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5|回复: 29

棒打鸳鸯,缘不再续缘心冷。

[复制链接]

3010

主题

950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967
贡献
8626
金钱
16576
发表于 2021-2-25 08: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棒打鸳鸯,缘不再续缘心冷。

3808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大中华楹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461
贡献
64665
金钱
740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25 09: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山居士 于 2021-2-25 09:40 编辑

平水韵:十一尤(平)
尤邮优忧尤流旒留骝榴刘由油游猷悠攸牛修羞馐秋周州洲舟酬雠柔俦畴筹稠丘邱抽瘳遒逑收鸠搜驺愁休呕囚求裘仇浮谋牟眸侔矛侯喉猴讴鸥楼陬偷头投钩沟幽啾楸蚯踌绸惆勾娄琉疣犹邹兜呦咻貅球蜉蝣辀帱阄瘤硫浏庥湫泅酋瓯啁飕鍪篌抠篝诌骰偻沤蝼髅搂欧彪掊虬揉蹂抔不[疑问词]瓿缪

平水韵:五物(仄)入声
物佛拂屈郁乞掘吃讫绂弗勿迄不[不是,不可]怫绋沸茀厥倔黻崛尉蔚契屹熨绂祓
这里出句的"不"应该属于仄声。

点评

这里的"不"应该属于仄声。 ~~~~~~~~~~~~~~ 兄长再校对 ,确认一下好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25 1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8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大中华楹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461
贡献
64665
金钱
740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25 10: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棒打鸳鸯,缘不再续缘心冷。"缘不再续""缘心冷"已经确定这个"不再续"是肯定的,不是疑问?所以,只能适合仄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10

主题

950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967
贡献
8626
金钱
16576
 楼主| 发表于 2021-2-25 10: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泉 于 2021-2-25 10:14 编辑
双山居士 发表于 2021-2-25 09:38
平水韵:十一尤(平)
尤邮优忧尤流旒留骝榴刘由油游猷悠攸牛修羞馐秋周州洲舟酬雠柔俦畴筹稠丘邱抽瘳遒逑收 ...

