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7-12-10
威望2840
金钱17052
贡献13982
金牌会员
 
威望- 2840 点
贡献- 13982 次
金钱- 17052 枚
|
发表于 2021-2-18 13:16: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及一干反“格律”而言及古代科举的,从根本上去讲,全然不知道古代科举考的是什么。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是唐代士子“漏夜赶科场”一瓢眼泪的真实写照。
一切从略。在《全唐文.卷222》中摘录唐玄宗时的宰相张说《试洛州进士策问四道》“时务策”的其中第一道题看看:
“有征无战,道存制御之机;恶杀好生,化含亭育之理。顷塞垣夕版,战士晨炊,犹复城邑河源,北门未启;樵苏海畔,东郊不开。方议驱长毂而登陇,建高旗而指塞,天声一振,相吊俱焚。夫春雪偎阳,寒蓬易卷,今欲先驱诱谕,暂顿兵刑,书箭而下蕃臣,吹笳而还虏骑。誊言筹划,兹理何从?”(白话注释略)
楼主不妨将自己代入唐玄宗时代的士子考一个试试?也可以带着这试题之问,作一篇当今“时务”之论试试。
假设就当你洋洋洒洒答好了(共四题,此只其中之一),连自己都满意了,再回过头来,考的诗赋,只要文从字顺,按“韵”就班就顺利通过了的时候,看你敢“出律”不“出律”?何况,考中了的进士还得等吏部的铨选?
《全唐文卷652》,也收录了元填参加制科(“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朝廷特设,临时增加选拔人材的科举。考中不须铨选,即派官,官阶从优)的答题。
看好了,看懂个大概,再讨伐“试帖诗”的“律”不迟。
想做有心人挑刺的,也可以去查阅晚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考的是什么。
提示:第一场,“史论”五篇;第二场,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1905年)
算是答你西北人先生今天的点评吧。
与杜甫对比,真不知该是谁饿“ ”了儿。(你说是女儿)
张说出的试题,简直就是优秀散文,见着这样的试题,西北人先生你炼过“驻队”的,去赶考得了。哈哈,我望着这试题,立马投笔,不从戎,却荷锄了事,还讨论它个“出律”不“出律”的试帖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