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箭蛙 于 2020-11-17 13:38 编辑
再论仲达兄之《野溪》
雨箭蛙
如果诗友认真阅读我的赏评和回帖,一定能看懂我的意思。本来我是不想写这篇再论,忽然发现原诗作者并不是按照我的想法在安排他的诗意,但我却是按照咏物诗的规律来赏评的,这就出现了矛盾,接下来我就把矛盾展示给大家。 一怀情愫付流光,不恋江湖不入乡。按照我的理解,这联当是拟人化的野溪,它怀着一腔情愫在时光中流淌,不眷恋江湖浩瀚(江湖此处暗指仕途官位和热闹)也不流入人间(乡)。首联不错,但从作者的回帖来看,他并不是这样安排的:……坦率的说,咏物言志,不入江湖不入乡,就是不愿意混迹于江湖,不入乡随俗。也就是不随波逐流(作者回帖42楼)。很显然作者首联并不是在写野溪,似乎在言志。这样写法就不是咏物诗的写法。自然我第一时间表示惊愕和不理解。甚至我都无法回复! 自在烟霞寻野径,安然草木守幽芳。承句,自应当接承上联,继续对野溪进行描述,也不错,(野溪)自由自在地伴随烟霞寻找野径(此处也是我在赏析中有疑问的地方,既然是咏野溪,为了避免意重我会尽量避开野字),溪边茂盛的草木守着幽芳,何等的娴静。至此两联都不错。关于“乡”和“径”当是我对作者更高的要求,现在看来还是放弃吧。 雨晴山色空灵远,风动云心波影长。到了第三联当是转句,按规矩,只要在此联中,表现有表达主观心境和人文气息的词句就算转成功了,但有谁能告诉我,从颈联能看出多少转意?雨晴,山色,空灵,远,风动,云心,波影,长。所有这些词,都是实实在在的大自然风光和表现,主观人文未见一字。何谈转呢?颈联基本就是颔联的翻版,而且还比颔联弱。如果这句能够带有稍许人文气息,接结句就顺理成章。(当初我看到心字还以为有转,其实根本不是,是我看错了。) 避世求贤陶令在,颖川洗耳伴高阳。结联,还是初评中的说辞,大家看看,前面做了那么多铺垫,描写的野溪性格像不像陶渊明?他的孤傲不随波逐流,他的傲视权贵,像极。如果作者能把野溪升华到陶渊明身上,那才是真正的高手,并且首联还做了如此的铺垫,岂不是让人拍案叫绝。只可惜这是我的一厢情愿,作者并不是这个意思。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翻看作者的回帖,如果按照我的意思发展,“求贤”二字在这里就成多余了。难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完全是由于没有遇见求贤若渴的人吗?完全是没有找到更大的江湖可流入吗? 最后总结此诗应该有的创作思路,通过对野溪拟人的描写(起承),表现出野溪具有像陶渊明一样高洁品格(转结)。这岂不是一首完美的诗吗? 作者原诗却不是这样安排的,首联并没有具体描写野溪,却在那里抒怀(这完全不符合咏物诗的做法),二联写野溪,三联写野溪,四联升华,结就显得很突兀。 有朋友曾经告诫我,千万不要向不懂诗的人说诗,说了也白说,他们根本听不懂也不明白,反而他们还会怨恨你。我偏不相信,结果屡撞南墙。朋友骂我活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