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7|回复: 39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1465

主题

4067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90
贡献
3630
金钱
7656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6-17 14: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静茹 于 2025-6-17 20:43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关于李商隐的七绝,我们今天就讲这么多。因为他的诗比较难懂,所以我们是作为理论课来讲的。下次可以继续!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解析作业安排王维的七绝了,大家要多查查资料,熟悉背景,然后认真的写一篇解析。期待各位的好作品哦!作业截止时间,2025.06月23日晚上八点。

2

主题

182

帖子

20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3
贡献
481
金钱
812
发表于 2025-6-18 11: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七绝第十九讲简析作业:
画梅-27 / 血琉璃

灵云池送从弟( 738年)
王维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简析:
鹡鸰,喻兄弟。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夏(公元738年),王维的一位从弟要回家乡,王维在武威灵云池设宴送别。唐朝时期的武威,是西部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鉴于其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唐王朝于公元711年在凉州设置了河西节度使,布驻重兵,用以抵挡吐蕃。大诗人王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公元737年出使河西,并驻足武威一年多,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武威古灵云池,又名灵渊池,史称后凉吕光尝宴群臣于此,大约在今武威大云寺、海子巷一带,因年代久远,加之武威地下水位下降,现已不存。别宴之上,王维写下了《灵云池送从弟》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他面对弟兄行将分散,人不如鸟的感慨,对自己渴望回归的意愿更加强烈。

诗的前两句以金杯缓酌、清歌婉转和画舸轻移、艳舞回旋的华丽画面,展现出船上宴饮的奢华与欢乐;后两句以鶺鴒临水别离的哀愁,对鸿雁尚有归来的艳羡,表达了诗人对当前与弟弟分离的伤感。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在欢愉与哀愁的对比中,抒发深婉的别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9

帖子

626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85
贡献
1424
金钱
2427
发表于 2025-6-18 12: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19-影子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名词:
从弟:chengi謂。称堂弟。

鶺鴒:动物名。此处大概率指兄弟。
分类:鹡鸰鸟类一属常见身体头顶黑色兄弟
背景:
737年王维被外放为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在凉州一年多,738年离开。王维除了公务,经常作诗,诗风转向边塞。
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这位与王维同龄的将军
崔希逸的幕府中,聚集着一批饱学之士。王维与掌书记裴迪常结伴游览城外的灵云池,在那里写下《灵云池送从弟》

这段经历不仅成就了他的边塞诗,更重塑了他的精神世界。从长安到凉州,从山水到边塞,他完成了从“诗佛”到“诗雄”的蜕变。

灵渊池,俗名海子泉,在凉州城东北隅,紧傍大云寺
唐朝后改名灵云池。

浅析:
这首诗比较简单通俗,就是字面表达的意思。
首句:端着精美的杯子慢慢饮着酒,清亮歌声环绕,次句:画船轻移,艳舞萦回。两句均为双主谓句式,首二句赋笔实写。
3句: 自叹鹡鸰临水别,借景抒情开始。自叹鹡鸰(代之兄弟)这鸟临水别去了。
4句:不像鸿雁向水上向我飞来。
3、4句流水句,转折关系。抒发离去不舍之情婉转。不说自己怎么不舍,偏偏把不快情绪撒向鸟的身上,借题发挥,蕴籍婉转这就是值得需要我们今人借鉴的地方,诗味十足。
布局4句是经典的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41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9
贡献
100
金钱
159
发表于 2025-6-18 22: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36--清秋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注释:
1、灵云池:又名灵渊池,故址大约在今甘肃武威大云寺、海子巷一带,也有人认为在雷台湖或海藏南湖一带,是古代凉州王室园林,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
2、从弟:1)从弟旧义,中古时期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2)从弟新义,唐宋以后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3、鶺鴒:出自《诗经・小雅・常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后以 “鹡鸰” 喻兄弟情谊。王维此处以 “鹡鸰临水别” 直抒与堂弟分离的不舍。
4、“鸿雁”:古典诗词中常象征信使或归人(如苏武牧羊故事),此处指鸿雁可自由飞向灵云池,而兄弟却需离别,形成对比。

创作背景:738 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正值盛唐鼎盛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长安、洛阳等都市文化活动频繁。王维此时任京官(约为右拾遗),处于仕途上升期,但也面临官僚体系的复杂关系与文人仕隐的内心矛盾。堂弟当时可能因赴任、游学或归家等原因与王维分别,王维在灵云池设宴相送而写下《灵云池送从弟》

译文:缓缓斟饮金杯里的美酒,清婉的歌声悠扬流转;
彩绘的画船轻轻摇曳,艳丽的舞姿回旋往返。
临水送别时,我不禁哀叹兄弟如鹡鸰鸟般分离,
真羡慕那鸿雁能自由地飞向这灵云池来,与我们相伴。

