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9|回复: 26

[现代诗歌] 《最亲的电波》+诗路40.

[复制链接]

1209

主题

181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5
贡献
2120
金钱
6240
发表于 2023-5-8 14: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亲的电波》+诗路40.  
-记:被物化后活在电波的虚拟世界之人类.

1)
迟睡又被催醒
拿着手机看5G视频
走到微波炉转热一个馒头
夹好家乡萝卜干当早点极品
荧幕上立体感的比基尼清纯少女
向订户俯下丰胸喊早上好,Johnson!

2)
我的触感就与食欲一同起床了
在刷牙后即去搭上无人巴士
一上工就得是拼命三郎*
累成龟孙的孙子//
  *《水浒传/第44回》人物-石秀的的外号.

  林长信/2019-3-19#1955(隔行押韵)
>
>
>【参考部分】如下,仅供参考,读者大可略过不看.谢谢!
>
诗路40.《眼下我习作现代诗所采的形式》林长信2019-10-1
  诗家/梁宗岱(1903-1983)《大公报》文艺栏"诗特刊"创刊号发刊辞,曾说到“形式是一切艺术底生命”,“形式是一切文艺品永生的原理”,而一首诗歌的呈现必然有其形式在焉。故我所习用的形式是:
1)符号:@-//...,、空格、分行等在表达上的重要性一如文字,都是思想的文明工具;
2)字数:一行内的文字与符号,不少于1字,尽量不多于14字;
3)行数:控制在14行以内,越少行越佳,但也不会低于4行--以免成了警句或格言;
4)隔行押韵=@:最好是读者不感觉到有押韵,若为押韵而影响到行气,则宁捨押韵;
  以上[形式]皆为便利读者于阅读/朗诵/记忆;以下[形式]则并不便利读者;
5)平仄:一行内的四声及音步都不作计较,是自由而散乱的,拟态普通人在讲白话;
6)分段:一段即一个[意思单元]*,段内的隔行之思想勉强有点平行对比或互补的意趣,
  但常用奇数行以期造成流动感,故刻意避开整齐的平行所产生的呆滞感。换言之,殊
  无格律诗的联/对;
7)分段时通常是/作一段(兴/比)、一段(赋)、一段(赋),后二者植入《诗学》*
  的【转折与发现】,好让读者思想与情感略得轻省;故,个人的习作诗显然有其惯性与
  个性,导致在形式上就偏向绘画性*与戏剧性。*《诗学》亚里斯多德/著,陈中梅/译注,
  台湾/商务印书馆,2006年.
8)段号:分段加注1/2/3/4…,以便利诗友们在评论与批改改该习作诗之时可藉段号而迅
  速直指其句。
9)诗题:及序(可视作诗的第15行)/注/跋/诗思/技巧/分类等等,都用在协助读者巩固
  住该诗的写作意旨=即诗思。
10)诗思:通常是向时间人间的探寻与质疑,绝不说愁,或可称作强作乐观的悲观。诗思
  使行笔有理路、有指向性。
  *《小诗三百首/修订版-导言》罗青/,左羊出版社,2008年.//
>
附甲:敬复:紫槿采凤/中国诗歌流派网  林长信/2019-10-8
  【押韵】在人类的无论文字化之前之后的古文明的诗歌中,一直是一个必用的格式,主因是可以产生节奏感与段落感,犹如非洲草原鼓声的击后暂断与休止,另外最主要的是有押韵就易于传唱与记忆与回唱,让阅听人的情绪可以有所预期和控制。
  而历经数千年,押韵在平日讲话中的俗谚/金句中都已属不可再少的格式;尤其明显的是在今日的流行诗歌中更是绝对少不了运用押韵。例如李宗盛的歌词是每行皆押韵,但在中国《诗经》、埃及/印度/埃及/马雅/印加/印第安/爱斯基摩/大洋洲群岛...的古歌中就已发现:隔行押韵才更舒服,更好唱诵、记忆。
  另:个人在习作小诗(我采14行以下称之:小诗,有人采16行左右)时,不违反人性的记忆器官与听觉,为了读者的舒服,个人是必定用韵且是分段即一韵,避免一韵到底,以使全诗轻松。试看,有些人连写散文也用韵,称之为:散文诗,足证诗歌与用韵的亲密度了。
