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书院绝六版主
精华0
注册时间2024-8-5
威望42
金钱110
贡献63
版主
沧浪书院绝六版主
  
威望- 42 点
贡献- 63 次
金钱- 110 枚
|
白玫瑰老师点评:15-17楼作业
沧浪书院绝六班霁月组第6讲作业:
七绝.拾旧
文/霁月-21欧春荣
一阵风来不自持,案头残稿落阶迟。
细看犹是当时笔,墨迹风干已不知。
玫瑰评:问好!学友老师的作业:七绝
“一阵风来不自持”四句为当代创作的七言绝句,全诗通过风、残稿、墨迹等意象,含蓄表达对往昔创作痕迹的追忆与时光流逝的怅惘。
诗句解析与背景
核心意象
“不自持”:形容风势突然,暗喻情感或灵感难以控制。
“残稿落阶”:风将未完成的文稿吹落台阶,象征创作中断或未竟之事。
“墨迹风干”:既指物理痕迹的消失,也隐喻记忆随时间的淡化1。
艺术特色
采用白描手法,通过“风来”“残稿”“细看”等动作串联场景,形成时空交叠的意境。
末句“已不知”以留白收束,强化物是人非的感慨。
延伸关联
风格近似余菊庵等当代诗人的七绝作品(如《中秋夜作》),均注重生活细节与哲思结合。
与宋代卢梅坡“一段风情不自持”的用词虽有相似,但本诗更重点对创作过程的具象化反思。
沧浪书院绝六班霁月组第六讲作业
霁月15-晏晏
七绝 夏日所见
文/晏晏
暑热蒸蒸无尽时,偏蝉卖力唱高枝。
稚儿身近窗前问,何日天凉知不知。
七绝·夏日所见
这是一首描写盛夏酷暑的七言绝句,通过蝉鸣与稚子的对话,生动展现了夏日炎热的场景和人们对凉爽的期盼。全诗四句,每句七字,符合七绝的格律要求。
诗解析:
前两句写景
"暑热蒸蒸无尽时":用"蒸蒸"形容热浪持续翻滚的状态,强调酷暑难耐。
"偏蝉卖力唱高枝":以拟人手法写蝉鸣,突出夏日典型意象,"卖力"二字暗含对炎热环境的抗争。
后两句叙事
"稚儿身近窗前问":通过儿童的天真发问,自然引出对凉爽的渴望。
"何日天凉知不知":稚子向蝉发问的童趣场景,既表现炎热持久,又暗含对季节更替的期待。
延伸理解:
诗中"蝉"与"稚儿"形成动静对比,蝉鸣的喧嚣反衬出孩童纯真的疑问。
末句"知不知"的双重发问,既问蝉也问天,体现民间"蝉鸣愈盛、暑热愈烈"的物候认知。
类似意境的古诗可参考曾几《大暑》的"赤日几时过"、白居易《销夏》的"热散由心静"。
沧浪书院绝六班霁月组第6讲作业:
七绝.前尘
文/霁月-08楚童小舟
夜半微风入敞帷,孤灯对坐怨嗔痴
若非一别绝音信,此际也曾闲画眉。
玫瑰评:问好学友!这首七绝通过深夜独处的场景,抒发了女子对离人的思念与幽怨。全诗以“孤灯对坐”为情感支点,将微风、画眉等意象串联完整的闺怨主题。
诗句解析
前两句写实景
“夜半微风入敞帷”以动态的微风打破静夜,暗示主人公未眠状态
“孤灯对坐怨嗔痴”通过孤灯意象与“怨嗔痴”的直白心理描写,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后两句抒情
“若非一别绝音信”点明离别背景,转折处“若非”强化遗憾感
“此际也曾闲画眉”用张敞画眉典故,以昔日恩爱反衬当下孤寂
艺术特色
时空对照:深夜现实与往昔温馨的强烈对比
细节隐喻:“画眉”既是具体动作,也象征婚姻情感
情感递进:从环境描写(微风)→心理活动(怨嗔)→往事追忆(画眉)
延伸阅读
该诗与李商隐《夜雨寄北》有相似意境,可对比阅读。当代诗人王学伟《七绝·夜半》中“霜月应知客心事”等句亦属同类题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