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0-3-8
威望1262
金钱7545
贡献5814
金牌会员
 
威望- 1262 点
贡献- 5814 次
金钱- 7545 枚
|
本帖最后由 陈毅忠 于 2021-6-2 06:55 编辑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这首《九日蓝田崔氏庄》是杜甫的代表作,其在艺术上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前人评价说:“字字亮,笔笔高。”今日网上赏析该作的文章也很多。我读这首诗有些个人的心得,似是前人和今人不曾言及的,故撰此小文,略陈管见。
这首诗的第一个特点是善于收放;收则尺寸之内,放则万里江山。先看颔联。“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这是收。因年老而头发稀落,帽子都戴不稳,恐风吹帽落而贻羞,故笑着请旁人替自己正一正帽子。其事也细,其情也微,一般诗人不屑言之。而杜甫却从这细微处写其老态和困窘的处境,用笔隐而且深。再看颈联。“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山寒”,这是放。若按一般写法,此联当承上联写些叹老悲秋的事,然而杜甫笔下陡转,如铁骑突出,银瓶乍破,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气象峥嵘的画面来:蓝水远远地从千条溪涧中奔泻而下,而一山耸立,两峰并峙,雄健挺拔,何其壮观。两联间从“小”到“大”,毫无断裂感。据此我认为,一首诗,只写细处,未免琐屑;只写大处,未免疏空。大小相济,收放自如,是杜甫的本领,也是我们所应师从的。
这首诗的第二个特点是悲中有欢,欢中含悲;悲为主,欢为宾,以宾托主。首联“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先着一“悲”字,再着一“欢”字,而“悲”“欢”之间着一“强”字。悲是真悲,欢是强欢。颔联“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羞”字承上联“悲”字,“笑”字承上联“欢”字。上下两联可谓对接无缝。但就整体而言,颔联的情绪是悲凄的,是承首句“悲”字的。只是首句直抒胸臆,颔联则以事写悲。颈联“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则美景当前,情绪为之一振,似一扫悲凄之气而入欢乐之境,是承第二句“欢”字而来的。所不同者,第二句直接下一“欢”字,而颈联是用形象写“欢”字的。再说到尾联。“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谓明年此会时,不知有几人健在,故醉看手中茱萸,悲不能自已。这一联再次回应首句的“悲”字,且把前三联一并带起而收住。尾联的悲,不是首句悲字的重复,而是有所拓展的。首句但言一己之悲,尾联则及于同至崔氏庄的其他人。通观全诗,悲欢两种对立的情绪缠绕纠葛,如河之流,汩汩而下,至收笔处仍余音不绝。据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其一,情绪的表达手段是多样的,可直言之,可以事述之,可以景衬之,情、事、景要达到高度的统一。其二,一首诗上下的勾连是重要的,上有所伏,下必有所应。其三,言悲言欢都要有所节制,话不说尽,更可寻味。
以上浅见,就教于方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