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飞雪飘逸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22

帖子

2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4
贡献
56
金钱
90
发表于 2025-6-22 21: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
画梅40-镜子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金杯缓酌‌:缓缓饮酒。
‌清歌婉转‌:清亮的歌声婉转悠扬。
‌画舸‌:装饰华美的船。
‌艳舞回旋‌:华丽的舞蹈在船上盘旋。
‌鶺鴒‌:一种鸟,常用来比喻兄弟。典出《诗经·常棣》,喻手足情深,此处暗含兄弟离散之痛。‌‌
‌鸿雁‌:大雁,常用来象征远方的归人。象征团聚或传书,与鶺鴒形成对比,凸显离别之无奈。‌‌

金杯缓酌(zhuó)清歌转,画舸(gě)轻移艳舞回。
一边举杯缓缓饮酒一边听那婉转的清歌,画船在湖面上轻轻移动,船上则歌舞盘旋。

自叹鶺(jī)鴒(líng)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可惜我们兄弟二人即将分别,不能像鸿雁那般在池边快活聚首。
创作背景

《灵云池送从弟》创作于甘肃武威灵云池畔,王维在此地赠别亲族之时,通过描绘宴饮场景和送别的情景,抒发了对兄弟离别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融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帖子

17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2
贡献
45
金钱
67
发表于 2025-6-22 21: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溪云365 于 2025-6-22 21:53 编辑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原文意思金杯缓酌清歌转:诗人手持金杯,缓缓饮酒,同时伴随着清脆悠扬的歌声在耳边回荡。 画舸轻移艳舞回:装饰华丽的船只在水面上轻轻移动,船上载着的艳丽舞者随着船只的移动而翩翩起舞,随后又缓缓离去。 自叹鶺鴒临水别:诗人自叹如同鶺鴒一般,在水边与从弟依依惜别。 不同鸿雁向池来:但与鸿雁不同,鸿雁尚能结伴而来,而诗人与从弟却要在此分别,各自踏上不同的道路。

赏析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从弟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诗人以金杯、清歌、画舸、艳舞等华丽的意象,反衬出离别时的凄凉与无奈。 比喻手法:诗中“自叹鶺鴒临水别”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诗人与从弟比作鶺鴒,形象地表达了兄弟之间的亲密无间和离别时的悲痛。同时,“不同鸿雁向池来”一句,通过对比鸿雁的结伴而来,更加突出了诗人与从弟离别的孤独与无奈。 意境营造: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华丽的画面感,又不失深沉的离愁别绪。诗人在描绘离别场景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综上所述,《灵云池送从弟》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离别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从弟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5

帖子

26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64
贡献
639
金钱
1006
发表于 2025-6-22 22: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解析
画梅33-飞翔
灵云池送从弟 ( 738年 )
盛唐 · 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 , 画舸轻移艳舞回 。
自叹鹡鸰临水别 , 不同鸿雁向池来 。

背景:《 灵云池送从弟 》 是王维于开元二十六年 ( 738年 ) 在凉州任职期间创作的送别诗 。 此诗以灵云池宴饮为背景 , 通过欢宴场景与离愁别绪的强烈对比 , 将兄弟情谊 、 边塞生涯与人生聚散熔铸为一阕含蓄深婉的盛唐心曲 。
开元二十五年 ( 737 年 ) , 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赴凉州任节度判官 , 参与河西军事与宣慰吐蕃的活动 。 这首诗即作于其在凉州的次年 , 送别对象是他的堂弟 ( “ 从弟 ” ) 。 灵云池位于凉州 , 据高适 《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 》 记载 , 此地是河西节度使 “ 耀蕃落 ” 的宴饮场所 , 亭台楼阁临水而建 , 常举办歌舞盛会以彰显盛唐国力 。 王维在此送别堂弟既是家族聚散的私人时刻 , 也暗合了边塞政治活动的宏大背景 — — 堂弟或许是随王维赴边 , 如今因任满或家事需返回中原 , 诗人仍将继续留守苦寒的西北边疆 。

诗意:

首句,金杯缓酌清歌转,金杯中的美酒在唇间缓缓流转 , 歌女的清唱婉转悠扬 。 “ 缓酌 ” 二字写饮酒的从容又暗喻时光的流逝 ; “ 清歌转 ” 以乐声的缭绕 , 暗示宴席的持续与离别的渐近 。

此句,画舸轻移艳舞回 : 装饰精美的画船在池面轻盈移动 , 船上舞女的身姿随船身回转而摇曳生姿 。 “ 轻移 ” 与 “ 艳舞回以动态画面渲染出宴饮的奢靡与欢愉与后两句的离愁形成强烈反差 。
灵云池的歌舞升平 , 既是盛唐边塞 “ 以宴乐抚边 ” 政策的写照 , 也是诗人借声色之娱暂时忘却离情的无奈之举 。 这种 “ 乐景写哀情 ” 的手法 。

三句,自叹鹡鸰临水别。鹡鸰 ” 典出 《 诗经 · 小雅 · 常棣 》 “ 鹡鸰在原 , 兄弟急难 ” , 以水鸟失群喻兄弟离散 。 王维在此自比鹡鸰 , 临水送别堂弟 , 喟叹手足分离的无奈 。 “ 自叹 ” 二字直抒胸臆 , 将个人情感从宴饮的喧嚣中剥离出来 。

四句:不同鸿雁向池来 , 鸿雁作为候鸟常被赋予 “ 信使 ” 或 “ 团聚 ” 的象征意义诗人却道 “ 不同鸿雁 ” 意即堂弟的离去与鸿雁的聚合相反 — — 鸿雁尚能按时节归巢 , 兄弟却因仕途 、 命运的羁绊难以重聚 。 这一对比 , 将自然规律的永恒与人事聚散的无常推向极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0

帖子

10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2
贡献
252
金钱
388
发表于 2025-6-22 23: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
画梅07—飞鹰

灵云池送从弟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飞鹰浅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王维时年38岁。彼时他结束在济州(今山东茌平)的贬谪生涯,重返长安不久,却仍未能获得政治上的真正舒展。灵云池位于长安附近,是唐代著名的宴游胜地。王维在此送别堂弟王缙(后亦为唐代名臣),正值人生中年、仕途起伏之际。这场送别不仅是亲情的割舍,更映射着诗人对人生聚散与宦途漂泊的深沉慨叹。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以浓墨重彩勾勒盛唐宴游的典型场景:鎏金酒杯流转,画舫缓行于池上,歌舞升平不绝。王维以“缓酌”“轻移”点染出从容表象,但“转”“回”二字暗藏玄机——美酒歌声终将消散,画舫艳舞终要归去。这浮华恰似一面明镜,映照出欢宴背后难以排遣的别离之伤。
“鹡鸰”典出《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喻指兄弟情深,患难相扶。王维以“自叹鹡鸰临水别”直抒胸臆:鹡鸰本应相依,如今却在水边离散。而“不同鸿雁向池来”反用鸿雁传书之典,直言兄弟分离后无法如鸿雁般常聚。两相对比,将骨肉分离的无奈推向高潮。
王维家族早衰,父母双亡后,兄弟成为他情感的重要依托。诗中“自叹”二字力透纸背,既是送别堂弟的即时感伤,亦是家族离散的永恒悲鸣。临水一别,水面倒映的不只是身影,更是诗人心中难以弥合的亲情裂隙。更深层看,此诗暗含王维的仕途隐痛。彼时他虽返长安,却未获重用。鹡鸰之离隐喻理想与现实的疏离——朝堂如深池,鸿雁(喻指得志者)可自由往来,自己却似失群鹡鸰,漂泊无依。这种“不得其门而入”的孤独,使送别诗升华为一代文人命运的共同写照。
王维笔下的灵云池,是盛唐繁华的倒影,更是生命孤独的隐喻。当金杯停转、画舸远逝,唯余鹡鸰哀鸣穿越时空——那是人类对亲情温热的永恒渴望,是灵魂在宦海沉浮中对精神家园的不息追寻。诗人临水独立的身影,如同一尊凝固的雕像,在千年文化长河中昭示着:最深的孤独,往往诞生于最喧闹的欢场;最浓的思念,永远凝结在无法抵达的彼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24