浅析:
前两句“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对仗。铺陈宴会之盛,不直接写离愁,却通过 “缓”“轻” 等字传递出隐含的怅然;
后两句“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流水。借典故转折,通过 “自叹” 直接点明愁绪,以 “鸿雁” 与 “鹡鸰” 的对比,突出离别之无奈 —— 自然物可往复,而人间离别却难再聚,暗含对聚少离多的怅惘,将兄弟之情融入自然意象,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2

帖子

2066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5
贡献
497
金钱
847
发表于 2025-6-19 09: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解析《灵云池送从弟》
画梅23-慕雪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注释
画舸:彩绘的游船。
.鶺鴒:一种水鸟,常用来比喻兄弟之情。这里借指诗人与从弟的深厚情谊。

译文
金杯里酒慢慢斟酌,清脆的歌声随风飘转,彩绘的游船轻轻移动,艳丽的舞姿在眼前回荡。
我独自慨叹,像鶺鴒鸟一样在水边与你分别,却无法像鸿雁那样与你一同飞向池边相聚。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公元738年夏季,是王维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职期间,于武威(古称凉州)灵云池所作‌。王维于737年出使河西,并在武威停留逾年,此诗为其凉州诗作的代表之一‌。‌
   开元年间,唐王朝与吐蕃在河西走廊频繁交涉,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赴凉州宣慰将士,期间创作多首边塞题材诗作。灵云池作为武威名胜,成为其宴饮送别的典型场景‌。

‌《灵云池送从弟》是唐代诗人 王维 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船上宴饮的奢华与欢乐,以及兄弟分别的哀愁,表达了诗人对与弟弟分离的伤感之情。‌
   这首七绝以精妙的对比手法,构建出富有张力的情感空间。前两句"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中,"缓酌"与"轻移"形成动态平衡,清歌与艳舞的感官盛宴通过"转""回"的动词获得循环往复的韵律美。金杯画舸的华贵意象群,暗含《楚辞·招魂》"肴羞未通,女乐罗些"的宴饮传统。展现出船上宴饮的欢乐氛围。
    后两句"自叹鶺鴒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运用《诗经》典故意象:《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喻兄弟急难,此处"临水别"更添漂泊之感;鸿雁典出《礼记·月令》"鸿雁来宾",反衬出离群孤雁的怅惘。鶺鴒与鸿雁的意象对仗,既保持禽鸟体系的统一性,又通过"临别"与"向池"的空间对立强化情感反差。通过对比鸿雁向池而来的喜悦与鶺鴒临水别离的哀愁,表达了诗人对当前与弟弟分离的伤感。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在欢愉与哀愁的对比中,抒发了深婉的别情
   全诗在时空处理上颇具匠心:前联写当下欢宴的绵延时间,后联转为瞬间的离别定格;前联局限画舸的封闭空间,后联拓展出水岸相隔的开放视野。这种由"宴乐内景"到"离别外景"的镜头转换,暗合盛唐送别诗"乐景写哀"的典型范式,与王勃"画栋朝飞南浦云"异曲同工。结句"向池来"的鸿雁虚写,又为全诗留下期待重逢的开放式结尾。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兄弟之情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宴饮文化的繁荣和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4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4
贡献
278
金钱
472
发表于 2025-6-19 10:57: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
文/画梅20~人中子

七绝*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  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背景:
诗人于公元737年出使河西,在武威(古称凉州)停留逾年,738年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职期间作此诗,是其在凉州的代表作之一。灵云池作为凉州名胜,是设宴送别的场所。

浅析: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一,二句写离别前的场景,诗人手持金杯缓缓饮酒,伴随着清脆悠扬的歌声在耳边回荡,华丽的船只在水面上轻轻移动,歌女在翩翩起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三,四句诗人以鹡鸰来比喻兄弟在水边离别,但与鸿雁不同的是鸿雁都在结伴飞来,而兄弟却要在此分别。对比鲜明。

情感与意象:这首送别诗作者以金杯,清歌,画舸,艳舞等华丽的意象来反衬离别时的凄凉与无奈。三分句用典和比喻手法将诗人与从弟比作鹡鸰,形象地表达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以鸿雁结伴而来作结,更加突出了诗人与从弟离别时孤独和伤感的场景。

全诗以上下两联对仗,反衬,用典,比喻等手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来表达与从弟离别的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2

