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这是一片旧作,曾经发在理论版,在老金逝世将一周年之际,重发于此,以作怀念。老金的这组诗创作于一六前后,我的读后感原稿未作改动。
“心随宋柏仰高影”金筑子入滇诗八首读后 梅岭2016/7/11. 能在网上认识金筑子,可以说是我这几年来最感满意的事情。金筑子给我的印象是思想和思维都很特别,有个性。作为一个舞文弄墨的人,他的文字也有异于常人,这里的有异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文字的风格和深度。
提起金筑子,很多人都知道他对诗词理论有自己独到的见到,虽然有时候不免因此被人责疑甚至是嘲笑,但,他在理论上的那种钻劲和时而如闪电般的灵光一现,却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独特和思想的深邃。
一个理论体系的构建需要时间的验證,所以,我们今天避开这个话题,仅就他的入滇诗八首来谈谈个人对这组作品的认识。金筑子这组《由黔入滇六十年八首吟》可以看做是他对离开家乡到云南工作,由原来意气风发的少年到一个垂垂老者几乎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这六十年,也可以说是经历了共和国由成长到强大的整个过程。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命运同一起,与国休戚相关的。
前此我曾经说过,任何时代的任何文学作品,它既可以用至上至美的文字来展现国家的繁盛富足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也可以用风花雪月来写我们閒暇时光的优雅,因为中国人的生活一贯就是追求优雅和从容的;当然,也有用来针砭丑恶、抒写个人情怀的。而对现实的关注和描写,更是一个永久的主题,也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字。金筑子的诗就属于后者。
湄江六月正骄阳,粗服草鞋行远方。徒步三天达遵义,敞车四日到他邦。
昆明集训马街厂,结业分飞学电忙。弹指今年轮甲子,百多乡友几人康?
这是组诗开篇的第一首,从诗的内容看,他起作笼罩整个组诗的作用。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物质生活的匮乏和交通条件的落后。而那个时代人们展现给我们的精神风貌又是昂扬和向上的,他们并没有被物质生活的匮乏所难倒,而是勇敢的去面对,努力去改造它。这才有了顶着六月的骄阳,草鞋敞车到昆明之举。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或者没有那段经历的人,是很难想象一个脚穿草鞋从家里步行三天再坐四天敞篷车去到异乡工作的艰辛的。诗的前三联写以往,尾联归结到当前,时光如梭,那些当年朝气蓬勃的后生们已经老了,一块草鞋敞车出来的百多个人现在还有几个健在呢?无限感慨和些些惆怅都在尾句的一问中,感情是真切的。
组诗的其它七首分别从不同角度写了六十年来的经历,其中有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也有对往事不堪回首的沉痛之笔。这些,都无一例外地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写实风格和褒贬功能,和杜甫、白居易的一些作品是一脉相承的。六十年过去了,我们的国家已经由乱而治,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但不可忽略的是,现在依然有很多负面的东西,财富的分配不均,底层人民的谋生之艰依然存在。这些、作者都看在眼里,并写出来。写出来,不是揭短,不是抹黑,不是对当前不满。恰恰相反,这是一个诗者所应有的担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就是我们在读古代诗人的作品时,都能从他们的作品中窥见那个时代的影子,能循诗而看到时代的足迹、兴盛和衰亡。因为此、近代学者陈寅恪先生提出了“以诗證史”的方法论。金筑子这组《由黔入滇六十年八首吟》尽管不能算是优秀的作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记录了一个时代,将六十年间的风风雨雨,好的、不好的都记录下来,让后世的读者知道所发生的一切。
有人可能会据此说金筑子的世界是阴暗的,诗中太多负面的东西。须知,敢于面对和说真话不仅需要勇气,更要有良心。比如,组诗中所写的发生在那个时代的荒唐事、当今的环保问题、医患矛盾、分配不均、穷困地区人民的生存问题,都是当今不容忽视也不能回避的现实。作为一个诗者,面对这么多的现实问题,金筑子没有视而不见,更没有躲进小楼成一统,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并为之呼喊。这八首诗,看似写了在一些眼里看来是负面的东西,然而,这又是依附在强大的正面上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汉书·艺文志》曰:"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政也。"金筑子把自己的所见所思写下来,期望引起施政者的注意,并能改善之,这才是他的初衷。
“ 湄江六月正骄阳,草鞋布衣行远方。”“心随宋柏仰高影,”“最是年年天独厚,春风先到彩云南。”“百五人余圆桌共,万千语入酒杯干。”“明年此际知谁在,对饮焉知是九泉!”当你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你会发现,金筑子的世界其实是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感情世界极为丰富的诗者。文学不是空洞的说教,有对生活的爱才能写出好诗来;有担当,才能写出真诗来。如果有人把这组诗的写实看做是揭短,或者是不满,起码他是没有诗心的。白居易敢于写《秦中吟》《新乐府》,一个封建时代的诗者都能如此,我们今天的诗人为什么不能去面对我们曾经的过失和依然在上演的一幕幕?
金筑子的诗中,写到了磨难,磨难对于诗人来说既是痛苦,又伴随有因痛苦而产生的思考、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聂绀弩如果没有遭遇到那个特殊时代的荒唐事的磨难,他是不会成为一代诗人的。当然,在此,我并没有荒昧到把金筑子拨高到聂绀弩那样的高度,不过,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就是,他们是把自己的命运始终跟国家的命运相与共的诗者、真诗人。
“心随宋柏仰高影,”没有谄媚、没有粉饰,从平凡而真切的诗中,我们感受到一个老者的风骨和诗者的真诚。
由黔入滇六十年八首吟
湄江六月正骄阳,泥足草鞋行远方。徒步三天达遵义,敞车四日到他乡。
昆明集训马街外,结业分飞电务忙。弹指今年轮甲子,百多乡友几人康?
石龙坝厂电机鸣,伴奏学工初水平。间或偷闲知鲁迅,从兹幼稚识精英。
娜姑坝上新天地,以礼河边旧纵横。文革十年风雨后,携多遗憾返昆明。
风云已不似从前,乱阵终于归自然。真理虽言依实践,大权却不向民间。
精神成了猫翻甑,利益全都狗占便。挨到晚年儿女大,诚心跳出是非圈。
工人阶级被权欺,企业底层薪更低。在职辛劳苦房贷,退休老病叹贫凄。
安全虽比中东好,富素难同欧美提。年迈回天已无力,空悲黄土与身齐。
耄耋还非衰弱翁,管他医保不医穷。全身疼痛小康里,用药通常平价中。
摄影公园花树美,鼠标电脑网坛功。工程局已工头局,大病只喝西北风。
高原足迹走滇黔,露染霜侵白发添。早岁奔驰红日照,老来依恋黑龙潭。
心随宋柏仰高影,香忆唐梅张远帆。最是年年天独厚,春风先与彩云南。
长生不老最难求,万寿无疆如耍猴。沧海桑田三国霸,楚河汉界一棋收。
世间黎庶寻常过,历代君王日夜愁。别在临终空撒泪,江山自照月千秋。
回忆当年滇海边,乡音无改话云山。清波不再浮污浊,绿岸寻踪无稻田。
百五人余圆桌共,万千语饮酒杯干。明年此际知谁在,对酌焉知是九泉!
|