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5|回复: 2

押仄韵诗不可能成为近体诗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8 21: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押仄韵古体诗的历史传承”中总结了古代仄韵诗的特点是:
一,严押押仄韵上去入之一韵到底。
二,白脚平仄自由。

---而一旦“白脚”也使用了仄声,那么就与“韵脚”形成同仄----“切响”对“切响”,违背了沈约的“浮切转换”理论。那么若是“白脚”全换为平声,这问题就解决了吗?且看现代人写的一首仄韵诗:

观南京路步行街空空荡荡视频   金嗣水

长街闹市无人走,呼啸寒风空巷吼。
万户驱霾里弄攻,一城避疫宅中守。
如今年货不须争,当下物资凭网购。
生计年连乐岁丰,瘟神送罢新春后。

------暂且不挑押仄韵的毛病,仅就算该诗是一韵到底的,这种押韵的方法和近体诗也是有距离的,毛病出在白脚“攻”“争”“丰”同平声,类似“鹤膝”,显得与韵脚搭配单调。全诗白脚与韵脚只有“平“”上”2声,读起来有点油滑。这显然是与沈约四声论相矛盾的:
     沈约说:“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一首诗中哪里可能限制使用某几种声调呢?可见押仄韵诗先天不足,是不可能成为平仄二元化的完美的近体诗的。
    至于此诗,可以算是反向模仿律诗的古风。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21: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体诗的音韵所以完美,是由以下因素构成的:
1,平仄粘对律,使得全篇四联声调充满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不单调,不重复;
2,作为修辞层面,仍然保留四声的碎用,发挥仄有三声的优势,比如大韵,小韵,挤韵,避免鹤膝等,使得“声尽其用”,任何一首诗可以使用各种声调,形成一个“八音协畅”的统一体;
3,中二联的对仗避免摞眼,首尾二联强调变化,使得对仗也不单调。
   而押仄韵,始终达不到这种效果,所以古今仄韵诗作为古风,一脉相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1-28 21: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1-28 23:23 编辑


白脚除首句外全用平声即犯鹤膝,有违声律理论,也跟科考要求不符。
若白脚全用仄则成拗句对仗,平仄间用,近体律无此体,也成拗句对仗。

厘清基本概念和分清诗体庶不致混淆,格律、律诗、近体,名词各异,宽严不一,格律最为广义,律诗其次,近体最狭义,律诗广义上含拗格,狭义上则仅指近体,故,诗体上所谓仄韵律诗是广义上的律诗,狭义则仅为格诗,是广义下所包容的格诗--有如近体之包容孤雁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5 0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