帖子

130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5
贡献
317
金钱
496
发表于 2025-6-19 13: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星星过月 于 2025-6-19 15:16 编辑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组~星星过月
灵云池送从弟( 738年)
王维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这首送别诗作于 738 年,正值盛唐时期。诗的开篇“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描绘了一幅极尽奢华、欢乐的宴饮场景。众人手持金杯,悠然地浅斟慢酌,耳边回荡着婉转悠扬的歌声;装饰精美的画舫在灵云池中缓缓移动,船上的舞者姿态艳丽,翩翩舞动后轻盈回转。“缓酌”营造出一种闲适、优雅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都慢了下来;“清歌转”着重刻画歌声的清脆悦耳与灵动多变,如同山间清泉流淌;“画舸轻移”展现了船行时的平稳与轻盈,给人以悠然自得之感;“艳舞回”则将舞者的曼妙身姿和优美舞姿生动呈现。这两句通过对宴饮中视觉和听觉元素的细致描写,渲染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氛围,为下文的送别之情做了鲜明的铺垫。
后两句“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乃流水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深沉的离别愁绪。诗人以“鹡鸰”自比与从弟,鹡鸰鸟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兄弟情义,《诗经·小雅·常棣》就有“鹡鸰在原,兄弟急难”的描述,寓意兄弟之间相互关心、患难与共。王维在此处叹息与从弟在灵云池边就此分别,从此天各一方。而鸿雁还能一同飞向灵云池,可兄弟却要分离,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兄弟离别的不舍与内心的伤感。从创作背景来看,738 年的王维,其人生经历丰富且复杂。在仕途上,虽身处盛唐,但也历经起伏,这种境遇使他对亲情更为珍视。此次送别从弟,不仅仅是普通的亲人分别,或许还夹杂着他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这首诗,情感真挚而深沉。
在艺术风格上,这首诗前两句的华丽欢快之景与后两句的哀伤离别之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其哀。这种巧妙的对比手法,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动人。王维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场景与情感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作为盛唐大诗人高超的诗歌艺术技巧。整首诗虽简短,却饱含深情,让人感受到王维对从弟的深厚情谊以及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惆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2

帖子

8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7
贡献
199
金钱
306
发表于 2025-6-19 13: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业十九: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解析作业安排王维的七绝了,大家要多查查资料,熟悉背景,然后认真的写一篇解析。期待各位的好作品哦!
解析:
文/画梅26-渔樵唱晚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赴凉州河西节度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驻足武威,一年多后自河西回长安。这首诗就是在武威任上送从弟的一首送别诗。
灵云池:位于凉州姑臧城,今武威市。本名灵渊池。是著名王室园林湖泊‌。高适《陪窦侍御泛灵云池》也有描绘在这里宴游盛景‌。灵云池,融合了塞上风光与江南园林特色,如画舫、歌舞。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一边举杯缓缓饮酒一边听着婉转的清歌,画船在湖面上轻轻移动,船上则歌舞盘旋。“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可惜我们兄弟二人即将分别,不能像鸿雁那般在池边快活聚首。鹡鸰jílíng:《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意思是鹡鸰鸟流落在高原上,兄弟们急忙前来救援。鹡鸰是兄弟友爱的象征‌。这里以鹡鸰喻兄弟情深。鸿雁:《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集于中泽”。鸿雁成群迁徙,常在水边歇息,常因季节变化而离聚。所以鸿雁隐喻人生聚散无常。王维这里表达不能像鸿雁那样在池边聚会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宴饮的奢华与欢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与弟弟分别的伤感情绪‌。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金杯缓酌、清歌婉转和画舸轻移、艳舞回旋的华丽画面,展现了宴饮的奢华与欢乐;后两句则通过鶺鴒临水别离的哀愁,对比鸿雁向池朝聚集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当前与弟弟分离的伤感‌。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在欢愉与哀愁的对比中,抒发了深婉的别情‌。
写作特点:乐景衬哀情。金杯缓酌,画舸轻移,对仗极工,画面感极强,生动地表现出悠闲自适的氛围。鹡鸰、鸿雁,用典贴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主题

1914

帖子

2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律诗兼曲二、赋二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60
贡献
2498
金钱
19824
发表于 2025-6-19 14: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画梅组醉舞可乐论坛作业贴

关于李商隐的七绝,我们今天就讲这么多。因为他的诗比较难懂,所以我们是作为理论课来讲的。下次可以继续!下面布置一下解析作业: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
《灵云池送从弟》是王维于738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在温婉的笔触中饱含着与从弟分别的复杂情感。

首联: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欢快且奢华的饯别场景。金杯缓酌,人们手持精美的金杯,悠然地饮酒。“缓”字不仅体现出饮酒时的闲适从容,也为整个画面定下了一种舒缓的基调。与此同时,清歌转,悠扬的歌声婉转回荡在空中,给人以听觉上的美妙享受。画舸轻移,装饰精美的船只在灵云池中缓缓移动,泛起层层涟漪。艳舞回,船上的舞者身姿婀娜,翩翩起舞,她们的身影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曳生姿,这一场景绚丽而迷人。首联通过对饮酒、听歌、观舞等饯别活动的描写,展现出送别的场面十分热闹、奢华,充满了欢乐的氛围。

颔联: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然而,如此热闹的场景却没能掩盖诗人内心的伤感。自叹鹡鸰临水别,诗人用“鹡鸰”来比喻兄弟之情,典出《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鹡鸰鸟一旦一只遇到危险,其他的就会鸣叫告警,常用来象征兄弟间的紧密相连与相互扶持。此时诗人在灵云池边与从弟分别,不禁发出叹息,内心满是离别的惆怅。“不同鸿雁向池来”,诗人将自己与从弟的分别和鸿雁的聚合进行对比,鸿雁能够相约来到灵云池,而自己却要和从弟在此分离,各奔东西。这种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从弟的不舍。