这里的"不"应该属于仄声。
………
已经确定这个"不再续"是肯定的,不是疑问?所以,只能适合仄声。

~~~~~~~~~~~~~~
兄长再校对 ,确认一下好吗?

点评

如果有疑问句式是平声,肯定句式应该是仄声。和你先前的出句不同:酒不醉我?心还清醒。有疑问性质。"缘不再续"有疑问吗❓前面有"捧打".后面有"心冷"。已经没有疑问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25 1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8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大中华楹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461
贡献
64665
金钱
740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25 11: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山居士 于 2021-2-25 11:26 编辑
林泉 发表于 2021-2-25 10:10
这里的"不"应该属于仄声。
………
已经确定这个"不再续"是肯定的,不是疑问?所以,只能适合仄声。

如果有疑问句式是平声,肯定或否定句式应该是仄声。和你先前的出句不同:酒不醉我?心还清醒。有疑问性质。"缘不再续"有疑问吗❓前面有"捧打".后面有"心冷"。已经没有疑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8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大中华楹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461
贡献
64665
金钱
740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25 11: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详细释义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副词
表否定。
《书·舜典》:“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唐牛僧孺《玄怪录·裴谌》:“妓作之曲,赵皆不能逐。”
《红楼梦》第五五回:“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茅盾《子夜》一:“黄浦的夕潮不知怎的已经涨上了。”
表禁止。勿,不要。
《孟子·滕文公上》:“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
唐韩愈《和归二部送僧约》诗:“早知皆是自拘囚,不学因循到白头。”清陈鳣《对策》卷二:“陆澄以为非郑所注,请不藏于秘省。”
不行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no
叶圣陶《城中·微波》:“‘这两年里头,你一向在上海吧。’‘不,前年夏天我到北京去了,是上礼拜才来上海的。’”
吃不了
方言。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覆问句的作用相等。
whether
《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我且问你,褚一官在家也不?”
叶圣陶《未厌集·小妹妹》:“我也问你,你愿意不?”
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七回:“咱们吃不成,叫敌人也不要想好好吃。”
“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名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倒不在钱不钱的;你老瞧,那家伙真有三百斤开外,怕未必弄得行啊!”
跟“便”“就”搭用,表示选择。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独有最狠毒最狡猾最短见的,是那晚婆,大概不是一婚两婚人,便是那低门小户。捡剩货与那不学好为夫所弃的,这几项人,极是‘老鲗溜’。”
《红楼梦》第四七:“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
方言。不用;不要(限用于某些套语)。
不送、不谢
助词
无义。用以足句或加强语气。
《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大庖不盈。”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敦煌变文集·垆山远公话》:“你若在寺舍伽蓝,要念即不可,今况是随逐于我,争合念经?”蒋礼鸿通释:“‘要念即不可’就是‘要念即可’。”
无义。表示反问语气。
《书·西伯戡黎》:“我生不有命在天?”

形容词
通“丕”,大。
big
《管子·侈靡》:“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
《管子·心术》:“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

名词
花萼上的蒂。
《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fōu
名词
姓。
汉有不疑。见《后汉书·皇甫规传》。
fǒu
副词
〈古文〉同“否”。
唐·韩愈《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
注:“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参考资料: [3]  [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10

主题

950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967
贡献
8626
金钱
16576
 楼主| 发表于 2021-2-26 00: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泉 于 2021-2-26 01:20 编辑

谢谢兄长赐教。
兄长已查明:
字典释义:
.......

注:
”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
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
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举例: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唐】寒山
请教:
诗句上下比中“不”的读音如何确认?都读仄声吗?
如何理解上下比中“不”同位重字?

成语:
不闻不问;不离不弃;不紧不慢;不骄不躁。
窃思:
上述各句成语中:
前后两个“不”字的读音,平仄相同吗?
第三个“不”字的读音是仄声吗?

成语
不吝赐教;不计其数;不自量力;不二法门。
窃思:
上述各句成语中第一字“不”的读音是仄声吗?
兄长认为:
“如果有疑问句式是平声,肯定或否定句式应该是仄声”。
请教:
上述成语属于
“疑问句式”?
还是属于
“肯定或否定句式”?


点评

不闻不问 
 不离不弃
 [bù lí bù qì] 不紧不慢? [bù jǐn bú màn] 不骄不躁, [bù jiāo bù zào]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26 01: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8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大中华楹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461
贡献
64665
金钱
740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26 01: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山居士 于 2021-2-26 01:56 编辑
林泉 发表于 2021-2-26 00:56
谢谢兄长赐教。
兄长已查明:
字典释义:

不闻不问
[bù wén bù wèn]



不离不弃

[bù lí bù qì]



不紧不慢?
[bù jǐn bú màn]



不骄不躁,
[bù jiāo bù zào]
我对拼音不太熟,你自己看看吧!

点评