  本来,写诗人的文字库与文字敏感度已被训练得很灵便了,故在追字寻韵是他的惯手技艺,一韵到底(如“七绝”平七式)之于他本来就难度不大,甚至是炫技之所在。而个人因为想要保有原始诗思于刚刚乍现时的原字词之感动,加上艺术作品本就是“三分天成,七分由我”,若我手刻意一韵到底,就不免导致因修饰过度而产生匠气,驱走了天成之拙趣,所以,为自由诗之[字词自由]故,而采一段一韵的松散用韵。//
>
附乙:《七成的新诗教人读得云里雾里》林长信/2019-10-8
  十分十分感谢直言探讨关于[序与注…等等]的必要性。由于在全球化、资讯爆炸、人口频繁流动的今天,我们现代人所写的短诗背后不免负载有过多的讯息,14行诗文以内的文字之于作者再怎么白话,也讲不清楚,所以,个人会有认为省不了的序与注...等等。此事自故有之,例如《唐诗三百首》内的五绝只有20字,却其注可能超过有56字的七律。
  另:个人写新诗后的读诗的经验是,约七八成以上的写诗人的诗作都偏向:
  A)写自己极度个人的内在情绪的放纵蔓延,似乎是【抒情】的,却因没有理序与理路,读者于性情上既不易同步或跟随,就谈不到什么共鸣与情感升华。写诗人其实已经把自己凌驾于读者之上;
  B)超过适度,而是过度地在一行诗句内追求所谓的(被误解的)的[文字意象]的玄奇及炫技,有若战场施放的毒气弹,令读者死亡枕籍后,写诗人以“你不懂”为孤芳而得意。写诗人其实已经当自己是军国统帅;
  C)当对人性的同情心不够厚,观察事理的能力不足,随之,必无法以理路来【叙事】。写诗人应把读者摆在比肩,邀他同行在诗歌里观看世界与真实人间。而在叙事的铺陈中所顺笔带出来的[思维异象],经常远比[文字意象]更动人、更深刻、被信任、耐读。
  总而言之,不诚无物。写实人首先要温柔敦厚地面对读者与美丽人生。
-《先设法让新诗别叫读者得费疑猜吧!》 林长信/2018-5-6//
>
附丙:《诗题何自?》林长信/2017-08-25/诗路36.
  &=个人浅薄的经验是:
A-用古人的方法,一律无题;若非要题目不可,就截取最前头的几个字为诗题
B-从诗歌尾端拮取数个字为题目,使读者因望诗题而生的预期可以在诗尾获得贯通、舒畅。
C-以贯彻全首诗歌的诗思(通常也称灵感)为题目,且尽量用现成已在本诗内的文字来组合,以符合被诗题吸引来的读者之预期。
>
  &=通常的故事情节包含:1开头/2发展/3高潮/和4结局。而三一律是:a人物事件/b时间/c空间路线三者的一致性;有了一致,行文才会让读者读来清晰。
  &=我习作写诗也一样,绝大部分是先有感一两行字句后,随兴蔓衍(七分出于己手,三分是出于天成),让诗写成她自己;故起头并无很确定的题目,直等写好全首后,查看结句,才加上标题/诗题。这样可以方便读者见诗题就已寄期望在先,或暗暗预置的思路,而当在诗末有了合符诗题的结局,读者们才肯安歇下来。
  &=当然,在印刷术尚未发明之前的古籍古文,是为了自篇头检索方便,所以篇名或诗题就迳采该篇的开头的前几个字;对查索时的记忆上也方便。那个时代的书材昂贵、抄写也非常昂贵,所以那时的文书/书籍都是没有总篇目/目录的。到有印刷术后,在章回小说的卷首就备有了很清楚的回目了。推测~回目是在本文漫衍成篇,才补加上去的。//
>
A《诗的第五性:舞动性》林长信/2018-4-21
  【诗家向阳说:诗的四特性(兼含形式诗思)】:1绘画性/意象、2音乐性/韵律、3建筑性/结构(以上三者是五四年代闻一多先生所畅言的,不知是他引自国外的诗论,或是他的自创)、4思想性/意境、内蕴。--而文人杨照与女儿李其叡谈音乐时所提及艺术作品的方向/指向性。个人以为若思想性指称的是艺思/乐思/画思/诗思…,则思想必应涵括有其理路及方向,自无待言。
  然而,我们在欣赏元曲时,就会发觉填词人除了在词文内具有以上四性之外,他还要在词内预先为舞台上伶人的走步、舞蹈、科(动作)、白(对白)作留备,所以,元曲的词文明显的富藏5舞动/戏剧性,精彩得很。想想昆曲的舞台采用无图画的黑布(名曰:守旧)为背景,[观众]在台下击节暗哼之余,还会参与入许多的景物与实物的想象。而其剧本[读者]在随着《游园(如次)》词文的进行时,很清楚地可以感受到伶人的视线与脚步所及的路径与相关的建筑、景物。读者在字里行间需参与入许多的景物与实物与游动行止的想象。所以说,当人们在欣赏文字的元曲时,不止立即会浮现出画面感,还又添上了游移的舞动感。真有文学性,真是好!