整首诗的前两句描绘的热闹饯别场景与后两句诗人流露出的离别伤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表面的繁华欢乐更衬托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与不舍。王维以细腻的笔触,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通过场景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地展现出来。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含蓄委婉,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在展现美好画面的同时,蕴含着真挚深沉的情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与从弟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离别的无奈与哀伤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帖子

1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6
贡献
49
金钱
75
发表于 2025-6-19 14: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高山流水
《灵云池送从弟》是王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在凉州任职期间所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以乐景衬哀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精妙的意象对比,抒发了兄弟离别的深沉感慨。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 意象铺陈:以“金杯”“画舸”“清歌”“艳舞”勾勒出华美的饯行场景。金杯美酒缓斟,画船轻移于池面,歌女清音流转,舞姿摇曳生姿,画面富丽而灵动。  
   表面写宴饮之欢,实则为后文离别之悲作反衬。王维擅用“以乐写哀”手法,此处欢宴愈盛,愈显别后孤寂。
“自叹鶺鴒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 核心转折:“自叹”二字将情绪由欢宴转入哀思。“鶺鴒”(jí líng)典出《诗经·小雅·常棣》,喻兄弟情深,天性相依。诗人以鶺鴒临水飞散,暗喻兄弟被迫分离。  
    对比深化:“鸿雁”象征团聚(雁常群飞至水边),而兄弟却如鶺鴒各奔东西。一“别”一“来”,凸显命运相悖的无奈,自然物象与人事对照,深化了怅惘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0

帖子

5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7
贡献
147
金钱
226
发表于 2025-6-19 17: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
画梅-思无邪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六年春史,在凉州幕中任监察御史。是在凉州时送别堂弟所作。
灵云池在当时的凉州治所,即今甘肃武威。
从弟:堂弟。
清歌:取自曹植《洛神赋》:“冯夷鸣鼓,女娲清歌。”指清亮的歌声。
画舸:装饰华丽的游船。
回:旋转。
鹊鸰:水鸟。此鸟飞则鸣,行则摇。取自《诗经,小雅,棠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喻兄弟相友之道?
鸿雁:取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雁结队飞行,先后有序。喻兄弟。在这里意思是我们不像鸿雁一样结伴飞来池中。
首句赋笔起,我们一边听着婉啭的清歌,一边慢慢喝着酒。次句说此时池上华丽的游船轻轻移动,还有漫妙的舞女裾飞袖舞。
三句起意点题叹别离,且认鹊鸰作比,尾句以鸿雁能相伴而来,我们却不得不分开表不舍和遗憾。
这首诗最大特点是两两对仗,叙事中含情,写意含蓄。句子美,表意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4

帖子

244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33
贡献
587
金钱
933
发表于 2025-6-19 21: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
画梅01-白雪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简析:
此诗通过描述湖上宴饮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从弟即将分别的不舍。

注释
画舸:画船。
鶺鴒:喻兄弟。

诗的前两句对仗,以金杯缓酌、清歌婉转和画舸轻移、艳舞回旋的华丽画面,展现出船上宴饮的奢华与欢乐;后两句以鶺鴒临水别离的哀愁,对比鸿雁向池而来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当前与弟弟分离的伤感。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在欢愉与哀愁的对比中,抒发深婉的别情。
手法运用
比喻:第三句,将诗人与从弟比作鹡鸰

反衬:以金杯、清歌、画舸、艳舞等华丽的意象,反衬出离别时的凄凉与无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2

帖子

2066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5
贡献
497
金钱
847
发表于 2025-6-20 08: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七绝第十九讲简析作业:
画梅组-静茹

灵云池送从弟( 738年)
王维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简析:
鹡鸰,喻兄弟。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夏(公元738年),王维的一位从弟要回家乡,王维在武威灵云池设宴送别。唐朝时期的武威,是西部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鉴于其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唐王朝于公元711年在凉州设置了河西节度使,布驻重兵,用以抵挡吐蕃。大诗人王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公元737年出使河西,并驻足武威一年多,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武威古灵云池,又名灵渊池,史称后凉吕光尝宴群臣于此,大约在今武威大云寺、海子巷一带,因年代久远,加之武威地下水位下降,现已不存。别宴之上,王维写下了《灵云池送从弟》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他面对弟兄行将分散,人不如鸟的感慨,对自己渴望回归的意愿更加强烈。

诗的前两句以金杯缓酌、清歌婉转和画舸轻移、艳舞回旋的华丽画面,展现出船上宴饮的奢华与欢乐;后两句以鶺鴒临水别离的哀愁,对鸿雁尚有归来的艳羡,表达了诗人对当前与弟弟分离的伤感。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在欢愉与哀愁的对比中,抒发深婉的别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9

