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九品中正制的形成背景及其相关内容 2、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是什么意思 答: 1、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兴起于魏晋,结束于隋朝。制度的起因,是因为曹操提出了个唯才是举的口号,就是农民只要有才,都可以跑来当官,于是这就严重地挑战了士族地主阶级的利益。这时候,恰恰就出现了一个人,就是曹操的后代曹丕。曹操是丞相,没称帝,但曹丕,其实是很想称帝的。于是他和当时的士族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陈群,达成了一个协定,就是你们辅佐我当皇帝,我认可你们贵族阶级当官的权力。这是一种政治利益交换。于是在士族地主阶级的拥戴下,原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后代,当上了皇帝。但国家的统治机器,便掌握到了贵族手中,从魏晋到隋朝,搞的都是这种制度,九品中正制。要解释的话,就说全国有若干个郡县,每个郡县都有一个九品中正官,这个官,通常由中央指定,专门负责组织问题,人事选拔升迁,就是这个官的事情。但实行了这个制度,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叫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大官,都不是从寒门出来的,挑选官僚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门第。门第好的,优先当大官,而家里三代贫农的,给你个小吏当当就不错了。
2、“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的意思就是说,你可以去要求君子,但不可以陷害他,你可以去哄骗他,但不能愚弄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