  无怪乎[外部事证]-昆曲列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8年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详:维基百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附B:《新诗底十字路口》梁宗岱(1903-1983)
-1935-11-8《大公报·诗特刊》,为《大公报》文艺栏"诗特刊"创刊号发刊辞。
  虽然新诗运动距离最后成功还很远,在这短短的十几年间已经有了惊人的发展却是不容掩没的事实。如果我们平心静气地回顾与反省,如果我们不为"新诗"两字底表面意义所迷惑,我们将发见现在诗坛一般作品--以及这些作品所代表的理论(意识的或非意识的)所隐含的趋势--不独和初期作品底主张分道扬镳,简直刚刚相背而驰:我们底新诗,在这短短的期间,已经和传说中的流萤般认不出它腐草底前身了。
>
  这并非对于提倡新诗者的话病或调侃;因为这只是一切过渡时期底自然的现象和必经的历程。和一切历史上的文艺运动一样,我们新诗底提倡者把这运动看作一种革命,就是说,一种玉石俱焚的破坏,一种解体。所以新诗底发动和当时底理论或口号,--所谓"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所谓"有什么话说什么话",--不仅是反旧诗的,简直是反诗的;不仅是对于旧诗和旧诗体底流弊之洗刷和革除,简直把一切纯粹永久的诗底真元全盘误解与抹煞了。
>
  可是当破坏底狂风热浪吹过之后,一般努力和关心于新诗前途的人,一面由于本身经验底精密沉潜的内省,一面由于西洋诗底深一层认识底印证,便不自主地被引到一些平凡的,但是不可磨灭的事实前面:譬如,诗不仅是我们是自我底最高的并且是最亲切的表现,所以一切好诗,即使是属于社会性的,必定要经过我们全人格底浸润与陶冶;譬如,形式是一切艺术底生命,所以诗,最高的艺术,更不能离掉形式而有伟大的生存;譬如,文艺底创造是一种不断的努力与无限的忍耐换得来的自然的合理的发展,所以一切过去的成绩,无论是本国的或外来的,不独是我们新艺术底根源,并且是我们底航驶和冒险底灯塔,譬如,文艺底欣赏是读者与作者心灵底密契,所以愈伟大的作品有时愈不容易被人理解,因而"艰深"和"平易"在文艺底评价上是完全无意义的字眼……于是一般文学革命家用以攻击旧诗的种种理由便几乎无形中一一推翻了。
>
  在他们反对旧诗的许多理由中,只有两个,经过了重大修改之后,我们还觉得可以成立:一是关于表现工具或文字问题的,一是关于表现方式或形式问题的。
>
  我们并不否认旧诗底形式自身已臻于尽善尽美;就形式论形式,无论它底节奏,韵律和格式都无可间言。不过和我们所认识的别国底诗体比较,和现代生活底丰富复杂的脉搏比较,就未免显得太单调太少变化了。我们也承认旧诗底文字是极精炼纯熟的。可是经过了几千年循循相因的使用,已经由极端的精炼和纯熟流为腐滥和空洞,失掉新鲜和活力,同时也失掉达意尤其是抒情底作用了。
>
  这两点,无疑地,是旧诗体最大的缺陷,也是我们新诗唯一的存在理由。但利弊是不单行的。新诗对于旧诗的可能的优越也便是我们不得不应付的困难:如果我们不受严密的单调的诗律底束缚,我们也失掉一切可以帮助我们把捉和持造我们底情调和意境的凭藉;虽然新诗底工具,和旧诗底正相反,极富于新鲜和活力,它底贫乏和粗糙之不宜于表达精微委婉的诗思却不亚于后者底腐滥和空洞。于是许多不易解决的问题便接踵而来了。
>
  譬如,什么是我们底表现工具--语体文--底音乐性?怎样洗炼和培植这工具,使粗糙变为精细,生硬变为柔韧,贫乏变为丰富,生涩变为和谐?我们应该采用什么表现方式,无定形的还是有规律的?如果是后者,什么是我们新规律底根据?
>