帖子

49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91
贡献
1190
金钱
1890
发表于 2025-6-20 09: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
解析
灵云池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画梅25-心灵驿站
简析
鹡鸰:喻兄弟。    从弟:称堂弟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夏(公元738)王维的一位从弟要回家乡,王维在武威灵云池设宴送别,别宴之上,王维写下了《灵云池送从弟》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弟兄行将分散,人不如鸟的感概,对自己渴望回归的意愿更加强烈。
浅析
一二句对仗,铺陈宴会之盛,不直接写离愁,却通过“缓、轻”等字传递出隐含的怅然。三四句“流水”借典故转折,通过“自叹”直接点明愁绪,以“鸿雁”与“鹡鸰”的对比,突出离别之无奈,一自然物可往复,而人间离别却难再聚,暗含对聚少离多的怅惘,将兄弟之情融入自然意象,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1

帖子

35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08
贡献
789
金钱
1496
发表于 2025-6-20 09: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
画梅组-傲雪飞鹰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六年春史,在凉州幕中任监察御史。是在凉州时送别堂弟所作。
灵云池在当时的凉州治所,即今甘肃武威。
从弟:堂弟。
清歌:取自曹植《洛神赋》:“冯夷鸣鼓,女娲清歌。”指清亮的歌声。
画舸:装饰华丽的游船。
回:旋转。
鹡鸰:水鸟。此鸟飞则鸣,行则摇。取自《诗经,小雅,棠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喻兄弟相友之道?
鸿雁:取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雁结队飞行,先后有序。喻兄弟。在这里意思是我们不像鸿雁一样结伴飞来池中。
首句赋笔起,我们一边听着婉啭的清歌,一边慢慢喝着酒。次句说此时池上华丽的游船轻轻移动,还有漫妙的舞女裾飞袖舞。
三句起意点题叹别离,且认鹡鸰作比,尾句以鸿雁能相伴而来,我们却不得不分开表不舍和遗憾。
这首诗最大特点是两两对仗,叙事中含情,写意含蓄。句子美,表意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1

帖子

8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8
贡献
229
金钱
327
发表于 2025-6-20 10: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
画梅-竹影和月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六年春史,王维在凉州幕中任监察御史。是在凉州时送别堂弟所作。
灵云池在当时的凉州治所,即今甘肃武威。
从弟:堂弟。
鹊鸰:水鸟。此鸟飞则鸣,行则摇。取自《诗经,小雅,棠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喻兄弟相友之道?
鸿雁:取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雁结队飞行,先后有序。喻兄弟。在这里意思是我们不像鸿雁一样结伴飞来池中。
首句赋笔起,我们一边听着婉啭的清歌,一边慢慢喝着酒。次句说此时池上华丽的游船轻轻移动,还有漫妙的舞女裾飞袖舞。
三句起意点题叹别离,且认鹊鸰作比,尾句以鸿雁能相伴而来,我们却不得不分开表不舍和遗憾。
这首诗最大特点是两两对仗,叙事中含情,写意含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27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5
贡献
67
金钱
102
发表于 2025-6-20 11: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
画梅-书儿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我一边喝着酒一边听着歌,船上表演着舞蹈送了你回来了。
感叹我跟你在水上分别,为什么不能像天上的雁群一样回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35

帖子

1549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词三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30
贡献
361
金钱
593
发表于 2025-6-20 14:30: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11冬日暖阳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注释:
1、灵云池:又名灵渊池,故址大约在今甘肃武威大云寺、海子巷一带,也有人认为在雷台湖或海藏南湖一带,是古代凉州王室园林,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
2、从弟:1)从弟旧义,中古时期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2)从弟新义,唐宋以后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3、鶺鴒:出自《诗经・小雅・常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后以 “鹡鸰” 喻兄弟情谊。王维此处以 “鹡鸰临水别” 直抒与堂弟分离的不舍。
4、“鸿雁”:古典诗词中常象征信使或归人(如苏武牧羊故事),此处指鸿雁可自由飞向灵云池,而兄弟却需离别,形成对比。

创作背景:738 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正值盛唐鼎盛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长安、洛阳等都市文化活动频繁。王维此时任京官(约为右拾遗),处于仕途上升期,但也面临官僚体系的复杂关系与文人仕隐的内心矛盾。堂弟当时可能因赴任、游学或归家等原因与王维分别,王维在灵云池设宴相送而写下《灵云池送从弟》

浅析:
前两句“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对仗。铺陈宴会之盛,不直接写离愁,却通过 “缓”“轻” 等字传递出隐含的怅然;
后两句“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流水。借典故转折,通过 “自叹” 直接点明愁绪,以 “鸿雁” 与 “鹡鸰” 的对比,突出离别之无奈 —— 自然物可往复,而人间离别却难再聚,暗含对聚少离多的怅惘,将兄弟之情融入自然意象,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15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0
贡献
39
金钱
59
发表于 2025-6-20 19: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
画梅书瑶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六年春史,在凉州幕中任监察御史。是在凉州时送别堂弟所作。灵云池在当时的凉州治所,即今甘肃武威。
首句赋起一边听着婉啭的清歌,一边慢慢喝着酒。二句池上华丽的游船轻轻移动,还有漫妙的舞女裾飞袖舞。前两句
三句叹别离,且认鹊鸰作比,结句以鸿雁能相伴而来,表达不舍得分开和遗憾。
这首是两两对仗,叙事中含情,写滴含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039

帖子

8263

积分

版主

沧浪诗话华南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56
贡献
1789
金钱
3358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5-6-21 02: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
画梅08-东江渔夫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注释:
灵云池:灵云池:又名灵渊池,故址大约在今甘肃武威。
从弟:堂弟。
鹊鸰:水鸟。此鸟飞则鸣,行则摇。取自《诗经,小雅,棠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喻兄弟相友之道?