多部工具书均有: 的注明: ”注意: 注: “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 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 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多部工具书可以声明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26 02: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10

主题

950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967
贡献
8626
金钱
16576
 楼主| 发表于 2021-2-26 0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部工具书均有的注明:
”注意:
注:
“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
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
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多部工具书可以声明的是:
“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也就是说:
多部工具书中标注的“不”字的平仄均为:
仄声(第四声)

实际运用中“不”字的读音,
依据:

““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
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

自行辨析。



点评

这个第四声以前的念第二声的说法只是新声汉语拼音的解释,但是唐朝时期是没有拼音的。所以,平水韵注明只有疑问句式才能读平,否定和肯定句读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26 0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8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大中华楹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461
贡献
64665
金钱
740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26 03: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泉 发表于 2021-2-26 02:35
多部工具书均有的注明:
”注意:
注:

这个第四声以前的念第二声的说法只是新声汉语拼音的解释,但是唐朝时期是没有拼音的。所以,平水韵注明只有疑问句式才能读平,否定和肯定句读仄。

点评

谢谢兄长赐教。 兄长已查明: 字典释义: ....... 注: “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 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 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举例: 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26 05: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8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大中华楹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461
贡献
64665
金钱
740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26 03: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山居士 于 2021-2-28 10:59 编辑

带不字的成语
2020-10-07 20:51:19  阅读 567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本篇成语大全给大家提供的是带不字的成语,这篇内容中收录了较多的带不字的成语,部分成语有拼音和释义,带不字的成语都摘录于成语字典,希望这些带不字的成语能够帮助到您。

滔滔不绝[tāo tāo bù jué] ,释义:滔滔: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g cí] ,释义:从道义上讲不允许推托、拒绝。

坚韧不拔[jiān rèn bù bá] ,释义: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韧(rèn):柔韧。

二话不说[èr huà bù shuō] ,释义:不说任何别的话。指立即行动。

言不由衷[yán bù yóu zhōng] ,释义: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由:从。衷:内心。

愤愤不平[fèn fèn bù píng] ,释义: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 ,释义:《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

自强不息[zì qiáng bù xī] ,释义:《周易·乾》:“君子以自强不息。” 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息:停止。

昏迷不醒[hūn mí bù xǐng] ,释义:神志昏沉,不省人事。

络绎不绝[luò yì bù jué] ,释义: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不知所措[bù zhī suǒ cuò] ,释义: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不速之客[bù sù zhī kè] ,释义:不请自来的客人。《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速:邀请。

愚不可及[yú bù kě jí] ,释义: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见于《论语·公冶长》)。后用来形容人极端愚蠢。

川流不息[chuān liú bù xī] ,释义:(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残缺不全[cán quē bù quán] ,释义:残:残破;缺:缺少;全:完整。残破、缺少,很不完全。

战无不胜[zhàn wú bù shèng] ,释义: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目不暇接[mù bù xiá jiē] ,释义: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春节期间,文艺节目多得令人~。也说目不暇给(jǐ)。

不辞劳苦[bù cí láo kǔ] ,释义: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源源不断[yuán yuán bù duàn] ,释义:形容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lián mián bù duàn] ,释义: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攻无不克[gōng wú bù kè] ,释义: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势不两立[shì bù liǎng lì] ,释义:指敌对双方矛盾尖锐,不能并存。《战国策·楚策一》:“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 势:情势。立:存。

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 ,释义: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也说漫不经意。

念念不忘[niàn niàn bù wàng] ,释义:牢记在心,时刻不忘:他所~的是祖国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

