡翠的屏风,“金屈曲”是屏风上的金属环纽,用“翠”“金”二字,意在写明环境之美。“花丛”在古人诗词中,不单是指自然界的花丛,广义的还指如花的女子,他当年面对“满楼红袖招”都没有钟情,而现在要能再有像当时那样的情形,“此度见花枝”,我便将要“白头誓不归”了,“誓”表示其态度之断然坚决。“白头誓不归”这句与前首的“未老莫还乡”是鲜明的对比,当年是说没有年老还可以暂时不回故乡,真正意思是说年老时一定要回乡。而如今白发苍苍却不但不会还乡,反而说誓不回乡了。是什么原因使他“白头誓不归”呢?韦庄的这几首词,虽然不见得全是君国忠爱的托意,但却饱含着对中原和故乡的感情,所以不管是长安也好,洛阳也好,都是他的故园和旧居所在,他现在由“未老莫还乡”转变成“白头誓不归”,是因为他无家可回,无国可归了,唐朝已经完全灭亡了。当年在江南时说“未老莫还乡”,是因为长安还有希望收复,回乡的希望依然存在,但在他留寓蜀中时,唐朝已经彻底灭亡了,回乡的希望荡然无存,所以他才决然的说“白头誓不归”,口气极为决断,含义则极为沉痛。

例词三《菩萨蛮》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上片首句就开门见山说洛阳之春光果然美好,使人追怀忆念。可是当年的“洛阳才子”却是“他乡老”了,再也没有回到洛阳去,而且以后也绝无回去的希望了。王建在蜀称帝以后,韦庄因此便只能终老他乡,但他却执著地怀念着故乡。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柳暗魏王堤”是指洛阳洛阳城外的魏王堤上遍种杨柳。韦庄这首词开端四句,一方面是写洛阳,一方面是写他乡。“洛阳城里春光好”,“柳暗魏王堤”是洛阳;“洛阳才子他乡老”,“此时心转迷”是他乡,“洛阳城里春光好”是昔日,“此时心转迷”是今日,四句是两两对比的呼应,都是今日此时对洛阳的回忆。“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又用了一个“春”字,代表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但这句的春却已经不再是洛阳之春,而是今日此时在成都的春天了, “水上鸳鸯浴”也是当年成都的景致之一,杜甫在成都也曾写过“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当然,韦庄用“鸳鸯”二字除写实外,也有象喻之意,鸳鸳是成双成对的,代表着相思的感情,韦庄看到水上的鸳鸯,就引起了他对故乡故人的怀念之情。
“凝恨对斜晖”——是说我内心之中凝聚着不可排解的愁恨,“凝”是深发不散,不是短暂的愁恨,不是一时片刻的愁恨,而是深心凝聚着的愁恨。面对着落日的斜晖,“斜晖”也有两层含意,一是果然是在黄昏的时候,黄昏最易触动人们的相思怀念。二是象喻的意思,斜晖代表着一个王朝的败亡消逝。
“忆君君不知”——指对家乡“意中人”的思念,只是“忆君君不知”罢了。联系到“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的惜别之言,则更见其可悲了。在这个时期,作者已经到了暮年之时,已经不关心政治,不关心皇权和社会走向,已经将所有的都放下了,而唯独放不下的,却是那“绿窗人似花”的等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330

帖子

3027

积分

版主

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01
贡献
714
金钱
1181
发表于 2015-2-15 07:54: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简述韦庄一生的经历以及导致他在作品风格上的转变。并列举他在不同人生经历中的至少三首作品。
回复:
韦庄一生经历,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为仕唐时期。广明元年(880)他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未能脱走,至中和二年(882)春始得逃往洛阳,次年作《秦妇吟》。后去润州,在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中任职。光启元年(885),僖宗还京后,又因李克用逼迫,出奔凤翔、兴元。韦庄出于拥戴唐室之忱,离江南北上迎驾,中途因道路阻塞折返,后在婺州一带客居。景福二年(893)入京应试,不第。乾宁元年(894)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已年近60。后昭宗受李茂贞逼迫出奔华州,韦庄亦随驾任职。乾宁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得识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诗歌。今存《浣花集》所收作品即止于光化三年(900),此后无诗作留存。
仕蜀时期
  后期为仕蜀时期。天复元年 (901),他应聘为西蜀掌书记,自此在蜀达10年。天佑四年 (907),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与之对抗,遂建立蜀国,史称前蜀。他被王建倚为心腹,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制定开国制度。后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在蜀时,他曾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重建草堂作为住所,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词。今存韦词大部分作于后期。
 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韦庄作品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俯腑。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
      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他正来京城应试,目击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抚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七律。“感慨遥深”指其思想感情,“婉而多讽”言其情韵风调。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 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 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 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 未衰应见泰阶平。
      原诗题下注:“及第后出关作。”诗人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流落江南起,直到昭宗乾宁元年(894)擢第,历十二年,战乱频仍,颠沛流离,所以这首诗劈头便感慨万端地说:“十年身事各如萍”。诗人用随风飘泊的水上浮萍,刻画了自己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自不免同病相怜。
古离别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 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 断肠春色在江南。
      韦庄这首《古离别》,跳出了常见的比拟,用优美动人的景色来反衬离愁别绪,却又获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晴烟漠漠,杨柳毵毵,日丽风和,一派美景。作者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出了在这个时候分别的难堪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55