解析:
   开元二十六年(738),王维于凉州灵云池设宴送别堂弟。前联“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以华美宴乐场景铺陈,“缓”“轻”二字暗含延宕不舍之意。后联“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化用《诗经》鹡鸰喻兄弟,与自由往返的鸿雁形成对比,凸显人世离别之无奈。

  诗中“鹡鸰”“鸿雁”意象精妙:前者浓缩《常棣》的兄弟急难之义,后者反衬聚散无常。王维时任右拾遗,虽处盛唐盛世,却在觥筹交错间流露仕宦羁绊与隐逸之思。全篇以乐景写哀,借自然物象抒人情,含蓄中见深沉。结句“向池来”的鸿雁与“临水别”的鹡鸰,构成永恒与短暂的哲学对照,使私人离愁升华为普世慨叹,彰显盛唐文人“情景相生”的诗学境界。
全诗两联,对仗工整,用典含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2

帖子

2066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5
贡献
497
金钱
847
发表于 2025-6-21 11: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42-清雅

解析王维的《灵云池送从弟》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不仅参禅悟道,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王维有一胞弟名王缙,字夏卿,是唐朝宰相,书法家。
王维这首七绝《灵云池送从弟》是王维任河西节度使判官期间在灵云池送他的从弟王缙时写的,灵云池是其驻留甘肃武威当地的一个景观。
第一二句是写手执金杯缓缓饮酒,耳听清歌婉转回旋,艳丽的舞姿随船回转。三四两句写出王维与从弟即将分别的情景,叹息我们兄弟如同鹡鸰鸟在水边分别,却不能像鸿雁那样相聚池畔。前两句以宴饮歌舞的奢华盛景铺陈欢愉氛围,后两句突然转至兄弟离别的哀伤。通过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强化情感的张力。构成了情感丰富的送别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2

帖子

2066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5
贡献
497
金钱
847
发表于 2025-6-21 11: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七绝第十九讲简析作业:
画梅18-扁舟

灵云池送从弟( 738年)
王维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简析:
鹡鸰,喻兄弟。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夏(公元738年),王维的一位从弟要回家乡,王维在武威灵云池设宴送别。唐朝时期的武威,是西部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鉴于其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唐王朝于公元711年在凉州设置了河西节度使,布驻重兵,用以抵挡吐蕃。大诗人王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公元737年出使河西,并驻足武威一年多,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武威古灵云池,又名灵渊池,史称后凉吕光尝宴群臣于此,大约在今武威大云寺、海子巷一带,因年代久远,加之武威地下水位下降,现已不存。别宴之上,王维写下了《灵云池送从弟》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他面对弟兄行将分散,人不如鸟的感慨,对自己渴望回归的意愿更加强烈。

诗的前两句以金杯缓酌、清歌婉转和画舸轻移、艳舞回旋的华丽画面,展现出船上宴饮的奢华与欢乐;后两句以鶺鴒临水别离的哀愁,对鸿雁尚有归来的艳羡,表达了诗人对当前与弟弟分离的伤感。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在欢愉与哀愁的对比中,抒发深婉的别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966

帖子

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律诗三期、律一期、绝三期、律四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99
贡献
1541
金钱
12404
发表于 2025-6-21 11: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绝研第十九讲解析作业:
画梅13-腾骏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腾骏浅析:此诗为盛唐诗人王维作于738年,是一首送别从弟的七绝。全诗以灵云池为背景,通过宴会时的欢愉和离别时的愁怅对比,属乐景衬哀情的笔法。
首联大意是:杯中的酒缓缓地斟满,清朗的歌声婉转缠绵,画船慢慢移动,回旋的舞姿优美动人。描写了宴饮的欢乐场景。
次联大意是:只有自己叹惜兄弟之间如今临水而别,完全不同于成群的鸿雁齐聚水塘呀!表达了对从弟离别的无奈,同时暗示了无法与亲人团聚之孤独。
全诗两联对仗工整,而且鹡鸰用典,暗喻难兄难弟。诗中体现了王维诗歌之诗中有画,画中有情的艺术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11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8
贡献
27
金钱
45
发表于 2025-6-21 17: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九讲作业诗解折
画梅   丰年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各词注释:
灵云池:灵渊池,俗名海子泉,在凉州城东处。唐朝后改名灵云池。
从弟:堂弟。
清歌:取自曹植《洛神赋》:“冯夷鸣鼓,女娲清歌。”指清亮的歌声。
画舸:装饰华丽的游船。
回:旋转。
鹡鸰:水鸟。此鸟飞则鸣,行则摇。取自《诗经,小雅,棠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喻兄弟相友之道?
鸿雁:取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雁结队飞行,先后有序。喻兄弟。在这里意思是我们不像鸿雁一样结伴飞来池中。
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夏(公元738年),王维的一位从弟要回家乡,王维在武威灵云池设宴送别。唐朝时期的武威,是西部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鉴于其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唐王朝于公元711年在凉州设置了河西节度使,布驻重兵,用以抵挡吐蕃。大诗人王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公元737年出使河西,并驻足武威一年多,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译文:缓缓斟饮金杯里的美酒,清婉的歌声悠扬流转;
彩绘的画船轻轻移动,舞女们翩翩起舞
临水送别时,我不禁哀叹兄弟如鹡鸰鸟般分离,
真羡慕那鸿雁能自由地飞向这灵云池来,与我们相伴。