  这些问题,不用说,决非一人一时所能解答的:我们简直可以说,获得它们底圆满答案那一天,便是新诗奏凯旋的一天。这或者就是为什么我们底诗坛--虽然经过许多可钦佩的诗人底努力,而且是获得局部成功的努力--我们底诗坛仍然充塞着浅薄的内容配上紊乱的形体(或者简直无形体)的自由诗:我们底意志和毅力是那么容易被我们天性中的懒惰与柔懦征服的!
>
  这并非我们无条件地轻蔑或反对自由诗。欧美底自由诗(我们新诗运动底最初典型),经过了几十年的挣扎与奋斗,已经肯定它是西洋诗底演进史上一个波浪--但仅是一个极渺小的波浪;占稳了它在西洋诗体中所要求的位置--但仅是一个极微末的位置。这就是说,在西洋诗无数的诗体中,自由诗只是聊备一体而已。说也奇怪,过去最有意识,声势最浩大的自由诗运动象征主义,曾经在前世纪末给我们一个诗史上空前绝后的绚烂的幻景的,现在事过境迁,相隔不过二三十年,当我们回头作一个客观的总核算的时候,其中站得住的诗人最多不过四五位。这四五位中,又只剩下那有规律的一部分作品。而英国现代最成功的自由诗人埃利奥特(T.S.E1iot),在他自选的一薄本诗集和最近出版的两三首诗中,句法和章法犯了文学批评之所谓成套和滥调(Mannerusm)的,比他所攻击的有规律的诗人史文朋(Swinburne)不知多了几多倍。
>
  这对于我们不仅是一个警告,简直是不容错认的启迪:形式是一切文艺品永生的原理,只有形式能够保存精神底经营,因为只有形式能够抵抗时间底侵蚀。想明白这道理,我们只要观察上古时代传下来的文献,在那还没有物质的符号作记载的时代,一切要保存而且值得保存的必然地是容纳在节奏分明,音调铿锵的语言里的。这是因为从效果言,韵律作用是直接施诸我们底感官的,由音乐和色彩和我们底视觉和听觉交织成一个螺旋式的调子,因而更深入地铭刻在我们底记忆上;从创作本身言,节奏,韵律,意象,词藻……这种种形式底原素,这些束缚心灵的镣铐,这些限制思想的桎梏,真正的艺术家在它们里面只看见一个增加那松散的文字底坚固和弹力的方法,一个磨炼自己的好身手的机会,一个激发我们最内在的精力和最高贵的权能,强逼我们去出奇制胜的对象。正如无声的呼息必定要流过狭隘的萧管才能够奏出和谐的音乐,空灵的诗思亦只有凭附在最完美最坚固的形体才能达到最大的丰满和最高的强烈。没有一首自由诗,无论本身怎样完美,能够和一首同样完美的有规律的诗在我们心灵里唤起同样宏伟的观感,同样强烈的反应的。
>
  所以,我们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分歧的路口。新诗底造就和前途将先决于我们底选择和去就。一个是自由诗的,和欧美近代的自由诗运动平行,或者干脆就是这运动一个支流,就是说,西洋底悠长浩大的诗史中一个交流底支流。这是一条捷径,但也是一条无展望的绝径。可是如果我们不甘心我们努力底对象是这么轻微,我们活动底可能性这么有限,我们似乎可以,并且应该,上溯西洋近代诗史底源流,和欧洲文艺复兴各国新诗运动--譬如,意大利但丁法国七星社--并列,为我们底运动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一个可以有无穷的发展和无尽的将来的目标。除了发见新音节和创造新格律,我们看不见可以引我们实现或接近我们底理想的方法。
>
  但是发见新音节,创造新格律,谈何容易!我们目前只有脚踏实地去努力,按照各人底个性去尝试,去探讨,去钩寻,--所以就是自由诗,如果我们不把它本身当作一个目标的而只是一种试炼文字底弹性的手段,也不是完全无意义的。至于努力的步骤,不外创作,理论和翻译。创作所以施行和实验,理论(包括了批评)所以指导和匡扶,它们底重要大概是不会有人加以否认的。还有翻译,虽然有些人觉得容易又有些人觉得无关大体,我们却以为,如果翻译的人不率尔操觚,是辅助我们前进的一大推动力。试看英国诗是欧洲近代诗史中最光荣的一页,可是英国现行的诗体几乎没有一个不是从外国--法国意大利--移植过去的。翻译,一个不独传达原作底神韵并且在可能内按照原作底韵律和格调的翻译,正是移植外国诗体的一个最可靠的办法。//