帖子

1788

积分

版主

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5
贡献
475
金钱
668
发表于 2015-2-16 00: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沧海一粟123 于 2015-2-18 13:05 编辑

请简述韦庄一生的经历以及导致他在作品风格上的转变。并列举他在不同人生经历中的至少三首作品

韦庄
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人。

韦庄一生经历,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为仕唐时期。韦庄长安应举时,正值黄巢军攻占长安,未能脱走。次年作著名的《秦妇吟》,被后人与《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三绝。主要作品是诗,有《闵耕者》《睹军回戈》等。内容主要反映战乱中人民之苦和对唐朝复兴的期待。
   后期为仕蜀时期。韦庄在入蜀仕王建后,基本没写过诗,而专注写词。这个时期韦庄的仕途顺畅,只是再也不能回中原了。所以这时期的作品主要写离愁别恨,幽怨之情。

前期的    《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江雨霏霏江草齐:江南的霏霏细雨如烟似雾般的笼罩着大地,天地间一片迷蒙,作者也在飘渺的意境中流露出浓重的伤感情绪。
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经过历史变迁,六朝像梦一样地消失,只剩下鸟儿空自寂寞地叫着。一个“空”字传达出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最后两句与其说柳对六朝“无情”,还不如说柳还将“无情”地见证又一个时代的消逝。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后期的  《菩萨蛮》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词的上片写景:前两句写黄莺的娇啼声,反衬深深的庭院更加幽静,后三句是写室内之景,画帘垂下,绣屏上的双双起舞的金凤凰,更加重了寂寞,女主人只有一炷香陪伴着她。女主人公的感受,于宁静、幽绝之中可见女子的狐独。

下片写清:她思念的人就像蓝天上的云随风漂泊,空有相思的梦魂相见。深夜梦醒的深沉眷恋,思念的人可知道她已相思断肠。这哀切的呼唤缠绵深婉,令人动容。

韦庄仕蜀期间再不能回中原,他对心仪女子的思念之情寄寓词中。

晚年的  《菩萨蛮》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词的上片写:洛阳是词人的第二故乡,因而他对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洛阳的春光明媚,洛阳才子却流落衰老他乡。魏王堤上的垂柳繁茂,心里却充满了迷离的愁绪。

下片写:桃花水暖,鸳鸯双浴于澄波碧水之中,更增寂寞之感。他满怀离愁别恨地望着残阳,幽怨不尽。“忆君君不知”有情人之思更有故国之思,难言之隐耐人寻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138

帖子

7901

积分

版主

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15
贡献
1874
金钱
3044
发表于 2015-2-16 18: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2.15作业
    请简述韦庄一生的经历以及导致他在作品风格上的转变。并列举他在不同人生经历中的至少三首作品。
     解答: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韦庄一生经历,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为仕唐时期。广明元年(880)他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未能脱走,至中和二年(882)春始得逃往洛阳,次年作《秦妇吟》。后去润州,在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中任职。光启元年(885),僖宗还京后,又因李克用逼迫,出奔凤翔、兴元。韦庄出于拥戴唐室之忱,离江南北上迎驾,中途因道路阻塞折返,后在婺州一带客居。景福二年(893)入京应试,不第。乾宁元年(894)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已年近60。后昭宗受李茂贞逼迫出奔华州,韦庄亦随驾任职。乾宁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得识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诗歌。今存《浣花集》所收作品即止于光化三年(900),此后无诗作留存。

    后期为仕蜀时期。天复元年 (901),他应聘为西蜀掌书记,自此在蜀达10年。天宝四年 (907),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与之对抗,遂建立蜀国,史称前蜀。他被王建倚为心腹,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制定开国制度。后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在蜀时,他曾于成都浣花溪畔
杜甫旧居重建草堂作为住所。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词。今存韦词大部分作于后期。

    作品举例
     《秦妇吟》,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军攻入长安,僖宗出逃成都,韦庄因应试正留在城中,目赌长安城内的变乱,兵中弟妹一度相失,又多日卧病;离开长安的第二年,中和三年(883年)在东都洛阳,他将当时耳闻目见的种种乱离情形,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自述”,写成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反映唐末社会动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揭露唐朝统治者及其官僚阶级不顾人民死活的阶级本质。
    这首七言古诗全长238句,1666字,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146句,1022字,写黄巢义军攻占长安、主人公秦妇被掠为新贵眷属的经过;后半部92句,644字,写秦妇逃出长安,东奔洛阳沿途的见闻和感想。从叙事诗应具备的艺术特色着眼,长诗极富功力地塑造了三位代表不同社会层面的典型人物;编织了深情委婉的既现实又离奇的故事情节;使用许多具有音乐旋律美的佳句铺排人物、故事、场景,集中体现了唐代诗歌艺术的博大与完美。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这首《菩萨蛮》词,是写作者浪迹江南一带时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夜,爱人和泪送行的动人情景。主要运用赋法。叙说离别之景,抒发离别之苦“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小小的红楼,散发出清香的灯光,流苏帐半卷着,这里充满了温馨的气氛。然而这样美好的情景又是那般地让人感伤悲苦。下片写话别时的叮咛,具有浓郁的民间词气息。
    《荷叶杯》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这是一首怀旧之作,旧时的欢愉和现在的离恨跃然纸上,语言比较通俗,体现了温词清丽疏朗的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4 04: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