不假思索[bù jiǎ sī suǒ] ,释义: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借、依靠)。

不怀好意[bù huái hǎo yì] ,释义:怀:包藏。没安好心。

与众不同[yǔ zhòng bù tóng] ,释义:跟大家不一样。

奔流不息[bēn liú bù xī] ,释义:水流奔腾永不停止,也形容事物永不停息。

惴惴不安[zhuì zhuì bù ān] ,释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足不出户[zú bù chū hù] ,释义:脚不跨出家门。

卓尔不群[zhuó ěr bù qún] ,释义:超乎寻常,与众不同。《汉书·景十三王传》:“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人不一样。

局促不安[jú cù bù ān] ,释义: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愧不敢当[kuì bù gǎn dāng] ,释义:感到惭愧,承当不起。

诲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 ,释义:耐心地、不厌倦地教导别人。《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诲:教导。倦:厌倦。

出其不意[chū qí bù yì] ,释义:《孙子兵法·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指出乎对方意料之外,突然行动。

始料不及[shǐ liào bù jí] ,释义:事情发展的结果,不是当初所预料的。

见死不救[jiàn sǐ bù jiù] ,释义: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水泄不通[shuǐ xiè bù tōng] ,释义: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不劳而获[bù láo ér huò] ,释义:不劳动就可以获得。现多指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忐忑不安[tǎn tè bù ān] ,释义: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数不胜数[shǔ bù shèng shǔ] ,释义: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视而不见[shì ér bù jiàn] ,释义:看到了,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面不改色[miàn bù gǎi sè] ,释义: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破烂不堪[pò làn bù kān] ,释义:破破烂烂的不成样子。

誓死不屈[shì sǐ bù qū] ,释义:立誓宁死也不屈服。

无坚不摧[wú jiān bù cuī] ,释义:没有任何坚固的东西不能被摧毁。形容力量非常强大。

一声不吭[yī shēng bù kēng] ,释义: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不由自主[bù yóu zì zhǔ] ,释义: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妙不可言[miào bù kě yán] ,释义: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不紧不慢[bù jǐn bù màn] ,释义: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不言而喻[bù yán ér yù] ,释义: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美中不足[měi zhōng bù zú] ,释义: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登泰山而没能看到日出,总觉得~。

万死不辞[wàn sǐ bù cí] ,释义: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图谋不轨[tú móu bù guǐ] ,释义:不轨:越出常轨,不守法度。谋划越出常规、法度之事。

其貌不扬[qí mào bù yáng] ,释义:指某人外貌不好看。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 不扬:不好看。

名不虚传[míng bù xū chuán] ,释义: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不三不四[bù sān bù sì] ,释义:1.不正派:不要跟那些~的人来往。","2.不像样子:这篇文章改来改去,反而改得~的。

不慌不忙[bù huāng bù máng] ,释义: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罚不当罪[fá bù dāng zuì] ,释义:给予的处罚跟 所犯的罪不相称。《荀子·正论》:“赏不当功,罚不当罪。” 当:相当。

滴水不漏[dī shuǐ bù lòu] ,释义:形容说话、做事十分周密,没有漏洞:她能言善辩,说出的话~。

心绪不宁[xīn xù bù níng] ,释义:1.焦急不安。","2.坐立不安,焦虑或不合常规地行动,或没有效果地极大忙乱。

哭笑不得[kū xiào bù dé] ,释义: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不动声色[bù dòng shēng sè] ,释义: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

依依不舍[yī yī bù shě] ,释义: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求之不得[qiú zhī bù dé] ,释义:想找都找不到(多用于意外地得到时):这真是~的好事啊!

不辞而别[bù cí ér bié] ,释义: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释义:形容人因受到重大震惊而惊恐万状,失去常态。

从容不迫[cóng róng bù pò] ,释义: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他满脸挂笑,~地走上了讲
不折不扣[bù zhé bù kòu] ,释义: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的伪君子。对会议精神要~地贯彻执行。

不可思议[bù kě sī yì] ,释义: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毫不犹豫[háo bù yóu yù] ,释义: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一点儿也不迟疑。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

秘而不宣[mì ér bù xuān] ,释义:保守秘密,不公之于众。

心照不宣[xīn zhào bù xuān] ,释义:彼此心里都明白,不用明说。

大言不惭[dà yán bù cán] ,释义:《论语 宪问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宋朱熹《四书集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 否矣。欲践其言,岂不难哉。” 后形容说大话不觉惭愧。

语焉不详[yǔ yān bù xiáng] ,释义:说到了,但说得不详细,不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8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大中华楹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461
贡献
64665
金钱
740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26 04: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面的汉语拼音来看,绝大多数是仄声。所以出句不如把"不"改为"难",:
出句:棒打鸳鸯,缘难再续缘心冷,也是一个好出句。避免了一些有争议的字。版主意下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10

主题

950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967
贡献
8626
金钱
16576
 楼主| 发表于 2021-2-26 05: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山居士 发表于 2021-2-26 03:14
这个第四声以前的念第二声的说法只是新声汉语拼音的解释,但是唐朝时期是没有拼音的。所以,平水韵注明只 ...

谢谢兄长赐教。
兄长已查明:
字典释义:
.......

注:
“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
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
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举例: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唐】寒山

窃思:
寒山–是唐朝诗僧吧?


请教:
诗句上下比中“不”的读音如何确认?都读仄声吗?
如何理解上下比中“不”同位重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8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大中华楹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461
贡献
64665
金钱
740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26 06: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记得上次楼晓峰顾问的出句吗?,你也说人家的"不忘"是平声,你征求我意见,我也向你表达过不认同你的观点。看来我的确没有能力说服了你。大家各自保留自己的看法吧!慢慢让时间去消化,不要再为这个"不"字去争论了。能避免有争议的文字就尽量避免吧!祝新年快乐!

点评

不忘–忘:; 应该依据"不忘"两字在句中的位置辨析。 若"不忘" –的"忘"在句中读作: 去声二十三漾。 不忘–的"不"应该是:平声。 若"不忘" –的"忘"在句中读作: 下平七阳。 "不忘"的"不"应该是:仄声。 不忘–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26 13: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10

主题

950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967
贡献
8626
金钱
16576
 楼主| 发表于 2021-2-26 13: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兄长下列注音似乎均是
来自网络,
如何确认其中"不"的平仄必须自己辨析:

不闻不问
[bù wén bù wèn]

问/去声十三问。
应为:
bù wén  bú  wèn]


不离不弃

[bù lí bù qì]
弃/去声四寘
应为:
[bù lí bú qì]

不紧不慢?
[bù jǐn bú màn]
慢/去声十六谏
应为:
[bù jǐn  bú  màn]

不骄不躁,
[bù jiāo bù zào]
躁/去声二十号。
应为:
[bù jiāo bú  zào]

不怕/怕–去声二十二祃。
不会/会–去声九泰。
不顾/顾–去声七遇。
不睡觉/睡–去声四寘。
窃思:
上述词组中"不"字实际生活实践中读音为:
不  (bú)
阳平(二声)。
并非字典标注的:
仄声(四声)。

现实生活中人们说:
bú  huì
不   会(平仄)
还是说:
bù  huì
不  会(仄仄;四声)
呢?
窃思:
只要自己张口一说,就会知道上述成语,词组中"不"的平仄,读音了。

依据多部字典:
"注意:
“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的注释辨析:

棒打鸳鸯,缘不再续缘心冷。

句中:
不再/再–去声十一队。
"“不”字在"再"字:
第四声(去声)字前念:
第二声(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10

主题

950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967
贡献
8626
金钱
16576
 楼主| 发表于 2021-2-26 13:48: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泉 于 2021-2-26 13:50 编辑
双山居士 发表于 2021-2-26 06:50
还记得上次楼晓峰顾问的出句吗?,你也说人家的"不忘"是平声,你征求我意见,我也向你表达过不认同你的观 ...

不忘–忘:<下平七阳>;<去声二十三漾>
应该依据"不忘"两字在句中的位置辨析。
若"不忘"
–的"忘"在句中读作:
去声二十三漾。
不忘–的"不"应该是:平声。
若"不忘"
–的"忘"在句中读作:
下平七阳。
"不忘"的"不"应该是:仄声。





点评

出句:棒打鸳鸯,缘难再续缘心冷 对句:瓶间孔雀,喜已迎来喜气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1 02:50
"不"字有很多学者论文,各有千秋。我的认知是取于最新版的《中华字典》解释和《平水韵》的认识:"不"读平声,源于:《平水韵》十一尤(不,句末疑问词。"夫不?去不?行不?来不?能不?⋯"等。(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27 00: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8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大中华楹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461
贡献
64665
金钱
740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27 00: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山居士 于 2021-2-27 03:04 编辑
林泉 发表于 2021-2-26 13:48
不忘–忘:;
应该依据"不忘"两字在句中的位置辨析。
若"不忘"

               "不"字有很多学者论文,各有千秋。我的认知是取于最新版的《中华字典》解释和《平水韵》的认识:"不"读平声,源于:《平水韵》十一尤(不,句末疑问词。"汉字同音字“夫"拼音fu,不?去不?行不?来不?能不?⋯"等。(注音符见下图)"不"读仄,源于:《平水韵》入声五物(仄)(不是,不可)。平水韵:十一尤(平)尤邮优忧抔不[疑问词]瓿缪
平水韵:五物(仄)入声
物佛拂弗勿迄不[不是,不可]。
         《新华字典》新声规定,普遍也把"不"列入第四声(仄),但是,由于与第四声同时並存的字并列为避免读来拗口而改念二声。这是个特殊情况,也是新声与旧声的根本区别。(新声由于现代语音的变化而把一些入声字纳平声字)所以,不能把旧声的标准和新声的标准混为一谈。诗坛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新声请注明",就是这个原因。

点评

理论上兄长谈了不少了。 理论落实到实际中如何实践? 古诗中: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唐】寒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请兄长具体辨析其中的: "不"字的平仄可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3 1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8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大中华楹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461
贡献
64665
金钱
740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27 02: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山居士 于 2021-3-1 02:46 编辑