假我以数年,七十始学文。

1826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东方文苑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1
贡献
58655
金钱
71158
发表于 2023-5-8 20: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问好诗友
清月出波影,风从岸上来。
荷花诗半赋,韵已满香怀。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6170382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90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505
贡献
37544
金钱
45363
发表于 2023-5-8 21:33: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问好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9

主题

181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5
贡献
2120
金钱
6240
 楼主| 发表于 2023-5-9 09: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23-5-14 23:29 编辑
韩鲁珩 发表于 2023-5-9 00:07
诗歌的本质是感性艺术,视觉和听觉的直接感受决定了我们对诗的第一印象。将抽象的理念变成具象的展示,将具 ...

谢谢交流切磋。
>

诗友们(如次)把白话,口语,散文的句子拆开,押韵,不知是否都脱离了【诗语】的基本要求。
胡适(1891-1962):无心肝的月亮照着沟渠...
蚁垤(die2,西元前四世纪?):悉多呀,我非常高兴,不亲不爱不会说出.(3.9.20)...
波德莱尔(1861)魔鬼不停地在我身旁蠢动,像摸不着的空气在周围荡漾...
他们不是格律诗人(以形式论),但算得上是古典诗人(以年代论)吗?
还是【诗语】的定义其实仅仅等同是a格律及b文藻?//
假我以数年,七十始学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9

主题

181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5
贡献
2120
金钱
6240
 楼主| 发表于 2023-5-12 14: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鲁珩 发表于 2023-5-9 16:55
杂谈诗词,诗歌(30)什么是诗语

文/韩鲁珩

谢谢保持切磋交流。由于我刚从上海回来,尚在忙碌中,容我过两天才能翻查相关材料以回应。//
假我以数年,七十始学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9

主题

181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5
贡献
2120
金钱
6240
 楼主| 发表于 2023-5-13 23: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23-5-13 23:33 编辑
韩鲁珩 发表于 2023-5-9 00:07
诗歌的本质是感性艺术,视觉和听觉的直接感受决定了我们对诗的第一印象。将抽象的理念变成具象的展示,将具 ...

对【诗语的基本要求】,敬覆个人浅见-如次,谢谢保持切磋交流。

》》》

1>
《人能够掌握住多大程度的字义?》林长信/2019-2-6#诗片55.

  一粒骰子(物质实体)有六个面,赵大姐从第一面观之,钱二哥从第二面观之,个人从第六面观之,三人都在陈述这粒骰子上的点数。无所谓第一观(的面相)之点数必正确于第二六观。比较整体事实则是:那是一个有六个面(相)的骨质的一公分立方体的游戏用的小工具。
  某酋长于血战前向天主请示并顺服时,[顺服]与死战之[勇烈]是并存而不互斥的;又:花容之[缤纷]如是,而茂林又何尝不缤纷也;樱花不是只美在花开,该木的花瓣吹雪时分亦何其美盛也。我人真体会到[勇烈、缤纷]字义/诗思了吗?
  而我乃庶民,并非诗学者,对“字义的确认”并不深入作历时(历史得、脉络的)与共时(同时代的、通社群的、某一个人史的)之研究,始得全面的深入认知,作出结论。故,个人对
诗语的认识是仅见一斑,各抒己见吧!//
参-正统佛法不在撰述用之雅语(梵文)\俗语\杂语\鬼语(巴利文)等[佛法语言]的类型,而是在[教法内涵].《阿育王时代变造佛教之史探》随佛禅师着,中华原始佛教出版,2018年.
2>
  修辞分类中,仿拟、譬喻、转化、设问、映衬、借代、摹写、夸饰、婉曲、双关...等,属于[表意方法的调整]。对偶、排比、类迭、层递、顶真、回文、镶嵌...等,是属[优美型式设计]。《修辞学/黄庆萱》-《台湾闽南语囡仔诗研究》研究生/钟文凤;2011年;
www.rportal.lib.ntnu.edu.tw080/server/api/core/bitstreams/2c912431-93c0-4e48-92be-36081a81a549/content
3>
  诗歌的面相
有1类型;2风格;3结构;4主题*。而
诗语是艺术化的,有美感度的;诗语是诗歌中会闪光的一个鳞片,但并非诗歌的唯一核心。 *《诗篇撷思》路益师/著作;曾珍珍/译;雅歌出版社;1991年;页122.//
4>
《提炼“思维”-中国现代诗的天足》林长信/2021-12-20