帖子

1851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绝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1
贡献
349
金钱
996
发表于 2025-6-23 05: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43-金珠一枚


李商隐的七绝解析作业: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此诗的意思是一边举杯缓缓饮酒一边听那婉转的清歌,画船在湖面上轻轻移动,船上则歌舞盘旋。画舸:画船。
可惜我们兄弟二人即将分别,不能像鸿雁那般在池边快活聚首。鶺鴒:喻兄弟。
此诗采用起承转合手法,前两句对仗工稳,语言流畅优美,以金杯缓酌、清歌婉转和画舸轻移、艳舞回旋的华丽画面,展现出船上宴饮的奢华与欢乐;后两句采用借喻修辞手法以鶺鴒临水别离的哀愁,对比鸿雁向池而来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当前与弟弟分离的伤感。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在欢愉与哀愁的对比中,抒发深婉的别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8

帖子

2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6
贡献
494
金钱
1241
发表于 2025-6-23 11: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
画梅组28—荻花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写作背景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夏(公元738年),王维的一位从弟要回家乡,王维在武威灵云池设宴送别。唐朝时期的武威,是西部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鉴于其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唐王朝于公元711年在凉州设置了河西节度使,布驻重兵,用以抵挡吐蕃。诗人王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公元737年出使河西,并驻足武威一年多,留下此诗。灵云池,又名灵渊池,史称后凉吕光尝宴群臣于此,大约在今武威大云寺、海子巷一带。别宴之上,王维写下了《灵云池送从弟》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他面对弟兄行将分散,人不如鸟的感慨,对自己渴望回归的意愿更加强烈。诗的前两句以金杯缓酌、清歌婉转和画舸轻移、艳舞回旋的华丽画面,展现出船上宴饮的奢华与欢乐;后两句以鶺鴒临水别离的哀愁,对鸿雁尚有归来的艳羡,表达了诗人对当前与弟弟别离的伤感。诗情感丰富,参杂着欢愉与哀愁,别情深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

帖子

6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1
贡献
148
金钱
291
发表于 2025-6-23 16: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七绝第十九讲简析作业:
画梅41- 兰若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解析作业安排王维的七绝了,大家要多查查资料,熟悉背景,然后认真的写一篇解析。期待各位的好作品哦!

解析:本首诗作于凉州(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市),时年王维被排挤赴凉州任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
题目中:灵云池为凉州的一个地方。从弟:即堂弟。题目表明了送别的地点,以及要送别的人。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前两句说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场面。地点是在画舸中,灵云池上。用金色的杯子慢慢饮着酒。清脆嘹亮的歌声婉转。船慢慢的移动,船上的舞女跳着妖艳的舞蹈,不停地旋转着。描写了送别场面的热闹,也就更能衬托出分别后的孤独寂寞。为后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鹡鸰”这里应该是用了“鹡鸰原”的典故。比喻兄弟共处急难,不顾生死,互相救援。这里的意思是兄弟就要分别了。不能同甘共苦,互相照应了。鹡鸰一般筑巢与水滨石隙间,同样,后边的“鸿雁”也用了“空回春雁”典故。意思是鸿雁每年春天都会归来,而你却不能同大雁一样来到我身边了。意思是此一别,再见面就难了。
三四句用了流水对,反衬的方法,寓情于物,表达了兄弟之间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

帖子

2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0
贡献
52
金钱
82
发表于 2025-6-23 20: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七绝第十九讲简析作业:
画梅37-明月月

《灵云池送从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宴饮歌舞的欢愉场景,反衬出与从弟分别的伤感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鹡鸰”与“鸿雁”的不同象征意义相对照,深化了离别的情感表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王维诗歌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金杯缓酌清歌转:  
   首句描绘了宴会上饮酒听歌的欢愉场景,为后文的离别之情埋下伏笔。

2. 画舸轻移艳舞回:  
   
   赏析:次句继续渲染宴会的热闹氛围,但“轻移”二字已透露出离别的意味。

3. 自叹鹡鸰临水别:  
   此句直抒胸臆,表达与从弟分别的伤感。“鹡鸰”喻兄弟情深,更显离别之痛。

4. 不同鸿雁向池来:  
   赏析:尾句以“鸿雁”与“鹡鸰”对比,暗示兄弟分别后难以像鸿雁一样再聚,加深了离别的哀愁。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前两句的欢愉场景与后两句的离别伤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与从弟分别的复杂心情。诗中运用“鹡鸰”与“鸿雁”的意象,巧妙表达了兄弟情深与离别的无奈。王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感情,将一次普通的送别写得感人至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7

