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发】梦笔聋儒新作 杨玉才简评吴奉岱楹联
作者:吴奉岱 雁语催秋,一夜西风骤 蝉声向晚,半滩冷月残 简评:杨玉才 昨晚在群里无意间发现此作,虽未标题,显然是一副二分句的楹联;看来是作者随处吟哦(类似口占)之事。予阅后感概良久,故向读者推荐,以博共鸣!
短联上下比,前四字,后五字,共十八字;字字珠玑且对仗工整,尤其是催、向两个动词与骤、残两个形容词相对,精华了此联,动静适宜。
作者打破常规(上联写情,下联抒发情感或反之),本作整体均写景,是以景含情的典范;古今诗词联中写秋大体上是:“无可奈花落去”。本联亦未出其左,但学古而不拘泥成规或说法,变通无痕,逢秋而不悲秋;“一夜西风骤”与宋人蔣捷《步蟾宫》词中“秋窗一夜西风骤”,乃时隔千古的巧合,灵犀一点通也!亦或借用之!可见吴老先生饱读诗书,博闻强记,对古诗句融会贯通。王国维的三境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此句来自于晏殊的《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也!“一夜西风骤”与其一样的境界,字少意切。
蝉是秋虫的代表,从破土而出哪一瞬间便开始发自内心的呼唤…知了…知了…知了一直叫个不停,蝉的一生沐风浴露,饮天地之灵气,吸万木之精华,换来是短短一个多月的生命,如果没有蝉的鸣叫,那么大自然之秋将会是萧瑟凄凉的,所以说这声音点缀了秋;作者用老辣的画笔临摹了天上与地下两幅秋景图,空间跨度之大,令人耳目一新!全联以实词记录了真正的秋季。读之如临其境,耐人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