  可能是中外的不同,看看莎乐美、古舟子吟、失乐园、里尔克、圣经的诗篇、闻一多、刘大白…。那些看“似”散文的诗歌的[诗意/诗语]所指的是“思维”,比较不是[字词/文句]。该要“提炼”的是行笔间的思维,思维会带出诗意/
诗语的。
  而文字的提炼在五绝20字的方块字的中文诗文上有其讲究与修饰后的美感,与文字游戏及装饰之效果。只是把自西方传来的现代诗若是仅仅放开了规整的排列字数、词牌字数,再将散开的句式间,加以字词的文藻化、一句中的营造意象,将八九成提炼的力量都用在[字词/文句]上,于是看起来便像是放大的小脚;故建议:还是需要将八九成提炼的力量用在全首诗的[思维]上,才能见到中国现代诗的天足。
  我们现代人日用的[手机]来自西方,日见的[现代诗]来自西方,二者都必有西方的因素在其中。周恩来总理于1954年在第一届人代会上提出“四个现代化”以来,近70年矣。中国现代人似乎可以放下墨镜,看看在东方红太阳下的[现代诗]了,如同看待智能型手机一样的平常、普罗、形态自然。//
5>
诗语是什么?》林长信/2020-12-8#诗片115.
  以物比拟物的平比并不诗意,譬如:骂说[猪头就是你]。而诗意或意境是人把自己抽离人的物质的肉体,升华至另一个灵性的境界来看待凡尘。孩童说[看!老天爷都哭了]是
诗语- -讲天下雨了,是A到B的物质明喻;说[太阳公公呵呵笑]是诗语- -讲太阳出来了,是A跳跃至Z的心理暗喻。所以儿童们的绘画常常带有诗意/诗语。另举例,“春风”像什么?A-像柔软的手;B-像母爱;Y-像剪刀(剪裁山水);Z-像梳子(为柳梳发);前二者A/B接近春风的物理性质;后二者Y/Z则是春风的心情特色,是三级跳所创作的诗语了。
  记得美国在上世纪中期间有一场很重要的棒球决赛的收音机广播,在赛点的终局(九局)下半场的两好三坏球之紧张时刻,就给击出了一支逆转胜的全垒打。那时于广播室的球评员在棒球终于落地后醒觉,始说:[全美国人都哑巴了10秒钟],这是
诗语,是思想上的诗语,意象强大惊人,具思辨性,且无需文藻修饰。//
6>
  
诗语/诗意乃是人对物质世界的脱出躯体,在身外看待世界与人自己的另类心思,而生出的体悟与言辞。或表现或出现在:童谣/神话/寓言故事/传奇/本生记/网路酸民的酸语/讥笑/讽刺/笑话/幽默/俚语/俗谚/格言/金句/警句/座右铭/箴言/球评/傀儡戏/乡土戏/乡民聊天...,而最好的完整且简洁形式则是:诗歌。//2021-10-15
7>
  基于以上之体验与认知,所以我就认为物理/化学/
诗语…是与生活中的平常事处处同在,并不严限只存在于“XX学/诗学…”之中而已。所以我曾在所习作的诗中,就把诗语一词写入庶民的日常话语中(如次)。“妻是戴银冠的会思想的芦苇,处世以诗语来待人接物。…”-《母性》林长信 2021-10-31#21G3.
假我以数年,七十始学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9

主题

181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5
贡献
2120
金钱
6240
 楼主| 发表于 2023-5-14 00: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23-5-14 00:14 编辑
韩鲁珩 发表于 2023-5-13 23:25
诗的根本不是理论如何,而是写出的作品如何,诗友把自己的作品仔细分析一下,是否有诗情,诗意,是否读完 ...

的确如此。
以文艺复兴三大艺师的经典的“美/诗意的”的画作来看待近当代的凡-高/孟克/培根/马蒂斯/毕卡索...的“不美”的画作,当然不需要理论,初初一看,就知道不美了。
至于【触动和回味】就要看欣赏者所站在的时代了,否则,鲁奥/德-库宁/马格里特/波洛克/沃霍尔/利希滕斯坦/罗斯科/封达那...等众都得被排除在世界的国家美术馆与艺术大师史册之外了。
艺术作品因为拥有能够被【触动和回味】的阅听人,就会生存、发展下去。艺文创作者有如同无界限的想像力般的海量胸怀,他会尊重任何阅听者爱站在那个立场,或有能力站在那边的立场。
晚安!//
假我以数年,七十始学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9

主题

181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5
贡献
2120
金钱
6240
 楼主| 发表于 2023-5-15 20: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23-5-15 20:54 编辑
宝子 发表于 2023-5-10 06:18
有人喜欢故弄玄虚。

