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谦翰行云流水 于 2023-5-14 10:25 编辑
诗画同缘 序 扇面虽小,但内容丰富。从形式上有工笔、写意、水墨等。从题材上有花鸟、山水、人物、书法、诗词等。写意又有大写意和小写意之分,可谓妙趣横生,美不胜收。 扇面的尺幅虽小,但也是对物象本质的表现。讲究美感,格调要高雅,气韵要生动,耐人寻味;讲究神形兼备,小中取巧,以巧赢人,表现掌中乾坤,回味无穷。它不受空间的限制,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在世界艺术领域内有独到之处,是世界画坛艺苑上一朵瑰丽的奇芭。 由于扇面的特定条件,上宽下窄,圣弧形,选材、构图、塑造时有一定难度,所以一定要注意所选题材的结构、特点、来安排画面的疏密,浓淡的分配,留白的布局等。要仔细斟酌,精心策划,有意安排,主次分明。落笔要爽朗大方,不浮不躁,神韵兼备。由于扇面面积小,画面在突出表现主题后,要尽量从简。 结合生活、修养、技巧,注重中华民族传统和现代的总和,把扇面表现的空灵淡雅,淋漓尽致。 现在有很多关于书画界扇面史的渊源,一定会提到宋朝,但是真正再往前探究,宋朝却不是最开始兴起扇面书画的朝代,扇面画最早的起源 , 还要追溯到六朝时期。扇面画只能说开始兴盛于宋代,在古代,扇子是文人墨客随身必备的物品,是文人墨客的“时尚饰物”,和文人身份的代表。 中国自北宋时即开始制作折扇,成为文人书画家挥洒翰墨的宠物,扇面画则盛行于明朝沈、文、唐、仇 [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四大家,其艺术欣赏远超过实用价值。且因画幅小,形式特殊,在书画中别树一格,极受喜爱。 扇面画的内容非常广泛,神话故事、人物动态、峰峦迭石、曲溪流水、村舍楼阁、闲草野花等皆能入画。明、清扇面画则高度反映了这个领域的艺术成就。明代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清代的“四王吴恽”六家和“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都有扇画佳作传世。 傅抱石《赤壁舟泛》便是这样的作品。是扇正面为傅抱石1947年绘苏轼游赤壁,缘起于背面陈伯庄为霍实子所书石涛诗,语及傅抱石,故陈氏又特邀傅抱石绘此,方才成就一件艺术佳作。 1934年,正值齐白石花卉题材创作高峰。画面雁来红一枝横斜,左侧绘有两朵菊花,枝叶繁茂,近乎铺满画面,两只蜜蜂自右方徐徐飞来,似正欲栖停于花叶上,物象虽单纯,却在相互呼应间饶有生趣。画中安静低垂的花卉与轻盈飞舞的蜜蜂,形成动与静的视觉对比,富有意趣。画面老笔纷披,生机勃勃,极见精神,是齐白石盛年艺术水平的代表。 陈半丁《雁来红菊花》。在陈半丁的绘画中,与齐白石的合作之多、之佳、之绝,在中国绘画史上绝无仅有。艺术上的合笔,并非一时的应酬,更无丝毫的功利,而是以大体相同的绘画思想、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为基础,披诚相见,倾情合作,其背后的故事往往真切感人。 王雪涛绘石榴的扇面,同属小写意画法绘就。王雪涛师从齐白石,齐白石爱其才华,奉师命改名雪涛。作者以紫金碗、红玉珠生动形容了石榴果实饱满、颜色鲜艳,寓意多子多福,作品题材雅俗俱赏。 张大千擅画马,有“凡良驹,耳必小而上耸,蹄必细而有劲”之论。胡也佛笔下的马也是如此,可见胡也佛必以马为本,观察入微。笔墨赋色清新雅淡,物象形态生动。对衬景描写亦一丝不苟,坡石、细草等晕染刻画,妥贴平和,笔触精严工致。喜欢扇面的作者层出不穷,比比皆是。 《现代名家扇面画作品选集》汇编了全国各地百多位名家精作妙品。这当中,绝大多数,出自活跃于当今画坛的中青年画家之笔。当代中青年画家,他们大多数接受过学院式扎实的基础训练,视野开阔,思想敏锐,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与画面组织能力,技法丰富,加之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使传统的扇面在绘画形式上生发出新颖、灵动、逸雅的时代气息。 【诗画同缘】作者,不知天高地厚,想通过扇面的整理,加之每幅扇面附加诗一首,也不枉艰难的完成此作。望书画界的前辈、老师和同仁们斧正。 特别强调一点【诗画同缘】为什么能提到诗画同缘,主要是作者和孙女、外孙的画,同在一本书中出现,爷爷画的是国画,诗作是古风、格律、乐府、打油等诗;孙女画的是油画、动漫、卡通画;外孙画的是铅、钢笔画。虽然画风不同,但是都属于书画一类,也算是对孙女和外孙的一种鼓励方式,希望孙女和外孙在书画方面,孜孜不倦的努力学习和提高。
作者学名;陈玉喜。 笔名;谦 翰 敬上
二零二零年十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