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5-2
威望2486
金钱9920
贡献6411
金牌会员
 
威望- 2486 点
贡献- 6411 次
金钱- 9920 枚
 
|
曹雪芹卒年有壬午,癸末,甲申三种说法,历来争议不休。
曹雪芹的朋友敦诚乾隆甲申初曾有挽曹雪芹诗:
挽曹雪芹 甲申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新妇飘零目岂瞑?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惟有青衫泪,絮酒生刍上旧坰。
由于敦诚此挽诗署年甲申,胡适曾据此推断曹雪芹卒于甲申,后胡适得到甲戌本,据其中脂砚斋批语改曹雪芹卒年为壬午除夕。再后来周汝昌据敦敏癸未年《小诗代简寄曹雪芹》诗判断曹雪芹癸未年仍在,卒年应为敦诚甲申挽诗之前的癸未除夕,从而引发生卒年争论。我认为敦诚挽曹雪芹诗中有个词“旧坰”,是破解曹雪芹卒年的关键词,按说敦诚甲申初挽曹雪芹,那曹雪芹逝于癸未除夕,似乎顺理成章,但敦诚为何要说:“絮酒生刍上旧坰”?旧坰即旧坟,律诗创作中为押韵的借代用法。比如唐温庭筠《过孔北海墓二十韵》有“兰蕙荒遗址,榛芜蔽旧坰。”,宋祖德恭《致政张安卿承事挽词》有“何堪听歌挽,埋玉在幽坰。”等。有些人为维护癸未说,将坰依原意解释为郊野,将旧坰解释为旧的郊野。或者认为旧坰解释为曹家旧坟,将这些解释置于诗中,显然不合诗意,敦诚挽曹雪芹,为何要写成絮酒生刍上旧郊野?为何要写成絮酒生刍上曹家旧坟?游离诗题,不合挽诗礼制。所以旧坰即是曹雪芹旧坟,那么问题就来了,曹雪芹若卒于癸未除夕,那随后来临的甲申初年曹雪芹坟应是新坟,敦诚为何要说上旧坟?按理说至少隔一年才能叫旧坟。
因此曹雪芹卒年还是脂砚斋说的“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胡适先生最初由四松堂集敦诚甲申挽曹雪芹诗推知曹雪芹卒于甲申,后来得到甲戌本,看到脂批明确说曹雪芹卒于壬午除夕,才悟到敦诚挽诗为何要说“旧坰”。
那为什么敦诚的挽诗不在癸未年而在甲申年,难道朋友下葬,挽诗不应写在下葬之日,而要隔一年才写吗?其实敦诚挽诗中已婉转说明了,敦诚挽诗说:“鹿车荷锸葬刘伶”,以刘伶鹿车荷锸死便埋的典故,既描写了曹雪芹豁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喻了曹雪芹下葬草草匆促,敦诚未来得及参加葬礼,只好在隔一年的周年祭上写下挽诗:“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坰。”
敦诚挽诗有两稿,初稿虽没有注明写作日期,但从《鹪鹩庵杂诗》排列顺序上分析,初稿也应在甲申年,而不是癸未年,《鹪鹩庵杂诗》挽曹雪芹初稿是两首:
挽曹雪芹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肠回故垄孤儿泣(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泪迸荒天寡妇声。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
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
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
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
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
诗中“昨日”,指的是回忆旧事,不能理解为昨天,如果是说昨天的葬礼,那就应该是癸未除夕卒了,因为初稿在《鹪鹩庵杂诗》中是排在大致甲申初年顺序上的,唐皎然诗:“妖烽昨日静,故里近嵩丘。”都是在回忆旧事,非确指昨天。初稿“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也是承接“鹿车荷锸葬刘伶”而来,说明曹雪芹下葬匆促,敦诚甲申初写挽诗时甚至还不知曹雪芹埋葬之地。改稿虽系年甲申,实际应该在甲申以后很晚了,因为押韵有问题,故作了修改,并将两首合为一首,因时过境迁,没有初稿时那么多感触了。但因改稿署甲申年,则仍应是甲申之挽诗,故壬午除夕卒,甲申只能“上旧坰”,如果是癸未除夕卒,那甲申挽诗应是“上新坰”。
周汝昌先生主张癸未说,为解释挽诗“上旧坰”的矛盾,将“絮酒生刍上旧坰”解释为拓开一笔,展望将来祭拜,认为是初稿“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之意凝宿而成,这也是不合情理的,试想若曹雪芹癸未除夕卒,敦诚甲申挽诗不说马上去祭奠,却在不说任何缘由情况下说自己将来去上旧坟,岂不有乖礼制与人情?所以真实原因就是前面说的,曹雪芹壬午除夕卒,象竹林七贤刘伶“死便埋”一样,匆促草草下葬,敦诚癸未年来不及参加葬礼,只能在甲申周年祭时写挽诗追想葬礼,叹息只能“絮酒生刍上旧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