《现代诗如何从玄虚中,表达出明畅?》已经敬覆如前文,有请直接就其文批评指正。谢谢!
>
附:《七成的新诗教人读得云里雾里》林长信/2019-10-8

>
附:《先设法让新诗别叫读者得费疑猜吧!》林长信/2018-5-6

    可能在这两三年的习作期间,个人还是会采用这样的[综合书写]的方式。正如现代人手头拥有的《唐诗三百首》的当代版本泰半是:1题解/2作者介绍/3字词解释/4白话翻译/5诗歌赏析/6图绘等数者的综合,读者只当作欣赏上之方便,并不以6者同存而去怪罪该[综合编辑]方式。而在读者首度理解了该诗的意旨与技巧后,于二读时就可抛弃其余(当作是包装纸吧!),直接只阅读诗歌本身了。
    而几年之后,1读者/2写诗人/3诗坛/4诗评家/5诗史学者/6出版家/7经纪人/8诗歌比赛及展演/9周边消费者(详罗青着《当代艺术市场》2019年,九歌出版社,页208/九大环节),诗歌环境都成熟了,那时,写诗人就只需专注在写好单纯的[诗歌];而注解说
明(作者所在的时空语境、方言习俗)、诗思(社会、潮流)讨论都有4诗评家/5诗史学者花时间去费心梳理。//
   《长恨歌》之首有1-白居易的《长恨歌序》、2-陈鸿的《长恨歌传》,且是很重要的序与传;但读者在首读知晓后,于翻读第二遍时,通常就忽略掉其序与传而直接只读《长恨歌》本身了;又3-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设若没有序,读者就不容易深入理解该诗了;而再又4-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则是记长于诗,且其让后人传诵竟然是“记”。
    名家写诗是条理井然、诗理严谨,易于阅读理解、共鸣。个人是写诗的能力不足,尚无能力写得轻简明畅;只好效习古人自我在滥诗上先作笺注。而且,明显的证明我在习作诗上的表达能力是有多糟,即令尽力
[综合书写],诗友仍会指出该习作诗就是不明畅
    实在讲,诗友们于网上发布的新诗,有一半以上我是没能读明白的,他的诗思/意旨何在?我不懂。所以,连带而下,他的技巧所创造的意象也就之于我无意义,无法共鸣了;这叫我如何去回头欣赏第二遍。更何况是对初初接触新诗的新读者?//
假我以数年,七十始学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9

主题

181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5
贡献
2120
金钱
6240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00: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23-5-16 00:55 编辑
宝子 发表于 2023-5-15 21:54
至少还有先生读懂的,先生加上注解我也读不懂,真是要怪我才疏学浅。

谢谢保持切磋。
  个人的一些诗歌习作是有读者直接一看就懂了;但也有些诗作则是个人的表达能力不够所致,而未能使读者读懂的,其中慷慨的读者就不吝留言询问我,我便将我的回答写在新补充的【注解、复诗友】中。至于读者时否因为加了补充后就读懂了- -被[触动和回味],那我就不知道了。
>>>
  被[触动和回味]的读次数据:《关于:读次-II》林长信/2023-5-15

  个人近几年会在同一天把诗作贴网到列下诗坛,兹以在2023-1-3所贴的《在他乡的团圆》为例,到今天2023-5-14的读次(含有我自己的修改次),计为:1-(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东方文苑/30次;2-中诗论坛>现代诗歌/105次;3-新浪>微博>诗歌超话/157次;4-中华诗词论坛>中华新诗/网暂停;5-时代诗歌网>当代诗人/636次;6-万维博客>林长信/1,731次。参照用:《回顾与展望》韩鲁珩-著作/2023-1-6>东方文苑/63次。
  看得出来,各诗坛有不同的订户数量/读者人口/年龄层/职业别/兴趣类型/老诗友累积;诗坛编辑/审稿或封闭/推广/再发行;其后台的电子统计/汇流调整方式…都有所不同。所以,[读次]是很难用作为对该诗作品质的[评价/触动和回味]的;而且很可惜的是,诗友来批改与切磋其诗思的也百不得一。那,眼前的写诗人都还得摸着石头过河。//

