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4|回复: 1

观音心经破解文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燕赵诗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3885
贡献
11294
金钱
55361
QQ
发表于 2024-8-10 00: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观音心经破解文
生命下浊世,人生长寿因放弃心烦,看透欲望皆虚,弃一切执念。
通透在,话利益相避,不因不果,是非不与。
在世间装聋作哑,何苦受而至,天意自定留和去,命里来失莫强求。呼我唤我真我无我境界,无嗔无怒无悲无喜,解脱随生死,淡争名多利,视凤毛麟角,胸豁似流水,利万物不争。
无颜无色,山崩眼前心静平淡,无忧不患,尘虚幻眼,何处得失,人心鬼在。贪婪财气酒色,善恶灵魂。
应畏天地,悬壶济世施义行仁。不浮夸虚荣灵性如菩提。
静心人定屏息地天,去邪扶正,弃非从善,功过任世论,前程莫问。
似荷无杂淤泥不曾染,不参善恶,不论不争,炎凉冷暖,南柯黄粱梦,蝼蚁一尘砂。

4677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301
贡献
103396
金钱
11674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8-10 10: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4-8-10 10:35 编辑

谢谢诗友的体会,很有想法,学习点赞。我对《心经》也是一知半解,看西游记时好奇读过两遍,说一点自己看法,权做交流。比如您说"生命下浊世,人生长寿因放弃心烦,看透欲望皆虚,弃一切执念。”我认为是有道理的,至少是一家之言,因为这句算是客观陈述事实;“通透在,话利益相避,不因不果,是非不与。”这句我认为不妥,人生在世本身就在因果之中,故意逃避是为空而空,实际上是怕因果纠缠,即不正义,也无担当可言,这就与菩萨的慈悲背道而驰了;“在世间装聋作哑,何苦受而至,天意自定留和去,命里来失莫强求。”这句话属于宿命论,和佛家的“普渡众生”也是相违背的,“装”字不好,有无可奈何明哲保身的一面;“呼我唤我真我无我境界,无嗔无怒无悲无喜,解脱随生死,淡争名多利,视凤毛麟角,胸豁似流水,利万物不争。”这句话似乎看似与世无争和乐天知命,这样做只能自己明哲保身,谈不上“利万物”,因为利万物需要能力,岂是不争能够了事?我想很多革命烈士也不会这样想问题;“无颜无色,山崩眼前心静平淡,无忧不患,尘虚幻眼,何处得失,人心鬼在。贪婪财气酒色,善恶灵魂。”这既是唯心论,也是空口无凭的话,唯有像伟人那样挽狂澜于既倒的人说出来才令人信服;“应畏天地,悬壶济世施义行仁。不浮夸虚荣灵性如菩提。”这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是不是佛家并无关系;“静心人定屏息地天,去邪扶正,弃非从善,功过任世论,前程莫问。”同样是中国人应有的家国情怀,与《心经》无独特关联;“似荷无杂淤泥不曾染,不参善恶,不论不争,炎凉冷暖,南柯黄粱梦,蝼蚁一尘砂。”这句话比喻不恰当,莲出污泥而不染和“不参善恶,不论不争”的观点是矛盾的,况且语义上和上面“呼我唤我真我无我境界,无嗔无怒无悲无喜,解脱随生死,淡争名多利,视凤毛麟角,胸豁似流水,利万物不争。”是相似和重复的。从这些可以看出,倒数第二第三句和文章题目依然没有关系,尾句看似呼应,实为重复。个见,不妥处还请多多批评。也写两句心情问好,如下:
读《心经》有感
般若经文世界观,不明就里识难全。
缘生缘灭人间象,非有非空方外传。
接物随缘真佛子,为空入定假西天。
如来欲见明心性,无虑无忧自在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3 20: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