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精华292
注册时间2015-3-17
威望6943
金钱36829
贡献29528
首席版主
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威望- 6943 点
贡献- 29528 次
金钱- 36829 枚

|
《周易》是中国传统哲学体系
三余草堂
《周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经典之一,被誉为是“中华文明的精典”。它是中国古代先贤们对宇宙、人生等问题的智慧总结,涉及哲学、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周易》不仅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也对世界哲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是“六经之首”、道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周易》作为卜筮之书,只是它的一小部分,更大的道理隐藏在背后。同时也是一部深刻揭示宇宙运行规和人类处事哲学的经典。
《周易》认为,宇宙和人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卜筮和解梦可以作为认知宇宙规律的手段。其中所涉及的阴阳、五行、八卦等概念,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并在中国文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周易》不仅是中国哲学和卜筮文化的重要部分,还对中国文化、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周易》也成为了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它内容丰富。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也不会掉馅饼,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给以预测,导引前行。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类学,阴阳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一)
中国易学思想与中国哲学思想的联系:
一、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周易》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又如《象传》中:“‘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周易》以“神道设教”,把社会上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袋子里。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对一些哲学根本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
二、《大象传》在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编织着未来。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
《周易》蕴涵着关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学《易》能修身养性,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易》,对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孔子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然后力行”。学习周易,便能增加人的信心,鼓人你的士气使人向着既定的方向和目标走下去。
(二)
《周易》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和原理。它早于老子、孔子成书,是他们哲学思想的源头。
一、《周易》包含着“道非常道,有无相生”的宇宙观
“道非常道,有无相生”是中国道德哲学对自然界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自然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不仅包含着现代哲学唯物观、发展观、联系观,更重要的是创立了西方哲学一直未重视的终始观。
《周易》以中国最古老最独特的方式,把自然界这些发展变化规律渗透到自己的预测理论体系之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置于正确的、科学的宇宙观指导之下,为其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追溯《周易》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有助于我们对《周易》的研读、理解,准确的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也有助于我们驳开《周易》神秘的面纱,纠正唯心主义的不全面、不客观认识为社会服务。
《周易》通过卦名、爻名立论,通过卦辞、爻辞论述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断辞指导人们吉凶趋僻。哲学原理就包含在卦序、爻序、卦名、爻名、卦变、爻变之中。
(一)《易经》中包含着终始观。
终始观是中国道德哲学对哲学原理的巨大贡献,其深刻程度、影响广度和对立统二一样可以称之为规律。
自然界的万物从那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产生以后,无一不是无条件的走向死亡,西方哲学偏重于论述从生到死的过程,没有注意从死到生的过程。“以终为始”思维是一种反向思维方式。就是从最终的结果出发,反向分析过程或原因,寻找关键因素或对策,采取相应策略,从而达成结果或解决问题。终始观和发展观相比较终始观居于其上,终始是发展的终始,发展是在终始的总原则下的发展。
(二)《易经》中包含唯物观。
世界是物质的,这是哲学唯物论的最基本观点。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世界是由道生成的、组成的,二者同质而异名。《易经》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方法独特而且实用,全面而且深刻。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离代表太阳和火,坎代表月亮和水,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其它五十六卦各有其名,其卦名的字义虽然不完全显示具体物质,但其所代表的内容离不开物质现象。另外,中国的文字属象形文字,每一字都是由代表不同的物质的笔划或部首组成,所以每一卦都带有物质的烙印。如乾有日,坤有土、解有刀、困有木、等等,六十四卦全部立足于唯物论。
有人怀疑,文字本身就是物质及其现象的代名词,这样分析还有什么价值,其实这正说明《周易》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是立足于唯物论的。
(三)《周易》包含发展观。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遵循“道非常道”的发展观。《周易》对物质的发展变化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就充分体现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如上经三十卦,始于天(乾)地(坤),终于日(离)月(坎).把事物的变化寓于其中,屯代表初生,蒙代表幼稚,需代表饮食、讼代表争执,师代表示抢夺,比代表和平,小畜代表积蓄力量,履代表从前慎后……,剥代表消落,复代表回归,顾代表舒坦……,大过代表过分强大,其本未己弱,“物壮则老,是调不道,不道早己”《道德经》。
(四)《周易》中包含联系观。
《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论从那一卦那一爻开始变起,都可变出所有六十四卦。通过这种联系,把本爻所代表的事物,和天(乾)地(坤)日(离)月(坎)、山(艮)泽(兑)、风(巽)、雷(震),及其它各卦爻所代表的事物普遗联系在一起。《周易》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充分体现了自然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二、《周易》中包含着“遵道重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源自于正确的宇宙观(世界观),具体体现为终始观、唯物观、发展观、联系观。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就要求我们按照自然规律和原理去办事,这就是中国道德哲学的遵道重德观念,宇宙观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人生观则揭示人与人关系的
本质,实质是遵道重德。
人与人的关系不分民族、国家,不分历史朝代,自始至终表现为君臣(上下)关系,父子(先后)关系,夫妻、兄弟、朋友(左右平等关系)儒学称为“五典”关系。
上下、先后、左右类似于宇宙空间,因而人生观也类似于宇宙观。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的品德,坚持用正确的人生观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以自我为原点、履盖全人类的科学的人生观(类似于宇宙观,宇宙观是以观测者为原点的时空无限,天地四方之谓宇、往古来今之谓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以载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等警句名言都是深刻的写照。由此可见,《周易》是一本教人进德修业,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书,不明确这一点专求卜筮,其预测水平永远也提不高。
三、《周易》中包含“对立统一,负阴抱阳”的辨证法。
对立统一和负阴抱阳,是中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不同表述,其实质相同。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的基本表述是对立双方,相互对立,相互联系,互为存在的前提。
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既分阴阳说明二者不同是对立,既负又抱说明阴阳不可分离是统一,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双方就是在消长运动中达到平衡,从而使负阴抱阳的平衡体,能持续一定的时间而存在。当这个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就是事物灭亡的时候,构成了万物皆有生命(持续时间)的从有到无的过程。
中国人应用对立统一负阴抱阴的规律,表现为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分析问,处理问题。这也是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有独特的逻辑思维方法之所在。
中国人对这一规律的应用可以说与生俱来,得心应手。西方人在对立统一规律的应用方面,自始至终显得生硬,不切合具体事物。《易经》中对一分为二合而为一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
《周易》在科学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的指导下立说和论述,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一部完完全全的人文科学著作。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易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抛弃从唯心主义出发认识《周易》的立场和观点,确立其科学地位,使之尽快进入理论殿堂,进入国民教育的正式内容,为以德治国,人格治理奠定理论基础,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做出贡献。《周易》的立意体现着宇宙观、人生观。数字的发展变化类似于宇宙观、人生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