浅析:
前两句“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对仗句式更显灵动。以金杯,轻歌,画舫,艳舞描述了送别宴的奢华,通过 “缓酌,轻移 等字隐含了离别的情绪。
后两句“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流水对仗句式。借典故转折,通过 “自叹” 直接点明愁绪,以 “鸿雁” 与 “鹡鸰” 的对比,突出离别之无奈 ,表达了鹡鸰(代指自已与从弟)别离的哀愁,以及对鸿雁结伴归来的羡慕,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
这首诗最大特点是两两对仗工稳,叙事中含情,写意含蓄。王维不愧称词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

帖子

3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3
贡献
85
金钱
128
发表于 2025-6-21 17:14: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解析如下:

1.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 场景描绘:金杯慢饮,清歌婉转,装饰华美的画船缓缓移动,舞者随船起舞而归。“缓酌”“轻移”勾勒出宴饮的悠闲氛围,“清歌”“艳舞”以乐景衬哀情,为下文的离别铺垫。

◦ 艺术手法:用“金杯”“画舸”等意象渲染奢华场景,对仗工整(“金杯”对“画舸”,“清歌”对“艳舞”),节奏轻快,与后两句的情感形成反差。

2.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 典故与情感:“鹡鸰”出自《诗经》,象征兄弟情谊(“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此处以“鹡鸰临水别”感叹兄弟即将分离;“鸿雁向池来”则以鸿雁尚能飞向灵云池,反衬兄弟无法同归的遗憾。

◦ 对比手法:将“鹡鸰离别”的伤感与“鸿雁来聚”的景象对比,突出离别之痛,自然景物的“聚”与人间的“别”形成强烈反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

帖子

18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97
贡献
410
金钱
710
发表于 2025-6-21 18: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注释:
1.“鹡鸰”出自《诗经》,象征兄弟情谊(“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此处以“鹡鸰临水别”感叹兄弟即将分离;
2.“鸿雁”。以鸿雁尚能飞向灵云池,反衬兄弟无法同归的遗憾。
二、浅析
《灵云池送从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属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该诗作于甘肃武威灵云池畔赠别亲族之时,前联以「金杯」「画舸」勾勒宴饮场景,后联借「鶴鴿」「鸿雁」典故形成意象反差,通过临水送别的画面抒写手足亲情。王维将禅意与画境相融合,语言简净工稳,物象隐喻含蓄深沉,展现唐代送别诗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艺术特征。

起承句:以宫廷宴游般的富丽场景开篇,描绘灵云池上歌舞升平的饯别场面,符合盛唐贵族雅集特征。更显富贵气象。

转结句:乐景反衬哀情——前句极写宴乐之盛,后句急转直下,转入深沉别情。以“鹡鸰”“鸿雁”两个自然意象,道出兄弟离散的孤寂与无奈。

一二联用“金杯”“画舸”“清歌”“艳舞”的繁华喧闹,与后联“自叹”“临别”的冷寂形成巨大反差,以对比强烈,凸显诗人内心怅惘。  
三、四联用“临水别”与“向池来”构建了闭合空间:池水本是欢宴之地,却成离别之场;鸿雁本可飞来却偏不来,以空间隐喻将离恨归于天意,深化无奈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6

帖子

19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4
贡献
480
金钱
735
发表于 2025-6-21 21: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画梅组:
画梅09-雪松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夏,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河西节度使驻地武威(今甘肃凉州),在灵云池畔送别从弟时所作。
2.政治背景:
王维此次出使实为朝廷排挤,表面任务是犒赏战胜吐蕃的将士,实则远离权力中心。 诗中“鵲鴿”(喻兄弟急难相助)
与“鸿雁”(喻朝廷仕途)的意象反差暗含对自身际遇的感慨。
赏析:
《灵云池送从弟》的前两句“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描绘了宴饮的奢华与欢乐,金杯缓酌、清歌婉转,画船轻移、艳舞回旋,展现了宴会的华丽场面。后两句“自叹鵲鴿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则通过鵲鴿(喻兄弟)临水别离的哀愁,对比鸿雁向池而来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与弟弟分离的伤感
。王维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前半部分描绘宴饮的欢乐场景,后半部分则转入离别的哀愁,形成了鲜明的情感对比。通过“鵲鴿”和“鸿雁”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兄弟离别的深切情感。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语言简净工稳,物象隐喻含蓄深沉,展现了唐代送别诗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艺术特征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画家。他出身 太原王氏分支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等职。王维不仅精通诗文,还擅长书画和音乐,受禅宗影响深远,其作品常融合禅意与画境,语言简净工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6