假我以数年,七十始学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9

主题

181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5
贡献
2120
金钱
6240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08: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23-5-16 09:23 编辑
宝子 发表于 2023-5-16 07:29
个人对诗歌里面的阿拉伯数字不敏感,尤其一堆注解。还需要解读空间吗。 ...
谢谢保持交流。
推想您的心目中已经有一种不可改易的标准的、一统天下的现代诗的定型与格式了。凡若与格式有任何的差异都会是一种制服冒犯。
请参考SONNET 14/十四行诗 第14/[]莎士比亚(2010-04-28)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dd13d720100izs9.html的的十种中译本,尚无定型的格式。
只好建议您不要去读没有注解的《唐诗三百首》的版本、或无戋注的陆放翁全集(二者在市面上几乎找不到),就便于远离非洲与敏感。//
假我以数年,七十始学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9

主题

181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5
贡献
2120
金钱
6240
 楼主| 发表于 2023-5-20 17: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鲁珩 发表于 2023-5-9 16:44
春天
谷川俊太郎


很干净的一首日本作家写的诗歌。
可惜我未能掌握【那一瞬的宿命论】,所以,还未体悟出此诗的精妙。//
假我以数年,七十始学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9

主题

181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5
贡献
2120
金钱
6240
 楼主| 发表于 2023-5-20 18: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23-5-20 18:08 编辑
韩鲁珩 发表于 2023-5-13 01:01
诗友写作认真,专研,就是感觉过于纠结这些形式格式。好诗动人,读了回味,给人感受,读完留下印象。感觉 ...

谢谢分享。
我在其他地方没有搜索到本首诗别的中译版,所以,就中译部分因没有比较,就无以置评。尤其是个人无知于西洋诗歌中的音步与抑扬格的范式。
倒是在搜索中,无意中见到了西洋知名的十首关于《星星》的诗歌。其中一首中有梁实秋先生的中译版,是十分清亮易诵。//
假我以数年,七十始学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9

主题

181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5
贡献
2120
金钱
6240
 楼主| 发表于 2023-5-20 18: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鲁珩 发表于 2023-5-13 23:25
诗的根本不是理论如何,而是写出的作品如何,诗友把自己的作品仔细分析一下,是否有诗情,诗意,是否读完 ...

由此推理,艺文创作者都只宜光光以【创作品】示人,万勿接受艺文媒体采访;并且,作者本人也不要在作品以外去谈到本身所源自的任何艺文【理论/理念】?//
假我以数年,七十始学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9

主题

181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5
贡献
2120
金钱
6240
 楼主| 发表于 2023-5-20 22: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23-5-20 22:58 编辑
韩鲁珩 发表于 2023-5-20 19:20
你回顾一下。从诗经开始,屈原,曹操,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莎士比亚,普希金,惠特曼,奥登,狄 ...

多谢您的迅速回音与切磋论辩。
【动人和感人的诗歌不需要解释,读着会共鸣和感受的】,完全支持您的说法。很明显的,个人的习作现代诗还不到足以被【读者会共鸣和感受的】程度呀!
只因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传播工具,不同的书写成本,不同的与读者P to P的交流方式...;故,我就没有那么敬遵古典(诗经~狄金荪)的书写方式。
我眼下有我的与时代接轨的社群网路的方式,也有回收读者反应的方式作验证。从2007年开始习作现代诗到现在,于1萌芽/2成长/3成熟/4老死转化只四阶段,目前才只到“2成长”的阶段,就一直不停在做我的现代诗的书写形式之调整,将来也还要随阶段变化而继续作调整。毕加索的美术创作自1901~1072年,可粗分为1藍色/2粉紅色/3立體派/4晚期等四个时期,其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明显不同的形式与内容,然而“审美”则始终是一贯的。故,靠着诗友的切磋以及自身环境与心境的刺激,明日的我会反对今日的我吧!谢谢!
假我以数年,七十始学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9

主题

181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5
贡献
2120
金钱
6240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12: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23-5-21 12:58 编辑
韩鲁珩 发表于 2023-5-20 19:20
你回顾一下。从诗经开始,屈原,曹操,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莎士比亚,普希金,惠特曼,奥登,狄 ...

独一份。? 不会吧!
小子何德何能,何敢独创一份,斯乃传承乎《毛诗传》-秦末汉初/毛亨;《洛丽塔》-美/弗拉基米罗维奇-纳博科夫,1995年;《柳林风声-诺顿注释本》英/肯尼斯-格雷厄姆,2009年。
我们双方是对带注解的出版、与在网路发表的带注解的形式,各有所见、所保留/坚持而已。“注解条文”不是诗歌内容,是作者以为对读者而言或系陌生的景/事/引据...之【事实】,而不涉及去说明该诗歌的【情】。
有了论辩析理才有进步。欢迎!//
假我以数年,七十始学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1 15: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