从上面交流内容看,两个角度不同,误会了。其实两个坚持的都是对的,只是新声与旧声的差异,通过交流,加深解了。谢谢版主的耐性,祝福新年快乐!

点评

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唐·李贺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3 1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8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大中华楹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461
贡献
64665
金钱
740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1 02: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泉 发表于 2021-2-26 13:48
不忘–忘:;
应该依据"不忘"两字在句中的位置辨析。
若"不忘"

出句:棒打鸳鸯,缘难再续缘心冷
对句:瓶间孔雀,喜已迎来喜气浓

点评

谢谢兄长。 每个人的思路不同,出句也不一样。 棒打鸳鸯(成语;连绵;当句) 瓶间孔雀(?) 七言句第一个"缘":名词。 七言句第五个"缘":连词(由于;因为) 对句的两个"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3 12: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10

主题

950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967
贡献
8626
金钱
16576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11:0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山居士 发表于 2021-2-27 00:42
"不"字有很多学者论文,各有千秋。我的认知是取于最新版的《中华字典》解释和《平水韵》 ...

理论上兄长谈了不少了。
理论落实到实际中如何实践?
古诗中: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唐】寒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请兄长具体辨析其中的:
"不"字的平仄可好?
按照您的说法:
这些诗句中的"不"字
是在疑问句式中?
还是在肯定句式中?

点评

这些不是律绝,平仄没有规律、唐朝至今都存一种诗体叫"古风"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这个"不"还是仄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3 1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10

主题

950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967
贡献
8626
金钱
16576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11: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泉 于 2021-3-3 11:55 编辑
双山居士 发表于 2021-2-27 02:02
从上面交流内容看,两个角度不同,误会了。其实两个坚持的都是对的,只是新声与旧声的差异,通过交流,加深 ...

谢谢兄长赐教。"不"字的读音辨析
"是新声与旧声的差异"吗?


请教:

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唐·李贺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上述古诗词用的都是平水韵吧?
句中的"不"字
该读:平声?
还是:仄声。

点评

全部仄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3 12: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10

主题

950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967
贡献
8626
金钱
16576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12: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泉 于 2021-3-3 12:14 编辑
双山居士 发表于 2021-3-1 02:50
出句:棒打鸳鸯,缘难再续缘心冷
对句:瓶间孔雀,喜已迎来喜气浓

谢谢兄长。
每个人的思路不同,出句也不一样。

棒打鸳鸯(成语;连绵;当句)
瓶间孔雀(?)

七言句第一个"缘":名词。
七言句第五个"缘":连词(由于;因为)

对句的两个前后"喜":词性分别是什么?
原出句中的"不再"(动词)。
兄长改动后的如何理解?

不知兄长如何划分:
出句,对句的节奏点?


点评

这喜字第一个"名"词,(有喜,报喜)第二个是虚词一形容词,(快乐,高兴)。瓶间孔雀:成语,连绵词。自去查一下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3 12: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8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大中华楹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461
贡献
64665
金钱
740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3 12: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山居士 于 2021-3-3 12:29 编辑
林泉 发表于 2021-3-3 11:09
理论上兄长谈了不少了。
理论落实到实际中如何实践?
古诗中:

有些不是律绝的,平仄没有规律、唐朝至今都存一种诗体叫"古风"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但是上所说的这个"不"字,全是仄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8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大中华楹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461
贡献
64665
金钱
740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3 12: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泉 发表于 2021-3-3 12:07
谢谢兄长。
每个人的思路不同,出句也不一样。

这喜字第一个"名"词,(有喜,报喜)第二个是虚词一形容词,(快乐,高兴)。瓶间孔雀:成语,连绵词。自去查一下吧!

点评

谢谢兄长赐教。 棒打鸳鸯(主谓宾)=?=瓶间孔雀(?) 出句第五个字"缘":连词。 对句第五个字"喜":形容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4 08: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8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大中华楹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461
贡献
64665
金钱
740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3 12: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山居士 于 2021-3-3 12:50 编辑
林泉 发表于 2021-3-3 11:49
谢谢兄长赐教。"不"字的读音辨析
"是新声与旧声的差异"吗?

"不"字全部仄声。

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唐·李贺

两岸猿声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唐·李白

粉骨碎身浑不怕,

仄仄仄平平仄仄
要留清白在人间。