帖子

35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18
贡献
835
金钱
1386
发表于 2025-7-2 17: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月良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注释:
1、灵云池:又名灵渊池,故址大约在今甘肃武威大云寺、海子巷一带,也有人认为在雷台湖或海藏南湖一带,是古代凉州王室园林,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
2、从弟:1)从弟旧义,中古时期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2)从弟新义,唐宋以后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3、鶺鴒:出自《诗经・小雅・常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后以 “鹡鸰” 喻兄弟情谊。王维此处以 “鹡鸰临水别” 直抒与堂弟分离的不舍。
4、“鸿雁”:古典诗词中常象征信使或归人(如苏武牧羊故事),此处指鸿雁可自由飞向灵云池,而兄弟却需离别,形成对比。

创作背景:738 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正值盛唐鼎盛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长安、洛阳等都市文化活动频繁。王维此时任京官(约为右拾遗),处于仕途上升期,但也面临官僚体系的复杂关系与文人仕隐的内心矛盾。堂弟当时可能因赴任、游学或归家等原因与王维分别,王维在灵云池设宴相送而写下《灵云池送从弟》

译文:缓缓斟饮金杯里的美酒,清婉的歌声悠扬流转;
彩绘的画船轻轻摇曳,艳丽的舞姿回旋往返。
临水送别时,我不禁哀叹兄弟如鹡鸰鸟般分离,
真羡慕那鸿雁能自由地飞向这灵云池来,与我们相伴。

浅析:
前两句“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对仗。铺陈宴会之盛,不直接写离愁,却通过 “缓”“轻” 等字传递出隐含的怅然;
后两句“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流水。借典故转折,通过 “自叹” 直接点明愁绪,以 “鸿雁” 与 “鹡鸰” 的对比,突出离别之无奈 —— 自然物可往复,而人间离别却难再聚,暗含对聚少离多的怅惘,将兄弟之情融入自然意象,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帖子

17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2
贡献
45
金钱
67
发表于 2025-7-7 21: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各词注释:
灵云池:灵渊池,俗名海子泉,在凉州城东处。唐朝后改名灵云池。
从弟:堂弟。
清歌:取自曹植《洛神赋》:“冯夷鸣鼓,女娲清歌。”指清亮的歌声。
画舸:装饰华丽的游船。
回:旋转。
鹡鸰:水鸟。此鸟飞则鸣,行则摇。取自《诗经,小雅,棠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喻兄弟相友之道?
鸿雁:取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雁结队飞行,先后有序。喻兄弟。在这里意思是我们不像鸿雁一样结伴飞来池中。
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夏(公元738年),王维的一位从弟要回家乡,王维在武威灵云池设宴送别。唐朝时期的武威,是西部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鉴于其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唐王朝于公元711年在凉州设置了河西节度使,布驻重兵,用以抵挡吐蕃。大诗人王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公元737年出使河西,并驻足武威一年多,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译文:缓缓斟饮金杯里的美酒,清婉的歌声悠扬流转;
彩绘的画船轻轻移动,舞女们翩翩起舞
临水送别时,我不禁哀叹兄弟如鹡鸰鸟般分离,
真羡慕那鸿雁能自由地飞向这灵云池来,与我们相伴。

浅析:
前两句“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对仗句式更显灵动。以金杯,轻歌,画舫,艳舞描述了送别宴的奢华,通过 “缓酌,轻移 等字隐含了离别的情绪。
后两句“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流水对仗句式。借典故转折,通过 “自叹” 直接点明愁绪,以 “鸿雁” 与 “鹡鸰” 的对比,突出离别之无奈 ,表达了鹡鸰(代指自已与从弟)别离的哀愁,以及对鸿雁结伴归来的羡慕,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
这首诗最大特点是两两对仗工稳,叙事中含情,写意含蓄。王维不愧称词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5 15: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