帖子

10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8
贡献
264
金钱
408
发表于 2025-6-21 21: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
画梅06清风明月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背景:该诗作于甘肃武威灵云池畔赠别亲族之时,前联以「金杯」「画舸」勾勒宴饮场景,后联借「鶺鴒」「鸿雁」典故形成意象反差,通过临水送别的画面抒写手足亲情。
金杯缓酌清歌转:诗人端着酒杯缓缓饮酒,伴随着清脆悠扬的歌声。
画舸轻移艳舞回:装饰华丽的船只在水面上轻轻的移动,船上娇艳的舞者随着船只的移动而翩翩起舞,又缓缓离去。
自叹鶺鴒临水别:诗人自叹如同鶺鴒一般,在水边与从弟依依惜别。
不同鸿雁向池来:但与鸿雁不同,鸿雁尚能结伴而来,而诗人与从弟却要在此分别,各自踏上不同的道路。
三四句用鶺鴒和鸿雁两种物像做比较,布局起承转合。
赏析: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从弟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意境: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华丽的画面感,又不失深沉的离愁别绪。诗人在描绘离别场景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4

帖子

6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9
贡献
173
金钱
262
发表于 2025-6-22 18:46: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片天空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名词:
从弟:chengi謂。称堂弟。

鶺鴒:动物名。此处大概率指兄弟。
分类:鹡鸰鸟类一属常见身体头顶黑色兄弟
背景:
737年王维被外放为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在凉州一年多,738年离开。王维除了公务,经常作诗,诗风转向边塞。
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这位与王维同龄的将军
崔希逸的幕府中,聚集着一批饱学之士。王维与掌书记裴迪常结伴游览城外的灵云池,在那里写下《灵云池送从弟》

这段经历不仅成就了他的边塞诗,更重塑了他的精神世界。从长安到凉州,从山水到边塞,他完成了从“诗佛”到“诗雄”的蜕变。

灵渊池,俗名海子泉,在凉州城东北隅,紧傍大云寺
唐朝后改名灵云池。

浅析:
这首诗比较简单通俗,就是字面表达的意思。
首句:端着精美的杯子慢慢饮着酒,清亮歌声环绕,次句:画船轻移,艳舞萦回。两句均为双主谓句式,首二句赋笔实写。
3句: 自叹鹡鸰临水别,借景抒情开始。自叹鹡鸰(代之兄弟)这鸟临水别去了。
4句:不像鸿雁向水上向我飞来。
3、4句流水句,转折关系。抒发离去不舍之情婉转。不说自己怎么不舍,偏偏把不快情绪撒向鸟的身上,借题发挥,蕴籍婉转这就是值得需要我们今人借鉴的地方,诗味十足。
布局4句是经典的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8

帖子

11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1
贡献
269
金钱
422
发表于 2025-6-22 21: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十九讲作业:
画梅21—惠昕

灵云池送从弟(738年)
盛唐·王维 押灰韵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一、创作背景:
诗人于公元737年出使河西,在武威(古称凉州)停留逾年,738年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职期间作此诗,是其在凉州的代表作之一。灵云池作为凉州名胜,是设宴送别的场所。

二、词语注释:
1、灵云池:又名灵渊池,故址大约在今甘肃武威大云寺、海子巷一带,也有人认为在雷台湖或海藏南湖一带,是古代凉州王室园林,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
2、从弟:唐宋以后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3、鶺鴒:出自《诗经・小雅・常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后以 “鹡鸰” 喻兄弟情谊。王维此处以 “鹡鸰临水别” 直抒与堂弟分离的不舍。
4、“鸿雁”:古典诗词中常象征信使或归人(如苏武牧羊故事),此处指鸿雁可自由飞向灵云池,而兄弟却需离别,形成对比。

三、全诗浅析
前两句“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对仗。两句皆用双主谓句式铺陈宴会之盛,不直接写离愁,却通过 “缓”“轻” 等字传递出隐含的怅然。
后两句“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流水。借典故转折,通过 “自叹” 直接点明愁绪,以 “鸿雁” 与 “鹡鸰” 的对比,突出离别之无奈 —— 自然物可往复,而人间离别却难再聚,暗含对聚少离多的怅惘,将兄弟之情融入自然意象,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
四、小结:
全诗以上下两联对仗,反衬,用典,比喻等手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来表达与从弟离别的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6 04: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