平平平仄仄平平
         –于谦



上述古诗词用的都是平水韵吧?
句中的"不"字
该读:平声?
还是:仄声。


点评

兄长自己诵读一下: 诗句中的"不"字是仄声(入声)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4 08: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10

主题

950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967
贡献
8626
金钱
16576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08: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山居士 发表于 2021-3-3 12:32
"不"字全部仄声。

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兄长自己诵读一下:
诗句中的"不"字是仄声(入声)吗?

点评

据说读唐诗要用广府话(粤语)读才比较接近唐朝时期的发音。用普通话是读不出来的。所以有新旧声的区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4 0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10

主题

9507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967
贡献
8626
金钱
16576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08: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山居士 发表于 2021-3-3 12:26
这喜字第一个"名"词,(有喜,报喜)第二个是虚词一形容词,(快乐,高兴)。瓶间孔雀:成语,连绵词。自 ...

谢谢兄长赐教。
棒打鸳鸯(主谓宾)=?=瓶间孔雀(?)
出句第五个字"缘":连词。
对句第五个字"喜":形容词?

点评

瓶间孔雀,汉语成语,拼音是píng jiān kǒng què,意思是比喻择婿。出自元.高明《琵琶记.奉旨招婿》。 中文名 瓶间孔雀 拼 音 píng jiān kǒng què [1] 出 处 元.高明《琵琶记.奉旨招婿》 释 义 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4 1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8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大中华楹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461
贡献
64665
金钱
740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4 09: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泉 发表于 2021-3-4 08:46
兄长自己诵读一下:
诗句中的"不"字是仄声(入声)吗?

据说读唐诗要用广府话(粤语)读才比较接近唐朝时期的发音。用普通话是读不出来的。所以有新旧声的区别。

点评

关于新韵拼音 古代没有拼音,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如康熙字典解释 "語"字: 【唐韻】魚舉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4 09: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8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大中华楹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461
贡献
64665
金钱
740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4 09: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山居士 于 2021-3-4 10:36 编辑
双山居士 发表于 2021-3-4 09:43
据说读唐诗要用广府话(粤语)读才比较接近唐朝时期的发音。用普通话是读不出来的。所以有新旧声的区别。 ...

关于新韵拼音
         古代没有拼音,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如康熙字典解释
"語"字:
【唐韻】魚舉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等。前一个是声母,后一个是韵也,两个一拼切成一个新的音。这就是这个字的读音。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清末民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现在台湾依然使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
        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了。
         大概秦始皇在统一文字时,并没有推广全国统一的标准语音,所以,后来中国的汉字虽然一样,而各个地方的读音却不同,更兼历史上朝代更替频繁,当时生产力又不发达,人们交通不便,跨区域交流合作又非常少,受地域限制,于是不同的方言流传至今,形成了我国几大地方语系。
         但有一点就是每朝每代大多都是以京城的语言为官话!
          我们现在学写格律诗也遇到不少困难,虽然都在竭力遵循《平水韵》,但在押韵时总是遇到韵书的同韵字在现在读音中的不同音,比如,十三元中的“元”与“魂”、九佳中的“佳”与“淮”、六鱼中的“鱼”与“书”、五微中的“飞”与“衣”等,想到在古人时肯定是一个声调。但在今天的现代汉语中就属于不同韵母,所以,我们遇到这样的同韵字在格律诗也是要尽量不用(不同押),因为,同押后的诗,读起来肯定别扭。
          宋初许敬宗等人奏议,把二百零六韵中邻近的韵合并起来使用。南宋时,江北平水人刘渊编写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二百零六韵合并为一百零七韵。因刘渊是平水人,后人则将其称为“平水韵”。但是,刘渊的平水韵也已佚失。在平水韵佚失之前,金代王文郁编写了《平水新刊韵略》一书,又把平水韵的一百零七韵改并为一百零六韵。这就是后来通行的“平水韵”。清代将平水韵改称为“佩文诗韵”,也是一百零六韵。
        "诗到唐时已做绝”,如果说唐诗宋词是滔滔大河,那么以后的诗词就是涓涓细流,虽然也有个别大家,但是它究竟不代表文学的主流。
         但如果用《中华新韵》去赏析唐诗宋词元曲,你肯定如入五里雾中,还不够添乱?其次,古典诗词的创作需要大量的“诗的语言”,这些“诗的语言”来自于大量的古典诗词的学习和积淀。当你诗词读多了,自然会认可那些词句的音律,即使是一些发生了变化的读音你也就不觉得它别扭,反而习以为常了。(双山居士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8

主题

6万

帖子

2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大中华楹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461
贡献
64665
金钱
740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3-4 11: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泉 发表于 2021-3-4 08:54
谢谢兄长赐教。
棒打鸳鸯(主谓宾)=?=瓶间孔雀(?)
出句第五个字"缘":连词。

瓶间孔雀,汉语成语,拼音是píng jiān kǒng què,意思是比喻择婿。出自元.高明《琵琶记.奉旨招婿》。
中文名 瓶间孔雀 拼    音 píng jiān kǒng què [1]  出    处 元.高明《琵琶记.奉旨招婿》 释    义 比喻择婿
目录
1 成语解释
2 成语出处
成语解释编辑
隋末、唐初之际,窦毅为女征婚,画二孔雀于瓶间,能射中者可以中选(见宋.欧阳修《新唐书.太穆窦皇后传》)。后比喻择婿。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1 23: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