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龙家小院

学习老师《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六(五律及其它)》

[复制链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5: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这首诗和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仄仄仄仄仄),结合起来看,孤平、拗句,是诗中随时可以出现的,丝毫不必以“大忌”、“不是正轨”之类的说法,将其贬为不正规或不成熟之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5: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表明霁色”,“向晚意不适”都是拗句,“霁”和“不”都在两两一小节第二个字的节奏点上,按格式规定都应该用平声字,避免用仄声,可是从取义为上的角度看,也只能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5: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避孤平”的说法显然无法再解决问题,那么只有靠事后挽救,也就是在下句增加一个平声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5: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下句由“平平仄仄平”,变成了“平平平仄平”(城中增暮寒∕驱车登古原)。其实这种上拗下救之“相救”说,多少有些牵强附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5: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非要固守此说,不承认近体诗的开放性,而把近体诗局限于格律诗的一小部分,那么什么都不用谈了,下面还会说到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5: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如孟浩然五律《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人事有代谢”,也是“(仄)仄仄仄仄”,这说明拗句在绝句和律诗里都是一样正常存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5: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我们已经看到了所谓“三平尾”(仄仄平平平)、“三仄尾”(平平仄仄仄),也是允许使用的。上面如“浮云端”,属“平平平”。“意不适”、“有代谢”,属“仄仄仄”。前面李白《怨情》“颦蛾眉”、 金昌绪《春怨》“黄莺儿”,也都是三平尾。三平尾、三仄尾在古人诗中是很常见的,很多还是写近体诗的大家,所以不如把三平尾、三仄尾,也一同看做和避孤平、拗救一样,是对近体诗格律的变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5: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如刘昚虚《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首诗凡奇数句(出句)皆拗,第一句与下面杜甫《官定后戏赠》“老夫怕趋走”如出一辙,用“仄平仄平仄”,属孤平拗句。第三句“平仄仄平仄”,第五句又归到“仄平仄平仄”,第七句“平仄仄仄仄”,且第二句“平仄平平平”,也是三平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5: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王力先生看来,这样的诗是应该归为古风的,他说:“律诗产生以后,诗人们即使写古体诗,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律诗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5: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时还注意粘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各种‘古风’,才不至于怀疑它们的格律是不可捉摸的。”这似乎在引导人们去捕捉古风的格律。作为研究尚且可以,但作为引导创作,恐怕徒增枷锁化陋习,这才是应该审慎对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6: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5、附论
从格律产生的本质讲,甚至我们也可以把“折腰体”(不粘)纳入标准近体诗行列,只强调“对”,而把近体诗的一般格式看做是标准近体诗当中的一种完善形式。这符合近体诗的历史发展,不能因宋及以后人们头脑的固化认识而将其恪守为“八股”。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中说:“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折腰”也是近体诗的一种常见创作现象,不一定就是声调不和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6: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虞世南《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6: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6: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子昂《晚次乐乡县》:  
不信最清旷,及来秋已空。︱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归无事中。︱酌尽一杯酒,老夫颜亦红。
上面绝句有一处折腰,上下联不粘,成ABAB式,下两首五律,一个是一处折腰,两联不粘,成ABAB BAAB式,一个是三处折腰,即四个联都不粘,成ABAB ABAB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6: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认为不粘是近体诗还未成熟时出现的现象。其实它已经走向格律化,就是近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6: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成熟与否只代表人们对格律的认知,并未影响姓它在近体诗中的欣赏及其存在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6: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先生说:“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形非常罕见。至于失对,就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可是用“后代”来比较,基本变成了毫无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6: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如韦应物《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这首诗中,既有三仄尾“白雪曲”,又有三平尾“知音人”,首句“怜”字犯孤平,而且首联与颔联、颔联与颈联不粘,除了首联两句其它各句皆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6: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认为不粘是近体诗还未成熟时出现的现象。其实它已经走向格律化,就是近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6: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成熟与否只代表人们对格律的认知,并未影响姓它在近体诗中的欣赏及其存在价值。王力先生说:“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形非常罕见。至于失对,就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可是用“后代”来比较,基本变成了毫无意义。
又如韦应物《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这首诗中,既有三仄尾“白雪曲”,又有三平尾“知音人”,首句“怜”字犯孤平,而且首联与颔联、颔联与颈联不粘,除了首联两句其它各句皆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6: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把它看做与近体诗有关,而草率归为古风,显然也不太合适,因为其显著的格律感,让它和古风也是有区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6: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李白古风绝句《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6: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比较李白《巴女词》: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6: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次首上下联也不粘,但显然格律可循。如果把这两首李白诗同归为古风,无疑是武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6: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上面例举的这些诗,看做近体诗灵活性的范例,到底如何归并,可待研究(见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8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206
贡献
81854
金钱
928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6: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对实事求是地理解近体诗和正确地继承和发展近体诗,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有人担心这会对近体诗扩大化,那么古风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诗的格式不在于以什么为“八股”,而在于以什么为倾向。倾向是判断事物的重要参数。当然从我个人的观点看,近体诗还是应该“粘”的,这属于个人感情的问题,是另一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12-27 03: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